眺望杨浦滨江,在杨浦大桥以东最醒目的就是两根高大的烟囱,老上海人都知道那就是杨树浦发电厂。 (站在定海桥上看电厂,近期拍摄) (上图为上世纪90年代末电厂全貌,照片来自网络)<div>电厂曾经有过一根105米高的烟囱(照片右面那根),它就像屹立在黄浦江边的一座灯塔,远洋轮船一进入吴淞口,船上的乘客一看见它便知抵达了上海,比吴淞口的航标灯还要醒目。现在看到的烟囱是1998年新建的,有180米。旧的烟囱2003年拆除后,根部的一部分被保存在上海历史博物馆。</div> 沿着电厂边的小路走近江边,迎面一座锈迹斑斑的蒸汽包,上书“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让我这样的电力人视觉和情感格外受到冲击。曾经是闻名中国的远东第一大火电厂,我们刚参加工作时仍是上海主力发电厂,在该厂工作过的老同志很多都还健在,如今已成“遗址”,怎不令人唏嘘和感叹。这也是当代中国的发展速度的见证。<div> 既然已是遗址,就顺便说说历史。据有关资料,杨树浦电厂从1911年开始建设,但从中国百年有电的历史看它并不是上海最早的发电厂。早在1879年5月28日,公共租界工部局电气工程师毕晓浦(J. D. Bishop),在位于如今天潼路乍浦路口的一间私人仓房(后来的上无廿四厂厂址)试验成功碳极弧光灯,宣告中国第一盏电灯问世。当时用7.46千瓦的蒸汽机带动自激式直流发电机,将发出的电能点燃了这第一盏灯。而后成立了上海电光公司的乍浦路火电厂,这是中国第一家发电厂,该厂于1882年 7月26日正式发电,发电机组容量为12千瓦,可供19盏弧光灯的照明用电。它比世界上最早的公用电厂(伦敦,1882年1月12日)仅晚6个月,比东京有电还早好几年。1882年,原工部局秘书长立德尔成立了上海电气公司,公司位于今南京东路江西中路路口。1882年7月26日下午7时电厂开始供电,外滩、南京路、百老汇路(今大名路)三条主干道上的15盏弧光灯同时发光,从此上海有了“不夜城”之称。</div> 1893年,公共租界工部局以6.61万两白银收购了上海电气公司,成立了上海工部局电气处。1894年11月,工部局在斐伦路(今九龙路)30号建成了总容量为298.5千瓦的新中央电站。1908年3月,电站开始向电车供电,上海大马路上首次出现有轨电车。这一年,发电设备容量达到4400千瓦。<br> 20世纪初,上海工商业不断发展,原先的发电不能满足上海日渐增长的用电需求,1911年,工部局电气处选址杨树浦沈家滩建设新的发电厂,于1913年4月12日建成,开始馈电。该厂位于杨树浦,故称之为杨树浦发电厂。以后多次扩建,至1923年时已成为当时远东最大的火力发电厂 。<br> 1929年,上海工部局将其所管理的全部电气事业以8,100万两白银的价格售予美商,工部局电气处自此更名为美商上海电力公司。此后上海电力公司不断向沪西越界供电,当1935年时已占有全上海80%的供电量,1936年全年发电量达8.71亿千瓦时,长期维持着几乎整座不夜城的光明。<div> 杨树浦发电厂带给上海这座城市的光明并不止于电力。自上海工部局电气处时期起直至解放后,杨树浦发电厂的工人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国民党政府当局进行了长期的英勇斗争。杨树浦电厂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还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1925年发生的“五卅”惨案后,杨树浦发电厂的2000多名中国工人参与了长达99天的大罢工,他们的不懈斗争迫使工部局接受了工人们提出的条件。在随后1927年3月21日周恩来等人领导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中,亦有一百多名电厂工人参与了战斗。抗日战争时期,电厂工人们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斗争,在维持电力供应的同时也反抗着日军的奴役统治,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解放前夕,杨树浦发电厂还曾涌现出以王孝和烈士为杰出代表的 一批革命先锋,积极开展爱国护厂运动,使电厂免遭国民党特务破坏。解放后电厂在共产党领导下,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为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div> 下面是近期拍摄的照片,看看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电厂如今涅槃重生成为市民休闲观光地的样貌。 近看已经不再发电的厂房,红色外墙的输煤栈道和锅炉房特别醒目。 旧厂房变身滨江驿站供人休息 等待改造的旧厂房 上世纪90年代的大烟囱仍像刚建好一样 倒扣的煤斗做成了凉亭 净水池被设计成咖啡馆 从净水池内向外看到的风景 发电燃烧后的干灰储存仓已经挂上了“灰仓艺术馆”的标志 从运煤船上卸煤的大型行吊矗立江岸。右侧的输煤长廊现已开发成供游人观景的空中连廊 这个装置艺术品是输煤机的马达。 遗址公园是杨浦滨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厂的主体部分正由电厂所属公司与地方政府共同开发,期待换发出新的光芒成为滨江又一颗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