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杜甫草堂,品诗圣情怀

澎澎

<p class="ql-block">成都,并不是杜甫的出生地,也不是杜甫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却成为了最著名的杜甫行踪遗迹地。每个来到成都的游客,也包括我,都会来到杜甫草堂,感受诗圣的家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当年,唐代大诗人杜甫为了躲避“安史之乱”,于公元759年携家眷千里迢迢从长安经甘肃来到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选择环境优雅的浣花溪畔搭建茅屋而居,谓之“杜甫草堂”。</p> <p class="ql-block">杜甫在此居住近四年,期间创作诗歌约240余首,其中不乏《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千古绝唱。</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杜甫草堂,仍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并逐渐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的博物馆。草堂内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著名的文化圣地。</p> <p class="ql-block">很巧,我们住宿的酒店离杜甫草堂并不远,因而选择徒步前往。</p> <p class="ql-block">走过清水河,跨过南门桥,先到达的是浣花溪公园。</p><p class="ql-block">浣花溪公园,是成都浣花溪历史文化风景区的核心区域,北接杜甫草堂,东连四川博物院,是一座集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古典园林和现代建筑艺术有机结合的城市公园,也是成都唯一的一座“五星级公园”。</p> <p class="ql-block">公园广场竖有一“涌泉鼎”,仿春秋龙凤青铜鼎铸造,是浣花溪公园的标志性雕塑。水从鼎中自溢而出,顺着诗歌大道蔓延,象征着中国诗歌鼎盛,源远流长;也象征着中国诗人的文思泉涌。</p> <p class="ql-block">涌泉鼎旁就是壮观的诗歌墙,刻有大量的近代名人诗句,让人不由得驻足观赏。</p> <p class="ql-block">鼎后就是388米长的诗歌大道,“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王勃)等千古流传的美文佳句,就在脚下的大理石上镌刻着。您不妨低头漫步,细细品鉴。</p> <p class="ql-block">大道尽头,屈原、李白、杜甫,这三位中国最伟大的爱国诗人雕像昂然矗立,彰显中国古文化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诗歌大道右侧,有个<span style="font-size:18px;">著名的“浣花观鱼”处。只见</span>浣花溪里成千上万条不停游弋的鱼儿,吸引了众多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诗歌大道左侧是杜甫千诗碑,以杜甫人生为线索,重点展示杜甫的游学经历。</p> <p class="ql-block">以摩崖石刻、书法碑廊等形式展示当代书法名家或文化名人书写的杜甫诗歌。</p> <p class="ql-block">一路读来,似乎杜甫离我们很近,他那振聋发聩的诗句仍在耳边回响。</p> <p class="ql-block">沧浪湖位于公园东侧,由浅滩、溪流、小岛和一座位于岛上的景观建筑“浣花居”组成,营造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白鹭洲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浣花溪公园的又一看点,诗仙李白的诗句:</span>“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很好地解读了杜甫在此修建草堂的原由。</p> <p class="ql-block">白鹭远离人群,或孤傲地栖息在岸边的湿地上,或用长长的嘴巴梳理洁白的羽毛,或挨着水面盘旋低飞,或舞动着翅膀展示绰约的身姿,唯美梦幻。</p> <p class="ql-block">浣花溪公园紧邻杜甫草堂,与草堂仅有一河之隔。这条河就是浣花溪,唐朝时浣花溪江阔水宽,能行大船。杜甫诗中写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就是描绘浣花溪当年的繁忙景象。</p> <p class="ql-block">杜甫草堂是非常独特的中国古典园林,草堂旧址内,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p> <p class="ql-block">幽林小径,茅屋陋室曾住过济世怀民的诗圣,画意深,诗意浓,草堂的每一处风景似乎都含着杜甫的诗。</p> <p class="ql-block">正门匾额“草堂”二字,乃清代康熙的第十七子果亲王允礼所题,大门楹联:“万里桥西宅,百花谭北庄”,选自杜诗《怀锦水居止二首》,点明了草堂的地理位置。</p> <p class="ql-block">跨进正门,迎面是一座敞厅式建筑——大廨(官署),清嘉庆十六年重修草堂时,考虑到杜甫曾任过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将这重建筑命名为“大廨”。</p> <p class="ql-block">大廨厅中央的杜甫铜像,身材精瘦,<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较为抽象和夸张的艺术造型,表现出诗人饱经忧患的一生和他忧国忧民的情怀。</span>杜甫所处时代,正是唐朝由盛转衰时期,家国不宁、风雨动荡、颠沛流离,空有一身抱负的杜甫,却始终怀才不遇,终身未得重用。</p><p class="ql-block">铜像两边木柱上,挂有叶剑英元帅1960年参观草堂时所留下的墨宝:杜陵落笔伤豹虎,爱国孤悰薄斗牛。</p> <p class="ql-block">穿过大廨,便来到了草堂的主厅、中轴线上的第三重建筑——诗史堂。杜甫被后世尊为“诗圣”,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诗史堂”也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诗史堂大门上有两副楹联,前一联颂扬杜甫像诸葛亮一样,表达了对“诗圣”成就的崇敬和追怀先贤的感情。后一联“侧身天地更怀古,独立苍茫自咏诗”,是四川诗人、书法家谢无量集杜诗而题。</p> <p class="ql-block">大厅中央,竖立着一尊杜甫胸像。微蹙的眉宇、深沉的目光、冷峻的嘴角,刻画出诗人忧国恤民的赤子之心。</p> <p class="ql-block">塑像两侧的木柱上,镌刻着朱德元帅1957年参观草堂时题写的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p> <p class="ql-block">过诗史堂往北,跨过小桥,便是柴门。它原是杜甫建草堂时所建的院门,因低矮丑陋,故得名“柴门”。</p> <p class="ql-block">穿过柴门,就是草堂五重主体建筑的最重要的工部祠。工部祠是供奉杜甫塑像和祭祀的殿堂,是草堂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工部祠前,有曾任四川学政的清人何绍基撰写的楹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p><p class="ql-block">“人日”,即农历正月初七,人日游草堂是成都市民春节期间的重要风俗,人们纷纷来此凭吊诗圣,吟唱诗歌,赏梅祈福。</p> <p class="ql-block">工部祠内,正中为清代建塑的杜甫泥像,东西两侧陪祀的则是北宋诗人黄庭坚和南宋诗人陆游。杜甫神龛两侧悬挂的楹联乃清人钱保塘所撰:荒江结屋公千古,异代升堂宋两贤。</p> <p class="ql-block">工部祠东侧,有一座杜甫草堂的标志性建筑——<span style="font-size:18px;">少陵草堂碑亭。亭内立有一石碑,镌刻“少陵草堂”四个大字,笔力雄浑,1734年果亲王允礼送达赖喇嘛进藏,路经成都,特拜谒草堂,留下墨宝。</span></p> <p class="ql-block">由碑亭向北,可以看到一座茅草覆顶、黄泥涂壁的典型川西民居建筑,这就是杜甫茅屋故居,它是根据杜甫诗中所描绘的情景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少陵碑亭往南,就是“草堂影壁”。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四川劝业道道尹周善培用青花碎瓷片镶嵌的“草堂”二字,数度毁损又几经修复,1958年毛泽东参加成都会议时参观了草堂并在影壁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草堂影壁前,就是花径的东入口。匾额“花径”由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所书,楹联“花学红绸舞,径开锦里春”是郭沫若所题,此联巧妙之处就是将花径二字分别嵌入联首。</p> <p class="ql-block">当年杜甫的茅屋前,有一条两旁栽满花木的小径,谓之“花径”。他在诗中曾写: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p> <p class="ql-block">今日之花径,是连接杜甫草堂与原草堂寺的一条红墙夹道小径。红墙醒目、竹影婆娑,已成为网红打卡拍照之胜地也!</p> <p class="ql-block">花径中段有一个精巧别致的院落,其门额上书“浣花祠”。虽然浣花祠也在杜甫草堂内,却与杜甫没多大关联,它是为一位被后人尊为“浣花夫人”的巾帼英雄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传说,有一位姓任的姑娘住在溪边,替一位长满癫疮的和尚浣洗又腥又臭的袈裟,浣花溪中便泛出了朵朵莲花。</p><p class="ql-block">就是这位从小就不同寻常的任姑娘,后来做了一件青史留名的大事,后人为了纪念其功绩,便在浣花溪畔为她修建了此祠。</p> <p class="ql-block">花径西入口,有明代何宇度所题楹联:“背郭堂成 锦里溪山千古在,缘江路熟 青郊草木四时新”,此联上下联的起句均为杜甫诗句。</p> <p class="ql-block">大雅堂原是草堂寺的大雄宝殿,门上匾额“大雅堂”三字是集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字。</p> <p class="ql-block">大雅堂内陈列着迄今为止国内最大面积的大型彩釉镶嵌磨漆壁画和12尊历代著名诗人雕像,形象地展示了杜甫生平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p> <p class="ql-block">大雅堂前,立有一尊杜甫铜像。</p> <p class="ql-block">草堂还有一绝——杜甫诗词书法木刻廊,陈列着百余件杜诗书法木刻作品,是从馆藏的数千件历代名人手书真迹中挑选出,用楠木镌刻而成,很有观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听秋轩”正对着北大门,楹联很有趣:暗水流花径江村野堂争入眼,夕阳照细草翔云寒菊倍离忧。</p> <p class="ql-block">其右边是草堂木艺馆,陈列了很多精致的木雕。</p> <p class="ql-block">听秋轩左边有个唐代遗址陈列馆也值得游览。2001年,在草堂内发掘出大面积的唐代生活遗址和大量唐代文物,它极大地丰富了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印证了当年杜甫对浣花溪一带自然风貌、生活情景的描写,证实了杜甫草堂在原址上代代因袭重建的史实。</p> <p class="ql-block">万佛楼于2005年重建,耸立于草堂东南楠木林中,它复原了成都这座文化名城“东有崇丽阁,西有万佛楼”之历史风貌。</p> <p class="ql-block">万佛楼基本保持原样,但在内部加了阶梯和栏杆,方便游客登楼游览。除此之外,万佛楼还有一看点,就是重建时原封不动地保持了清代的石础。透过万佛楼内的钢化玻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柱础石的原貌,也能更深刻地领略到中国古建的雄浑与精巧。</p> <p class="ql-block">楼顶悬挂一口仿古青铜“万福大钟”。据史料记载,明清两代,成都市民每年在浣花夫人的生日——4月19日,都会相约登上万佛楼撞钟求福,这就是老成都明清时期的民俗“邀头大会”。</p> <p class="ql-block">杜甫,寓居成都不过四年,却为后人留下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成都杜甫草堂,也因杜诗而名扬天下,借诗圣之名而后世留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