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生·新所的前世今生,邬达克与他的孙科别墅

等一朵云漂过

上生·新所从2018年对公众开放⾄今,已是沪上资深的“⽹红”打卡点了,但它真正的动⼈之处,还是那些蕴藏在⼀栋栋建筑背后的故事,以及这些历史在今天的延续。 回到1920年代,上海的公共租界(英租界)和法租界经过三次扩张,势力范围已经从黄浦江边扩展到今日的静安徐汇一带,从这份1935年的地图可以看到,法租界是在华山路(当时叫徐家汇路)以东范围内。1925年,租界工部局趁苏浙军阀内乱、国民政府无暇顾及时,故意向西郊越界修路,扩大法国租界范围至安和寺路(今新华路)和哥伦比亚路(今番禺路),房地产商也及时跟进,开始开发“哥伦比亚圈”(Columbia Circle)社区,在此前几年,美国侨民总会的管理委员会购入了一块位于大西路(今延安西路)南侧的土地,开始筹划兴建第二个的总会,即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Columbia Country Club)并与1924年建成(见地图最左面对红框)。 放大的地图,在地图上标注出建筑名字,说明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是当时的重要建筑 俱乐部建筑设计工作由哈沙德洋行的艾利奥特·哈沙德(Elliott Hazzard)主持,建筑采用了哈沙德所生活的美国南加州地区流行的西班牙传教风格(Spanish Mission Style)进行设计。这是当时的俱乐部南、北立面设计图 这是目前在孙科别墅内展出的俱乐部平面设计图,包括总会大楼、左边的游泳池和健身房(海军俱乐部) 建成后的俱乐部,可以清楚看到三座建筑 俱乐部总会大楼 2018年6月,修缮后刚开放的总会大楼,茑屋书店是2020年才入驻的 2018年6月,总会大楼西端,注意上面窗口的木百叶,由于设计采用西班牙传教风格,木百叶是地中海建筑特有的元素。因为地中海区域白天阳光日晒很强,百叶板关上可以完全隔绝光照,这次装修也恢复了。 总会大楼西北端 现代雕塑 总会大楼西面的阳台 修缮后的总会大楼内部(照片来自网上),注意有八根旋转式科林斯柱撑起一楼原来的舞厅 2020年12月,日本著名的茑屋书店入驻俱乐部总会大楼, 开业时书店实行预约制,用博物馆般的场景设计,赋予阅读仪式感。这里不仅是可以激活周边街区活力的友好型书店,还将致力于打造成为一个培养感性的美学乐园和精神栖居地。这个宗旨和园区运营目标是吻合的,也因此给到了他这个C位。<br><br> 2022年元旦夜,茑屋书店南广场的灯饰 茑屋书店北入口,目前进入书店不需要预约了(2022.1.2) 冬日的户外,在透明大棚里快乐的年轻人 2022.1.2 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Columbia Country Club)的另外二座重要建筑是游泳池和红屋顶的健身房(海军俱乐部) 这是上海仅存的英制尺寸的游泳池,被誉为沪上最美泳池,最受欢迎的拍照圣地 除了密密匝匝的马赛克,泳池最抢眼的就是羊头装置艺术(见照片中间蓝色半圆拱门)。这背后也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当时项目组在修复泳池时,发现一堵砖墙,拿不准背后究竟是什么,便查阅了相关的档案,这才发现背后“有料”,经小心翼翼的挖掘后,被遮蔽的精美巴洛克羊头雕像,才得以重现。原来是当时的管理者为了保护这一精美的羊头雕像不被破坏,在动荡岁月里以砖墙加以保护,如今经修复终于又重见天日,真的是令人欣喜。据档案记载,羊头下面原本还有半圆形雕塑,上面蹲了3只会吐水的青蛙,只是历经岁月变迁,现在不知去向了,非常可惜。 <p class="ql-block">游泳池北边的羊头雕塑</p> 修缮前的游泳池,注意中间白色半圆拱门 游泳池二楼走廊,两边都是时尚店铺 游泳池一楼店铺 <p class="ql-block">游泳池一楼迴廊 2018.6</p> 不过最初游泳池的设计是没有二楼的,所有现在看到的二楼以及一楼店铺的部分都是80年代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为了增加办公面积而搭建出来的。 游泳池老照片,上面搭了活动顶棚以遮蔽阳光 原健身房(海军俱乐部),现在改为活动大空间,供展览、表演、演讲 晚上的活动都是座无虚席 <p class="ql-block">从敦煌艺术文创馆看远处的原海军俱乐部</p> <h1><b><font color="#ff8a00">问题:</font></b></h1> <p class="ql-block">那么为什么不恢复到最初的样子呢?这里涉及到一个历史建筑修复的理念问题,我们可能听过“建筑是有生命的过程”这样的话,但是去如何理解?实际上建筑不仅因为其承载和记录者人类的生命,而且建筑本身也可能不断变化地走完其生命过程的。</p><p class="ql-block">上生·新所作为一个曾经封闭的生物制品研发园区,里边曾分布着几十栋房子,其中既有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和孙科住宅这类历史建筑,也有1953年至2015年作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期间建造的工业建筑、办公建筑。比如1965建成、曾是长宁第一高楼的麻腮风生产大楼,这是郭沫若儿子郭博作为总设计的一栋简洁的现代包豪斯风格的高层建筑。更新设计团队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对园区内的建筑价值进行甄别,批判性地评估每栋可以保留的、微调的和改造的以及要拆除的建筑 。</p><p class="ql-block">通过包括文献的查阅和现场勘查。可以发现“历史建筑一直处于被使用状态,身上叠加不同的使用痕迹,很多也已经不是建筑的原貌,这就要求我们去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图纸,照片,对它的历史面貌更加全面的了解,为后续的修缮和利用设计提供判断依据。”</p><p class="ql-block">修缮的目的是能够恢复出建筑最好的模样,看来上生新所是基本上达到了。</p> 上生·新所主要建筑鸟瞰图,注意最右边的邬达克故居,在园区外面 <p class="ql-block">原来的物资采购大楼</p> 麻腮风生产大楼底楼一角,很酷. 2018 据说李佳琦的公司也在园区,但是我对他没有兴趣,也没有去找。 <p class="ql-block">户外用品商店</p> 园区的其他角落 2018 <p class="ql-block">“建筑是可以阅读的”墙报,背后是上生新所二期工地</p> 话说一百年前的老外也是按照要致富先修路的套路不惜越界修路,修完路后房地产商就进来了,1928年,美商普益地产公司在俱乐部南侧推出“哥伦比亚生活圈”建案,兴建数十幢高级花园住宅(即今日新华路介于番禺路至定西路段的两侧和新华路211弄和329巷弄内),别称“外国弄堂”,由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担任总设计师。同时,他也在哥伦比亚俱乐部旁边建造了自己的别墅与花园,后半卖半送转给了孙中山儿子孙科,成为享誉盛名的“孙科别墅”。<div>这张图应该是开发商的海报或者楼书,一百年来开发商们的风格好像也没什么变化嘛。图中十字路口是安和寺路(今新华路)和哥伦比亚路(今番禺路),现在上海影城位置是Columbia Riding”(哥伦比亚骑术学校),上面白色线条框起来的是已经建成的哥伦比亚俱乐部,下面蓝色线条框起来的就是普益模范村。</div> “孙科别墅”和“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原本是二个相邻但是不搭界的项目,但是由于1953年陈毅市长下令把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搬到这里时把这二个物业都划给了上生所,这才把二个建筑的命运捆绑在一起了。 “孙科别墅”旧貌 “孙科别墅”新貌, “孙科别墅”北入口,需要预约才能进入,目前只开放一楼 一楼各个角度拍拍拍,真的很漂亮,注意鱼骨状的地板。 彩色的不过瘾,再来张黑白的 2021.3 2021.3 <p class="ql-block">上面照片来自网上,窗口的风景</p> 门外走廊上手工打造的绿宝石颜色的地砖 花园中女神的雕塑没有了,只剩下底座,也很漂亮 室外的花园有高大的玉兰树,花开时节开着纯白的大朵大朵的花,远处望去像一把大花伞 <b>关于邬达克把原本自住的房子转让给孙科的说法现在遭到了质疑,华东建筑设计院的廖方通过查阅当时”孙科别墅设计蓝图图鉴“发现当时蓝图图鉴上标明的名称就是”孙科别墅“,故因此也就可以推断出这幢建筑本来就是为孙科而设计的,而并非”传闻“中所说的”邬达克转让给孙科“。</b><br><br> <div>(邬达克女儿阿莱莎在旧居花园里)</div>1931年,邬达克带着他的一大家子住进了马路对面的番禺路129号的西郊新居,这里离孙科别墅不到200米,也有一个大花园,一大家子不仅仅包括邬达克夫妇及孩子们,还有多达10个仆人。 番禺路129号邬达克旧居,现在是邬达克纪念馆 <b><u>篇尾彩蛋</u></b> <p class="ql-block">上生新所视频 (网上)</p> <p class="ql-block">注:本文中除标明“来自网上”和老照片外均为本人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