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后人与季谦后人再聚会(一点资料)

季锦程

刘基《季氏湖山义塾记》 王诠《季氏湖山义塾后记碑》时任丽水县尹<div>两篇文章的解读大概要查非常多的资料。待续……</div> <p class="ql-block">中间刘基后裔二十代孙刘泽群老师;他左边第一人青田民俗专家孙红华老师,著书立说,对青田民俗,对刘基有关的事情如数家珍,是一本青田民俗行走的教科书;右边第一人刘可里老师,是刘基后裔二十二代,也是季谦春秀房后人,是正宗的刘季两家联姻的杰出代表;刘老师左二是季和兵老师,是季谦二十二代孙,是季氏宗族董事,非常关心家族和家乡的发展,令人敬重的乡绅,最右边的是季谦二十一代孙季锦程。季谦有关的三人都是春秀房的。是刘季两家后人在高湖东山食堂历史性的一次会面,他们给我布置了一个重要任务,写写《季氏湖山义塾记》的教育理念的解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明确了我退休后的研究方向,为族人做点事情。</p> <p class="ql-block">刘基后人和季谦后人看刘基撰写的有《季氏湖山义塾记》全文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左到右:刘可里老师,孙红华老师,刘泽群老师。刘基研究会专家研究刘基与季谦交往史之证据。研究季氏族谱。</p> 刘基研究会成员认真查看季氏族谱,查找刘基和季谦交往资料。 左边是青田刘基研究会会长,刘基二十代孙,右边是刘基二十二代孙女,季谦后裔,是刘季两代后裔,季谦春秀房后裔,刘季两家交往史上杰出代表,刘基研究会重要成员。刘可里老师,刘基和季谦交往史中的杰出代表,她提出高湖发展必须找到一些能体现文化品味,代表乡愁的一些古建筑,比如卷帘石拱门的恢复等非常值得我们季家后人重视的建议。卷帘石拱门是我们高湖著名的地标性建筑,是我儿时呆得最多的地方,也是高湖季氏祠堂和高湖小学连接成一体的标志性建筑,是高湖人的乡愁……现在只能在记忆中努力寻找,成为我们高湖后代的传说了。(刘可里老师到底是文德几世待查族谱待整查证……) 青田民俗专家孙红华老师赠送的宝贵书籍,孙红华老师是刘基研究专家,一本青田民俗行走的教科书。 季和兵老师翻看孙红华老师著作。 高湖镇夜景 (……) 夜景 (……) 季谦公过去办义塾的地方,现为季氏宗祠 季氏宗祠 祖宅后门。 祖宅(青田县文物保护单位) 祖宅后门之唯一一块旧土墙。 祖宅古建……(待续……) 祖宅古建 <p class="ql-block">祖宅窗扉</p> 祖宅 祖宅 待查资料。下次去得认真拍好一些。这次回家太匆忙,拍照水平也太差。自我批评。 尽管在省级层面上已配套相关的保护条例,但这些法规条例只强调对拥有成片古民居的传统村落保护,像我们祖宅这样相对保护比较完整的名居也没有一个比较合理的政策,我们祖宅的人也因为各种原因很少在这里居住,也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祖宅人也有心无力去做这些方面的事情,按理对文物级别的民居修理应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而且不应该改变原貌吧,应该尊重文物本来的面貌去修复吧,但文物保护单位又只是保护,不负责其他方面的,我们祖宅人又不想让祖宅就这样腐烂最终毁在我们手里。我作为后人感觉不是滋味。 祖宅后院 我们祖宅原来养猪的猪栏遗址,外矮墙是我们祖宅的原房子外墙。 <p class="ql-block">  大门口的对联之前应该是“大翼垂天九万里,长松拔地五千年”,与当年小时候我们看后山的苍松感觉很应景的。与《名胜联集》之岳麓山的名联一样,到底哪一个前哪一个后现在是个迷。现在改成“和风吹善气,竟岁有花辰”(清代周亮工《兰》诗),为何要改,我们不知。理解上的原因吧,应该是看不清原有的字,也查不到这样的对联。忠勇哥和我还有季洪德吧,三个人研究过这个字的。可惜的。</p> 这些叫什么呢?有什么寓意呢?我对族谱和古建都是零基础,想想都很难。工作又忙。头疼。高湖要发展,如何提升打文化牌还真得仔细思量。保护有价值的文物,也急需族中有智慧的人士找到万全之策。希望刘基和季谦后人的再次聚会是一个契机,也希望祖宅人见多识广的兄弟姐妹们多提提意见。 高湖美食,五十年前的味道,人间美食。 我家菜地。有故事。(待续……) 本故事很长很长,慢慢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