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西安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西安的古城堡是古城的重要标志,古城墙,护城河是古城堡的主要组成部分,西安的古城墙是迄今为止世界仅有,全国唯一,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庞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它是古城的历史标志,是现代西安的城市名片。它雄居在中华大地的中心圆点,见证了千年历史长河潮起潮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过去,它是防御外敌入侵,守护区域平安的军事工程。现在,它是悠久历史和古老文明的文化符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它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雨冲刷,遭受了无数战争的创伤,砥御了无数金戈铁马炮火消烟。又忍受了人为的破坏和践踏。</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它伴随着日月星晨,几度伤残,几度复康:几度辉煌,几度沧桑:几度沉浮,几度重生。尤其近代,它与城市发展规划不期而遇,产生过碰撞,它还与现代交通有过察肩坷拌。由此引来"拆除城墙"呼声一片。拆除与保留形成对决,双方争执激烈,将持多年。先后五次古城墙命悬一线。曾几何时,少数有识之士,为保城墙力挽狂澜,承上启下百般涡旋,最终感动上帝,保住了城堡免遭劫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西安古城墙的历史溯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古城墙始建于隋朝,至今约一千四百余年。公元582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废弃旧汉长安城,在龙首南建立新城和新宫,更名"大兴城和大兴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公元613年,隋炀帝楊广动用十万劳工,在大兴城外修建外郭城,东西长约10公里,南北宽约9公里,周长38公里,总面积85平方公里。成为古代面积最大的都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将隋大兴城又改为"长安城",把大兴宫改名为"太极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唐末大战乱,长安城遭到严重破坏,长安防守军总帅韩健认为原城区面积过大,不易防守,于是放弃了宫城和外郭城,只保留了皇城进行整修,加高、加宽、加固整容,形成高大坚固,四面绝壁的城池。整修后的长安城,称作"新城",周长约10公里,仅为原长安城的四分之一规模。之后历经五代,后唐、后普、后汉、后周到宋元两代,长安城的名称和建制屡有变更,但城池规模再无改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狭义的古城墙,重建于明代,距今约650年。在明朝皇帝朱元璋征战全国,即将大获全胜之前夜,巧遇一名叫朱升的民间高人为其献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采纳了朱升的建议,全国统一后,朱元璋命令各县府普遍筑城,从此全国开始建城运动,几年后全国城池增至数以千计。关中民间还流传着顺口溜,"汉冢、唐塔、猪(朱)打圈",即汉朝造坟,唐朝建塔,明朝修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朱元璋认同古长安龙气重,区位优,风水好,有侧重之心,公元1374年派重臣濮英主持,在长安原皇城遗址上建造明城,派太子朱标巡视督导助阵,历时4年,公元1378年建成完工。封次子朱樉坐城为王。峻工后的明城墙,有其规模记载,无其外貌祥述。但一定不是现在的样子。因为历史上有过几次大规模修膳,使原城墙有过改头换面的变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史料记载,从隋唐至今,古城墙历经数次不同规模的重建和整修,尤其明、清两次大规模整修,使其定形为今日之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果把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墙,用一个人来做比喻的话,那么,隋末唐初,它只是一个成长中的童子少年,跨越明代,它成长为武士,到清朝中期,它才成为一个成熟的将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考古发现唐朝初年,城墙的断面为三角形,较之现在低矮了很多,唐未五代整修城墙,在原基础上加厚,加高,下半部加厚两米五,上半部加厚一米五,顶部加高一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宋元时期,由含光门考古提供的资料显示,增补层出现在明城墙断面中心,土色暗褐,质地坚密,夹有少量砖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明代,公元1378年明城墙建成,历径190年后,明穆宗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陕西巡抚张祉,主持修复明城墙,给城墙外壁和顶面砌了青砖,使原土城第一次变为砖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又历经68年后,明思宗崇祯9年,公元1636年,陕西巡抚孙传庭再修城墙,修了四关土城墙,东西南北四个城门。每个城楼有三重,闸楼、箭楼、正楼,闸楼在外,箭楼在中,正楼在里,箭楼与正楼之间围墙为瓮城。使整个城墙构成一个完整严密的防御体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明末,李自成起义军从东门攻入西安城,李自成看到悬在城门上的"长乐门"牌匾对身边的将士说,"若要皇帝长乐,百性就要长苦"部下闻听此言,放火烧了长乐门城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清代:清朝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陕西巡抚陈极新整修西安城墙,重建了明末被毁的东门正楼知南门月城楼,疏理了护城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总督白茹梅、巡抚贾汉复对明城墙进行了清代第二次维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陕西巡抚崔纪行引"龙首渠、通济渠二渠之水入护城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陕西巡抚鄂弼继对明城墙进行第三次维修,并清理了护城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陕西巡抚毕沅,观察到城墙破损,多处不坚,存在安全隐患。两年后毕沅会同陕甘总督勒尔瑾对城墙进行了仔细勘察,记录了存在破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毕沅前往苏州跟踪乾隆,面奏皇帝西安城墙极待维修获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毕沅书写正文呈报皇帝,标题《奏修西安城墙事》祥述了城墙现状明细,列举五大类问题,建议城墙维修必须"全行拆卸,加大修理"皇帝批复:"资金不惜费,规模从其旧"。确定了城墙大修两大基本原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公元1781至1786年,时值清代鼎盛时期,乾隆皇帝开明、宽厚、人慈,陕西巡抚毕沅执着、尽心、尽职、尽责,国民齐心协力,支持拥护,征集了大量能工巧匠,投入巨资,历时五年,对西安城墙进行了明清以来最大规模的整修,这次整修从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宗合情况预测,与明代初建比较,有过之而无不极。此次大修,夯实了基础,完善了设施,增添了功能,弥补了短缺,不仅大大提升了防御能力,而且使城池风貌更加完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辛亥革命时期,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西安,清兵在古城内,新军在古城外展开激烈交火,北城门上的安远门是清军弹药库,新军集中火力攻打,弹药库爆炸,清兵溃败,北门城楼被战火烧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军阀混战,河南禽兽军阀刘镇华率领镇嵩军十万余兵匪进攻长安。陕西国民军城内督办李虎臣和二师师长楊虎成共计三万兵力阵守城内,与敌军展开生死决战。包括进城避难的群众在内,全城约有四十万民众被围困城内。由于敌我兵力数量悬殊,战斗异常惨烈,持续长达八月之久。城内伤亡惨重,不仅战斗中伤亡惨重,因生活物资断供,缺医少药,缺粮断炊,冻饿病灾死亡的平民百姓也不计其数。今西安革命公园地下,就是当年的万人坑,死亡人数近五万。丧心病狂的敌军,胶尽脑汁,用尽计两,在城下挖暗道,用棺材装炸药,也沒能破城,足以说明古城墙之坚固,守城将士之勇猛。敌军长时攻城无果,狗急跳墙,放大火把城外周边即将成熟的小麦点燃,一周之内四十万亩小麦化为雄雄烈火和滚滚浓烟,死燃怠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广东革命军将领冯玉祥率部队前来增援之际,国民军借机成功突围,两军合力,四场血战击败刘镇华军匪,使其溃退豫西。在这场持久战中,南城门箭楼被炸毁,东南外城墙多处被炸毁。这场残酷的保卫战,被称作近代史上"二虎守长安"。豫西匪首刘镇华这个恶魔,阳奉阴违,心狠手毒,无恶不作,后来买通军阀,充当走狗,依丈袁世凯混入陕西军统位置,先后在陕称霸八年,对陕西人民范下滔天死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近代,自民国初至建国后,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之前,拆除古城墙风波闹剧频频上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民国初推行新文化新风尚运动,弃长袍短褂,换钟山装,剪辫子,废除一切封建制度残余。一些地区和城市把古建筑也视为封建时代的遗留产物。1907年武汉市第一个拆除了城墙,引发江南各地陆续开始拆城墙,到1928年重庆拆除城墙为止,前后21年长江以南苏州、上海、杭州宁波,广州等各主要成市古城墙几乎全部拆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27年陕西省建设厅,拟定拆除城墙草案,得知消息的西北大学历史系师生公开反对,并联名上诉陕西省主席于佑任、宋哲元,省首出面劝解,西安古城墙逃过第一次却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3年北京制定城市规划,保护和拆除城墙成为焦点,保派古建专家梁思成、文物局长郑振铎:拆派风头人物北京建设局总工朱兆雪,北京规划局规划师赵东日,争论不休持续两年之久,最终拆派因有北京市委书记彭真触动天秤而获胜。1956年10月,北京城墙被拆除。梁思成在绝望中抱着城砖痛心疾首的哭,他说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外城的墙砖,像剥去我一层皮。他哭着说,五十年后历史将证明我是对的。转眼半个世纪过去了,今天当人们意识到当初的愚蠢时,一切都晚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的人们旅游观光,在那些不超过四十年的"伪古迹、仿古镇、假古建"前摆出各种姿势和造型拍照时,也许会想起梁思成说过的话,但不会有多少人记得他的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两千年,北京一个资深导游(全陪)带团来西安,在南门里,地陪带团上城参观,他过来与我聊天,他望着西安古城墙不停感叹!"西安的古城墙真好,古朴厚重,恢弘壮观,把这放到北京多好,我说北京的古城墙也好,只是沒保留下来。他接着说"北京拆毁的古建筑太多了太可惜"。这是无意之中普通平民发自内心的感受,我相信他的感受,也是千百万北京市民的感受,或许也是全国人民的感受。这种共鸣通过时空穿越,诠释了一代宗师梁思成,因痛失北京古城墙,从情感深处发出的哭诉和呐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也是1953年,西安同时制定城市规划方案,与北京重倒复撤,同样是古城墙的折除与保留成为焦点,这次是国内专家与来华援建的前苏联专家的争议,当年负责西安城建的国家建设部副首周干峙,受恩师梁思成明示,"全力保护西安的古城墙和古建筑。周干峙的城建方案不拆城墙,苏联专家的方案必拆城墙,双方争执几个回合,周干峙私下请来文物专家,社会名流和爱国人士,全力应对苏联专家,逼迫其妥协退让,变更方案。这是第二次保护了古城墙免遭却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4年,北京拆城的宣闹声传到西安,西安呼声再起,要求政府跟潮流看北京,拆除古城墙,不少市民偷偷开始拆墙抽砖,这次陕西省长赵寿山挺力阻止,并把实情上报中央,又一次制止了拆墙风波,第三次保护了古城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8年大跃进开始,西安拆城风波再次卷土重来,市委官方坦言,西安城墙保不下来,早晚要拆。1958年6月17日,西安市人民委员会召开会议,邀请市政协、文教、文物、公安等20多个局委官员参会,专题讨论古城墙拆与留的问题,到会者自成两派,主拆派人多势众占居上风,形成拆除决议。三个月后西安市上报省委拆除城墙,省委复函原则同意。会议风声传出,市民纷纷连夜出动拆砖卸瓦。这次拆城是明目张胆,不但拆砖而且占墙,这一时段,老百姓为了个人利益,自发形成的拆墙大军,对城墙造成的破坏非常严重,城墙上五千个垛墙,九十八个敌楼,四个城角上的角楼全被拆除,墙体被挖断两处,约两万平方米的外墙青砖流落民问,眼看古城墙危在旦夕,时任陕西文化局副局长武佰伦心急如焚,火速联络到几位文物专家,文化界能出点子,能尽言的知明人士,以陕西文物管理名义,回避政府,跨越省市,直电国务院,请求保护西安古城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收到电传,找周总理汇报情况,巧遇陈毅在场,三人仔细考滤,一直认为西安古城墙可以不拆。1959年9月西安收到国务院《关于保护西安城墙的》通知。这是西安城墙第四次免遭却难。1961年西安城墙被列入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破四旧运动虽然没有针对古城墙作专项安排,但对古城墙造成的破坏也是惨重的。尤其后来的"备战备荒"挖防空洞工程,让古城墙遭遇了挖腹之苦,承受了掏心之痛。古城墙全长十三点七公里,而城墙内部和地下防空洞总长达40多公里。共有墙体洞穴2100孔,内侧明洞一千多孔,外侧明洞六百多孔。三分之一是抗战时所挖,其余全是文革所挖,墙体上平均六米一个洞穴,这组数字表明,城墙内部不仅已被掏空,而且形成了不规则迂回往复式明穴暗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文化大革命的暴风骤雨过后,在一段日子里,社会好象一直处在缺少温度的寒冬,从上到下人人自畏,有人怕打倒,有人怕牵连,上层患散,下层偷懒,大事小事没有人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曾径迫受争议的古城墙,尽管享受着国务院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但依然遭受着人为的破坏和岁月的蚕食。它忍受着体无完肤,残缺不全的躯体,在痛苦中呻吟,在绝望中殆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4年临潼农民打井,发现了兵马俑,这支秦始皇亲统的御林军,在地下操练了两千多年之后问世还阳。这个奇迹象一声惊雷,震惊了世界。当全世界的目光距焦到兵马俑时,他们同时看到,在神秘的东方古国,不仅有古代的军阵,还有古代的城池,古代的高塔。古风古韵古老文化深不可测,妙不可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种全会"之后,中国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了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从此国际游人纷至沓来,这时的西安还没有意识到,家中有客来,需事先把屋子打扫干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八十年代初的西安城,用不恰当的方式比喻,就象"一个在外流浪多年的老乞丐,蓬头垢面,破衣褴衫"。基础设施老化,环境卫生脏乱,文物古迹破损,国民素养参差不齐。难以理解和不能接受的是人之陋习引起国内外游客的投诉最多,有的投诉直发北京,反应到国务院。唯一能够代表千年古城风貌的古城墙,面目全非,让许多游人深感遗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1年底,西安市新任市长张铁民走马上任,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大搞城市卫生,据传他上任前,西安城里城外的垃圾堆积如山,象大坟头一样的小山包达二百多处,清运这些垃圾累计装了四万卡车。大清理后按区域划分,实行城区卫生大包干,为巩固成果,继续净化市容,杜绝乱抛乱扔烟头杂物,临设了市容督察队,群众举报电话。经过一年综合治理,城市面貌换然一新。为打探虚实,曾有北京记者到西安街头暗访。西安城市卫生的大变样,曾被人民日报报导,引来其它省市领导前来学习考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接下来,張市长要办的第二件大事,是积极筹划修复古城墙,他要让古城旧貌变新颜。这是上世纪后期一项超大工程。当初他并没有作民意调查。在我看来,支持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而大多数人保持中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大多数市民眼里,司空见惯的破城墙,就象一个筋骨断裂,风烛残年,淹淹一息的孤寡耋耄,送走他,留住他都与个人无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但在具有远见卓识,有智慧目光,有博大情怀,站的高看的远,有深谋远滤的張铁民市长眼里,西安的古城墙,既是古城的风貌,又是古城的灵魂,是厉史的延伸,是文化的传承,是时代的象征,是当今少有,末来奇缺的稀世珍宝。当以不惜任何代价,揭尽全力加大维修,恢复原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然而,修复古城墙所面临的重重困难,象一座大山压在他的肩上。先看,修复前的城墙状况,残檐断壁,千疮百孔,洞穴遍体,缺砖少瓦,多处垮塌,多处断裂,满目疮痍。从整个损毁程度来看,维修不亚于重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再看,护城河被亏泥填满,大量污物来源于城内外污流粪便排泄物。有人形容护城河的臭气能臭死蚂蚁,薰死苍蝇。城河清污,环境恶劣,工程量超大超强,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而城墙修复没有专项资金,等于空手套白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前些年,曾屡屡参余并主张拆除城墙的敌对势力依然存在,个别主要人物不仅人还在,而且职务进升到省委领导班子,身居高位,行政级别在市长之上,无形给修复古城墙带来无法回避的压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以上问题,尽管是修复古城墙的困难和阻力,但挑战市长底线的困难和问题远不至这些,最难肯的硬骨头是动员搬迁。在古城墙修复前,环老城墙根四周,寄生着96家规模不等的工厂和1005户居民,他们非法占居城根城河土地900多亩。而这些住户大多数是逃荒而来的难民。他们有的居住在城墙的洞穴中,大多数人是背靠城墙搭棚建屋而居,他们中大多数人没工作无单位,他们以贫民和弱势群体自举,他们象古藤一样死死地攀附在城墙上,说不听,劝不动,撵不走,拔不掉。这些顽疾让折迁清理工作人员找不到对策,推来推去,许多人选择躲避,把责任和问题全推到市长头上。无奈之下,市长亲自出面,挨家挨户做群众思想工作。动员大家顾全大局尽快搬迁。在资金严重短缺,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政府依然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安抚搬迁群众。拆迁工作持续了很久,扔有少数钉子户顽强砥抗。政府只能采取强制手段。有些难缠的泼妇,到工地拦截市长,又扯衣服又抱腿,有人指着鼻子漫骂"你就是暴军秦始皇"闹的天翻地覆。在关建时刻,下边支持不力,上层闻风观景。因某些领导始终反对修复城墙,所以借此大做文章,说張市长自上任以来,不搞经济,把钱往墙上乱花,竞干些劳民伤财的事。这些言论出自上层领导之口,实则是为那些聚众闹事者撑腰壮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张市长忍辱负重,呕心沥血,冒着风险,顶着压力,付出平生最大努力,艰难推动古城墙修复工作一步步向前迈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他请求驻陕部队支援古城建设,部队积极响应,出动两千多兵力,三班轮换加班加点,奋战八个多月,圆满完成了护城河清污的大量主体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他指定郊区各县四、五家砖厂为城墙烧砖,然后作质量对比,促成几家砖厂互相竞争,又互相监督,保证了仿古老砖的产品质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他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参加修城大会战义务劳动,后来成为习惯,每到周末就会有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大学生前来参加义务劳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他向银行申请代款,他向企业寻求援助。他更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用全省年产值全国排名倒数第三的微薄城市财政收入,咬紧牙关,东拼西凑,径过三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把一座遭遇百年炮火重创,凤雨浸蚀,人为破坏,已不堪入目且久死一生的千年古城墙,修复成完美如初,使其重现昔日雄伟壮观,灿烂辉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4年底,古城墙修复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一位与市长熟悉的记者,见他面容憔悴,便关切地问他身体状况,他说感觉很疲惫,自打修城墙以来,就沒敢睡过一个囫囵觉。不久他因胸部疼痛住进医院,后确诊为肺癌。径过半年多的治疗无果,于1985年9月17日去逝。他的去逝引来许多传闻,有许多修城的建设者和老百姓都在传,市长是"因怄气而死"的,"他怄老百姓的气,他修城墙老百姓不理解,有人找他又吵又闹,又辱又骂"。"他怄领导干部的气,个别干部整他"。还有人说"为了工作他在官场多有树敌"。本人观点,百姓传言,市长因怄气而死,并非空穴来风,市长是高层领导,也是凡体肉胎而非神仙,他有常人一样的七情六欲,他有气说不出憋在肚子里:他有痛不好说强忍着:他有苦不能说自己咽下:他有泪不轻弹无人知晓。他冒着政治风险,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忍耐着下顶上压,由此造成对心灵、精神和肉体的摧残,径过岁月的发酵转化为病变,虽不是绝对的,但专家的科学论坛也不敢说不受影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市长追悼会之前,治丧领导小组应上级相关要求,把会议规模,参会人数压缩到最低限度,不能声势过大,一切从简。然而事与愿违,那天不约而同,自发自愿前来为市长送行的人达数千之多,把三兆殡仪馆围的水泻不通。有人乘飞机从广州深圳赶来,有开手扶拖拉机拉着村民从郊外农村赶来,有出租司机、环卫工人,有离退休老干部,普通市民,有公交司乘人员,交通民警。从医学院经小寨西影路到三兆,道路两侧站满了送别的人群:有医学院领导、医生护士,有某学校校长带着全校师生,有社会各界人士,很多人手捧小白花,眼含泪水,怀着悲痛的心情,早早站在街道两旁,等候市长的灵车经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传说住在西郊大庆路上的四位高龄老太太,抬着她们亲手制作的花圈,半夜起程,步行至二十公里到三兆,参加市长追悼会。在小寨什字,一位中年妇女也在路边人群中等待,当她看到灵车驶来时,跪地嚎啕大哭,类似这样感动人心的场景很多,知情者讲,这些人都曾在困境中蒙冤受屈,得到过市长的帮困和赎救,她们以各自的不同方式,表达对市长的感恩之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市长走后,有些盖棺定论的报导,经常遭遇封删,以宣传市长原形的电视剧《铁市长》在拍摄制作过程中,因有人持不同意见而三次叫停,理由是剧本有不实之处要审核,剧情有不宜之处要修改,资金短缺要等待。总之关卡很多,险些流产。在停拍的一段时间里,有人把拍摄遇到的情况向市长妇人余敏同志作简单汇报,她心里明明白白,知道有人故意刁难,于是回复剧组"能拍了拍,不能拍就算了,不要为了死去的人,而难为活着的人"。最终在广大群众的欢呼声中,正义战胜了丑恶,经过两年多的筹划摄制,电视剧《铁市长》1991年由中央电视总台银屏走向全国观众。社会反响强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5年底,古城墙修复完工,千年古城古木逢春,旧貌换新颜。这次城墙整修,是历史上第三次超大规模的修复,峻工后的古城堡,较之以往达到了功成名就,如镀金身的奇效,它以特有的历史神韵和雄魂健魄的风骨独占鳌头,再次成为西安的金字招牌,成为东方古老文明的历史丰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人们的期待中,古城墙与兵马俑桃园结义,与钟鼓楼城池结盟,与大雁塔城南联姻,组成最佳阵容,雄居长安,润泽中华,招暮天下,让国人喝彩,让世界注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93年,西安古城墙接纳了世界马拉松环城大赛,取得圆满成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98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走访东方大国,第一站首选西安古城墙。至本世纪初,全世界已有二百多个国家元首和政要,先后到访西安,参观兵马俑,游览古城墙。国内外大量游人乘兴而来,让古城西安成为世界网红城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忆往昔,西安古城堡,犹如一尊天神,镇宅降妖,护佑三秦大地长治久安。看今朝,千年古城墙涅槃重生,如万吨巨轮乘载着三秦儿女的宏图大志和梦想,乘风破浪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千年古城堡,古城人民以你为荣,以你为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编后语:我是古城子民,我目睹了古城堡遭遇的魔难和创伤,见证了古城堡在起死回生中度过的寒冬春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我们沐浴着它的灿烂和辉煌,享受着它的恩赐和福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但是,又有多少人还会记得那些曾经为拯救古城墙而奔走相告,哭泣呐喊,含冤受屈,深受其害的前辈、先贤、功臣和忠良。我常常在心里勉怀他们,但无益于用文字纪录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奉献精神。今仅以此拙文寄托怀念之情。我衷心希望所有旅游从业者能够记住他们的名子,張铁民:武佰伦:周干峙:梁思成:习仲勋:赵寿山:于佑任:宋哲元以及更多不曾记住性名的幕后英雄,多讲他们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梁 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2年元月5日小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