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莺歌海”,一个诗意名字和“盐场”组合成一个国家企业名称,一度如雷贯耳。</p><p class="ql-block">老树发新枝了,这家老牌国企寻找到“盐文化+盐产品”的特色之路,正在转型发展之中,消息振奋人心!</p><p class="ql-block">一众人决计驱车莺歌海,去听一听那滩头大沙堤绿荫里莺歌鸟婉转的新歌,去阅读60多年前一代人的热血奋斗史。</p> <p class="ql-block">海南岛沿海皆能产盐,而乐东县莺歌海的晒盐条件最为优渥。盐场西南濒临北部湾,海水浓度高,东北方绵延不绝的尖峰岭山脉挡住水汽,使之常年晴热,日照时间长,海风更是日夜不停地吹,风力在三四级以上,晒盐制盐离不开风和阳光。</p><p class="ql-block">根据老崖县县委书记孙惠公的回忆,莺歌海盐场于1955年10月筹建,1958年上半年建成投产。广东作家吴之在1981年4月18日《海南日报》发文称 : 莺歌海盐场是一个现代化企业,拥有化工厂、发电厂、收运盐车队、动力机械厂、水泥构件厂、机修建筑队、转运站、气象站、医院、中小学等,全场5900多人,生产过程实现了半自动化,年产量高达10至20万吨,是广东省上缴利润和税收达亿元以上的32个单位之一。这个盐场,乃华南最大的海盐场,中国三大海盐场之一。</p><p class="ql-block">1987年上半年,我受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指派,为撰写人民日报自治州专版稿件前往该盐场采访,看到的是3800公顷连成一片的银色海洋,井井盐田,银光闪闪,一望无垠;渠道纵横有致,高压线凌空飞架,水泵房星罗棋布,煞是壮观。盐场曾创下年产32万吨的历史最高生产记录,一天外发32个车皮的工业用盐。始自上世纪80年代,盐场又再研发、生产食用盐产品。这辉煌的过去,我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如今我们一行来到了盐场的核心区域——新村对面于2020年投入使用的莺歌海盐场党建文旅基地盐文化旅游项目。</p> <p class="ql-block">走进盐文化旅游项目,就走进了那一个年代,那一片滩涂,那一个人群……</p><p class="ql-block">1955年10月,孙惠公受命开辟莺歌海盐场,出任广东省盐务局莺歌海盐场筹建处副处长兼场地管理所主任,这片北部湾和尖峰岭山脉之间的沼泽荒滩,芦苇没顶,蛇鼠出没,他曾率领游击队从这儿出发,袭击莺歌海渔港的鬼子汉奸,如今就在他战斗过的地方为新中国开拓一番事业,他豪情满怀,浑身是劲,身先士卒,扛着木桩和标杆,带着技术员和工人,在水草地里踏勘测绘,设计蓝图,谋划、领导建大盐场。其后,军旅作家吴之到场采访,亲眼目睹孙惠公和年轻小伙子一起,住茅草沥青毡棚屋,睡野菠萝叶席子,穿缀补丁衣服,蹬六耳车轮行军鞋,滚一身泥巴,淌一身大汗。吴之曾于1947年率领琼崖纵队南征队和孙惠公所带崖县前进队在梅山“夜袭关公庙”,取得了歼灭敌人一个中队而我方无一伤亡的胜利。解放后,吴之弃武从文,写出了《破晓之前》等知名著作。老战友久别重逢,平日和大伙儿吃野菜、咽糠饼的孙惠公破例在大食堂招待他午餐,特开一听黄豆罐头,莺歌海日烈风大,海风刮起飞沙,从棚屋窗子泼进南瓜汤盆,他照喝不嫌。由此可见当年建场的艰辛以及“官兵”的同甘共苦。</p><p class="ql-block">吴之写道,建设工程动工了,国家派来了一支从抗美援朝部队专业的队伍。他们放下背包就跳到沼泽地里去,开沟排水,除草填方。几年时间,莺歌海一望无际的水草荒滩,变成了一片片整洁平坦的盐田,阳光底下,开始出现一座座银白的盐山……</p> <p class="ql-block">为重现当年战天斗地的场景,盐场雕塑了大型雕像《奋斗》,于2020年七一落成 : 军人、农民、职工、妇女和技术员,同心协力拉着沉重的石碾前进,石碾上还立着海鸟呢。这是盐场建设者艰苦奋斗、改天换地精神的物化形式。带着崇敬之情,一众人肃立雕塑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文坛泰斗郭沫若于1962年春节期间到访盐场,有感于建设者的奋斗精神,欣然写下传世之作 : “盐田万顷莺歌海,四季常春极乐园。驱遣阳光充炭火,烧干海水变银山。”在这个盐文化项目,随处可见郭大师这首诗作。</p> <p class="ql-block">盐工路上,我们慢慢走着。路旁塑一排雕像,有军人、工人、妇女,他们在烈日烤炙下忘我劳动,神采奕奕,干劲十足,表现出战天斗地其乐无穷的精神风貌。走近去,一个个端详着,欣赏着,仿佛听到他们跳动着的自豪的心音,看到他们血管里沸腾的热血,触摸到他们为创建新中国轻工业而奋斗的青春,油然而生对这一代创业者的崇高敬意。</p> <p class="ql-block">盐场于1958年上半年建成投产。为解决产品输出交通问题,孙惠公调任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交通局局长,兼任安(由)黄(流)铁路建设副总指挥(自治州州长林岳川兼任总指挥),直接领导8000民工配合铁道兵开通安由港到莺歌海的铁路。还来不及看一眼几年来挥洒的汗水浇灌的成果,抒发一下盐场投产的喜悦,孙惠公就背上背包挥挥手走了,不带走一丝云彩。其后自治州第一次撤销,他调任崖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分管工业交通,继续抓安黄铁路的建设。1960年国庆节,安黄铁路建成通车。三亚港建好后,优质的莺歌海盐不再运往安游港,而直接从三亚港运出,三亚港铁道直达盐场储盐库和聚盐场。</p><p class="ql-block">锈迹斑斑的铁轨,在向人们述说着这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海风藤不甘寂寞,爬上铁道,亲抚铁轨,开出紫色的花朵,在风中摇曳着,微笑着。</p> <p class="ql-block">老铁路上停放着装运盐机车,两旁是储盐仓库,一间平顶,完好无损,一间应该是盖瓦片的,瓦顶已荡然不存,屋架巍然挺立,依然壮观,很有年代感,让人想像当年仓库储盐的盛况。</p> <p class="ql-block">两座石头水泥盐仓中间的钢架建筑,应该是最近几年的作品,恢宏,魔幻,动感,装饰、衬托着旧铁轨上的老机车,极具视觉冲击力。</p> <p class="ql-block">盐仓附近,堆放着许多小山一样雪白的盐堆,供游人观赏拍照,但不允许把盐带走。</p> <p class="ql-block">海南建省前,我到盐场采访,实地考察了一颗盐的阳光之旅。</p><p class="ql-block">盐田通出海口的地方,盐场建有纳潮闸。打开闸门,海水哗啦啦流进制盐原料仓库储水湖,通过扬水站注入纳潮渠,逐级流向初级、中级、高级蒸发池,成为卤水后流入结晶池。在烈日的烤晒下,卤水变成了颗粒状结晶体——亮晶晶的原盐。当年我看到的纳潮渠,宽阔气派,可并排驾驶10艘小船;储水湖一片汪洋,碧波荡漾,水光潋滟;尤其是结晶池,计有数千块,每块约10亩大,刀割线划般井井有条,晶莹透亮,堆着一座座连绵不绝的小银山,我仿佛误入了冰雪世界。</p> <p class="ql-block">在阳光下转了一圈后,我们回到将废弃车间改造而来的海盐文化馆,再复习盐场的建设史,体会盐文化的丰富内涵。</p> <p class="ql-block">1964年,盐场发电厂的落成和机组的完善,为盐场生产、照明、用水提供了电力保障。发电厂的厂房,于2019年改造成海盐文化馆,搬走了大部分老设备,保留下苏联制造的发电机组(1号机),向游客展示着盐场的阶段性成就。</p> <p class="ql-block">“发扬革命光荣传统时刻不忘阶级斗争!”</p><p class="ql-block">“抓革命促生产誓夺文化革命和生产建设双胜利!”</p><p class="ql-block">这是创建海盐文化馆时刻意留下来的标语, 虽然有些褪色了,但仍然可见老盐场人的红色岁月。</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1号机,功率500千瓦的高压发电机组,以它沧桑的声音代表上世纪60至70年代,从广东轻工厅调拨的苏联、东德和捷克斯洛伐克制造的四套发电机组,讲述着盐场曾经的前进步伐。</p> <p class="ql-block">莺歌海盐场兴建60多年了,不仅有食盐制作的精湛工艺,更有激情燃烧的红色精神,但愿到游人士都有如海盐文化馆后墙上所写的三方面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据中国新闻网报道,走过了辉煌的莺歌海盐场,后因生产设备老化、生产面积减少、生产能力降低,年产量逐年下降。为了走出发展低潮,2017年后盐场改造升级制盐加工生产线,从生产型企业向市场型企业转型。紧接着开展品牌化运作,打造高、中、低不同档次的食盐产品,提升盐产品的附加值。并且在着手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的3A级景区和党建培训基地,文旅融合传承弘扬盐场精神,以推动多元化发展实现盐场转型升级。</p> <p class="ql-block">这尊雕塑,内涵丰富,形象地反映了盐场开拓者、建设者的精神风貌,高高地矗立在我们心头。周边,三角梅绽放着一株株、一丛丛鲜花,火红火红,既映照着盐场的既往,又预示着盐场的未来。</p><p class="ql-block">绿树荫里,莺歌鸟低吟浅唱,那是对孙惠公他们的一声声告慰,他们一代人以热血书写的艰苦奋斗精神,在莺歌海这块热土上生根开花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参观琼南历史文化民间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24日下午,我们一行来到乐东县九所镇中灶新村,参观蔡宁先生创办的琼南历史文化民间博物馆。蔡宁在自家的三层楼房内建馆,宁愿自己少住点,受委屈,也要腾出更多面积给馆藏展品,在他的眼里,每件展品都是会发光的。</p> <p class="ql-block">乐东籍港澳问题与中美关系研究专家冷夏(周祖贵)教授,一直关心家乡源远流长的崖州文化,欣然莅临该馆参观指导,手书并实木制作牌匾“崖州民俗博物馆”相赠。</p> <p class="ql-block">人民法治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曾莹(原西藏军区司令员曾雍雅将军女儿)、原国防科技大学教授贾斌到馆参观指导,并与蔡宁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乐东县政协副主席尹霏莉率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邢福特、县文联主席孙体雄等部门领导到该馆参观指导,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踏着学者、教授、县领导的足迹,我们一行兴致勃勃地进馆参观学习。</p> <p class="ql-block">蔡宁先生在给我们做讲解。</p> <p class="ql-block">琼南史前文化展区。</p> <p class="ql-block">琼南古陶瓷文化展区。</p> <p class="ql-block">琼南农耕文化展区。</p> <p class="ql-block">琼南古建文化展区。</p> <p class="ql-block">琼南书契文化展区。</p> <p class="ql-block">黄埔军校毕业的乐东籍将军张忠中大婚,民国政府国防部次长给他赠送贺礼:一块刻着“爱的结合”四个字的铜牌。</p> <p class="ql-block">琼南黎汉非遗文化展区。</p> <p class="ql-block">我们参观后和蔡宁先生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24日观游</p><p class="ql-block">2022年1月5日追记</p><p class="ql-block">拍摄:@云淡风轻@姐大</p><p class="ql-block">制作:@云淡风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