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沁源故事】之十 琵琶园琵琶情——景凤镇琵琶园村记

程庆莲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村庄和人一样,是一个代号,但这个代号都有渊源。</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每次路过琵琶园村都浮想联翩,因为这个奇特的名字。首先想到的是《西游记》里的琵琶洞,以及貌美如花、武艺高强的蝎子精,和她怀中琵琶发出的迷乱之音。蝎子精是妖,她虽然美丽,心底却恶。说也奇怪,每次到琵琶园却从未想到妖精,只想着山清水秀之地,貌美如花的女人,还有那把精致的琵琶。</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还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村在山里,在很深的山里,真可谓“犹抱琵琶半遮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为此,我在无数次路过之后,于2021年11月15日专门走访琵琶园,以解多年萦绕心头的迷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原来琵琶园村名的由来说法不一。在1993版《沁源县志》上记载:据传该村有一玉石琵琶被南蛮子盗走,故得名琵琶园。在2016年县政协整理的《沁源乡情》这样表述:琵琶园村自西向东顺河流而下,河谷开合犹如三个琵琶,故得名琵琶园。据本人到村里了解,村民一般认为琵琶园主要是因为三面环绕的山势像琵琶的形状,村前河流和道路犹如发声的琴弦,尤其在道路未改之前,一条古道绕过山峦穿街直线而过,站在村前的山顶,环绕的山体、村庄、河流、道路,就是一把大琵琶,因此而得名。琵琶园村拥有了别具一格的名字,让人过目不忘。</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虽然说法不一,但琵琶园村从明清时期一直叫到现在,没有改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2020年合村并镇,官滩乡与景凤乡合并为景凤镇,镇政府设在景凤村。官滩村并入琵琶园村,当时引起很多人的纠结不快,认为原来的官滩乡政府就驻扎在官滩村,官滩乡合并到景凤镇,竟然把官滩村也合并,官滩作为一个附村将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至少官滩村的人是失落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其实翻阅县志记载,在新中国成立前,官滩村就属于琵琶园乡分管,后属琵琶园大队,直到1972年,官滩村才分离出来成为官滩大队,后改为行政村。如此看来,在分分合合中官滩村在大多时候都隶属于琵琶园,因此这次合并又归于琵琶园,也是有历史出处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琵琶园立村时,只有裴、王两姓,后来张姓人迁入。关于裴姓家族,村里还流传着一个典故。相传,当时一县官到琵琶园断案,巧遇村中一户人家上坟,浩浩荡荡的队伍竟然有百十口人。县官思索,如此大户人多势众,若邻里发生纠纷,难免会势众欺人,于是下令将琵琶园村裴姓家族迁出一部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如今红源村裴姓人家就是从琵琶园迁出的。至于真实情况,现无从考究,也许是政府行为,也许是自然搬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琵琶园建村时间长,村民基本以农业为主,村里建有规模较大的油坊,方圆邻近村民都到这里榨油。抗战时琵琶园建有兵工厂,主要生产手榴弹,油坊也因战时需要被征收改碾压炸药。</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琵琶园古时曾是繁华的村庄,每年四月初八赶庙会,附近十里八乡的乡亲都会聚集到这里赶集看戏。在村东北边,曾建有文昌阁、北阁、中阁,中阁有戏台,戏台下可以通车行人。文昌阁是一种传统祭祀建筑,为祭祀传说中掌管文运功名之神文昌帝,保一方文风昌盛而建。文昌帝是中国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世人功名禄位之神,古时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建有文昌阁的村,都注重教育,出文人志士,琵琶园也不例外。在村里还流传着“三阁出一耀”的传说,即村里建三阁必定出一位有名望的人才。出生在琵琶园的裴斌,曾经是抗战时期冀南银行的负责人;裴鸿儒在抗战时期是沁源县二区区长;安占民在解放战争时期任洪洞县县长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琵琶园的附村官滩村,是一个历史悠久,传说故事丰满,有着红色印记的村。官滩村名字的由来按照《沁源县志》记载:相传500年前有一官员经过此地,见山清水秀,土地肥沃,便施银两给村民,为纪念此官员,故名为官滩。官滩村立村时间较长,从一古井的井辘辘上刻的“乾隆十一年”可看出距今至少350多年以上。官滩村以王、张两姓为主,还有一些其他杂姓。1959年紫红公社搬迁到官滩村后,医院、学校、信用社、兽医站、粮站等站所都随之而来,也有人家从邻村搬迁过来,使官滩村的人口猛增,村里逐渐红火起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官滩村对面山上有一个杀人沟,人们提起杀人沟至今义愤填膺。1941年某天,村里有一户人家正给逝者办周年,日本鬼子突然闯进村,把村民赶到对面的山沟里进行惨无人道的杀害,造成16人死亡,15人受伤。鲜血染红沟渠,哀嚎声响彻山谷,据老人们讲,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是在惊恐中度过,村民们都不敢到那道沟里去,至今去那里还感觉阴森吓人。在官滩村后还有躲避敌人的地道,遗迹尚存。</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战争,变迁,改变不了四季轮回,也改变不了生活的继续。</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正是秋高气爽时节,今年秋季多雨,延迟了秋收,在过往琵琶园、官滩村的路上,农民们正忙着打场,今年的高粱大丰收,家家户户都大面积地种植了高粱,高粱种植护理简单,产量高,更主要的是有酿酒厂来收,不愁销路。如今的村里已经没有专门的打粮食的场地,干干净净的柏油路就是打粮的场,来来往往的车辆免费碾压,红色的高粱米堆成小山,村民仍保持古老的打场习惯,手拿木锨,迎风扬起的尘土谷皮弥漫在空中,红彤彤的高粱米像红色的瀑布洒落下来,村前好一派丰收的场景。</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包产到户后,集体劳作场面已很少看到,也只有在这里才能真正感受到大丰收热火朝天的激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琵琶园,丰收的喜悦汇成美妙的琴音,在山间萦绕,我也一路高歌返回,满载快乐。</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程庆莲写于2021年11月15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