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门扎实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的工作精神,探索作业设计的有效途径,确保在“双减”背景下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率,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北师大昌平附属学校四年级的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深耕细作,同时在作业设计方面追求科学合理,对作业布置进行了积极探索。<br><br> <b>基于问题,设计操作性作业</b> 在第一单元《认识生活中的大数》学习中,认识了比1万大的数,又认识了1亿以及比1亿更大的数,这些数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它到底有多大呢?在中秋节,布置了一亿有多大实践作业。引导学生自己通过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估一估等实际操作,探索一亿是一个多大的数,体会数学的价值。<div><br></div> <b>联系生活,设计应用性作业</b> 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关,学习数学是为更好的生活服务。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具有了基本的运算技能和,十一假期布置了一项实践作业:设计一份家庭短途旅游计划书。学生需要设计并记录出行目的地、时间、交通工具、出行物品、路线规划、旅游活动安排,实际费用和活动收获。学生不再是家庭出游活动的参与者,而变成了组织者,需要运用数的运算、方向与位置等知识设计家庭出行方案。 假期结束后组织学生讲解自己的计划书,并将优秀作品贴在展板上供全体学生欣赏。在这项作业中,学生可以积累活动经验、展现思考过程、交流收获体会、激发创造潜能。 <b>认识社会,设计调查性作业</b> 通过调查性作业,学生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调查得到的资料,并根据数据设计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案。在学习第八单元《条形统计图》时,四年级的全体学生进行了以“四年级学生最爱吃的菜”为主题的作业:统计全年级每位同学最爱吃的菜,汇集八个班的数据形成全年级的统计表,画成了统计图,分析数据给食堂的叔叔阿姨写了感谢信。在年级组和总务处老师的安排下,学生代表和食堂师傅进行了座谈。可爱的食堂师傅第二天就给同学们安排了一次炸鸡~孩子们在这次作业中充分体会到了数据的力量,数学的作用。 <b>拓展延伸,设计阅读性作业</b> 北京版数学教材中设计了一些阅读内容,介绍和知识相关的数学史、数学故事、数学文化、数学应用等。这些写在数学书上的阅读内容,是非常经典的,蕴含了人类的智慧,体现了数学家们百折不挠的钻研精神和数学文化价值。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深挖、拓展,有助于孩子们体会数学之美,达到教学和德育教育的相互渗透。四年级上册数学书有一个阅读内容是《神奇的纸环》,介绍的是莫比乌斯环。教师设计布置了对应的实践作业:做一名杂志编辑,用询问老师同学、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的方式自学关于莫比乌斯环的知识,并做成一页杂志。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了解了经典的莫比乌斯环,更在过程中学会了自学,在创作杂志的过程中融合了自己美的创作。还有学生结合了信息课上学过的word软件,创作了电子版的杂志。 <b>复习巩固,设计整理性作业</b> <div>学生在各单元里获得的知识是零散的,常有“见木不见林”之惑。因此,期末复习阶段布置整理性实践作业,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形式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整合、沟通内在的联系,使知识串连成线、连结成块,成为有结构的知识系统,并在知识整理的过程种有所发现,有所拓展。<br></div><div><br></div> 四年级的数学老师通过集体研讨、精心设计,让作业走向生活、走向理解、走向方法、走向整合、走向应用。让作业能“起”于生活,“启”迪思维,“奇”思妙想,“齐”悟数美,焕发出灵动之感!<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