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地质人李华<span style="font-size:18px;">献</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文/戴茂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李华献,1942年6月生,湖南省安化县人,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李华献曾就读于安化一中初中42班。后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部。曾任地矿部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技术负责人兼组织处处长、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等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李华献曾经编写了沅陵柳林杈金矿、石门澧县杨家坊铁矿、石门东山峰铜矿、桃江伍家坳硫铁矿、石门磷矿、石门青锋煤矿、石门赤峰煤矿、湘澧盐矿等八大矿区的勘探设计及其地质勘探报告书,都被评为省优、部优项目,为国家提供了开采依据,潜在经济价值连城,无法估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总之,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石门澧县杨家坊铁矿的开采,为常德地区“石门钢铁厂”的建立打下了良好基础,还为湘钢、涟钢提供了部份铁矿资源。石门青锋煤矿、石门赤峰煤矿的开采,为湖南省大型火力发电厂建立在石门县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解决了煤炭供应问题。石门大型磷肥矿的开采,为湖南省大型磷肥厂建立在石门县城,解决了湖南全省农业所需磷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石门雄磺矿,是我国唯一的一个雄磺矿,也是世界三大雄磺矿之一,已有1400多年开采史,矿石储量已基本采完,处在停产状态,大部分职工干部回家待业。李华献负责对矿区外围进行了补充勘探开采设计,其矿石储量新增扩大了一倍多,职工干部仍返生产工作岗位。他救活了老矿山,又可延长矿区开采寿命一千多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常德石门地区十多个新厂矿的建立(包括湘澧盐矿、石膏矿、钙芒硝矿,三矿三厂),解决了就业人员三万多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解决石门山区矿石、产品、物资交通运输难题,由李华献执笔写报告,提供常德石门地区丰富的地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价值连城的依据材料,力促国家修通了长石铁路(长沙至石门),大大地促进了常德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李华献是有功之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9年,李华献在地质普査找矿中,新发现了常德澧县特大型岩盐矿(按年产食盐100万吨计算,其储量可供开采1000年以上),并由李华献负责对“湘澧盐矿”进行勘探设计开采利用(还包括石膏矿、钙芒硝矿二矿二厂)。不仅解决了湖南全省人民吃盐、食品及工业用盐,而且还可供应其他省、市和地区,李华献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地质矿产部委任李华献担任研究员。后任国家地质科学研究所所长兼总编。接受国务院温家宝总理亲自下达的科研项目巜探索地球奥秘,研究地质科学》。李华献率领科研组成员,不辞劳苦,踏遍全国山山水水,大江南北,东西纵横,广集资料,实地验证,他主编出版了《中国地质图》及《图文地学》、《中国大地构造学》、《论全国重点矿产分布》等科技书籍,供地矿、冶金、核工、煤炭、化工等部门及科研单位、大中专院校使用,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好评,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李华献曾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业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科学研究所等单位聘为研究教授、研究员、学位、高职评审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地质矿产部曾推选李华献作为我国地质专家代表,出席了在英国召开的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他发表了《东亚燕山运动(造山运动)与中国大地构造的特点》、《中国“湘澧盐矿”岩盐、石膏、钙芒硝以及国内煤、铁、铜、磷等沉积矿产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的探讨》等学术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刊登在国际会刊上(英文版),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李华献被列入《世界地质学家名人录》、《中国地质学家名人录》、《中国科学家大辞典》、《中国当代著作家大辞典》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李华献曾经兼任组织人事工作,任组织处长。又被评为高级政工师、国家地矿部“优秀政治工作者”(省部级劳模)。他主编有《理论与实践》、《中青年干部论文集》;参与了巜湖南民主人士》、《湖南旅游大观》、《安化县志》等书籍的编写,均已出版。著有《地质勘探设计学》、《沉积矿产成矿规律探讨》、《地层划分标志》、《百岁秘诀》、《诗文选集》等科技文学诗词20多部专著。撰写调查报告、特写、散文等800余篇。撰写诗联近2000首副,曾有20多篇〈首副)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大赛,并获得一、二等奖、优秀作品奖。其中《百岁秘诀》一书,计72万余字,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出版的四大好书之一,第六次再版印刷发行,畅销全国各地、港澳台地区,及欧美、东南亚等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协会理事、原长沙梅麓诗社常务副社长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秘书长,中澳矿业顾问、全国地矿系统高级技术职称评审委员等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李华献虽工作在外,却情系梅城。曾为梅城成功申报省诗词之乡、安化一中申报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毛泽东等与梅城的历史资料、作了大量的工作和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本文资料来自湖南地矿勘探设计院、湖南诗词协会、中国地质大学校庆资料。)</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