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1(下)

扬中博物馆文史研究室陆尊

<p class="ql-block">六月,为微扬中提供资料及图片,推出″县中的来历″</p> <p class="ql-block">陈寒是扬中解放后第一任县委书记,而刘汉清是建国后扬中第一任县委书记。</p><p class="ql-block">刘汉清资料较少,而且他很低调,今天收藏到他的两份原版资,有一份为手写组织档案,包含了1950年扬中所有领导的个人简历,很珍贵。</p> <p class="ql-block">手写组织个人档案</p> <p class="ql-block">查阅到一张1948年10月18日的《立报》,里面有篇文章:扬中县昏天黑地,老百姓控告县长。全文:</p><p class="ql-block">[本报讯],江苏省扬中县人徐南江,自该县来沪,向上海区经济督导员蒋经国氏递状,控告该县县长卢甲三丶参议会议长张子诚等,其案由渎职贪污,非法滥押,蹂躏乡民,勾串勒索等罪行,蒋氏接状后,以事非关经济管制范围。惟为代为伸张正义,除派员接见该徐南江,面告此事不属经管范围外,并允将该状直接拨转达镇江江苏省府,请该省主席丁治磐从验侦查。</p><p class="ql-block"> 非法滥押一句,应该是指1948.6.19刘震东,刘晓阳,朱尊华,高天赐,陈金保五人同日在三茅驼子桥被杀有关。从历史记载来看,卢甲三确实于1948年底被撤,左飞继任。不知是否此次告状的结果。蒋经国只打苍蝇不打老虎,卢甲三只能算只苍蝇,被拍也算正常。不过国民党官官相护,卢后来去了台湾。</p> <p class="ql-block">1920年10月15日《申报》,扬中瓦木匠求加工资。</p> <p class="ql-block">1946年12月8日的《新闻报》一篇短的来函:吾们是一批苏北的难民,流亡扬中,己有半年,组有流亡协会,共计难民520余人。曾由该会理事长先后向救济分署领到面粉一百袋丶黄豆一百石丶寒衣数百件,但迄今尚未发下,不知何故?尚乞经办人,速即拨发,以恵灾黎(吴敬祈徐明道)</p><p class="ql-block"> 从此短篇可见当初社会惨状及国民政府的腐败。</p> <p class="ql-block">湖南卫视巜理想照耀中国》之《我送亲人过大江》播出。扬中渡江文化园可参考庐山,循环播放巜庐山恋》。此片虽未提到扬中,毕竟事发扬中,也是个免费宣传。</p> <p class="ql-block">感谢周宗尧先生赠我原版照片,扬中锡剧团第一名角许莺女士剧照。</p> <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18下午两点,扬中—靖江民俗文化交流会在扬中博物馆三楼会议室举行。</p> <p class="ql-block">6月19日,扬中籍革命烈士周明伦直系亲属十余人来扬中博物馆参观并瞻仰了烈士家书。</p> <p class="ql-block">广宁郭纪康先生发来一张近60年前老照片:1963年7月1日扬中县中学第十四届初三(一)班全体合影,难能可贵的是郭先生将大部分名单回忆附上。</p> <p class="ql-block">扬中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书画展,拙作忝列其中。</p> <p class="ql-block">和倪加辉老师共同编撰推出扬中八桥"两桥之战″公众号</p> <p class="ql-block">《新江苏》推出扬中博物馆馆藏文物:强渡功臣徐官福奖状。</p> <p class="ql-block">我是江苏百件红色馆藏文物守护人</p> <p class="ql-block">在秋水轩岛城书会听郭红主任分享旅行经历,听完了立即有了放下杂事,出去看看的冲动。</p><p class="ql-block"> 在秋水轩参加活动几年,头回遇到万花丛中一点绿的情况[呲牙]</p> <p class="ql-block">为八桥利民打造了红色记忆馆</p> <p class="ql-block">收官之作,让师傅焊了个铁制大炮,炮打紫石英号。</p> <p class="ql-block">发现刊于《大江南北》的万中原先生的回忆文章:热血铸剑摧江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扬中家谱馆</p> <p class="ql-block">三茅广宁社区党建组织馆,协助布展了广宁史话、走近广宁部分。</p> <p class="ql-block">发现民国念叁年十月十九日(1934年10月19日)《时报》,一篇介绍扬中县共产党打土豪的文章:扬中县国民党党委姚廷良被绑至江阴。</p><p class="ql-block"> 1932年夏天,中共江阴县委派员来扬中开展建党工作,发展了19名党员,建立了扬中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太平洲支部(扬中曾称太平洲),隶属中共江阴县委领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国民党报纸中的此篇文章,虽充满污蔑文字(称共匪),亦称绑姚廷良为绑架勒索。图④文字:邑西各乡,民国十七丶八年间(1928年左右),共匪猖獗。可知早期中国共产党扬中支部与江阴的关系。</p><p class="ql-block">附:</p><p class="ql-block">江苏省扬中市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太平洲支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名称:中共太平洲支部</p><p class="ql-block">成立时间:1932年夏</p><p class="ql-block">成立地点:不详</p><p class="ql-block">创建人:不详</p><p class="ql-block">成立经过:</p><p class="ql-block">1925年4月,中共党员恽代英、侯绍裘等于1925年4月到丹阳从事革命活动,发展党员。成立了中共丹阳支部。在此期间,丹阳等地的中共组织曾派员来扬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共产党的主张,物色建党对象。经过反复考察,1926年在扬中首次发展1名党员。</p><p class="ql-block">1927年,中共江苏省委派管文蔚以特派员的身份到镇江地区,负责领导和开展镇江、丹阳、金坛、扬中等4县党的工作。</p><p class="ql-block">1928年,中共镇江县委在扬中发展了2名党员,他们以铁匠、裁缝身份为掩护,从事革命工作。</p><p class="ql-block">1932年夏天,中共江阴县委派员来扬中开展建党工作,发展了19名党员,建立了扬中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太平洲支部(扬中曾称太平洲),隶属中共江阴县委领导。</p><p class="ql-block">太平洲支部积极开展民运工作,发动农民,成立了农民协会,有40余人参加,领导农民进行抗租、抗税斗争,并组织农民自卫小队,开展游击斗争。由于国民党疯狂地“剿共”,中共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中共镇江县委、中共江阴县委转入地下活动,中共太平洲支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然而,中国共产党在扬中播下的火种,极大地鼓舞了扬中人民的革命斗志。</p><p class="ql-block">1938年春,陈毅、张鼎承等率领新四军第一、二支队相继进入苏南敌后,开辟茅山抗日根据地。当时,扬中既没有日军,也没有国民党部队,是发展壮大共产党组织的大好时机。“挺纵”党委组织人员深入各区,走村串户,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发展党员。不久,扬中长旺、同德等地相继建立了中共组织。1940年2月,中国共产党扬中县委员会正式成立,隶属中共丹北中心县委领导。从此,扬中中共组织由“挺纵”党委转交地方党委领导。县委成立后,全县6个区的区委也相继建立。至此,扬中县有党支部30多个,党员300多名。</p> <p class="ql-block">央视科技、方志江苏推出《中国影像方志、扬中篇》</p> <p class="ql-block">参与拍摄的地名记部分视频</p> <p class="ql-block">发现电影《长津湖》中杨根思:抗美援朝特级战斗英雄(全国仅2人,另一为黄继光),本名羊庚玺,11岁时在太平洲(扬中)地主钱拐子家放牛。</p><p class="ql-block"> 扬中家谱馆有《羊氏家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杨根思(1922-1950) 男,汉族,江苏省泰兴市人,中共党员。1944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杨根思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心中对旧社会充满仇恨,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就下定决心跟党走。入伍后,他把这种信念化为苦练军事本领的动力,坚信只要时刻遵守党的决议、指示,就“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他随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难困苦,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炮火洗礼,参加过无数次战斗,靠着过硬的军事技术,为党和人民作出了突出贡献。1950年11月,在坚守长津湖畔1071.1高地东南侧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领三排打退美军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下他一人时,他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1951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特级英雄”荣誉称号,同年12月,命名其生前所在连为“杨根思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9年9月14日,杨根思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之一。</p><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25日,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p> <p class="ql-block">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p><p class="ql-block"> 本人收藏的扬中党组织相关的部分重要原件</p><p class="ql-block"> ①建国初扬中县长陈忠廉组织关系介绍信</p><p class="ql-block">②建国初扬中县委干部登记表(全扬中各部门整本)</p><p class="ql-block">③1949年8月扬中县组织工作报告(整本)</p><p class="ql-block">④1949年6月扬中县委给镇江地委组织部的一封信</p><p class="ql-block">⑤1949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扬中县委组织部报告</p><p class="ql-block">⑥1956年1月15日瞿光华(曾任扬中县宣传部长)去武进工作党员关系介绍信</p><p class="ql-block">⑦1960年7月16日扬中县公安局长杨恒福去中国科学院党员关系介绍信</p><p class="ql-block">⑧1969年1月13日镇江二监调查方钧部队介绍信</p><p class="ql-block">⑨沈仁道(扬中人,1998年任第九届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党员登记表。</p> <p class="ql-block">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p><p class="ql-block"> 本人收藏的一本1963年《扬中民间歌曲集》,中国音乐家协会江苏分会与扬中县文化馆合编。</p><p class="ql-block"> 不懂音乐,懂的人挖掘下,最好的演出素材。</p><p class="ql-block">图②"难民曲"为赵良斌所编,周育三整理,其它几十首民歌真实反映了扬中风土人情。</p><p class="ql-block">赵良斌(1910~1943),扬中县杨家高滩赵家埭(今兴隆镇红专村)人。幼入私塾,1929年考入黄墟师范,1931年转学至黄渡师范。1933年师范毕业,至丹徒县大港小学任教,一年后任镇江市磨刀巷中心民校校长。抗日战争爆发后,返回扬中。1938年春担任扬中县青年抗日团副团长。1939年参加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战地服务团。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先后任扬中县抗敌委员会文教科长、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文教科长。1942年调苏南第四行政专署任文教科长。赵平易近人,生活刻苦,任专署文教科长时,虽配有通讯员,但赵总是自背背包,自洗衣服。1943年春,日伪军在苏南“清乡”,赵身体较弱,不适宜在恶劣环境中与敌周旋,党组织安排他到上海隐蔽。到上海后,因叛徒出卖,遭敌逮捕。敌人威胁利诱,严刑拷打,无所不用其极,赵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同年7月22日被敌人 杀于上海江湾,遗体被敌人投入硝酸缸中。</p> <p class="ql-block">《学习强国》推出扬中博物馆烈士家书</p> <p class="ql-block">没有数十年呕心收藏,怎能支撑一个馆。总算如期布展结束,明天接受市委四套班子检阅。 </p><p class="ql-block"> 感谢支持我扬中史料丶实物的领导丶朋友,没有大家的支持,一个馆想达到60%的原件,是不可能的。</p><p class="ql-block"> 四千四万精神,不管是过去丶现在丶还是将来,将永放光芒。</p> <p class="ql-block">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p><p class="ql-block"> 收藏的扬中重要史料及扬中政府报告丶第一个五年计划丶人民代表大会丶红旗杂志丶渡江后扬中政府工作油印件等原件。</p><p class="ql-block"> 图①1938年管文蔚签发②张立政佩戴③朱维中第一个五年计划报告④陈忠廉政府工作报告⑤1950年人代会手册⑥人代会通讯录⑦⑧笫一届人代会油印件⑨《红旗》刊登陈西光丶朱维中丶吴融文章。</p> <p class="ql-block">上午,原扬中县委康正平书记,来扬中博物馆捐赠扬中长江大桥相关物品。有贝壳雕刻的扬中长江大桥牌匾,有当年仅发8份的镇江市人民奖章(金质),另外、还有部分老照片及手稿等。</p> <p class="ql-block">扬中市委四套班子参观″扬中四千四万精神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七月</p><p class="ql-block">行走的党课,市委书记张德军参观本人设计制作的八桥利民红色记忆馆。</p> <p class="ql-block">微扬中短视频,分别在我工作的扬中博物馆,我的两个私人藏品馆①南湖红色记忆馆(南湖农场内)</p><p class="ql-block">②四千四万精神陈列馆(三茅友好村火车内)</p><p class="ql-block">取景</p> <p class="ql-block">长城第一千万台发动机,捐给扬中博物馆永久收藏。货真价实,我们四人勉强搬动。</p> <p class="ql-block">收到一本1986年《江苏农学院学报》,有篇:扬中县化肥厂关闭的必要性。</p><p class="ql-block">附: </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长江之中小小的太平岛上,发生了一件扬中有史以来最轰动的新闻——扬中要建化肥厂了!这个化肥厂可不是五、六十年代那种由农民土法上马、小打小闹的手工小作坊,而是要投资几百万(当时财政预算先期投资300万元人民币),建成一个年产3000吨合成氨(即碳酸氢铵化肥12000吨)型的现代化、自动化的化肥生产企业。</p><p class="ql-block"> 化肥厂创建之初,正趋计划经济时期,国家经济发展的总方针仍以农业为基础,“以粮为纲”,先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和温饱问题。在这个大政方针经济形势的要求下,国家提出全国各县以发展“五小工业”,特别是发展“小化肥”,支援农业的发展,以农业为基础,促进工业及其它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当时的扬中县委决策,在扬中创办化肥厂。由原县长(时任县革会生产指挥组组长)王通业挂帅,抽调县级各部门精兵强将组成化肥厂筹建领导小组,从1971年年初开始,化肥厂建设大会战正式开始。</p><p class="ql-block"> 自化肥厂大批工人于1971年5月17日报到后,首先自力更生,解决“三通”问题,即通路、通水、通电。当时县委、县政府选址在三茅建宁村五队和六队,征地50亩建造化肥厂。可是三茅街建设工地(电厂桥)即现在的港西北路,当时全是烂泥路,无法运载大型设备及各种物资,筹建组领导即发动全体干部职工自带工具自己动手,自挖自挑大干一个多月,建成了一条合格的砂石公路,即港西北路扬子桥——电厂桥的前身,首先解决了道路不通的问题。同时安装了从自来水厂到建设工地的自来水管道,解决了施工用水和生活用水问题。第三是解决电的问题。化肥厂生产耗电量大,原扬中发电厂仅能解决三茅街的生活上的用电。化肥生产用电必须由县外高压输入,于是筹建组领导亲自筹划,在化肥厂开车投产不到两个月就从丹徒县接回了一条高压过江线缆,解决了生产用电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先生产,后生活,勤学习,抢进度,创造扬中建设的高进度</p><p class="ql-block"> 化肥厂筹建期间,无职工宿舍也无定点食堂吃饭,都是临时借用县机关挤出的老房舍临时吃住,但参加化肥厂建设的全体干部职工人人开心、乐观,为了化肥厂早点建成、早点投产,人人争先,个个苦干,白天干,夜间也干。化肥厂煤气柜的容量有上千立方米,其混凝土基础和外围密封墙体必须日夜不停进行浇制,化肥厂的建设者们日夜不停连续作战七昼夜,确保高质量地完成了工程任务,并按期投入了使用,几十年未发现质量问题。在基建工程和设备安装的难点项目中,广大职工都攻坚克难,一一拿下。</p><p class="ql-block"> 在建设工地热火朝天、大干快上的同时,化肥厂适时派出近百名工人,其中大多是从农村招来的高、初中毕业生,还有城镇知青,部分退休军人赴溧阳化肥厂学习生产操作技术。1972年5月,化肥厂建设已具备开工试产条件,在溧阳学习的工人全部返回,通过试车,于1972年6月下旬正式点火升温,按系统运行,一次性开车成功,于7月1日正式生产出雪白的碳酸氢铵化肥,向党的生日献出了一份厚礼!创造了小化肥建设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投产的扬中高进度。</p><p class="ql-block"> 从1971年化肥厂筹建期到1985年化肥厂转产停工,化肥厂的近500名干部职工几十年如一日,冬不惧风雪严寒,夏不怕高温酷暑,尤其是广大党员、退伍军人带头大干苦干、拼命干,特别是前工段生产蒸汽和制造煤气的工人,每天都坚持在火红的烈焰前挥舞着铁锹和铁棒,百度高温己将他们锤炼成钢。他们越是高温越向前,出力流汗作贡献。每天每月,生产不断,雪白的化肥被源源不断地运出化肥厂大门,送往全县农村,并部分支援外地,如及时雨一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急需。15年间,化肥厂共向全县农村供应化肥40多万吨和大量的氨水,促进了全县农业的连续增产增收,为我市农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严管理,强纪律,造就一支坚强的职工和干部队伍</p><p class="ql-block"> 化肥厂职工队伍,主要由退伍军人和高中、初中毕业生组成,有大学、大中专技术人员40余名,组织调配的行政干部30余名。工厂设党总支(后改党委),下设四个党支部,全厂有共产党员近80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化肥厂从建厂初始,就实行军事化管理,职工列队上岗,纪律严明,春节和平时的休假日,都服从生产需要,每个职工都自觉做到坚守岗位,顽强拼搏,感冒发热等小病绝不休假下岗。那时生活很艰苦,学徒工每月工资12—18元,普通职工也只有30—40元/月,在岗工人吃饭不下岗,由于营养不济,很多一线生产工人生了肝炎等疾病。特别是化肥厂着力培养并向各级领导岗位和企事业单位输送了一批政治党性高,工作能力强的领导干部和企业管理干部,如县处级8名,科局级20多名,县企业事业基层领导和管理干部30多名。因此化肥厂曾被扬中人誉为扬中的“黄浦军校”。</p><p class="ql-block">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一大批现代化大化工企业的上马,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全国的小化肥企业都相继歇业或转产,扬中化肥厂也光荣地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她的战斗精神和历史贡献是永存的。</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也就十岁刚出头,印象深刻的是跟着邻居仓新生去板沙农场看联合收割机,后来才知道他是主要工程师之一,是利用秋收的时间调试收割机。</p><p class="ql-block"> 冬天到来年秋天,是个漫长的过程,对一个新产品的研发,完全等不起,厂决策层果断将设备零件和技术员们送往海南岛,那里正好反季节,找好协作工厂,边试验边改进。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生产出“长江一一120型"联合收割机,并召开了鉴定会。在改革开放初期,无论是技术含量还是制造水平,都达到了相当高度。</p><p class="ql-block"> 本可大有作为,怎奈开始包产到户,那时农民根本买不起这种大型设备。</p><p class="ql-block"> 斗转星移,国力渐强,现在农民买联合收割机完全不是问题了。</p><p class="ql-block"> 如扬中农机厂当年咬牙坚持下来,也许会成为国内的“久保田"。</p> <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年(1931年2月28日)《申报》,扬中县教育局的烂账。</p> <p class="ql-block">扬中在1924年,曾有人正式向省署提出将扬中县复归丹徒县,有人提出就有人反对,最终被驳回。以下是各类报刊报道:</p><p class="ql-block">图①民国十三年(1924年1月8日)《时报》:扬中县士绅,呈请将扬中归并丹徒,韩省长以划定县界,系中央特权。</p><p class="ql-block">图②民国十三年(1924年3月29日)《申报》:定期会议合并扬中县。</p><p class="ql-block">图③民国十三年(1924年4月17日')《申报》:扬中县公民黄恒远,请求将扬中并给丹徒县,郭仁山等反对归并。各自有理。</p><p class="ql-block">图④民国十三年(1924年4月23日)《申报》:扬中县归并民意坚决。</p><p class="ql-block">图⑤民国十三年(1924年4月24日)《新闻报》:主张扬中县归并。</p><p class="ql-block">图⑥民国十三年(1924年5月5日)《新闻报》:周广元呈省署,强烈反对归并。提到:戴世凊、王鑫、蔡鸿儒、黄子西、童学元、黄子成、朱正刚、黄子纲。</p><p class="ql-block">图⑦民国十三年(1924年5月13日)《新闻报》:一船人武力要求归并丹徒。</p> <p class="ql-block">发现扬中西来桥曾数次改变隶属县,从民国报刊中查到部分信息。</p><p class="ql-block">图①民国十二年(1923年7月4日)巜新闻报》:福兴洲划归扬中之交涉。</p><p class="ql-block">图②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1月14日)《新闻报》:福星镇归扬中管辖。</p><p class="ql-block">图③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6月22日)《导报》:横跨江心出名小莫斯科,扬中武进争抢五沙。</p><p class="ql-block">图④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2月4日)《大公报》:扬中中心沙请隶武进。</p> <p class="ql-block">新旧社会的强烈对比:</p><p class="ql-block"> 民国十年(1921年9月3日)《新闻报》:扬中县知事李哲昌,因夏历七月十七、十八两日,大雨导致漫堤,淹死人畜甚多,一片泽国,惨酷之状耳不能闻丶目不忍视,恳求各界救济。</p> <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月26日)《申报》:日海军近突围倾犯长江中之扬中县,结集舰艇,与岸上守军剧战,该处驻军,系江南新四军第Ⅹ挺进队管部,实力异常坚强。日军迄未能取得进展,刻仍在激战中。</p> <p class="ql-block">又找到一张西来桥五沙归扬中的报道:</p><p class="ql-block">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0月27日)《前线日报》</p><p class="ql-block">列举五沙划归扬中的缘由</p> <p class="ql-block">发现3篇介绍扬中鲥鱼的重要文章:</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4月20日)《社会日报》:忆扬中鲥。图①②③</p><p class="ql-block">作者:绥之(待考证)</p><p class="ql-block">全文:</p><p class="ql-block"> 废历三月,是桃花红艳的季节,也是鲥鱼肥美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说起鲥鱼,使我忆起扬中之鲥鱼来,当我旅居扬中的一年,我是曾饱餐鲥鱼的秀味的,尤其鲥鱼的雋味,是在含有多量油脂鱼鳞,和含有丰富的脂肪质的鱼肚,清腴鲜美的肉还在其次,而扬中正是考究这方面吃法的。</p><p class="ql-block"> 鲥鱼是江南唯一美品,凡扬子江中所产的鱼,没有一种能比得上牠的;扬中,便是特产这鲥鱼的名地啊!</p><p class="ql-block"> 这个扬子江下流的沙洲一一扬中,鲥鱼便是产生在这沙洲的三角地带。说也奇怪,在扬中的东南西三角形江中,是鲥鱼的繁殖的区域,而扬中的北面江中,鲥鱼就稀少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每当桃花盛开的时候,扬中的渔民们便划着渔舟,张着渔网,忙于捕鲥鱼了。也许,这鲥鱼也像桃花一样命的薄,因为当桃花谢了的时候,鲥鱼也就由肥美而落了市,而逊了味,而少了起来。所以渔民们于立夏前后,也都丢了渔网下田耕植去了。</p><p class="ql-block"> 但,现在不又是桃花告诉我们是鲥鱼肥美的季节了吗?</p><p class="ql-block"> 可是现在的扬中,恐怕己毁灭了!那些渔民们,恐怕也都己流离失所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4月23日)《大公报》:扬中鲥鱼。图④⑤</p><p class="ql-block">1959年7月19日《人民日报》:扬中新坝捕捞的鲥鱼准备外运。国⑥⑦</p><p class="ql-block">《扬中县商业志》记载扬中鲥鱼。图⑧</p><p class="ql-block">真正长江鲥鱼老照片图⑨</p> <p class="ql-block">从1949年4月24日国民党报纸《徽州日报》看国民党的溃败:扬中弃守。</p> <p class="ql-block">孔网上一张1945年8月22日巜新华日报》:解放扬中。全稿如下:[新华社华中20日电]控制长江下游两岸的跳板一一扬子江中的扬中县城,已被我新四军部队解放。</p><p class="ql-block"> 细读报纸,“跳板”一词即陈毅所称:江心跳板,这是明确标注。报纸正面为中华民国纪年,而二版用阴历乙酉纪年。</p><p class="ql-block"> 报纸标价一月工资,只能盗图分享了。</p> <p class="ql-block">西来桥的老照片相对较少,冯南生的照片更少。图片留存。</p> <p class="ql-block">民国十五年(1926年4月4日)《申报》:丹徒疏浚运河,请求将乐生洲洲租拨用。</p> <p class="ql-block">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23日)《新闻报》,明确报道了陈觐文(文中标陈石琴)1927年1月22日接充高廷夔(文中标高卓济)赴任扬中县知事。</p><p class="ql-block"> 全文如下:扬中县知事高卓济,奉令调省,遗缺委任陈石琴接充,陈氏已于21日由宁来镇,下榻铭利栈,午后进城拜会卢知事,今晨(22日)即乘姚镇班赴扬中接篆视事云。</p><p class="ql-block"> 而《扬中县志》载高和陈的交接时间相差有近两年,孰是孰非,值得深入研究,还历史本来。</p> <p class="ql-block">收到一片“郭氏族谱"的谱箱面板,转赠给郭廉俊主席。书法和刻工都很不错。</p> <p class="ql-block">1956年7月5日《江苏青年》封面人物:扫盲积极分子朱桂珍。</p><p class="ql-block">《风流一代》前身就是团省委组办的《江苏青年》,融媒体中心记者通过团省委在找到了尘封已久的这份杂志,看到了风华正茂的朱桂珍。</p><p class="ql-block"> 1980年任大众村妇女主任,现年86岁,党龄65年。</p><p class="ql-block"> 巧的是继父宗能述五十年代为扬中扫盲团干部,保存的一张珍贵原照(图⑥)有朱桂珍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看到图①有种特别的亲切感,因为母亲有张几乎和她差不多的五十年代照片。</p> <p class="ql-block">新旧社会水灾的强烈对比:</p><p class="ql-block"> 民国二十年(1931年9月6日)巜民国日报》:扬中大水乞赈。</p><p class="ql-block"> 民国20年(1931)8月,大水,全县江港堤决口32处,受灾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淹死119人。 全县农民愤于扬中县建设事务所不修圩堤,将该所的器具全部捣毁。时任扬中县长为毕静谦(江苏金山人,在任时间:1931.8~1933.4)</p><p class="ql-block"> 报刊全文:</p><p class="ql-block"> 扬中于前月26日上午三时许,大风急雨,江湖突涨,堤崩岸溃,乡村街里一片汪洋,几有陆沉之祸,现该县江潮虽退,而溃堤之处,仍洪水滚滚,内地崩溃百余起之圩岸,勉强抢筑就绪,而江堤方面,因工大款巨,尚无法施工,值此凉秋入序,三四万无衣无食之灾民将何以堪,惟该县地瘠民贫,素乏殷商富户,对于急赈,尚无办法。刻毕县长又电省府即各厅吁请急赈,兹录其原电如下:(衔略)钧鉴,扬中大水为灾,破堤倒屋,淹斃人口,灾民聚众哄闹,几肇祸端等情,迭经叠次电呈,请予派员履勘,颁放急赈各在案,查此次灾情,在全省虽未为奇重,在扬中则从未有,灾民待哺嗷嗷,易受感情冲动,壮丁日夜施工,难保久劳无怨,县长虽尽赤诚以抚慰,终少实惠之及民,特再吁请迅拨急赈,派员勘施,一以表县长之吁请非虚,一则示赈济之未为绝望,明知省款支绌,分配为难,苟得惠泽之霈施,人心可藉以镇定,徐图善后,较易为功,惶悚电呈,不胜迫切待命之至云。</p> <p class="ql-block">汪伪时期扬中名目繁多的组织:①扬中县地方临时招待支应委员会②扬中县地方事务促进委员会③扬中县地方补助经费管理处④扬中县地方经费管理委员会。</p><p class="ql-block"> 图②左边印章:弥补米贴预算不敷,会议通过加征一成。</p><p class="ql-block"> 此印充分说明扬中汪伪政权横征暴敛,最后的穷途末路。</p> <p class="ql-block">民国十三年(1924年4月17日)巜天津益世报》:扬中县归并丹徒之酝酿</p><p class="ql-block">定十八日召集两县人士解决(左齋)</p><p class="ql-block">南京特约通信,苏省金陵道属之扬中县处长江之中心,本系一沙滩渐渐长成,该滩在明末时,始露水面。该地江面极宽,风浪夙大,来往帆船,常常遇险,及该滩露出,江面来往帆船,遂以为屏障,所有曩昔之风浪,完全消灭,因名之太平洲。</p><p class="ql-block"> 及至前凊中叶,以该滩颇扼险要,乃由吏部奏准,划归附近之靖江丶丹徒丶武进丶泰兴四县管辖。而居住人民,亦日见繁殖,但每遇一事,各该县均互相推诿,不负责任,该地人民,困难滋甚,迭次向两江督署呼吁,乃由吏部改置直隶厅,独立治之,不受上述四县之管辖,仍名太平,时在光绪三十三年也,洎乎民国成立,改设知事。民国三年,以该县与山西丶四川丶安徽丶浙江四省,县治名称相同,深滋误会,乃改名扬中,由内务部立案,现在该县人民,约有三万户。但该县地土,大半均系沙石,天然物产,异常贫瘠,为六十县中首屈一指之苦县,且周围仅百里不足,县库收入,仅以芦课为大宗(毎年约一万八千元左右)收支相抵,均属不敷。历任知事,均难纵持,月前该县一部士绅及人民,因争持行政权不决。遂呈请内部改归丹徒县管理,谓该县出产,异常枯瘠,各种事项,均无发展希望,无设县知事之必要,程总长正有归并一千县之计划。今即自动的要求归併,颇称嘉许,乃咨请韩省长查照办理,韩氏准咨后,即令行朱文劭道尹,转丹徒扬中两县知事,协商妥善办法。以凭办理,兹闻丹徒县知事翁燕翼,以兹事体大,断非两县知事所能擅为,特订本月十八日,召集两县士绅,及各界</p><p class="ql-block">领袖,並邀请扬中县知事高廷夔及两县议员,在丹徒县暑开会,讨论妥善办法,朱道尹亦拟派第一科长吴德燿代表列席,以利进行,但昨据该县户籍主任黄骏来宁,云及该课。</p> <p class="ql-block">首次看到赵幼芷与柳茂才将原件密写于书中交给吴明义(扬中油坊人,51号兵站“小老大”原型)的文字记录。(图①)</p><p class="ql-block"> 1947年5月12日,毛森获悉中共华中十地委长江部队长赵万和秘密到达上海,毛森亲临上海予以逮捕,旋又秘密逮捕在上海医治枪伤的中共华中十地委书记金柯夫妇和城工部长杨斌夫妇以及《大美晚报》工人、中共地下党员张玉书等人。金柯夫妇叛变后,毛森又将他们派回苏北解放区,还派遣特务王学义潜入苏北解放区,进行特务破坏活动。金柯,原本是中共苏中第十地委书记,他没有坚持自己的革命立场,叛变之后在敌军的安排下,企图借着回归组织传递绝密情报的名义,谋害华东野战军的高层领导。</p><p class="ql-block"> 结果他乘船回归之后,刚一上岸就被抓了起来,还遭到了极其严厉的审问。期间,金柯一直想方设法进行狡辩,试图否认自己叛徒的身份。</p><p class="ql-block"> 不过,当时组织已经得到了确切的证据,金柯再怎么狡辩,都没有办法洗清自己身上的罪名。</p><p class="ql-block"> 最后,他被有关部门依法判处死刑,为自己的背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p><p class="ql-block">附: 1946年9月,根据华中分局指示,撤销(苏南)京沪路东中心县委和丹北中心县委,成立中共华中第十地方委员会(简称华中十地委),属苏中区党委领导。地委下辖苏(州)常(熟)太(仓)、澄(江阴)(无)锡虞(常熟)、澄(江阴)武(进)(无)锡、镇(江)丹(阳)扬(中)等工委和镇(江)句(容)县委。1947年5月,华中十地委领导机关遭国民党特务破坏。6月苏中区党委决定重建华中十地委,下辖澄武锡、镇丹扬两个工委和镇(江)句(容)县委,原华中十委领导的苏常太、澄锡虞两个工委改属苏中区党委直辖。1947年11月,华中工委成立,苏中区党委撤销,华中十地委改属华中工委领导。1948年5月华中工委决定撤销华中十地委。</p> <p class="ql-block">民国十四年(1925.8.7)《新闻报》:</p><p class="ql-block">镇江育婴堂董强迫苛加扬中洲民租额之惨状。</p><p class="ql-block"> 文字太多,慢慢看。其它扬中文史资料从未见发表。</p> <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年(1931.4.22)《申报》:</p><p class="ql-block">三茅镇之一夜虚惊</p><p class="ql-block">扬中县孤峙江心,时虞匪患,昨(十八)晚县政府得报,长江中来有匪船三艘,载匪六十余人,带有盒子砲二十五支,手提机关一支,手枪三支,两艘泊于县属新坝附近之雷公嘴,一艘泊在萧家港,均距县治所在地之三茅镇不满十里。赵县长据报后,即下全市戒严令,当晚饬警察队分哨线,严重警备,镇上保卫团尚无成立,市民因感警力单簿,又无电报电话可资联络,故感惴惴不安,稍有身家者,竟将箱笼搬寄乡间,带同老小露宿麦田中,以防匪袭。后悉该项匪船,原系过境避风,今日业己开去,但一夜虚惊,己不小矣。</p><p class="ql-block">注:赵县长(赵恩钜1931.4~1931.8)</p> <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年(1931年9月21日)《时报》:扬中灾情报道。</p><p class="ql-block"> 细读极惨,有详细数据。珍贵扬中历史资料。</p> <p class="ql-block">收藏到一份1982年“江苏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会"的重要史料原件:</p><p class="ql-block">陈云阁的回忆:关于金柯</p><p class="ql-block">①~⑧图</p><p class="ql-block"> 陈云阁(1910~1989年),丹阳后巷陈巷村人。抗战初期参加丹阳抗日自卫总团,民国28年(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丹北特支组织委员、丹阳县工委书记、京沪路北特委宣传部长、江镇县委书记、苏中五地委组织部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丹北中心县委书记和华中十地委常委、组织部长、代理书记以及华中二地委江南工委副书记等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共苏南镇江地委组织部长、地委副书记,江苏省卫生厅副厅长、劳动局局长、交通工作部副部长和镇江地委副书记、专员、江苏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镇江农机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等职。1980年1月,任镇江地区行署顾问组长。1982年12月离休,1989年3月7日逝世。</p><p class="ql-block">图⑨是1946年国民党丹阳县政府悬赏陈云阁丶施光前的通缉令。</p> <p class="ql-block">图①民国十八年(1929年9月13日)《新闻报》:佃民冲毁县政府案之处置。(首次见到详细佃农名单:为首胡三元丶许自由丶王藻丶周庠丶陈恒松丶陈万和丶许越民)。新坝金山寺庄房的佃农数百人到县政府要求减租,因政府不允而捣毁县政府大门。</p><p class="ql-block">图②1928年8月18日巜新闻报》:</p><p class="ql-block">扬中发生劫署抢掠风潮</p><p class="ql-block">(报纸原文):扬中县长茅乃封为革命先进,民国二年曾任江苏省宪兵司令,嗣在粤滇各省历任要职,上年奉令权摄扬中县长,惟该县素称难治,茅君到任以来,厉行新政,对于土劣案件,尤其遵守党纲,惩治不遗余力,不料受其反噬,因而去职,公正士民,正在电省挽留间,谁忽闻本月6日,有暴动分子受人利用,涌入署中,肆意焚毁抢劫,警队力薄,不能守护,茅县长及各职员仓促抽身逃走,公私损失至巨,现己赴省报一事矣。</p><p class="ql-block">图③金山寺在扬中收租原件(扬中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图④⑤茅乃封照片(茅乃封是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亲二叔)</p><p class="ql-block">图⑥⑦1964年姚焕文著《斗县官丶追茅贼》原件(本馆藏)</p> <p class="ql-block">研读宣统~民国编印的《江苏省通志稿》之建置志,发现了一篇独立介绍太平厅的文章。</p><p class="ql-block"> 文内讲光绪28年端方奏请将苏州海防同知移之太平洲,而同为此书的图③大事记,标明为光绪30年(与扬中县志及《端忠敏公奏稿》吻合),所以图②箭头处光绪28年应为误。另《扬中县志》表明太平厅首任同知为高纪昌,《通志》为高继昌,《县志》图⑥标注高未到任,而图②明确标明:厅同知高继昌会同丹徒丶丹阳丶泰兴丶江都四县履勘交界,是年,奉旨设立。</p> <p class="ql-block">民国十六年(1927年5~10月),短短5个月,极端混乱的扬中县政府,换了4任县长。</p><p class="ql-block"> 从《江都文史资料》图①~④,看到了孙传芳部梁鸿恩第七师十三旅,8月28日~9月2日,四千人到达扬中,烧杀抢掠,敎职员工多被杀害。</p><p class="ql-block"> 文中有“临行将钟姓县长及夫人掳去"文,查史料知,钟姓县长为钟冠华,被掳去一事,未见之前史料记录,当继续研究。</p> <p class="ql-block">扬中博推出七烈士专篇</p> <p class="ql-block">今天《扬中日报》</p> <p class="ql-block">扬中博物馆开馆后最大收藏——长征五号运载火箭1:20模型,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运来,今日拆箱按装。感谢</p><p class="ql-block">王经中将军捐赠,对家乡的厚爱[强]</p> <p class="ql-block">姚纪福先生发来老照片一张: 扬中三跃民间唱麒麟打快板艺人,姚冬林(中站者),其右坐着的老者是姚德芬。1992年5月23日接待国家计生委副主席常崇煊。</p> <p class="ql-block">1947年8月5日《大公报》:因全扬中县仅初中学校一所,完小不到十所,新坝治安乡乡民陈竞呼吁增加学校。</p> <p class="ql-block">民国十六年的扬中县,下文可见当时混乱程度:</p><p class="ql-block"> 1927年.4月.25日《民国日报》,杜三丶王者香丶顾先予右使县长陈觐文逮捕王振铎,请十四军一师孙学楷前往救护。</p> <p class="ql-block">郭霞老师发来一张老照片,其父郭道同先生在新坝流芳桥小学任教多年,前几天“微扬中"曾报道过,郭霞正积极努力,动员照片原有者将原照捐给扬中博物馆,难能可贵的是郭霞将照片人物名单理清如下:</p><p class="ql-block"> 后排左起 徐桂根 徐君生 孙立权 陈纪明 徐建中 陈泰福</p><p class="ql-block">中间一排左起—— 郭顺琴 王春红 黄日章 陈良友 巍树荣 郭道同。</p> <p class="ql-block">杨九龄先生是我哥哥的岳父,今天获赠珍贵的1955年7月“扬中县初级中学附设初师班毕业照"原照片。</p> <p class="ql-block">中学班主任王兵先生,曾任扬中文体局局长丶交通局局长,今日来扬中博物馆参观。手绘“授课图"扇面赠予老师,以谢老师教诲之恩。</p> <p class="ql-block">高峰先生发来联合中学76届高二(一)班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首次从敌方报纸: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2月10日)《锡报》中,发现一篇文章,讲施光前扬中封头坝遭遇战的事。是研究新四军重返江洲的重要参考资料。文中讲到蔡景春丶刘晓阳丶朱尊华丶姚六小的被捕,以及十分区建立,陈云阁丶赵文豹的活动,都是重要扬中革命史料。</p><p class="ql-block">附:封头坝遭遇战 摘录于施光前《日出江花红胜火》之重返江洲</p><p class="ql-block"> 1945年10月,中国共产党为了和平建国,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我党为顾全大局,决定让出8个解放区。1945年11月5日,施光前和县委书记吴冀同志奉命率县独立团和地方党政机关干部渡江北撤至兴化县。扬中属苏皖边区管辖范围,不在北撤之列。12月上旬,华中二分区负责同志决定让施光前、吴冀返回扬中坚持斗争。施光前率机枪班、两个步兵班、警卫班、4个民兵队长及8个机关人员共计40人于12月13日晚到达江都嘶马。14日晚10时许离开嘶马,登上木帆船向扬中万福桥驶去,一小时后登上南岸,施光前率部返回江洲。封头坝宿营施光前等人身上背着几十斤重的枪支弹药与背包给养,他们不愿深夜打扰百姓,在寒风中继续向四区永胜乡前进。15日凌晨3时,部队到达封头坝(南湖农场西南角)。经过几天几夜的行军,同志们已经很累,施光前决定在封头坝秦锋家宿营。施光前和吴冀住一间瓦屋内,两匹马系在东墙外,其他人住两边草房,大家和衣而睡。遭遇敌搜索部队为推进扬中建立反动政府,国民党四九军二六师七八团护送国民党扬中县长孟治回扬中,14日晚间,七八团从姚家桥渡过西夹江,在兴隆镇宿营。该团搜索部队从兴隆镇出发,沿公路向三茅镇行进。12月15日清晨5时左右,敌搜索部队碰上我部带班查岗到公路桥上的机枪班长张茂和。国民党部队先打一枪,张茂和的一只眼睛被打伤,敌人距施光前住地仅20米,一股敌人已经上了桥,向我部驻地冲来。排长朱奎生端着机枪向敌人射击,把敌人从木桥上压了下去。敌人过不了桥,以岸埂作掩护,用机枪向我部扫射。施光前发现敌人弯着腰,沿着东港从堤下面直往北面运动,想占据中八桥,阻我东去之路;西面500米外是三四里宽的西夹江,敌人妄想把施光前部陷于背水作战的境地。跳出狭窄地域施光前意识到如若恋战,就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决定在敌人的包围圈形成之前,跳出封头坝区域。施光前立即命令朱奎生带人以机枪封锁木桥,阻击敌人的正面进攻,命令军事参谋丁文龙带队跑步抢占中八桥,掩护撤退。施光前、吴冀带领其他同志冒着密集的枪弹,迅速转移到公路东边的德润乡。敌人情况不明,始终未敢对我转移的部队进行阻拦。15日中午,部队安全撤出战斗。</p><p class="ql-block"> 封头坝遭遇战,虽然敌我双方均无准备,但这一仗却打掉了敌人的威风。敌人原以为扬中的新四军已经全部撤走,他们可以畅行无阻,没想到,刚进来就出其不意地在封头坝被新四军打了个措手不及,锐气大挫。</p> <p class="ql-block">前几月朱圣福老师将新出版的《回望》一书签名赠我。</p><p class="ql-block"> 今日得闲翻看,才知我早年收藏的一张1955年扬中县初级中学的毕业证(图①),是后来的三㴭中学校长朱志坚的。</p><p class="ql-block"> 因为无识,才没发现。没用到这本三㴭中学的回忆文集中很遗憾。</p><p class="ql-block"> 所以没有什么文史专家,都是在不断的学习中增加一点点见识,并分享给大家而已。</p> <p class="ql-block">首次见到扬中最重要革命文物:</p><p class="ql-block">扬中军人事务局保存了王龙一份光荣纪念证,1953年4月6日中央人民政府之印,毛泽东签发。</p><p class="ql-block">图②是王龙照片,也是少见版本。</p> <p class="ql-block">今日《扬中日报》,我站神五模型旁,主要是比划下火箭高度[呲牙]</p> <p class="ql-block">这两日郑州水灾,军民同抗灾,恢复极快。</p><p class="ql-block"> 翻看民国各大报刊,报道扬中各次水灾,最多见“地瘠民贫"“涛声响处哭声高"“一片汪洋"“颗粒无收"“呈请急赈"“灾民待哺嗷嗷"“遍地哀声"等词。</p><p class="ql-block"> 新旧社会,冰火两重天。</p> <p class="ql-block">大棚时期的扬中县利民市场</p><p class="ql-block">①利民市场建设前</p><p class="ql-block">②周秀德剪彩</p><p class="ql-block">③江渭清题字</p><p class="ql-block">④原大门</p> <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初,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的女儿为扬中长江大桥的选址,由县委康正平书记陪同在扬中江边考察。</p> <p class="ql-block">中电大道新建一座大桥,扬中水务集团征集桥名,我向范选华总经理推荐用“芳甸桥",“芳甸"源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流宛转绕芳甸。</p><p class="ql-block"> 唐朝时扬中正好处在江和海的交汇处,有刚露出水面的小沙洲,谓之“汀"(汀上白沙看不见一句中的“汀上",江都丶泰州学者认为是扬中早期小沙洲)</p><p class="ql-block"> 现在泰州大桥北侧己建成“春江花月夜"湿地公园,江都大桥镇也大力挖掘“春江花月夜"文化。</p><p class="ql-block"> 扬中新编《新坝镇志》《指南村志》也已将“春江花月夜"编写入志。</p><p class="ql-block"> 今桥落成,是政府重视与认可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春江花月夜》创作背景地点,历来有争议,瓜洲丶扬州丶江都丶泰州丶甚至靖江丶江阴等都有学者认为是当地,各地争夺天下至美之景,无可厚非,都是想为本地文化添彩。</p><p class="ql-block"> 我们不去否认谁,但本地学者应积极寻找资料。</p><p class="ql-block"> 扬中是我家,建设靠大家。</p><p class="ql-block"> 个人认为,用“烟花三月下扬中"一句广告宣传,是低劣的盗用“烟花三月下扬州",属弱智广告词。对提升扬中品牌价值有害无益。</p><p class="ql-block"> 与春江花月夜文化宣传推广有天壤之别。</p> <p class="ql-block">日前联系上流芳小学老教师骆小琪,她捐博物馆很多学校老照片</p><p class="ql-block">最大收获是找到两张老甸学校照片,扬中老地名印迹。</p> <p class="ql-block">紫石英号与扬中相关的截图。</p> <p class="ql-block">最新收藏到几张“第24号船"印刷品原件图。</p><p class="ql-block">图②是原来收藏到的“第24号船"图片。</p><p class="ql-block">闻名全国的“第24号船"是渡江战役时,攻打扬中岛的著名船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天从网上首次拍得一份重要资料:</p><p class="ql-block">扬中风雷电表厂生产的“查线机"说明书</p><p class="ql-block">风雷电表厂是大全集团前身。</p><p class="ql-block">图⑤⑥是原藏的扬中风雷电表厂优秀供销员奖金分配表。后来都是大全集团重要供销员。</p> <p class="ql-block">收到一杆红木秤,竟然是扬中县老副县长张立政家的:社 68.1.张立政,估计是文革时他在秤店定做的。附上收藏的其它与他相关史料。丶</p> <p class="ql-block">自己馆里翻出2张老照片,1993年拍摄,新坝工业总产值突破十亿元晚会,优秀企业家与供销员合影。</p><p class="ql-block"> 有些看似普通的合影,许多年后就显得珍贵了。</p> <p class="ql-block">前2年在油坊江边看到的“六圩港码头"的老屋,最近去己不见踪影。只能将历史资料及图片翻出来怀怀旧了。</p> <p class="ql-block">收藏到扬中目前唯一一张《前进报》抗日原版报纸:民国三十三年十一月十六日第15期(扬中博物馆藏有纪念王龙《前进报》复印件)</p><p class="ql-block">苏中第五分区出版,通讯处:各地交通站转。</p><p class="ql-block">《群众导报》,扬中第一份抗日报刊,1939年正式创刊。陈毅题写《群众导报》报头。1940年1月,扬中沦陷,《群众导报》被迫停刊。同年春,在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下,《群众导报》复刊,更名《中流报》。11月,《中流报》与澄西《前进报》合并为中共京沪路北特委机关报,定名《前进报》。</p> <p class="ql-block">从一位在扬中县新坝医院工作过的医生美篇中,找到几张上世纪七丶八十年代扬中新坝医院老照片,留存。</p> <p class="ql-block">今天奥运会闭幕式,《微扬中》专篇,我提供了所有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主要为纪念特别惯我的姑父:朱恒怀。</p> <p class="ql-block">今日《扬中日报》,我写了篇文章:我的收藏我的梦(上)</p><p class="ql-block"> 纯粹自己的收藏故事,心路历程。</p> <p class="ql-block">痴人说梦系列之(中篇 )</p><p class="ql-block"> 今日《扬中日报》:我的收藏我的梦(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痴人说梦之“我的收藏我的梦"(下),今日《扬中日报》刊登最后一篇。</p><p class="ql-block">不为显摆自己,而是为唤起大家的收藏意识。那些你们家的老照片丶老资料丶老物件,尤其是与扬中历史发展相关的,千万千万不要遗失了,保护好,是留给子孙最大的财富。</p><p class="ql-block">附:全文(下) 节选</p><p class="ql-block">我的收藏我的梦</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扬中人在惊讶自豪现代的发展之余,还应该为此做些什么?往昔无言,岁月悠悠。我们不应让历史尘封,我们自己既不能“身在宝山不知宝”,也不能让我们的珍宝“藏在深闺无人识”。比如说,历史上的扬中大地,曾在政治、经济、人文、社会、科技、教育、艺术诸方面,有过什么样的灿烂和辉煌?扬中历史曾给扬中人融注了什么样的文明血脉和精神遗存?独特的江岛文化和移民文化的历史意义在哪?这里的人民曾有过怎样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扬中的阡陌村巷、历史古迹,曾有过多少人文精英在这里出场?革命年代他们在这里曾经演绎过怎样的豪迈和故事?也有过怎样的悲喜和得失?</p><p class="ql-block">  检视文明之血的流淌,才能孕育新生的未来。我们今天的扬中人,将自己独特的历史珍宝,即使小到老照片、老地契、老物件等,做一番挖掘、搜集、整理、擦拭,然后展现给世人,也展现给自己,那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这样做了,扬中文化和扬中精神才能逶迤绵延,汪洋万汇。我们才不愧对历史,不愧对古人,我们才能理直气壮地向世人推出 “江中明珠”“芳菲河豚岛”“工程电气岛”“太阳岛”等等名片,这对我们今天的发展也是有益的,我们的家珍瑰宝的价值才会得以体现。</p><p class="ql-block">  这些,由谁来做?显然只有我们自己。我们不做,我们不说,不仅外人不会知道,就连我们自己也会渐渐茫然一片。过去以及扬中博物馆成立以来,我们对扬中历史做过一些挖掘工作,也形成过一定的成果。但是,这是一件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的事。事实上,现在有关扬中历史文化的许多领域和节点,还有很多空白,等待我们慢慢去挖掘、去展现。即使已经挖掘展现的,也还有创新形式、提升水平的必要。</p><p class="ql-block">  这就需要扬中人,尤其是扬中的各界人士,积极参与进来,做一番这方面的工作。在弘扬江岛文化,提高扬中知名度,全方位推介扬中,促进扬中经济发展上做出贡献。</p><p class="ql-block">  最近几年,上上下下文化建设的春风扑面而来,扬中博物馆、陈履生博物馆群、渡江文化园、四千四万陈列馆,以及各乡镇村史馆、党史馆、革命斗争纪念馆建成,挖掘扬中历史文化资源,展现了扬中历史文化魅力。扬中的历史文化是新时代扬中人的心灵之泉。历史文化之血和新时代民族之血相浸润,才会孕育滋养扬中今天的发展,才会使我们的事业如日初升,灼灼其华。</p> <p class="ql-block">躲过了1954年的大洪水,历经了七十年的沧桑,扬中县五十年代初土改时的各乡镇农业税分户登记册和人口调查原始记录,惊现镇江花鸟市场地摊。</p><p class="ql-block"> 昨日,镇江文史收藏家闫佳先生发来信息告之,火速前往,以地摊价打包收得24本,每本约二百户,近五千户,主要有贫农丶中农丶地主(如图4,油坊刘国兴家,有土地面积,交农业税金额,成份表明为地主,怪不得他家藏了吴昌硕的真迹,这是后话),此次主要是西来丶八桥万福丶兴隆恒平丶新坝治安等。加上前些年陆续收藏到的约四十本,总计己近七十本,几乎涵盖了扬中全部乡镇。前次己查到徐俊先生丶郭朝书先生等祖先田亩登记表。此类资料,扬中档案局也有一批相同的,都是原件,是同样的制作了双份,还是与之互补,改日去查。</p><p class="ql-block"> 总之,这么详细的反映扬中解放初每家每户的史料,应该是弥足珍贵的。</p> <p class="ql-block">收到一张电子版清宣统测绘的三江营地图,下面有新坝一角,明确标注现在雷公岛为新沙和老沙,中间夹江为灯笼套,而雷公嘴在丰乐桥旁,不在岛上,后来改新沙为雷公岛。</p> <p class="ql-block">新购了底片扫描仪,从馆藏底片中挖掘扬中老照片,发现数千张,精选部分,慢慢分享。</p><p class="ql-block"> ①扬中文物展,在扬中新文化馆展厅举办。印象深刻的是吴昌硕丶康有为丶金农等名家真迹。都是从扬中百姓家借展过来的,展完了各回各家。</p> <p class="ql-block">有一种精神叫精忠报国,有种付出叫保家为国,有一种美叫最可爱的人。</p><p class="ql-block"> 1991年扬中县光荣入伍的新兵们。</p><p class="ql-block"> 图②是从扬中最老的汽车站出发(现民主路口)</p><p class="ql-block"> 陆朝银县长和王家骏书记都是雄姿英发在台上做报告,勉励新兵报效祖国。</p> <p class="ql-block">三十年前,一农机曾经的工友们</p> <p class="ql-block">1992年1月1日上海通用机械(集团)公司与扬中一农机联营,成立:扬中制冷压缩机厂,厂长:左秀成。生产2F3.5压缩机。</p><p class="ql-block"> 之前数年一农机与上海空调机厂联营为:上海空调机厂扬中分厂,生产2F4.8压缩机。厂长:韦恩良。</p> <p class="ql-block">这几天整理老照片底片,发现了两张1975年扬中滨江大队抗洪抢险的黑白照,未见发表过,算很珍贵了。</p> <p class="ql-block">今天七夕情人节,扬中西来人陆平和“中国的保尔"吴运铎的爱情故事,感人至深。</p> <p class="ql-block">为《微扬中》提供史料</p> <p class="ql-block">整理出一批三十年前扬中老企业旧照,有塑料编织厂、镇江电器设备厂丶新坝胶鞋厂丶镇江线路设备厂等</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罱泥过程,很多人的青春记忆。黄树贤部长参观扬中博物馆时,看到我捐赠的罱泥夹时说,他年轻时经常夹,重体力活。</p> <p class="ql-block">本来回顾我的2021,分上、中、下篇,可是内容实在太多,美篇一篇只能放250张图,只能另增加个增补篇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