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陆陆续续有知青回到当年插队的地方探访,有人美其名曰:重访第二故乡。其实要说当年插队的地方是第二故乡也没什么不妥,毕竟在那里待了多年,把青春的最好时光扔在那里。<br> 修水县城美景 跟我在一起待过的知青有不少回来了,回到了我的故乡,只因我已在县中任教且住在县城,所以,我见到的也只是在县城停留的或是特意来探望我的。<br> 特意来探望我的是大毛,他是跟我关系最好的知青。<br> 他有个双胞胎弟弟叫小毛,俩人长得一模一样,一般人分不清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当然我是能分清的。他们是县中一个语文教师的儿子。我祖父跟他是一所学校的教师。我考进县中时,他们还在读小学;后来他们也进了县中,我们就成了不同年级的同学了。虽然不同年级,不过因为都是教师的子孙,又年龄相仿,所以我们那时就认识,只是交往还不多。后来,我回乡了,他们也全家下放到我们大队了,所以,我们的关系自然就密切了。<br> 大毛和我脾气相投,是铁哥们。宣传队,我们同台演出;修电站,我们都是民工;后来落实政策,他们全家回县城了,再后来,大毛被招工进了九江二建公司,我们见面就少了。<br> 宣传队时,我们常去邻公社演出,晚上在那里就住下。那时条件很差,不可能每人都单独睡,有时甚至要睡在演出临时搭的台上,于是我就总是和大毛抵足而眠。在东津电站,我们睡通铺,我和他也是紧挨着的。其间发生过不少有趣的事,前面我已经写过,就不重复了。<br> 宣传队演出 当年战天斗地的情景 我成为教师后,为提高自己,自学了大学课程,参加高教自学考试,要到九江去参考。于是,我几次到大毛家,他每次都热情地招待我,亲自下厨。我带去了上奉的特产——米粉,吃饭时,除了有一盘炒米粉,还有许多当时也算是高档的菜。<br> 吃着吃着,他指着一盘切得很细的丝状菜让我尝,然后问我是什么菜。我认真品尝,却尝不出是什么,只好摇摇头。他大笑起来说,就是土豆——马铃薯,我们那里叫洋芋头的。土豆切成细丝,用油爆炒,这样的做法没吃过吧?<br> 的确是第一次吃这样的土豆丝。以前我们家乡吃马铃薯都是切块煮,或是切片炒,切成丝,而且细得像米粉,还那么均匀,炒出这种味道,还真是有不一样的独特的味道。我不禁交口称赞。<br> 他有点自得地笑笑说,我的刀功怎么样?厨艺水平也还行吧?<br> 哈哈,几年不见,果然是不一样了!<br> 在我退休前的几年,他女婿到修水承办一个工程,他也就趁机回修水来看看。他在我家出现时,我很意外,因为他并没有事先告诉我。他说,我已经回过当年下放时住的祠堂了,在演李玉和的村支书家住了一个晚上。不事先告诉你,就是要给你一个惊喜。<br> 我们相谈甚欢,饭后又到街上散步,边聊边看着街边的热闹。<br> 他谈了他到九江后怎样从拌水泥砂浆起步,一步步做到会计、业务主管,再到现在自己退出,以女儿女婿的公司为主……一直到夜深我们才分别。<br> 谁知道这次的分别竟是永别!他回九江后不久,就因车祸离开了这个世界!<br> 故乡美景 还有几拨再访第二故乡的上海知青,他们分别是许谷龙夫妇及他们的女儿,汤勤生夫妇,还有毕祥生、孙亚玲、蔡龙妹等人。<br> 许谷龙、张国芬是我们生产队知青点的知青,大概是在知青点就产生了爱情,回城后就结婚了。这次回来带来了他们的女儿。我是到他们住宿的招待所去见他们的。许谷龙说,女儿不知道农村是怎么回事,不懂得艰苦,所以带她来看看父母曾经经受过磨难的地方。说这些的时候,我发现那个女孩子流露出一丝不以为然的神态,也不知跟着父母看过当年的山村和田地,跟当年的老乡叙谈后是否有所收获。<br> 汤勤生也是我们队知青点的,他妻子章小青是大坪山茶场知青点的,他们夫妇回来后特意到县中来找我,因为汤勤生曾经在我们生产队的仓库里跟我一起守过仓库,也在一张床上抵足而眠过。<br> 他现在在上海有了一个自己的工厂,是制作品牌服装的,算得上是一个有成就的老板了。他带了一台那时还比较昂贵的摄录机,架在餐桌旁,一边录制着我特意为他们做的家乡特色菜——臭蛋炒辣椒,一边说,哈,又尝到了这种难忘的美味!<br>毕祥生等人是一块儿来的,他们到我家来坐了一会儿,聊了一下各自的现状,交换了一下电话号码等就离开了。虽说有联系方式,但后来都联系很少。<br> 还有其他回第二故乡的知青,但是我忙于教学,没有见到。<br> 知青重访第二故乡 和知青在一起的岁月过去了,那段时光已经成了历史。知青们大多都返回来看看,也许是想寻找自己曾经流过汗甚至流过血(蚂蟥咬,镰刀割)的地方,也许是想寻找逝去的青春,也许是想看看发生的变化,甚至是像许谷龙那样的带着儿女来受一点艰苦的教育。我记录这些曾经的生活,并不像有的人说的什么“青春无悔”,只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生活,或许能从中悟到点什么。如果能悟到点什么,那么我就不白写这些文字了。<br> 也不知曾经在一起的知青们能否看到我的这个系列拙文,也不知今后是否还能跟他们再见? 重访第二故乡同老乡合影 再相逢时泪汪汪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