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left;"> 近期,疱疹性咽峡炎在我市频发,这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专挑幼儿园、学校等孩子们聚集的场所“兴风作浪”。因其在5岁及5岁以下儿童中流行而“臭名昭著”,很多家长因为对症状的了解不清,常常把两种病混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和防治要点,先说说疱疹性咽峡炎。</h3>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又有“隐形手足口病”之称,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潜伏期一般为2—7天,病程一般为4~7日,重者可长至2周。 疱疹性咽峡炎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咽峡部长满疱疹,伴有反复发热、咽痛、孩子拒食、流口水。小婴儿因为不会说话,所以会日夜哭闹,不能睡眠。<br> 特别要注意的是,有些家长会将疱疹性咽峡炎与普通感冒、手足口病相混淆。<br> 家长一般不会去看宝宝的嘴巴里,所以发现宝宝高烧,就误以为是普通感冒。但如果家长仔细观察的话,会注意到孩子的咽喉部、舌部甚至口腔黏膜处有疱疹,这就是疱疹性咽峡炎,与普通感冒是不同的。<br> 还有些家长看到宝宝嘴里长了疱疹,就误认为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必须是嘴里、手上和脚上都起疱疹,而疱疹性咽峡炎只有嘴里起疱疹。 <br> 万一宝宝得了疱疹性咽峡炎,应该怎样治疗呢?<br>目前并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抗细菌类药物对病毒也无效,因此没有特效药。<br> 家长不用太担心,疱疹性咽颊炎是一种自愈性疾病,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主要看护理。如果护理做得好,一般2—3天体温就下来了,一周左右就好了。<br> 在护理时,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给孩子多喝水,既有降温、阵痛效果,又有利于冲刷口腔创面,利于恢复;吃有营养而且容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母乳/奶粉、粥;饮食应少量多次,千万不要给孩子吃辛辣、甜腻或油炸的食品。 <h1><p> <b> 怎么判断宝宝快要自愈了?</b></p> 疱疹性咽峡炎会经历水疱期、高烧阶段及溃疡期。对孩子来说,溃疡期是最难受的时候,孩子不发烧了,但是也吃不下东西。流口水是溃疡期患儿的明显症状,但这通常意味着孩子的病要好了。<br> <b>怎么判断宝宝病情加重了?</b><br> 如果孩子出现精神差、肢体抖动、出冷汗、面色不好、四肢发凉、频繁呕吐、高热不退等症状,这就表示病情较重,应及时去医院就诊。<br> 另外要注意的是,疱疹性咽峡炎一般5-7天可自愈,如果继发感染,或者出现其他并发症,病程也会延长。像小编的宝宝,当时就是出现了肺炎,只好去医院挂吊瓶。</h1> 疱疹性咽颊炎传染性非常强,应采取隔离措施。患儿及无症状带病毒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均含有较多的病毒,会污染手、毛巾、水杯、玩具、餐具等,通过日常接触可经口感染。患儿口腔分泌物中也含有病毒,所以咳嗽、喷嚏等也可造成传播。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手足口的病症特点和传播途径</h1> 根据手足口病流行规律,4月起手足口病病例数将逐步上升,5-8月出现第一个流行高峰,部分年份的10-12月还将出现一个次高峰。<br>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br>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br>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br>(1)勤洗手、常通风、吃熟食、喝开水、衣物晾晒能杀菌。<br>(2)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br>(3)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