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新年D二骑:官桥橡树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草地橡树林,单车骑游精气神。新年首骑是从市区一路向北骑游水乡古镇北村和石楼,新年第二骑的目的地则是位于市区南边的官桥橡树林。元月二号早七点半出家门沿湖西向北骑行经湖北路环湖半圈至湖东路,而后一路在向南骑行23公里抵达官桥镇龙泉寺村。村西头有百年以上的橡树林,面积很大,橡树林东南面有一个小水库,水库面积不大,但是风景甚美。橡树林的西北山坡则是漫山遍野的红草,现在虽是冬季,但是深秋的余味未尽。泛黄的橡树树叶,满树黄里透红,遍野的红草随风舞动,加上水库周围的杨树映衬,形成了一副美丽的风景画卷,其实这里醉美的景色仍是在深秋时节。</p><p class="ql-block"> 徐州自古多英豪,今过官桥思一人:徐树铮(1880年—1925年),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军事人物,北洋军阀皖系名将。字又铮,号铁珊,又号则林,江苏徐州府萧县官桥(今属安徽)人,因区别于同时期的另一政治人物徐世昌,人称“小徐”。</p><p class="ql-block">徐树铮早年考中秀才,1901年从家乡赴山东投奔袁世凯,开启了军旅生涯。1905年至1910年东渡日本学习军事。他是段祺瑞的心腹谋士,在辛亥革命、洪宪帝制、张勋复辟时辅佐段祺瑞“三造共和”,又在与冯国璋的斗争中引张作霖奉军入关,以巩固皖系权力,并主持“武力统一”。他还成立安福俱乐部,操纵国会选举,活跃于民初政治舞台。后因南征失利及军阀间的不和,徐树铮转向西北筹边。他以武力为后盾,于1919年11月迫使外蒙古无条件撤销自治,回归中国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并以西北筹边使身份坐镇外蒙,加以经营。1920年夏返回北京,参与直皖战争,败北后逃亡日本。后来他试图扶植段祺瑞东山再起,联络孙中山、张作霖形成反直系三角同盟,曾攻入福建,组织建国军政制置府,但很快失败。1924年以后出国游历,1925年冬回国,欲联合孙传芳和张作霖反对冯玉祥。因徐树铮曾暗杀冯玉祥的姻亲陆建章,故冯玉祥对他更加仇视,命张之江在1925年12月30日徐树铮乘火车离京经廊坊时将其劫持并枪杀,一代名将陨于梦中。</p><p class="ql-block">他没有金钱大把,也没有得势称雄,所以时至今日,人们几乎对这个人的名字都很陌生,他便是被称为皖系“四大金刚”之一的民国将领——徐树铮。</p><p class="ql-block">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历数5000年华夏文明,我们经历过秦、汉以及盛唐这样的大一统时代,同样也经历过春秋、战国、五胡乱华这样的乱世,可每每这般战乱纷争的岁月,便会涌现出许许多多治世能臣、乱世英豪。</p><p class="ql-block">徐树铮,无疑就是民国时期的一个“乱世英雄”。徐树铮22天收复180万领土,为国为民立下了不世之功,但不幸的是,到最后他却在睡觉时被杀害。</p><p class="ql-block">徐树铮死后,他尸体被学生段大洪找到,最终被安葬在了萧县凤家山。一代皖系名将,就这样草草了结了自己的一生,可悲、可叹。</p><p class="ql-block">徐树铮的死亡是一个损失,是一个灰暗时代的最好说明。徐树铮面对列强没有退缩,为了祖国领土的完整挺身而出,他收回了18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却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中。为了派系之间不再冲突,他曾试图平息,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眼睁睁地看着苦心收回经营的国土最后还是被列强分离出去。</p><p class="ql-block">刘备能够在乱世三国占据一席之地离不开军师诸葛亮,刘邦的身后也有张良和萧何的鼎立辅佐,徐树铮犹如现代“班超”,在皖系同样有着不同凡响的地位。从投笔从戎到收复失地,徐树铮是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更是一位民族英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云龙湖金山塔</p> <p class="ql-block">云龙湖湖中路水杉大道</p> <p class="ql-block">官桥龙泉寺</p> <p class="ql-block">返程途径铜山燕山</p> <p class="ql-block">橡树林西北坡遍野的红草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