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80年代初,我家有了第一台9寸黑白电视,那时候城镇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小小的黑白电视,看过的节目,除了新闻联播,好像只有《霍元甲》了,学着蹩脚的粤语唱“昏睡百年”的歌声大街小巷此起彼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寒假去乡下亲戚家,才发现拥有一台黑白电视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二堂哥当时是生产队长,他家有一台黑白电视,附近邻居们晚上都到他家来看电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黑压压的在大炕沿下坐了好几排,都是拿着自家的小板凳来的。我是来自城里的小亲戚,自然就坐在炕上。</p> <p class="ql-block">看了什么电视节目一点都不记得,估计我的注意力都在炕下的人群身上,还有竭力想摆出庄重的坐姿,却被热炕烧的屁股发热,左挪右挪,坐卧不安的尴尬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家里处理了黑白电视,想买一台新的彩色电视,这中间大概有大半年的过渡时间,放学回家没有电视可看。</p> <p class="ql-block">好在母亲在檐下的廊柱上安了一台喇叭式的收音机,每天早中晚定点都会播新闻和广播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了刘兰芳的评书联播,我最喜欢的就是用广播剧的形式播出电视剧音频。每天中午我都搬个小板凳坐在檐下,听广播里讲《蛙女》,为那小女孩的潜水技能和不幸遭遇牵肠挂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发现听也是一种享受,你可以根据听到的内容展开想象。评书中的英雄人物都是智勇无敌,他究竟长什么样呢?头上戴翎子,身穿红女靠,身后四面靠旗的跟穆桂英一定很威风吧!</p> <p class="ql-block">刘兰芳的评书把人物讲得活灵活现,我不由自主的会随着剧情的发展忐忑、激动、紧张、释怀。用听觉的感官刺激加上自己的联想勾勒出来的画面感觉比看电视更有意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我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来塑造人物形象,谁对我不好在我心中谁就是反派,训我的老师可以是潘仁美,老欺负我的哥哥就是穆瓜,我呢?当然是穆桂英了。杨宗保?那时还没有想到谁可以胜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家里买了彩电,我却外出上学,暂时没有了看电视的乐趣,却喜欢上了读书。</p> <p class="ql-block">发现读书之时想象的空间更为宽阔,没有声音和画面的桎梏,我思考的空间更为广泛,内容也更天马行空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少年时候读的多是一些小说,思考的也都是人物命运和结局。人到中年有时也读一些哲理性的书籍,思考一些看上去大而空的概念,从而发现自己的渺小和局限性,更加懂得慎独的重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昨日看到新闻说《甄嬛传》已经上映十周年了。曾几何时,我们对剧中的剧情早已烂透在心。</p> <p class="ql-block">二刷,三刷之后,重点看的是人物装扮,听的是台词,那时候科里值班室的电视一天到晚放的都是《甄嬛传》,反正各个台都在重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看的电视剧不多,喜欢的电视剧我会尽量去找来原著细细品读,有时正是因为看了原著,才去试着看看电视剧,比起原著,拍出来的电视剧让我失望者为多,久而久之,觉得还不如去看原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许是导演出于演员经费以及迎合市场需要等多方考虑,我认为原著中的很多精华都被改编,甚至直接删剪了。甚至有些书被编剧大刀阔斧改得面目全非,令我这等原著党义愤填膺。</p> <p class="ql-block">想象一下,如果甄远道有儿子,并且为安陵容变得精神失常,剧情一定更精彩吧?《琅琊榜》中的霓裳郡主也值得拥有自己的爱情,为什么编剧非要让她死守着梅长苏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著的架构往往更为庞大,人物关系更为复杂,所描写的爱恨情仇更令人唏嘘。没有了视觉听觉的刺激,想象的空间也一定更大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年来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少,人们逐渐热衷于刷短视频。没有冗长的剧情,只有吸晴的噱头。三两分钟,一个故事,一段笑话,足以博来看视频的人呵呵一笑。</p> <p class="ql-block">何况,如今的视频越来越接地气,什么人都可以发视频,抖音、快手,没有门槛的娱乐让文艺市场显得良莠不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昨天看到一个视频直播在卖核桃,脑洞大开的商家自制了一棵光秃秃的树,上面串好了一颗颗核桃,一声比一声高的叫嚷着自家的核桃今年丰收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简直大倒胃口,这不是误导没见过核桃树的人吗?不知道的人以为核桃就是这么长的,岂不知核桃在树上时还有青壳呢。</p> <p class="ql-block">更不用说那种毫无下限的佛媛、公益媛……浓妆艳抹,穿着黑丝亵渎许多正规场合不说,实在是辣眼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那些吃播,堆积如山的食物和臃肿的身体,发黑的眼圈,摆明了是不健康的生活状态,这种博人眼球的烂操作,不知道为什么粉丝还很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娱乐的变迁,从收音机、黑白电视机到如今的短视频,人们的欣赏水平真的是下降了吗?打开电视,屏幕上也充斥着流量明星被过滤器磨的发光的脸,千篇一律的剧情,各种整容脸让人反胃,不怪乎文艺作品不吸引观众。</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86版《西游记》会长盛不衰?为什么提起黛玉,人们脑海中只会浮现出陈晓旭?用数年的心血拍出来的电视剧才会成为经典,较之如今速成的所谓文艺作品,高低一目了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没有好的电视剧看,我们还是回到书本上吧!读书所带来的收获,比起感官的刺激更为深刻,也更为隽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读书的那一刻,整个作品是属于你一个人的,你是它的主宰,书会令你浮想联翩,驰骋江湖,唯你独尊,在读书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从而发现人生更多的可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