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蔚州教研——浅谈“双减”背景下的课改之路的思考

更生甦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2001课标横空出世</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新中国第八次课改</i></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span class="ql-cursor"></span>启航</i></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大纲时代已去,标准时代随至</i></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2011年课改十年定位</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课程标准定调全国推行</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课改模式百花齐放</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i></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归一以“生”为本</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2021“双减”政策出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课改”与“双减”同行</i></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吹响新时代教育新号角新征程</i></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i>核心素养来临</i></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80年代初期,面对改革开放初期全国教师队伍短缺的现状,时代产物“一代中师生”出现,助力新中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培养出一批批新时期新时代的祖国建设人才。很荣幸也成为“一代中师生”中的一员,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经历由“大纲”时代到“课标”时代的教育历史大事,经历由初中教育生涯到小学教育生涯的转变,经历由基层学校教师身份到教研机构教研员身份的变化。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在“双减”背景下“课改”之路。</p> <p class="ql-block">  90年代,在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政策大潮下,蔚县各乡镇乡办初中应运而生。93年毕业回乡办初中任教,开启长达十五年的初中教师生涯,适逢2001年新中国第八次课程改革,也就是第八次“课改”,课程变了相应地课堂教学也要改革,总不能再用六七十年代我们的老师的教学策略去对应新时期的学生,十几年的改革开放给中国老百姓带来翻天覆地地变化,新时代的学生也由原先的知识信息缺乏到现在的知识信息来源广,换句话说学生的认知基础对比六七十年代已变得更饱满更充实,教师再“一言堂”的时代已不复重在了,课改势在必行,无现成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探路。</p> <p class="ql-block">  曾记得:当时初中阶段主要是以目标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为课题进行课改的初步探路,同时应对大纲到课程标准的转变,教师的备课形式也由原先的个人自己备逐步变成“集体备课”形式。课改的模式创设离不开先进理论的支撑,闭门造车是不行的,走出去引进来是很重要的。记得当年曾去江苏洋思中学学习的经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至今记忆尤新:课堂上先出现本课学习目标,然后教师创设情境先个人自学或小组群学,学生以“小老师”的角色再汇报,其他同学可发问可质疑实现“兵教兵”,适时老师再加入达到升华,“当堂训练”用的时间长大约15-20分钟,实现“堂堂清”,即而实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p> <p class="ql-block">  2001版课程标准(实验稿)推广十年后最终定稿,期间在全国各地学校反复实验、专家反复俢改,形成现在指导我们教学的“蓝本”2011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关注学生发展,强调教师成长,重以学定教,三维目标呈现,实现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先进的理念是课改的灵魂,科学的制度是课改的保障,坚决的执行是课改的动力,而学习小组的建设则是课改的重要一环,无小组团队活动新课标倡导的合作学习就无法实施。</p> <p class="ql-block">  著名作家萧伯纳曾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这段话真实地体现了当下教师备课的新形式“集体备课”和课堂上学生的“小组合作”形式,从另一个角度说要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小组合作是基石。</p> <p class="ql-block">  合作学习在全国各地中小学课堂上都已实施,但通过听评课活动和评优课活动中,呈现一种不好的现象,小组合作不适时地出现,有滥用的情形,好像参加评优课比赛没有小组活动就不是新课改新理念,确不知道你所选用的活动内容学生个人独学或者同桌合作就能完成,这样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能用1分钟完成的问题确用5分钟完成,极大地浪费了宝贵的课堂“黄金四十分”。</p> <p class="ql-block">  曾记得一位专家说:“所有的合作学习都是建立在个人自学或个人独学地基础上进行的”。也就是在小学低段我们应先培养学生会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用不完整地话说出自己的见解或方法;再到同桌相互说一说,这是我的想法,你怎么想的?这种同桌合作也可以冠以一个新名词叫做“师友合作”,这样的话两人交流产生思维的火花,扩大思维的宽度和厚度;到了中年级学生已有师友合作的经历,逐步变成四人小组或六到八人的小队,当然成为小组或小队后,小组长的选拔、小组成员的组成、小组成员的分工、小组的评价激励措施必须跟上,否则小组的活动会无效益,起不到共同提高的作用,达不到课程标准中提的由“双基教学”到“四基教学”所说的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  轰轰烈烈的课改运动进行了二十年,全国各地各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全国呈百花齐放的格局。做为教育大县的蔚州也先后引进多种教学模式,仲广群校长的“助学课堂模式”、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模式”、江苏金太阳集团的“三步六导导学案模式”等等,你看,这是一支充满智慧和大爱的课改团队。他们来自于教学一线,分布在蔚州的各个角落,他们是课改的实践者和先行者。他们有能力,有经验,有热情,有梦想。他们引领一方,激活一方,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源头活水。</p> <p class="ql-block">  课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就像驾校的学员有机会自己上车实践摸索了,不再纸上谈兵,而教师就像教练,在旁边监督,发现学员偏离方向时拉上一把。课改改到深处是课堂,课堂走到深处是文化。课堂文化是课堂教学的‘土壤’,是课堂教学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元气’,是课堂教学的活力之根和动力之源。</p> <p class="ql-block">  课改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仅仅是在人家模式下照搬或者有了结合校情的改动还没有真正形成适合本县本校的有效模式,出现瓶颈或疑惑——这时国家“双减”政策出台,“课改”和“双减”两项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教育改革,跨越20年时空,交汇在一起。站在课改角度看“双减”,站在“双减”角度看课改,各有何意蕴?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其一,课改与“双减”有着共同的目标指向这一共同目标指向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共同的目标指向决定了课改和“双减”是同向同行的,任何以推进课改的名义抵制“双减”或以“双减”为名消极对待课改的观念或行为都是错误的,从逻辑上是讲不通的。</p> <p class="ql-block">  其二,课改为落实“双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双减”要求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提高学校全面育人的水平,让学生的学习回归校园。“双减”要取得实效,关键是要做到“双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中小学及教师能否担此重任?20年的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使素质教育理念获得广泛认同,学校课程体系逐步完善和丰富,课程教学从“填鸭式”“满堂灌”走向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一批教师经过课改的摸爬滚打,育人意识增强,综合素质大大提升……可以说,正是20年基础教育课程及教学改革积累的经验、取得的成果、带来的改变,为消化“双减”带来的震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提供了根本保障。</p> <p class="ql-block">  其三,“双减”成为进一步推进课改的新背景,当下的课改仍然在路上,仍处于“进行时”状态。下一步课改将向何处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发布,以及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旨归的新课标、新教材、新中考和高考改革,使课改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即从知识本位走向能力和素养本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成为牵引课程教学改革的内生动力。而“双减”政策,则成为进一步推动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背景,为其提供外在推力。“双减”不是一时之策,必将带来牵动基础教育全局的深刻变革。下一步的课改,应基于“双减”背景,服务“双减”目标,使学校成为高质量育人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双减”为课改的深入推进指引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  “双减”与“课改”同在,机遇与发展并存。新的课程标准即将发布,我们也会实现由“课程标准时代”转列下一站“核心素养时代”,我们期待新的征程。山一程,水一程,心向教育那畔行。</p> <p class="ql-block">  刘勰的《文心雕龙》中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做任何事情,没有一定的经验,就不会有很高的造诣。课改,在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相信在“双减”政策下,蔚州教研人齐心聚力,终会收获丰硕的果实!</p>

课改

双减

课堂教学

学生

课程标准

课堂

小组

教师

素养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