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2 0104</p><p class="ql-block"><b>辛丑汗牛防疫成旧事</b></p><p class="ql-block"><b>壬寅猛虎出山开新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干支在每年除夕交替。本来关于干支纪年这个问题想等到春节前再发的,但是刚进入新年,就不断遇到同样的问题,关于纪年的错用误用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闲话干支纪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要说干支纪年,得先从天干和地支谈起。</p><p class="ql-block"><b>天干和地支</b>。古代中国民间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相连叫天干,地和支相连叫地支,合起来叫天干地支,简称干支。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p><p class="ql-block">天干分为十个,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分为十二个,十二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p><p class="ql-block"><b>六十花甲子</b>。古代采取天干地支作为计算、排序、分类的方法,就是把每一个天干和地支按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用来作为代号。具体方式为,把天干中的一个字列前,后面配上地支中的一个字,这样就构成一对干支。例如,天干以“甲”字开始,地支以“子”字开始,依次组合,就可以得到甲子、乙丑、丙寅……等六十个不重复的组合,排列成表格形式,叫干支表。六十个组合一轮回,循环往复,每六十为一甲子,称为六十花甲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干支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干支的用途</b>。干支在古代用途十分广泛,涉及天文、历法、理学、医学、风水、术数和命理学,用于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等。天干地支这样一些符号被赋予了丰富的神秘的文化内容,是了解古代中国人思想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渠道。东亚、东南亚地区受汉文化影响深远,特别是日本、朝鲜、越南、琉球等汉字文化圈地区,长期跟随中国使用干支。</p><p class="ql-block">时至今日干支依旧用于历书、气候、农事、节令、风水、民俗中。更多用于序数、评级和分类等。天干地支的主要序数功能被一、二、三等数字取代之后,人们仍然用它们作为一般的序数字。如天干(甲、乙、丙、丁…)用于排序号、分等次、分组、分类别。</p><p class="ql-block">地支对应的十二生肖也就是十二个属相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p><p class="ql-block">用十二地支代表十二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2小时,例如子时跨度为23时至次日凌晨1时。</p><p class="ql-block">从事历史文化、文物博物工作的人员,特别是研究书画,经常会用到干支问题。比如,乾隆“己丑”年到底是乾隆几年呢?又比如,当你看到齐白石的题“丙子”的画作,那么又是哪一年呢?如果手头有历书可以查这个问题,如果没有就一定会干着急。古人发明了用指头掐算干支纪年的方法。如果你能掌握,上面提出来的问题,就立即可以解决了。过去说某位先生能掐会算,那个“掐算”既指目的又指方法,也就是指这个掐算方法。</p><p class="ql-block">干支在现代科学中也有使用,例如有机化学的化合物命名,就有甲烷、乙烷、丙烯、乙醇等。</p><p class="ql-block"><b>干支纪年</b>,是中国利用天干和地支纪年的历法,自上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用干支纪年,正确的说法应该叫纪“岁”。因为在古汉语里,年与岁是有差别的。东汉前用岁星纪年,是看木星在十二次入宿而定。一轮回只能记十二年。而且木星也不是真正整十二年走完十二辰(实为11.86年)。因为有误差,所以到东汉时期废除了岁星纪年法。而改用六十甲子的干支纪年法。由于古代以岁星(木星)纪年。古人将天空的赤道部位分作12等分,每等分中以某些恒星为标志。木星正好每年走一等分,12年走一周。每年木星(岁星)所值的星次与其干支称为岁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苏轼《前赤壁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壬戌之秋,七月既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王羲之《兰亭集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干支纪年与节俗</b>。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的汉历(农历)所采用的干支纪年方法,与皇帝年号纪年一样以新年正月朔(元旦)为开始。我国古代正月初一称元旦,立春为春节。在民国以前正月初一和立春是两个重大节日。古人视立春为“岁始”,过“岁节”往往比元旦过“年节”的声势还大 。从周代到清末,都以立春为一岁的大典,民间有“立春大过年”的谚语。清朝被推翻,1912年孙中山宣布废除皇帝年号纪年法改用公历,把1月1日定为元旦。后来袁世凯改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新中国成立后,农历仍使用干支纪年。各级重要的报纸、各种历书和年历,也都将干支纪年作为纪年辅助手段。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中央、部委和地方报纸,其农历日期的干支纪年均在正月初一变更。而国内唯一研究和编修历法的单位——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其官网上的公农历查询,以及出版的所有天文历书和年历,干支纪年和生肖纪年岁首均始于正月初一。现代所有出版的日历,干支纪年也是在农历正月初一变更。2017年5月12日发布了《农历的编算和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33661—2017)规定了干支纪年和生肖纪年起于正月初一零点 。</p><p class="ql-block"><b>干支纪年的表示方法</b>。古文、书画常见“岁次庚辰、岁在……”内容。那什么是“岁次”“岁在”呢?干支原本是用于纪岁,所以传统文章、书画上的表示方法写作“岁次××(干支)”“岁在××”,如“岁次己未”。历史上规范完整的方式是前面为朝代(皇帝)的年号来标明年,后面干支来标明岁。在正式用语中,可以写“岁次”也可以写“岁在”。如颜真卿《祭侄文稿》中的“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王羲之的《兰亭序》中的“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用“岁次”、“岁在”表示年份,前边必须有年号年数。如公元1894年,书面纪年文字,应写作“清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但是如果不表年号,则只写干支的两个字,也可以在干支后加“年”字,如“壬辰年”。干支后面不写“年”字,直接写上季节月份即可。如齐白石画作落款“丙子冬初”。若写“岁次”,则后面无需加“年”字。因此,像“岁次己未年”这样,干支后加个“年”字,就属于画蛇添足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掐算天干地支的方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任伯年的画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光绪丙戌冬十二月</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使用干支纪年的地区</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启用了公元纪年,同时使用农历指导农业生产和民俗活动。时代发展变化,今天的中国香港、澳门与内地一样使用公历纪年并使用农历,中国台湾“沿袭”民国纪年同时使用公历,民间活动也使用农历。台湾当局公务文书要求表述为“中华民国××年”。公历纪年与民国纪年相差1911年,如果换算的话就用公历年份减去1911年就是民国年份。例如,2022-1911=111,那么公元2022年就是民国一百一十一年,见图目前朝鲜使用非公元制的主体纪年,是以金日成诞辰的1912年为元年;台湾使用中华民国纪年是以1912年为元年;日本的“大正纪年”以日本大正天皇登基年1912年为元年。应该注意,这三种纪元之间并无关系,元年相同只是出于巧合。目前保持君主制的日本仍使用年号,现任天皇德仁的年号是令和,今年是2022年,其年号是令和四年。中国大陆、香港、澳门、以及韩国、越南已经废除君主制时期的年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齐白石画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丙子冬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光明日报》的报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扬子晚报》的报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河南日报》的报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资源中国》的日历</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学习强国》的日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香港2022年台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岁次壬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中国内地2021年台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农历辛丑,牛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