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武汉5号地铁线

丽丽格格

<p class="ql-block">武汉地铁5号线(Wuhan Metro Line 5),是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境内第11条开通运营的地铁线路,于2021年12月26日开通运营一期工程(武汉站东广场站至中医药大学站),标志色为首义红。武汉地铁5号线是武汉第一条采用全自动驾驶模式运行的地铁线路。</p><p class="ql-block">武汉地铁5号线位于武汉市长江南岸,线路起于洪山区中医药大学站,途经洪山区、青山区、武昌区、洪山区,止于洪山区武汉站东广场站。武汉地铁5号线贯穿武昌全镇,是一条沟通顺江方向的重要客运交通走廊。</p><p class="ql-block">截至2021年12月,武汉地铁5号线全长35.1千米;共设25座车站,其中高架站4座、地下站21座;列车采用6节编组A型列车。</p><p class="ql-block">中文名</p><p class="ql-block">武汉轨道交通5号线</p><p class="ql-block">外文名</p><p class="ql-block">Wuhan Metro Line 5</p><p class="ql-block">标识色</p><p class="ql-block">首义红</p><p class="ql-block">开通日期</p><p class="ql-block">2021年12月26日</p><p class="ql-block">运行时间</p><p class="ql-block">06:00至23:00(工作日)、06:30至23:00(双休日)</p> <p class="ql-block">2015年6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5~2021年)》,武汉地铁5号线在列[1]。7月,武汉地铁5号线开始探路。12月23日,武钢站开工建设。</p> <p class="ql-block">2021年1月22日,武汉地铁5号线全线25座车站全部封顶。1月31日,武汉地铁5号线全线实现双线贯通。3月8日,武汉地铁集团正式对外公示武汉地铁5号车站站名。3月23日,武汉地铁5号线全线实现短轨贯通。4月19日,武汉地铁5号线全线实现长轨贯通。12月10日,武汉地铁5号线通过初步竣工验收。12月21日,武汉地铁5号线通过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12月26日,武汉地铁5号线开通运营。</p> <p class="ql-block">家门口的地铁站经过5年的建设终于开通了</p> <p class="ql-block">  武汉地铁5号线首批特色站公开亮相,这座顺江而建的地铁线路,全线设站25座,其中特色站11座,下面我们就来提前一探究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红房“囍”字</p> <p class="ql-block">青山“红房子”是上世纪50年代由前苏联设计师设计的住宅楼,见证了武汉工业区住宅的历史演进,部分街坊现已成为武汉优秀历史建筑,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予以保护。除8街坊外,红钢城5、6、9街坊则计划拆除重建,修旧如旧,打造一片红房子历史风貌区。</p><p class="ql-block">红房子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位于青山和平公园以东,建设八路以西,和平大道以北和临江大道以南,面积约1平方公里,主要包括五、六、八、九街坊。根据初步规划,八街坊因苏式建筑风格最浓厚,被作为武汉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保护,其他3个街坊将按“修旧如旧”的原则原地重建,此处将融合各种红房子元素,成为文化创意旅游区。</p><p class="ql-block">红房子是上世纪50年代为建设武钢而兴建的工人住宅,见证了中苏友好时代,也铭刻着新中国工业历程。根据武汉市规划,青山红房子片区为工业文化街区,按照保护、利用等模式保护留存。</p> <p class="ql-block">提起武钢,第一印象恐怕就是带有俄罗斯风情的建筑红房子,这也是武钢最早的家属楼,也叫红钢城。在武汉地铁5号线红钢城站,全站的墙壁和立柱都提取了红房子的红砖元素,站内还有艺术墙,是以时间推移的方式,记录下半个多世纪以来,武钢的变化,从1954年武钢成立落户青山,到2016年武钢和宝钢合并,一步一景,市民走在这艺术墙面前,就好像看着武钢的重大历史节点像画卷一样慢慢展现在眼前。相信老武汉人看到后一定会非常感慨。</p> <p class="ql-block">与红钢城站两站之隔就是武钢站,这里被打造成了一个极具工业化风采的站厅,地面采用大理石材质,定制的工业造型灯和钢结构吊顶,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了武钢曾经的岁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徐家棚站是5号线唯一的一个三线换乘车站,站内设计也别具一格。走在5号线的长廊里,乘客们仿佛置身武汉江滩,风吹芦花飘,人在画中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号线设计师 殷超师: 全线设计理念“灵秀长江,魅力地铁”。。。。。</p> <p class="ql-block">除了沿线各有特点的特色站外,五号线最大的特点就是全自动驾驶,作为武汉首条全自动驾驶的列车,5号线车头没有司机和驾驶室,时隔接近180度的视野,乘客可以通过玻璃头一次对地铁隧道内的情况,一览无余,高手地铁全速前进时的速度感,非常过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铁5号线,是青山区的首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后将实现武汉主城区地铁全覆盖。</p> <p class="ql-block">武汉地铁集团建设事业总部一级项目经理陈昆: 将有效缓解武昌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改善青山区的交通条件,不断完善轨道交通网络架构,提高已建路网的联通水平,同时有利于沿线老城区加速升级改造、沿线待开发地区加快开发建设,进一步优化城区布局功能。</p> <p class="ql-block">5号线红钢城站以“红城岁月”为主题,从红钢城的原始风貌入手,站内顶面提取钢铁元素与现代材质的有机结合,采用坡屋顶等富有特色的形态,运用工字钢结合铁艺的形式,强调标准化、模数化,在车站顶面形成整洁有序的造型形态。</p><p class="ql-block">车站立柱提取“红房子”红砖元素,采用仿红砖质感的高强纤维板进行仿制,墙面还原老建筑形态,上下采用红色仿制砖,中间区域采用灰色的高强纤维水泥板,以打造怀旧的老武汉岁月感。车站照明灯具设计结合了极富工业元素的工矿灯,旨在将地铁空间融入周边环境,凸显老武汉的街景特色。</p> <p class="ql-block">武汉红钢城地铁站一瞥</p><p class="ql-block">以“红城岁月”为主题打造的武汉地铁5号线红钢城地铁站,给人怀旧的岁月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武汉市在青山区,有一片红砖红瓦结构的红房子,俯瞰犹如一个大大的“红双喜”字,这就是武钢最早的家属区,著名的“红房子”,人们爱称“红钢城”。钢铁、“红房子”红砖、工矿灯等元素打造出怀旧的岁月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红钢城地铁站以“红城岁月”为主题,从红钢城的原始风貌入手,站内顶面提取钢铁元素与现代材质的有机结合,采用坡屋顶等富有特色的形态,运用工字钢结合铁艺的形式,强调标准化、模数化,在车站顶面形成整洁有序的造型形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车站立柱提取“红房子”红砖元素,采用仿红砖质感的高强纤维板进行仿制,墙面还原老建筑形态,上下采用红色仿制砖,中间区域采用灰色的高强纤维水泥板,站厅展现当年历史风貌的文化墙,打造出了怀旧的老武汉岁月感。车站照明灯具设计结合了极富工业元素的工矿灯,旨在将地铁空间融入周边环境,凸显老武汉的街景特色。</p> <p class="ql-block">红钢城地铁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湖北美院:用艺术点亮公共空间</p><p class="ql-block">武汉轨道交通5号线现已全面完工,即将开始全线运营。该线路北起武汉站东广场站,南至中医药大学站,全长35.1公里,车站25座,其中有特色站11座。湖北美术学院以“灵秀长江,魅力地铁”为设计理念,采用片状、柱状、点状的构成语言,将武汉两江四岸的风貌以艺术化,剪切化的方式呈现,在地铁空间内书写了武汉的壮阔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武钢站——刚柔并济忆光</p> <p class="ql-block">武钢站——刚柔并济忆光辉岁月</p><p class="ql-block">武钢站以“光辉岁月”为设计主题,将武钢现代文学作品结合现代艺术浮雕创作,带人们领略武钢“诗性之美”。塑造如钢铁般意志的武钢精神,亦从字里行间中洞察到生长在武钢人骨子里的浪漫情怀与对武钢的真挚情感。一刚一柔,谱写一首专属于钢城人的“岁月赞歌”。</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亲眼见证一号炉出铁</p><p class="ql-block">1958年9月10日,正在湖北视察的毛主席在武汉约见武钢负责人李一清,当他得知武钢可在国庆节前出铁,高兴地说:“到出铁的那一天,我一定要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第一炉铁水出炉</p><p class="ql-block">1958年9月13日,新中国建成的第一个大型钢铁基地中的第一座大型高炉,流出了第一炉铁水,3000多名武钢职工和各界群众沸腾了。</p> <p class="ql-block">1958年9月13日毛主席视察武钢</p><p class="ql-block">据当时在现场的人回忆,毛主席问时任武钢副经理兼总工程师的韩宁夫:“今天什么时候出铁?”“下午三点半左右。”韩答。“有没有把握?”主席又问。“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把握,也可能有预料不到的百分之一。”韩答。“好呀,今天看不到,我明天再来,明天看不到,我以后还来,总之,三顾茅庐也要看到你们出铁。”主席幽默地说。</p><p class="ql-block">武钢当时是我国最大的钢铁基地之一,而一号高炉则是这个基地投产的第一个高炉,是一个完全自动化、现代化、年产75万吨的大高炉,当时无论在规模上、技术上都是世界一流的。</p> <p class="ql-block">当武钢一号炉出铁之时,只见一条粗壮的火龙由炉口喷涌而出,蜿蜒伸展,顿时金星飞舞,热浪冲天。毛主席站在高台上聚精会神地观看。</p><p class="ql-block">“炉前高温,铁灰飘落,汗水浸湿了主席身上的衬衣;铁水奔腾,钢花绽放,主席挥手,掌声雷动。”</p> <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红钢城地铁站</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1.12月</p><p class="ql-block">拍摄/编辑:丽丽格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