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好摄影作品的特性”、“具有纯熟的技巧”。不管是构图的技巧、曝光的技巧,还是后期处理的技巧,都得非常娴熟,得做到位,不能做过了,也不能没做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肖 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节前,人们在大街小巷逛着年货,小商小贩在街头卖对联、灯笼,小孩看到什么都是稀奇的,这动态场景说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传统节日气氛的营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年味渐浓 英山城区环宇地产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有很多老师调颜色,经常会调过,片子拿出来让人看得很难受,艳俗,颜色调得很艳。什么叫艳?比如红绿对比、撞色,东一块颜色、西一块颜色,你觉得很好看,别人一看,没规律,也没构图,也没讲究,啥都没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菜市场一角 新街金石大酒店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纯熟的技巧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构图技巧、曝光技巧,甚至对焦技巧,还有后期处理,必须准确。这是基本技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葵花🌻四季花海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不要觉得一个美篇有一千、几千的阅读量,你的作品就好了。未必是作品好,可能是文字好,可能是音乐好。</p><p class="ql-block">适合普通民众的口味的作品,并不代表评委喜欢。艺术品一定是少数人认知、理解、喜欢的,他不是给广大多数人明白、认知的。当然,顶级好的艺术也分两种,一种是所有老百姓都看得懂的,一种是所有老百姓都看不懂的。比如毕加索、梵高,很多老百姓看不懂;但达芬奇的画、米开朗基罗的雕塑,老百姓都看得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摄影师走在茫茫的戈壁上,眼前荒芜人烟,这位摄影师在追求着什么…</p><p class="ql-block">戈壁滩上摄影人 团风罗霍州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推不开的门 摄于洪广婚礼现场⬇️</p> <p class="ql-block">街拍,可行,但是一定得有主题,一定得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到底要讲什么事?这是关键。不能盲目地拍,拍了很多张照片,但找不出有用的</p><p class="ql-block">街拍 摄于红卫街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影人 摄于东夹铺⬇️</p> <p class="ql-block">“让观众产生多层次的感受”。很多片子的形式感只能让人产生一种感受:不错,有点线条,有点光影,没有更多更深层次的考虑。</p><p class="ql-block">只有两层感受、三层感受是不足以打动评委的。一般的人可能觉得有一层感受就不错了,光影好不错了,再加一个线条感好,那更不错。但对于评委来说,只凭线条、光影是不够的。甚至对于顶级的评委或者顶级的国展老师们来说,你必须要打动我的心灵,让我的灵魂有颤动,甚至让我落泪哭。</p><p class="ql-block">我来摄协一年半,可能看了20万张片子,也就看到3、4组片子是能让我哭的,只有两组照片是让我眼泪流出来的。那片子太好了,在音乐的配合之下极其到位。</p><p class="ql-block">能让观众产生多层次的感受。什么样的感受?是很一般、很普通的感受?还是很震撼、打动人心灵的感受?那是完全不一样的,分数是加成不一样的。如果能让一个人哭、笑,或者灵魂震颤,基本上就是90分以上了。如果只是让人觉得不错,只是刚及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芝樱花烂漫 河东村樱花园 ⬇️</p> <p class="ql-block">“具有其自身的摄影背景”。摄影背景,在中国就是中国文化,在每个省份就是每个省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在每个行业也一定是每个行业的特定的环境和背景。在幼儿园拍幼儿园,在工地拍工地,在桥梁工地拍修桥,自身的场景背景必须得清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摘柿子 罗田三里畈柿子村 ⬇️</p> <p class="ql-block">“包含思想”。好片子是有思想性的,它一定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一般的片子只能是阐述、说明,甚至连说明都没有,只是记录。</p><p class="ql-block">我们要区分三到四层状态:第一层如实记录;第二层通过照片说明了一定问题,不光只是记录,多了一个说明性;第三层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它阐述了一部分思想;第四层会让你脑袋瓜里发疯地想:这片子到底干嘛,而且想完了以后会觉得这个片子真有道理。这三、四层的逻辑关系是存在的,摄影的层级是存在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叶谷农户 ⬇️</p> <p class="ql-block">“不模仿”。这是最关键的一点。文章里指的是不模仿其他的艺术门类。比如纪实类不要模仿艺术类。不要模仿别的艺术,毕竟摄影的技术手法和绘画是不一致的。</p><p class="ql-block">但也不能完全这么理解。从目前情况看,摄影想完全超过美术、超过音乐、超过文学,可能还真得走模仿之路。因为别的艺术走得更远,摄影得模仿得差不多了、借鉴差不多了,才可能超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孙女出阁 麻城乡村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个艺术就是超越了其他艺术的,就是电影。电影是把文学抄得一干二净,文学的剧本全在电影里;电影把美术的构图画面感包括色调全抄进去了;电影把摄影的单张也全抄进去了。最后,我们看到,电影走出来了,它是一个综合艺术,它基本上走在很多艺术的前沿。我们可以看看电影的剧本,基本上是用文学里比较好的部分做呈现。构图、用光、审美趋向等,在电影里都几乎是完美的。但是电影是工业化产物,不代表个人,它代表一个集体和一个团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坚持岗位 疫情发生时,武英高速英山出口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对于"不模仿”这个观点,我不能完全认同。不能一开始就不模仿,那样就没办法进步。只有踩在前人肩膀上不断地学习、挑战、探索,从别的艺术上去爬过去,才能说:最终,我不模仿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英山营坊村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一方面,在我们每个人拍摄影作品的时候,要考虑是模仿别人拍,还是不模仿,这是我们每个摄影师都要考虑的。这两天我看到我们省内一个展览,发现一个问题:某一个风格的作品会很一致。问题就来了,你其实是在别人的后面走,前面有一座大山,已经走很远了,你们都在他后面,呈现出来的片子别人一看就知道那是某人的,和你没关系。这时候你付出了再多的努力,拍了再多的片子,可能都没办法了。所以我要提醒大家,到这个阶段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不去模仿,而是去找到自己的东西,这是个很痛苦的过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执子之手白头偕老 小米畈村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在摄影最初,想快速学习,可以模仿;当你一旦有了想法,就要考虑一个问题,不要去模仿任何人,要找自己的路。国展也好,国际展也好,荷赛也好,全是自己的东西。拿模仿的东西去投稿,会越来越难,因为评委的眼力很准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事国事天下事 公积金门口卖瓜人 ⬇️</p> <p class="ql-block">摄影的创作过程:</p><p class="ql-block">第一,无计划的摄影创作。从杂乱无章的现场环境,到构图、光线、拍摄图像,然后到最后呈现的结果。三层看似很简单,但实际上你会面对极其复杂的选择。到底拍什么,最终会呈现什么结果,你无法确认。第一层的现场场景只能告诉你第二层会出现什么,最终呈现的结果是没法预期的。这种拍摄方式的成功率很低,因为你没目的。很多扫街的、街拍的人,每年拍大量的片子,但是能从大量片子中最终出来、有效果的片子相当少,特别是能拿到专业性展览比赛、评奖的片子相当少,这是无计划创作最麻烦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最大的好处是什么?比较自在,随心所欲,没啥想法,怎么拍都行,开心就好。这是无计划创作的现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沐浴阳光 摄于莲花小区河边 ⬇️</p> <p class="ql-block">第二,有计划的摄影创作。这张图是什么意思呢?从下面的实体景物开始,到整个设计的环节,到最终呈现的结果,脉络非常清晰。包括要用什么光,要怎么布景,要怎么构图,要增加一些什么道具元素,都是有计划的,最终呈现出来的是一条非常清晰的脉络。</p><p class="ql-block">无计划拍摄容易出现惊喜,但是成功率很低;有计划拍摄,没惊喜,因为在你拍摄前就知道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有计划拍摄少了很多乐趣,但是目的性更强。</p><p class="ql-block">商业摄影一定是有计划拍摄,扫街里头肯定是无计划拍摄多。我希望大家在有一定目的的情况下,特别是有投稿目的、创作目的的情况下,要兼顾有计划拍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弦律 摄长安世纪城小区⬇️</p> <p class="ql-block">板塘坳 古桥 ⬇️</p> <p class="ql-block">烂柴河村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张片子是新旧两座桥梁。它们修建在同一地点,不同时期。远景是当代新建的高速公路高架桥和近景清朝时期保存完好的石头木砌"李公桥"!两座桥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p class="ql-block">李公桥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看姐姐画画 王妃艺空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1高考 (组图3)⬇️(1)</p> <p class="ql-block">2021高考 (组图3)⬇️(2)</p> <p class="ql-block">2021高考 (组图3)⬇️(3)</p> <p class="ql-block">摄影在没有目的的情况下,会前期拍几百张、上千张图片,再去做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又有很多人拍的多,但是选不出来,得找老师帮你选。当然老师知道哪些片子是好的,但我们很多作者自己没办法选。所以这一点提醒了我们:在拍摄之前应该带着目的。如果不带着目的,你很有可能从最开始就失败了,你压根就不知道你拍的片子有什么用,不知道怎么能拍得和别人不一样。所以,大家要慢慢习惯带着思想、带着想法拍,拍出有吸引力、有想象力、有独特性的片子,这是关键词。</p><p class="ql-block">大部分报道摄影的创作核心是挖掘特别的主题。不同寻常的东西往往更受欢迎。当你遇到一个题材,怎么能从这些题材里找到更特别的主题?目前大家的主题都很成正常,甚至市井化、平民化,不够高大上,这是我们要考虑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