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于每年公历1月5-7日交节。冷气积久而寒,此时,天气寒冷,大冷还未到达极点,所以称为小寒。小寒正值“三九”前后,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小寒和大寒,是最冷的两个节气,一般来说北方小寒时更冷,南方大寒时更冷。而2022年的小寒节气,寒潮基本失踪,北方略微偏暖,南方以大幅偏暖为主,一部分地方湿冷为辅。总体来说,2022年的小寒,可能并没有小寒的感觉,而是有小暖的感觉。但需要注意,物极必反。一来,小寒节气前后,北上的暖湿气流太多,有可能过了头。而暖湿气流太多的结果就是,大范围雨雪。在雨雪打压下,气温反而会下降,湿冷的地方会变多;第二,从元旦起的大范围长时间偏暖,可能会让春运甚至春节前后出现冷事件的概率增加。</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 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p> <p class="ql-block">中医养生的核心点:顺天时!</p><p class="ql-block">人在天地间,当然应该顺应天地阴阳之气升降、沉浮,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天道。小寒养生应当着眼于一个“藏”字,即保护阳气、积蓄精气、顾护肾元,方能安五脏、益寿长。</p> <p class="ql-block">起居保健</p><p class="ql-block">《黄帝内经》起居调养强调了“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暮而收拒,勿扰筋骨”等要求。早卧可以敛养人体的阳气,晚起可以涵养人体的阴气,使人体体内的阴阳维持平衡协调。也就是说,在寒冷的冬天,不要因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机能。严寒的时节应该有充足的睡眠,这有利于阳气的潜藏,阴精蓄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衣着的过少过薄、室温过低都会让人很容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容易让寒气侵入身体。穿衣要讲“衣服气候”,指衣服里层与皮肤间的温度应始终保持在32℃~33℃,这种理想的“衣服气候”,可缓冲外界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因此着装应以保暖为第一要务,尤其要注意头颈、背部与手脚等易于受凉部位。</p> <p class="ql-block">顺时养生,冬季进补有“道”</p><p class="ql-block">冬季进补要因人而异,气虚者应选用补气食品,血虚者应选用补血食品,阴虚者应选用滋阴食品,阳虚者应选用助阳食品。相反,如果应用得不当,就会适得其反。阳虚者进补大量滋阴食品,反而会“重伤其阳”;阴虚者进补大量助阳食品,反而会“耗伤其阴”。冬令采用“食疗”来调理,可达扶正赔本,“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目的。冬令进补一般是指虚弱病症的人,对于想增强体质的人来说,还是以体育锻炼和增加一般营养食物为好,可不必特殊食用补品。</p><p class="ql-block">进补要顾护脾胃</p><p class="ql-block">脾胃为后天之本,百虚皆由于脾胃,如大病、久病之后或年老体弱的虚衰,并非一脏一腑,多见五脏皆虚、气血阴阳俱不足,此时用补,当遵大医学家孙思邈“五脏不足,调于胃”,通过调脾胃使脾气生旺,则气血阴阳化生有源,五脏六腑皆得其养。</p><p class="ql-block">此外,还有在“虚不受补”的情况下,也要首先顾护脾胃。所谓“虚不受补”是指体质虚弱较甚或阴阳气血俱虚时,当用补药滋补;若脾胃不健,反可致气机壅滞,加重脾胃之虚,其力难行,体虚愈甚,此时用补,受之运脾为先;</p> <p class="ql-block">宜食苦,少食咸</p><p class="ql-block">《四时调摄笺》里说:“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意思是说,若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这样就能抵御过亢的肾水。也就是说,冬季在饮食调养方面,中医认为应少食咸,多吃点苦味的食物。道理是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从中医学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故宜少食咸,而多食苦味。</p><p class="ql-block">冬季饮食除要少吃咸外,还要切忌黏硬、生冷食物,因为此类食物属阴,易使脾胃之阳受损。</p> <p class="ql-block">精神调摄</p><p class="ql-block">冬季容易受到火炉、暖气、气候干燥等方面的影响,人也会非常容易“上火”,情绪也比较容易发生变化。中医认为怒则气上,扰动阳气,因此,冬季要特别注意情绪调节。在冬季还要防止季节性的情感失调症的发生,所谓季节性情感失调症,是指一些人在冬季易发生情绪抑郁、懒散嗜睡、昏昏沉沉等一些现象,并且会年复一年地出现。这种现象一般都是会出现在青年身上,特别是女性。预防的方法就是多晒太阳以及延长光照时间,这是调养情绪的天然疗法。</p> <p class="ql-block">运动养生</p><p class="ql-block">人们常说“冬练三九”,因此冬季的运动养生同样必不可少,而小寒节气正是人们提高身体素质的大好时机,但是这个时候的运动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运动时间宜安排在太阳出来之后,若是在室外运动,还应佩戴好口罩,以防空中的雾霾、灰尘、病菌进入呼吸道;运动之前,应充分做好热身运动,让体内的血液流通和身上的肌肉有充足的时间适应,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同时运动强度不宜过强,以暖身或微微出汗为最佳,因为大量出汗会导致体内阳气的外泄,耗损元气。</p> <p class="ql-block">小寒推拿——温阳补肾</p><p class="ql-block">按揉迎香穴</p><p class="ql-block">肺主皮毛,邪气入侵人体最先攻击的地方就是肺,而肺开窍于鼻。</p><p class="ql-block">常按揉迎香穴可通鼻窍,宣肺气,不仅可以预防感冒和鼻炎,还可以缓解感冒、鼻炎引起的鼻塞、流鼻涕等症状。</p> <p class="ql-block">拉耳垂、提拉耳朵、摩耳轮</p><p class="ql-block">冬天是补肾固本的最佳季节,肾开窍于耳,冬季经常按摩双耳,能补益肾气,固精护肾,健脑明目。</p><p class="ql-block">温馨提示:如果耳朵上受伤或刚从户外进入到室内不建议进行耳部按摩。</p> <p class="ql-block">补脾经——健脾胃,补气血</p><p class="ql-block">指尖到指根,来回推3分钟左右搓涌泉</p> <p class="ql-block">搓涌泉——滋阴、退热、宁神</p> <p class="ql-block">揉肾俞——滋阴补肾,培补元气</p><p class="ql-block">双手大拇指按揉,3分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