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沧桑美丽——广富林考古遗址馆一游

松雪落岩

<p class="ql-block">  久慕广富林考古遗址馆的盛名,这个周末抽空便驾车来到这个钟灵毓秀的宝地,一睹风采。</p> <p class="ql-block">  走进广富林,辗转询问才发现孤零零地坐落在园区西北角的考古遗址馆,到达之前要沿着一条蜿蜒的小石板路穿过大片荒野。</p><p class="ql-block"> 想或许因为该展馆是建立在原考古现场的基础上的。就像甲骨文也是从被人遗忘的荒野土地下发现而展放异彩的一样。</p> <p class="ql-block">  广富林考古遗址虽知名度远逊于安阳甲骨文,但其中的璀璨珍品亦是令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人文财富。</p> <p class="ql-block">  考古遗址展示馆整个建筑的设计灵感来自于考古发现的陶罐,半埋在泥土中的样子,其外表采用了新型材料和工艺,形象生动、逼真、独特。</p> <p class="ql-block">  进入展馆,昏黄的灯光轻轻笼罩着整个大厅,仿佛引领每个游客沿着时光隧道慢慢穿越回远古先民生活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  展厅的中央立着一块古朴沧桑的石碑,我好奇地上前品读。</p> <p class="ql-block">  简洁扼要的碑文记录了广富林遗址的发掘情况,以及文物遗存的历史线索,阅读完碑文,我才感慨地发现——松江,这个偏远的郊野地区,原是上海城镇文化的发源地。是真正的“上海之祖”。</p> <p class="ql-block">  怀着期待,急步迈进展区,忽然出现的悬空的玻璃地板吓了我一跳,如履薄冰地踏上透明地板,小心翼翼地环顾四周,最后视线落在玻璃下的泥土里,惊叹地发现被挖掘过的泥土里嵌着古老的陶罐碎片!</p> <p class="ql-block">  这难道是保留下来的发掘现场的基址吗?心里蓦地涌起一阵钦佩和感动,为展馆别出心裁的设计,和对文物保护的认真。</p> <p class="ql-block">  慢慢适应了脚底透明地板的我,欣然在一考古藏品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出土陶器展馆。</p> <p class="ql-block">  陶器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初见简单粗糙的陶器。陶器在古代作为一种生活用品,在现在一般作为工艺品收藏。</p><p class="ql-block">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最早利用化学变化改变天然性质的开端,是人类社会由旧石器时代发展到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p> <p class="ql-block">  陶鼎、陶壶、陶罐——大小不一,富有古韵的陶器静静地躺在玻璃展柜里,向游客诉说着先民披荆斩棘,适应自然,并从物质文明转向精神文明,从实用需求到艺术欣赏和创造的进程。随着尘封千万年面纱的揭开,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藏品为我们呈现出历史的美!</p> <p class="ql-block">  中国进入陶器时代距今约两万年。广富林考古遗址的陶器在中国历史上较为古老。</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发展,馆中所藏陶器由古朴开始往精致发展,数量也渐渐繁多,品种渐渐丰富。玲琅满目。</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是青铜器展区。流光溢彩的半圆显示屏简要介绍了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分布区域等。清晰明亮的图画富有象征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青铜是一种铜和锡的合金,可以作农具、兵器和礼器。中国进入青铜时代大约在4千年前的夏朝,繁荣于3千年前的商朝。</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图中这尊斑驳的青铜器,证明了广富林文化经历过青铜时代。它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它本身的冶炼技术就是科学,而它的形式、纹饰以及意境则是艺术的象征。</span></p> <p class="ql-block">  以下这些带着锈斑的铁矛、铁锄,昭示着广富林文明已进入铁器时代。</p><p class="ql-block"> 中国在春秋(公元前五世纪)末年步入铁器时代,大部分地区已使用铁器。中国在公元前7世纪已出现了生铁制品。战国中期以后,出土的铁器遍及当时的七国地区,应用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农业、手工业部门中并已占居主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  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到铁器时代,广富林考古遗址馆向游客呈现了一部延续万年的文明进化史。令人感慨万千的同时获益匪浅。这次游览真是不虚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