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元月3日上午,我们来到了位于彬江三星口战斗的旧址及烈士墓进行祭扫和瞻仰。我们共同缅怀先烈,回忆那一段壮烈的的革命历史。</p><p class="ql-block"> 1931年5月24日凌晨,红二十军、湘东独立师、红七军一部在攻取袁州城未果的情况下,按照中央指示转移到安福进行下一场战斗,在经过三星口时遭遇国民党军队伏击。由于三星口位置特别险要,敌人占据非常有利的地势,从上往下用重机枪阻挡了红军的前进。175、174、172团先后投入反击战斗,最后战斗取得了胜利,但是红军此战牺牲了数百名战士和指战员。张云逸大将当时经历了此次战斗。</p> <p class="ql-block">站在烈士墓前,想起当年在这里曾经发生的血战,仿佛历史再现,就在眼前。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珍惜当下,要将革命前辈不畏牺牲、英勇向前的精神传递下去。”并将会把故事带回去,告诉家人和亲友,一起接受教育。</p> <p class="ql-block">在彬江吃过午饭开车走宜安公路来到了宜春市袁州区新坊镇涧富村。这个村子不大,开车进入村口,看到1个老乡正在晒东西,便上前问他们,石坊在什么地方?该怎么走?老乡很友好,告知我延小路进山就能看到了。</p><p class="ql-block">沿着老乡指路的方向,我径直朝山里走去,此时,较为安静,一行人走进山中有些小恐惧。</p><p class="ql-block">幸好,走了大约一里路,看见一老农正在山里砍竹子,上前问道,节孝牌坊在哪个地方,后来有没有翻修,是不是从古时候一直传下来,老农和蔼可亲,一一解答,心生敬畏,愈发感觉今天一定会有很大收获。</p><p class="ql-block">经过十多分钟的仓促赶脚,终于来到石坊前,坊前树立一块石牌,大约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地政府确立为文物保护所立,因靠近山林,石坊周围杂草丛生,坊前小路也因走得人少了而显得有些凄凉。据说,这条小路以前可是江西宜春和吉安两地商贸主路,经常有商贩从这条路经过,以前也算是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可惜,如今,再也见不得了。</p><p class="ql-block">石坊的主人朱氏,石坊也称之为节孝牌坊。清朝时期,朱氏从临县分宜县嫁入涧富村,丈夫夏思绶生于康熙年间,年少勤勉好学,16岁考取功名并在京城为官,不幸18岁就去世了。两人结婚时,朱氏年仅14岁,因丈夫在京为官,婚后便相隔两地未能生育,夏思绶去世之后,朱氏一直居住在夏思绶家为夫守节,终生没有再嫁。节孝牌坊就是清朝统治者旌表其贞洁所立。</p><p class="ql-block">朱氏节孝牌坊属清代建筑,牌坊正面主楼上层中间刻有竖式排列的“圣旨”二字的石碑不知什么原因已经不见了,周围五龙环绕。枋檐下中间刻楷书“节孝”二字,字体较大枋刻楷书:“旌表大学士夏恩绶之妻朱氏”12字。下枋有一刻石,左楷书“柏舟矢志”。右楷书“彤管杨微”。如今,石坊历经百年风雨,很多地方已然残缺不全,但朱氏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操守依然流传至今。</p><p class="ql-block">穿过烟雨岁月,一个十四岁的青春少女,依稀看见坐在村口翘首以盼夫君回家的场景,不料等来的确实与君天人永相隔的肝肠寸断。今生再不遇,来生与君眠,青丝熬成了白发,小树也变成了枯藤,朱氏终未能走出爱情的悬崖,化作石坊站立在夫君回家的必经之途,继续苦等,即使守候千年也不肯作罢。</p> <p class="ql-block"> 保安门建在石坊南面山坳里,清咸丰年间建造。保安门应该是从安福入古袁州的正大门,城门上的牌楼“保安门”三字面向安福方向,从安福方向走过来一路是上行。站在城门下抬头往上看,城楼气势不凡,当年城门已不在,只留下几个门栓。门长27.3米,高 5米,深 4.68米。正墙上嵌长方形青石,上有阴刻楷书:“保安门”,现在保安门这三个字还很清晰,只是上面飘着荒草,让人感觉有些荒凉。</p><p class="ql-block"> 保安门当年可是宜春的一个重要关隘。据说当年这里是通往安福的必经之路,过保安门就是安福县辖地,百姓们就是通过保安门的洞口穿梭于宜春和安福之间进行商贾贸易的。宜春人将茶油、夏布、草纸等土特产经过保安门挑去吉安贩卖,再从吉安挑回的大宗商品是盐,因为从吉安挑一担盐过涧富岭到宜春能赚一块光洋。也许在那个时期,此城关是个税卡,起着对过路客商征税之功能。城关处现巳难觅规模性居民居住的迹象,故历史上这儿仅是关隘,不像曾经繁华过的小集市。</p><p class="ql-block"> 如今保安门虽然早已荒废,但保存尚好,两侧城墙和城门洞尚完好。据《宜春市志》记载,门上原盖有重檐谯楼,两侧为城墙,上有排列工整的雉堞,但如今谯楼、雉堞均无存。看到这残存的保安门,很难想象当年此处曾经有过熙熙攘攘,热热闹闹的场景,如今均已隐入岁月的荒野深处。</p><p class="ql-block"> 据民国《宜春县志》记载:“涧富跨两县界,逾岭(过五福桥)即安福境。宋嘉定间,尝于此立寨,遏郴寇(据《宋史》记载:嘉定十四年,即公元1221年,湖南大旱,郴州、桂阳发生钟志一等领导的农民起义)。迄清咸丰建石卡,极牢固,实属天险”。并设“涧富岭巡检司,派出千把总一人,弓兵三十人把守”。可见保安门在当年还是一个以军事用途为主的隘口,起到了保护家园的作用,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