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情 一首诗——杜甫《绝句》之赏析

弓长先生

小时候,父亲经常书写的春联一般就是“虎行雪地梅花五,鹤立霜田竹叶三”“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然后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每年都写这些,父亲上学不多,肚子里就这些墨水。起初对后边两幅对子也没有太在意,不知晓来自杜甫的《绝句》。自从参加工作后才发现其出处。<br> 开始我只觉得这四句诗朗朗上口,经常在脑海浮现,有时当作儿歌来吟颂,那时候也比较浮躁,没有真正对它赏析它。后来我开始一点点地反刍,琢磨这两句诗,境界渐开,逐渐地走进它的洞天。 当时杜老夫子在成都结下草庐,聚朋会友,酌酒品茗,比较悠闲,也许很久没有见到酷吏、枵腹的穷人、冻毙的乞丐,心情不是那么沉重了,于是写了组词《绝句》四首,用最轻松、最明快的笔触描写大好春光。四首诗中以此诗最为优秀,为后世广为传颂。<br>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只有四句,区区28个字。绝句也叫截句,是从律诗中截取的两联,本绝句截取的是颔联、颈联,是对仗的两联,写作难度也是最大的。绝句虽简短,但具备起承转合的基本范式。这首绝句的用词之精当,对仗之工整,令人拍案叫绝。“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翠柳”对“上青天”;“千秋雪”与“万里船”。押韵、平仄、对仗,格律极为严谨。这些表现了杜甫老先生最深厚的文字功力,也体现了后人对他“沉郁顿挫”评价。 这四句的每一句都是一幅独立的图画,像四扇屏,做到了诗情画意,春光乍现,勾勒出一派大好春光。“黄鹂”的外形优美,鸣叫声婉转,“翠柳”婀娜多姿,是春天的表征物。一个“鸣”字更是意境全开,就像“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黄鹂站在柳树枝头欢快地鸣叫,像是歌颂春天,或是对着柳树唱情歌。黄鹂+翠柳,这一对组合,让我们感觉到明媚的春光。白鹭是一种水鸟,白色羽毛,啄长腿细,常站立在浅水滩之中,当一行白鹭映衬在蓝天之上,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图景?从“翠柳”到“青天”,由近及远,一下子把我们视线拉伸到远处。<br>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似乎体现了作者住处的信息,似神仙的洞府。从西边的窗户可以望见群山之巅的千年积雪,像墙壁上挂着一幅水墨画;门前有一条汹涌大江,江畔的港湾停泊着无数的船只。这都是夸张的手法,化有形于无形。雪是高洁的事物,从一扇小小的窗户即可获得大片的雪山,多么令人心旷神怡。东吴一般是指以船为马的江南地区,门外就有一眼望不到边的船只,那是多么悠然自得。 杜老夫子的诗多以民间疾苦为主题,描述了一个历史时期的世象,因此有“诗史”之称,又因为诗品极高,被称为“诗圣”。前不久西媒BBC播出了关于他的纪录片,称他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因为他一生颠沛流离,生活清苦,但总是心系天下。他的诗有多样化的体裁和宏大的主题,影响深远,作为精神力量深深地融入到民族的血液之中。<br> 这首诗是几幅写意的素描,但意界比图画还要辽远。“黄鹂”和“白鹭”、“千秋雪”与“万里船”都不是具体的事物。黄鹂、白鹭出现同一画框中是可能的,但一所房子也不可能囊括大片的雪山和一望无尽的船只,我们可以认为这些都一些虚拟的意象,是用来描摹心中的世界,抒发内心无尽的情感。<br> 杜甫作为一个现实主义的诗人,也有浪漫抒情的一面,他的写景诗也毫不逊色,不乏神来之笔。 诗歌的本质是用最简练的文字,表现最广阔的世界,抒发最深厚的情感。杜甫是格律诗的集大成者,而格律诗是戴着僚铐的舞蹈,能兼顾格律与诗意,是十分不容易的。<br> 对这些优美的词句越琢磨越有味道,就像陈年老酒,越品咂越觉得醇香。我用半生的时光来体味这简简单单的28个字,怡然自得,十分感谢古人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我为这些艺术大师的才华所折服,同时也为自己而感动,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仍然保存着对艺术的挚爱,活在自己营造的艺术世界中,不为纷纷攘攘的琐事所困扰,小心翼翼地保留着这一份童真。对这首诗的审美,这也是我心灵的历程。进入中年以后,我的态度更加平和,审美能力有了提高,对世界的思考也有所深入,收获也更多些。<br><br>注:我写此短文时没有参考任何文献资料,完全是自己的理解。像是自己生的孩子,格外亲。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