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图片:网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文字:仕路清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音乐:《学文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编辑:仕路清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美号:153337379</b></p> <p class="ql-block"> 五十年代毛泽东主席批示的全国农业战线先进单位之二 <b>----莒南县 高家柳沟村</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高家柳沟村,位于山东省莒南县县城东北17公里处,属涝坡镇,在涝坡镇驻地大涝坡村东南6公里处。村庄北面和东面与魏家柳沟村相接,南与大徐家柳沟村相连,西与王家大庄村交界。人口2480余人,耕地约2500亩。 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5)高姓建村。据《重修莒志》记载:"原籍江南高公岛,始祖文明,约1438年迁居莒州高家东山,二世分三支……三支城留居本庄,分居高家柳沟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1955年12月,毛泽东主席对该村青年团支部创办记工学习班的经验作了亲笔批示,1971年村里扫除了文盲,《红旗》杂志发表了该村党支部“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好业余教育”的文章,1982年联合国文联组织考查了这里的教育情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高家柳沟原文化广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高家柳沟村识字班全体成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月芽月芽河,流呀无数年,横冲直闯毁良田,人民受灾难。组织起来力量大,征服河山有条件。河流改了道,小地连成片,旱地有水浇,年年大增产,这首“月芽河”流行在严汝美那个时代,那个村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世纪50年代,俺们村建起了合作社,但因村里识字的人少,找不出记账员,给办社带来极大困难,我们就组织办起了记工识字班……”“记工识字班”的发起人之一,现年77岁的老人严汝美对当年的情景依然记忆深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严汝妹讲,“当时高家柳沟村,按人口及户数统筹,早期办一处红旗农业合作社,尝试摸索摸索经验,没考虑到没有文化的困难,后来发现,公社一起干活记工,记账都成了难题,后来大伙出主意有的认为画杠杠或画圈圈记,也有的起哄说社好办帐难算,算了吧,散伙吧。当时的支部感觉到困难重重,可支部认为社会只有进步哪有后退的。决定克服困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名怎么写?地名有多少画?解放初期,举国上下却普遍缺少文化,很多人连字都不认识,这可老百姓带来了很大困难。不认识字怎么办?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世纪50年代,临沂市莒南县高家柳沟的团支部创办农民记工学习班,教大家认字,这一举措受到毛泽东主席的称赞,成为全国农村学文化的红旗单位,而识字班也由此产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严汝美称,后来学习的可多了,村里男女老少天天都在学习,有文化也可以看看那报纸了,拖拉机看看说明书也能开了,就算种地种个优良品种也需要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1954年,莒南县高家柳沟村团支部创办了记工识字班,带领全村人学文化,解决了当时农业合作社文化匮乏和记账困难的问题。1955年12月27日,毛泽东主席对高家柳沟村团支部创办记工识字班作出了批示:“……山东莒南县高家柳沟的青年团支部做了一个创造性的工作……这种学习班,各地应当普遍地仿办……”批示在全国农村掀起了“人人下地带本书,户户传来读书声”的学习文化高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高家柳沟村的学问人沈老师表示,未婚女青年在全国各地有称为大姑年、小嫚、小女孩,而在莒南县当地方言称为“识字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沈老师介绍,“1953年高家柳沟村成立农业合作社,当时成立合作社缺少记工记账的,团支部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就办起,为记工记账需要的“识字班”当时很多青年和妇女来学习,以后男青年和壮年以劳动居多,在识字班学习的多数是小女孩,这也就是识字班的由来”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到1971年,高家柳沟村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截至目前,该村先后有300多名农家子弟考取了各类大中专院校,走出山村到全国各地求学深造、工作创业,形成了高家柳沟村特有的“学子村现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识字班在当时革命的环境中,对于人们提高文化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也为革命事业的宣传做出了贡献。后来我们所进行的教育是这一形式的继续,极大地表明我们对于教育的重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毛泽东主席为《莒南县高家柳沟村青年团支部创办记工学习班的经验》所作的批示:</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这个经验应当普遍推行。列宁说过:“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内,是建成不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我国现在文盲这样多,而且社会主义的建设又不能等到消灭了文盲以后才去开始进行,这就产生了一个尖锐的矛盾。现在我国不仅有许多到了学习年龄的儿童没有学校可进,而且还有一大批超过学龄的少年和青年也没有学校可进,成年人更不待说了。这个严重的问题必须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加以解决,也只有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才能解决。农民组织了合作社,因为经济上的需要,迫切地要求学文化。农民组织了合作社,有了集体的力量,情况就完全改变了,他们可以自己组织学文化。第一步为了记工的需要,学习本村本乡的人名、地名、工具名、农活名和一些必要的语汇,大约两三百字。第二步,再学进一步的文字和语汇。要编这样两种课本。第一种课本应当由从事指导合作化工作的同志,帮助当地的知识分子,各就自己那里的合作社的需要去编。每处自编一本,不能用统一的课本。这种课本不要审查。第二种课本也应当由从事指导合作化工作的同志,帮助当地的知识分子,根据一个较小范围的地方(例如一个县,或者一个专区)的事物和语汇,加上一部分全省(市、区)和全国性的事物和语汇编出来,也只要几百字。这种课本,各地也不要统一,由县级、专区级或者省(市、区)级的教育机关,迅速地加以审查。做了这样两步以后再做第三步,由各省(市、区)教育机关编第三种通常应用的课本。以后还要有继续提高的课本。中央教育机关应当给这件事以适当的指导。山东莒南县高家柳沟村的青年团支部做了一个创造性的工作。看了这种情况,令人十分高兴。教员是有的,就是本乡的高小毕业生。进度是快的,两个半月就有100多个青年和壮年学会了200多字,能记自己的工账,有些人当了合作社的记账员。记工学习班这个名称也很好。这种学习班,各地应当普遍地仿办。各级青年团组织应当领导这一工作,一切党政机关应当予以支持。</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1954年,高家柳沟村青年团支部创办“记工学习班”,利用晚上时间,在社员家的厨房、院子里,由聘请的老师带着青年农民识字学习。经过两个半月的学习,115名青壮年学员中,有19名能胜任记工员,92人能记清自己的工账,解决了记工困难、账目不清的问题。“我岳母严汝美就是‘记工学习班’发起人之一,她也是当时高家柳沟村第一届团支部组织委员。岳母在世时常说,要注重文化学习,这是头等大事。”村党总支书记沈德喜说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通过文化学习,彻底解放了妇女同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1955年12月27日,毛主席对《莒南县高家柳沟青年团支部创办记工学习班的经验》一文作了重要批示,称赞“高家柳沟村的青年团支部做了一个创造性的工作”“这个经验应当普遍推行”。高家柳沟成为全国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村教育的典范,相继办起了12个青壮年学习班、6个妇女学习班。到1971年,高家柳沟村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由此,重视教育、重视学习,成为这个村的鲜明底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经过文化学习莒南县高家柳沟村使原来文盲率80%,扫盲率达到了100%。</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