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幼•本真生活】文化艺术 节气体验——“冬至”系列活动之三

二幼

<p class="ql-block">  冬至,也称冬节、亚岁等,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甚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关于“冬至”的由来和习俗,小班的孩子们知之甚少,但他们对“冬至”充满了好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好奇心一:冬至是什么?❄️</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萌宝:“冬至是什么?”</p><p class="ql-block">晨阳:“是过年呀!”</p><p class="ql-block">勋勋:“冬至就是冬天来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小朋友们对“冬至” 充满了各种疑惑,那我们就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吧!</p> <p class="ql-block">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老师与家长一起给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绘本资源。孩子们通过亲子阅读、集体阅读、自主阅读等方式,了解 “冬至”的由来与习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好奇心二:冬至是什么时候?❄️</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老师与孩子们在日历上进行查看时发现,今年的冬至是12月21日。</p> <p class="ql-block">教师思考:</p><p class="ql-block"> 小班孩子年龄小、经验少,他们通过直观感受了解到了“冬至”,体验到了“寻找冬至”的乐趣。老师根据孩子们语言发展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语言兴趣点着手,创设了一个让孩子们“愿意说、喜欢说、主动说”的语言环境,这样的环境可以让孩子们随时随地有机会进行阅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好奇心三:冬至有什么特别的?❄️</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冬至这一天是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冬至过后白天越来越长,夜晚越来越短,但是因为地面温度的变化,要滞后于太阳照射的变化,所以气温会越来越低,天气会越来越冷哦。</p> <p class="ql-block">  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相应的,南半球在冬至日时白昼全年最长。</p> <p class="ql-block">  “我们给幼儿园的小树也穿上衣服,这样小树就不会觉得冷了。”</p> <p class="ql-block">教师思考:</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对自然现象、图形有了初步的感知,能用简单的线条画出太阳、月亮,分别表示白天与晚上,并用长线条和短线条来表征时间的长短。小班孩子的表征虽然稚嫩、简单,却富有童趣,表征的过程,也是孩子思维发展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好奇心四:冬至吃什么?❄️</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渲:“冬至要吃饺子。”</p><p class="ql-block">曼瑜:“饺子可好吃了。”</p> <p class="ql-block">  你知道饺子皮是用什么做成的吗?小麦是如何变成面粉的?一起来看看饺子皮的形成过程吧!</p> <p class="ql-block">  农民伯伯播种小麦种子,种子成熟收割。</p> <p class="ql-block">  将小麦送进面粉厂打磨成面粉。</p> <p class="ql-block">  面粉加水和成面团,擀面杖擀一擀,变成饺子皮喽。</p> <p class="ql-block">“老师,我包的饺子好看吗?”</p> <p class="ql-block">萌宝:“今天好开心哦,我知道了怎样包饺子,太棒啦!”</p> <p class="ql-block">  冬至吃水饺相传还与我国医学家张仲景有关,饺子就是他发明的,原名“娇耳”,他曾用“驱寒娇耳汤”救治了当时很多被饥寒冻坏了耳朵的贫苦百姓,人们在过年和冬至吃饺子也是为了纪念他。现在仍然有“冬至吃了饺子不会冻耳朵”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教师思考:</p><p class="ql-block"> 通过和孩子们一起包饺子,孩子们通过观察、倾听、触摸、制作等方式,直观地了解到制作饺子的步骤,感受到集体一起制作饺子、品尝饺子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好奇心五:关于冬至我还知道……❄️</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老师,我在家里和爸爸一起找到了《九九消寒图》,爸爸说这是冬至的图画。”</p> <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们决定也来画一画。小朋友们尝试着用吹一吹、画一画、点一点的方式画《九九消寒图》。作品完成后,他们还用小手点数画了几朵梅花。</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古代的农民伯伯,为了早早的把冬天赶走,不耽误种地,就根据他们看到的这些景色变化,把这段寒冷时期,从冬至那天开始起,每九天为一个“九”,数到第九个“九”,就是“九九”,一共八十一天,编成了这首《九九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九二九不出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九四九冰上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九六九沿河看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九河开八九雁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九九加一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耕牛遍地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今年,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度过了一个充实,欢乐的冬至节气。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挖掘冬至的点点滴滴。荀子《儒效篇》说道:“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相信孩子们在问一问,聊一聊,看一看,做一做中得到的收获,终将受益终身。</p> <p class="ql-block">  冬至到,春将至。” 孩子们在“冬至”的课程中,初步了解了“冬至”的文化与习俗,丰富了认知经验。我们会继续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内容,不断挖掘课程资源,发挥课程价值,真正做到儿童所及之处皆课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冬至,且将,数九消寒待春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是冬来了,春不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每个人心中又多了些小小的期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越要寒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越要活得热气腾腾</p>

冬至

孩子

饺子

好奇心

九九

饺子皮

小班

课程

老师

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