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涉外回顾:</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尼克松访华前的一波三折</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 点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的"空军一号"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及夫人急忙走下舷梯,向前去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了手。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手握在一起,结束了20多年的隔绝状态,标志着中美关系一个新时代的开始。</b></p><p class="ql-block"><b> 50年前的这张照片和注解,看起来好像非常顺利,其实没那么简单。</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尼克松访华前的一波三折</b></p><p class="ql-block"><b> 大家知道,自抗美援朝以来,中美两国关系长达二十多年,一直处于敌对状态。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总统尼克松入住白宫后想通过访华来打破这种僵局,改善中美关系。文革后期,我国也开始考虑缓和与西方的关系。现在美国总统主动要求来华和解,这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好事。对于这次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都非常重视。为了使这次访问圆满成功,尼克松总统在1971年4月和7月先后两次派遣其主要助手基辛格博士,作为特使、先遣来到中国。随行的还有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黑格准将。其目的:一是试探一下中国口风,二是商议和试走尼克松在华的行程。中美之间展开秘密谈判。后通过中美多次协商达成一致意见,欢迎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访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访 华 前 中 美 过 招</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过第一招</b></p><p class="ql-block"><b> 美国总统尼克松想来,但还想摆摆大国的架子。来前曾提出:“美国总统可没有到一个没有外交关系的国家访问的先例,要我去,必须写上邀请我去。”为了面子,也可以理解。毛主席说:我们没有邀请他啊!我看还得实事求是。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可以不来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1971年7月9日--11日,基辛格再次访华,中美双方讨论了国际形势及中美关系问题,并就尼克松访华一事达成协议,7月16日发表了《公告》。公告说:"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大家注意《公告》用词非常讲究:第一句: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句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这就是我国外交的谈与表的艺术。</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过第二招</b></p><p class="ql-block"><b> 美国看到这一招没有达到目的,又生一招。提出:“总统到各地访问,要坐总统空军一号专机和总统防弹轿车,否则不安全。”这涉及到国家主权和尊严。毛主席说:到中国来,安全问题不是他该考虑的。怕死,怕死可以不来吗。毛主席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尼克松一行多人在中国北京、杭州和上海访问期间,所使用的交通工具,包括:专机、轿车均有我国提供。而且,做到了绝对安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过第三招</b></p><p class="ql-block"><b> 最后,看到前面两招都未达到目的,又提出第三招:美国总统访问各国要有电视实况转播,美国人民要看到。问我们:中国能现场直播吗?我们说:不能,我们没设备。他们明明知道我国当时还不能实况转播。故意气我们。然后说:没事,我们送你们一套。送就送呗,后面还加了一句:不就几百万美元吗。你看那财大气粗的样。后来周总理请示毛主席。毛主席说:不要。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我们买得起。后来,当我们的人带着支票去了。美国资本家看到白送不要,涨价。翻翻的涨。当时,我们的人带的钱不够用,往国内发电报请示,大意是希望通过外交渠道斡旋。其实就是划价。毛主席听了汇报说:“别丢那人了”,这么大一个国家不差那个钱,要多少给多少。设备进来了,调试好了。周总理给他们说。直播设备是我们专门为你们总统访华购买的。他们回答:知道。周总理说:按照国际惯例是要收租金的。他们说:好!收多少?周总理说:为了好算账,多少钱买的,就给多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达 成 共 识 顺 利 访 华</b></p><p class="ql-block"><b> 通过多番较量,最后达成共识。确保了尼克松访华顺利进行。</b></p><p class="ql-block"><b>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 点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的"空军一号"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及夫人急忙走下舷梯,向前去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了手。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手握在一起,结束了20多年的隔绝状态,标志着中美关系一个新时代的开始。</b></p><p class="ql-block"><b> 尼克松一行抵达北京后,先后在北京、杭州、上海,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历史性访问。访问期间,尼克松总统会见了毛泽东主席,同周恩来总理进行了会谈。双方就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交换了意见,着重讨论了印支问题和台湾问题。2月28日,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宣布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尼克松一行抵达北京后,先后在北京、杭州、上海,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历史性访问。</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直播设备移交空军814站</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尼克松离开中国后,这套从美国进口的直播设备,移交给了上海空军814站。这套设备,在以后的涉外、军事及电视直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上海空军814站</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神 秘 的 814 站</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b><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8px;">美国的“阿波罗计划”促使814站诞生</b></p><p class="ql-block"><b> 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在全球展开全方位激烈竞争。空间技术,成为双方较量的一个重要领域。苏联在57年10月,率先成功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 ,从而展示其在空间技术上的领先地位。美国则提出了一个在60年代率先登上月球的“阿波罗计划”,并于1969年7月16日成功发射了“阿波罗11号”載人飞船 ,令世界瞩目。</b></p><p class="ql-block"><b> 当时,“阿波罗”登月活动都是通过国际通信卫星向全世界电视实况转播的,且卫星通信技术处于发达国家垄断之下,禁止对中国大陆出口,而我泱泱大国却连一个卫星地面站也没有。</b></p><p class="ql-block"><b> 美国在1969年8月又发出公告:将于当年11月14日发射“阿波罗12号”,并宣称全世界都能看到登月实况 ,唯独8亿人口的社会主义中国看不到!这极大伤及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和自尊。周恩來总理闻讯,非常气愤。发誓一定要把中国的卫星地面站建起来。</b></p><p class="ql-block"><b> 1969年8月14日这一天,相距11月14日“阿波罗12号”的发射,仅剩三个月时间,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亲自主持会议,召集了国防工办、国防科委、七机部等单位的代表和上海的副市长马天水等共同商议决策。当时总理说:“上海科技领先、人才集中,希望能首先搞出一套卫星地面接收设备 ,粉碎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 ,使我国也能收看到“阿波罗12号”登月实况。”最后,粟裕大将提议把此项任务定名为“814工程”。814这组数字不仅成了工程代号、后来也进入了部队番号。</b></p><p class="ql-block"><b> 上海主管工业的马天水副市长领受任务后,立刻召集会议,决定组织机电、仪表、上海广电、空军部队等多家单位共同参加的大协作大会战。历时73天。完成了国外需2—3年才能建成的卫星地面站建设任务,创造了独特的814速度,中国速度!不得不敬佩上海的科技力量和全体参战人员的聪明才智,更欽佩周总理的开明睿智和伟人魄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814 站 的 重 要 贡 献</b></p><p class="ql-block"><b> 814工程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它的建成,不仅成功接收到了“阿波罗12号”登月实况,而且在技术上填补了我国电子工业等多项空白,为振兴我国电子工业作出了杰出贡献。</b></p><p class="ql-block"><b> 814工程所作的贡献,不仅在于其技术含量,也在于其很高的情报价值。在接受阿波罗电视录像的同时,也拓展了地面站实际应用。解调出大量通讯信号和军事情报。开辟了我军声像情报和卫星通信情报侦察的新天地。</b></p><p class="ql-block"><b> “阿波罗12号”登月实况任务结束之后,上海市革委会于1969年11月27日作出决定:将卫星地面站的使用和管理权移交给空四军。</b></p><p class="ql-block"><b> 1970年5月7日,空军司令部下达了814站番号和编制表。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技术勤务814站(团级单位)”。</b></p><p class="ql-block"><b> 后来,周总理看了814站录制的“阿波罗登月”录像,非常高兴。对于814站的工作给与了充分肯定。并一再表示:谢谢大家!</b></p><p class="ql-block"><b> 再后来,军政治部文化处电影组长汪宏钰老兄,专门从814站调来胶片在军部大礼堂,给军机关人员播放。军机关比较老一点的同志可能都还记得。当时大家都特别高兴。特别是当大家首次看到空间技术及航天人的工作和生活状况,特别高兴,真是大开了眼界。</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谢谢各位关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再见!</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