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家好,我是廊坊市实验小学一五班的黄宇庭。</p><p class="ql-block">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分享的寓言故事是《囫囵吞枣》。</p> <p class="ql-block"> 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开私塾的老先生,身边教了很多学生。一天课余休息时间,学生拿出了新鲜的梨子和大枣吃了起来。正在这时,私塾里来了一位老先生的客人,这位客人是个医生,平常对养生饮食非常有讲究,他看到学生们都在不停地吃着梨子和大枣,就劝学生们说:“虽然梨子有益于牙齿,但是吃多了会伤脾;大枣是有益于脾,可是吃多了就会损坏牙齿。”</p><p class="ql-block"> 听了这位客人的话,一个愚笨的学生想了很久,以为找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自作聪明的说:“那我吃梨的时候,光嚼不咽下去,这样就不能伤到我的脾了。那要是吃枣,整个给它吞下去而不嚼,也就伤不到我的牙啦。”他说完,便拿起一个大枣放进嘴里,囫囵着准备吞下去。大家怕他噎到,连忙劝他说:“千万别吞,卡在喉咙多危险啊!”客人看到说:“唉!真没办法,你整个一个囫囵吞枣呀!”</p><p class="ql-block"> 囫囵吞枣原本是指:不多咀嚼,不辨滋味,把枣子整个吞下去。后来比喻在学习上不求甚解,只把原书文句照本死读。就好比吃东西不加细嚼、品味,也不会消化、不会吸收一样。所以,我们做任何事的时候都不要着急,不要把不能一步完成的事,强行一步做好。要按照事物的一般规律,正确处理。</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你还记得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吗?听了故事,你又有什么感想呢?</p><p class="ql-block">【老师有话说】</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不能囫囵吞枣。首先把要学的知识理解,然后再认真去掌握它,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学到知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撰稿:一五班黄宇庭</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领读:一五班黄宇庭</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片来源: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指导教师:叶姿含</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编辑:杨小月</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审核:路建香</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