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图:李延军</p> <h3>——节选自本人《2021西南远行记》</h3></br><h3> <h3>洋县最著名的就是朱鹮,于是就选了个不远的景区——朱鹮梨园。可到了景点,连朱鹮的影子都没看见,净看梨园了。梨树挂满了梨子,有两个品种,一种是紫皮梨,一种是苹果状圆梨。也没见有人管,就悄悄各摘了一个,后来在路上吃了,没觉得多好吃。刚摘完,拐了个弯,就看见一个牌上写着摘梨要罚款,吓得赶紧跑了。路过朱鹮梨园公园,都是人造风景,环境倒很幽静,新修的旅游小公路,蜿蜒盘旋,很适合自驾休闲。在此略作休整,就继续下一个行程,赶往世纪古冰川遗址。</h3></br><h3> <h3>世纪古冰川遗址完全是个野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更没有任何旅游标志指示。凭着自己的多年野外经验,找到路边一条不能再不起眼的小路,穿过一片树林,经过一户人家的菜地,发现一个土岭豁口,半中腰挂着一个白板,上面几个手写字:注意安全,此地危险,谢绝参观!一看这个牌,心里有底了。如果不挂这个牌,我可能还找不着。</h3></br><h3>野游就是这样充满魅力,越是不让去的地方,越有神秘感,越会激起探究欲望。当然,我会感激他们善意的安全警示,提醒自己。</h3></br><h3>过了这个豁口,就掀开了古冰川的神秘面纱。未见其影,先闻其声。先是巨大的水声从峡谷深处幽幽传来,然后才是激荡的瀑布和巨形的怪石映入视野。沿着崎岖坎坷的小路,亦步亦趋,趔趔趄趄,小心下到谷底。这时冰川遗址的庐山真面目终于坦露无遗。</h3></br><h3> <h3>这是一条被森林遮挡的大峡谷,在公路上根本看不出来,只能下到深谷,才能一睹其磅礴气势。后来得知该峡谷名叫金水峡。置身其中,两岸青山逶迤青翠,中间河谷怪石嶙峋,远处宽阔的河水由远而近,缓缓流淌,波光粼粼,诗意盎然,如温情款款的少女,在水一方,衣袂飘飘。水到近处,河谷陡然收窄跌落,巨石林立,变成无底深渊,形成无可名状的地下深沟涧谷。温顺的河水突然变成脱缰的怪兽,冲入涧谷,在嶙峋的巨大怪石间横冲直撞,一路咆哮着,奔向远处更深的涧谷,不知所终。水流撞击怪石发出的震天怒吼,如惊雷轰鸣,惊心动魄;同时激起滔天水沫,翻腾咆哮,在阳光照射下,形成一道道七色彩虹,绚烂多姿。岸边一个个巨石,杂乱无章,或卧或立,却如同军阵,无论体量大小,个个浑圆无比,毫无棱角,纹理坦露,水痕蜿蜒,甚至上面不乏如脚印、碗盆、石臼状坑窝。窝内积水还有蝌蚪小鱼游弋,一派生机。不知这顽石与咆哮的怒水耳鬓厮磨多少万年,才能调教得如此温顺圆润,痴情守望,万年不改!</h3></br><h3> <h3>站在岸边怪石上的我们,被深深震撼。我搜肠刮肚,在我孤陋寡闻的见识中,估计只有宣传中的黄河壶口能与之媲美!</h3></br><h3>在我们这些游客眼里,水才是这里的绝妙美景,石头仅是这水的背景和配角。而在地球物理学家眼里,恰恰是这石头才更为珍贵。正是这些石头的长相,揭开了地球数百万年的演变机密。也是这里能被称作古冰川遗址的科学标志。</h3></br><h3>这些怪石表明,数百万年前,这里曾被冰川覆盖。随着气候变暖,冰川渐渐融化。融水裹挟着冰屑岩粒顺流而下,直抵下部地层基岩,一年年挤压,一年年冲蚀,一年年研磨,历经数百万年沧海桑田,气候变迁,终于将滴水穿石,铁杵成针的传说变成了活生生现实,成就了这些顽石如今浑圆温顺的模样。正是这种模样,告诉科学家,这里曾经是冰川。而我们看到的是风景。</h3></br><h3> <p class="ql-block">我们眼里的这些风景,其实是地球千百万年来遭受重创后的累累伤痕。我们现代智人才约二十万年,文明史才几千年。在这数百万年的冰川顽石面前,连婴儿都算不上。如今地球上的现存冰川还在消融,环境仍在进一步恶化;1981年濒临灭绝的朱鹮,终于在洋县发现7只,不得不进行人工保护繁殖;国鸟海选,无名朱鹮落选,寿鸟丹顶鹤摘桂;在朱鹮老家人的遗憾声中,依然看不到朱鹮踪迹。这一系列现象一再警示我们,沧海桑田,人类渺小;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只有珍爱地球,才能留住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洋县古冰川遗址留给我的最大启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喜欢请点击下面“查看原文“链接,并“分享”、“点赞”、“在看”,与更多人分享。长按二维码快速识别关注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7v_52LbN8vg-Uz2K9Nbqf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