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沁园春1·长沙2》</p><p class="ql-block">毛泽东</p><p class="ql-block">独立寒秋3</p><p class="ql-block">湘江4,</p><p class="ql-block">橘子洲5</p><p class="ql-block">看万山红遍,</p><p class="ql-block">层林尽染6,</p><p class="ql-block">漫7碧透,</p><p class="ql-block">百舸争流8,</p><p class="ql-block">鹰击长空9,</p><p class="ql-block">鱼翔浅底10,</p><p class="ql-block">万类霜天竞自由11。</p><p class="ql-block">怅寥廓12,</p><p class="ql-block">问苍茫大地,</p><p class="ql-block">谁主沉浮13?</p><p class="ql-block">携来14侣曾游,</p><p class="ql-block">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5。</p><p class="ql-block">恰16同学少年,</p><p class="ql-block">风华正茂;</p><p class="ql-block">书生意气17,</p><p class="ql-block">挥斥方遒18。</p><p class="ql-block">指点19江山,</p><p class="ql-block">激扬文字20,</p><p class="ql-block">粪土当年万户侯21。</p><p class="ql-block">曾记否,</p><p class="ql-block">到中流击水,</p><p class="ql-block">浪遏飞舟?22</p><p class="ql-block">【学习提示】</p><p class="ql-block">1、沁园春:“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 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经考证最早当出现于晚唐。现在传世的最早《沁园春》词当数张先的《沁园春·寄都城赵阅道》词,但张先之词与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词相比,尚欠精工。故后人填《沁园春》,多遵苏词。</p><p class="ql-block">2、长沙:今湖南省长沙市,别称星城,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屈贾之乡”、“楚汉名城”、“潇湘洙泗”之称。毛泽东曾在这里有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活动。</p><p class="ql-block">3、寒秋:深秋、晚秋。</p><p class="ql-block">4、湘江:又名湘水,湖南省最大河流,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所以说是湘江北去。</p><p class="ql-block">5、橘子洲:又名橘洲、水陆洲,湘江江心南北狭长的小岛。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p><p class="ql-block">6、层林尽染:入秋,树叶经霜变红,像染料染过一样。此处化用王实甫《西厢记》中“晓来谁染霜林醉”句意。</p><p class="ql-block">7、漫:满,遍。</p><p class="ql-block">8、舸(gě):大船。这里泛指船只。争流:争相行驶。</p><p class="ql-block">9、鹰击长空:击,搏 击。</p><p class="ql-block">10、鱼翔浅底:翔,悠闲行走,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p><p class="ql-block">11、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类:万物。霜天:寒秋。</p><p class="ql-block">12、怅寥廓(chàng liáo kuò):怅,失意、不痛快。寥廓,空寂、空旷。</p><p class="ql-block">面对空旷的宇宙,不痛快的心绪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13、谁主沉浮:主,主宰。沉浮,沉没、上升,指自然界、人类社会的一切兴衰、起伏。</p><p class="ql-block">14、携来:携,挽、带。来,助词,无实义。</p><p class="ql-block">15峥嵘(zhēng róng)岁月稠:峥嵘,超出寻常,不平常。稠:多。</p><p class="ql-block">16、恰:适逢,正赶上。</p><p class="ql-block">17、意气:意志和气概。</p><p class="ql-block">18、挥斥方遒(qiú):挥,挥动,摇动。斥,开拓,拓展。方:正。遒,刚劲有力。</p><p class="ql-block">19、指点,评论。</p><p class="ql-block">20、激扬:激,感情振奋,使冲动。扬,称赞,宣扬。</p><p class="ql-block">21、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名词意动用法,以…为粪土。万户侯,汉代设置的最高一级侯爵,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此借指大军阀,大官僚。</p><p class="ql-block">22、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击水,作者自注:“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里引用祖逖(tì)的“中流击楫”典故。遏(è),阻止。</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深秋时节,我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远望湘水,北流而去。万千山峰,不堪风霜,全都变成了红色,密密层层的树林好像染就像染料浸染过一般,色彩缤纷;江水碧绿澄澈,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相行驶。鹰在广阔的天空里振翅飞翔,鱼在清澈的水里悠游,万物都在秋光中自在生长。面对广阔宇宙,顿时有了不痛快的情感:这旷远苍茫的天地,谁来主宰他们的盛衰沉浮呢?</p><p class="ql-block">曾经和我的众多同学,携手结伴来到这里同游。回想起往昔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恰逢同学们青春年少,风采动人、才华横溢,读书人的意志与气概,挥动开拓,刚劲十足。也曾评论家国大事,也曾感情振奋,写下称赞、宣扬的文章,也把当时那些大军阀、大官僚看做粪土。可还记得,尽管疾风大浪想要阻挡急驶的行船,那时的我们还敢于到水深流急的地方游泳?</p> <p class="ql-block">【文本分析】</p><p class="ql-block">“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造就了独领风骚的毛泽东。他的用古典诗词的形式来书写现代精神。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39首,其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一首是初中我们学习过的《沁园春·雪》,另外就是这首《沁园春·长沙》。</p><p class="ql-block">词又称长短句。它萌芽于隋唐之际,兴盛于宋,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词最初只有“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称词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词以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到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p><p class="ql-block">毛泽东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这首《沁园春·长沙》,正是毛泽东依中国传统文人填词的方式,沁园春为词牌名,“长沙”是题目。分上下两阙,属长调。词的上阙通过对长沙橘子洲头蓬勃秋景的描绘引发看似对苍茫大地的自然界荣枯盛衰的叩问,实则是对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的叩问。(为何会有这看似清浅,实则厚重的叩问?《沁园春·长沙》在于1925年秋。是年8月28日,毛泽东在韶山共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掩护下,摆脱了敌人的追捕,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途经长沙,再次重游了学生时代常游的橘子洲。时年32的毛泽东,自1911年到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求学和从事革命斗争活动。曾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赏游泳;曾和同学蔡和森、何叔衡等青春年少的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创立新民学会;曾在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一系列重要论文;曾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曾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面对大好的湘江秋景,词人难免会想到自然界的荣枯盛衰之理,也难免会因个人的经历而叩问感慨国家命运、民族前途。)词的下阙紧接上阙的发问,回忆起昔日橘子洲头那些昂扬向上的青春身影,巧妙地回答了主宰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的该是这“同学少年”,抒发词人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和、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p><p class="ql-block">词的上阙,开篇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大意是:深秋时节,(词人)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远望湘水,北流而去。这三句点明了人物、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词人是以“独立”英姿出现,引人注目,英雄青春的豪迈气度已隐存乎期间,为我们勾画了一副独立寒秋图。</p><p class="ql-block">中国古典诗歌言简义丰,总是用精炼的语言和诗歌意象、意境来表情达意。意象,就是诗歌中熔铸了诗人思想情感的事物。即诗歌中的人、物、景等。意境,就是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种种意象创造与组合所构成的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的无穷的诗意空间,一般可呈现为一定的画面。接下来,词人一反秋风萧瑟、秋霜侵寒的文人悲秋传统,以“独立”之姿,“看”尽湘江秋色:“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大意是:远望重叠群山、树林,点染如画;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宇宙,雄鹰展翅高飞;俯看大地,鱼儿轻快畅游。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光里生气勃勃、轻松自由、竞相生长!一个“看”字,总领七句,:山则“红遍”,林则“尽染”,水则“碧透”,静态的山水层林壮阔而灵动;舸则“争流”,鹰则“击”,鱼则“翔”,“万类”则“竞自由”!动态的蛰伏的生命,最具吸引力。作者以“独立”之姿,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六种典型的意象进行描写,独特的“雄视”视角,远近相间,俯仰相对,动静结合,对照鲜明,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生机勃勃、壮丽开阔的湘江秋景图。</p><p class="ql-block">为何会有这样的意象、意境呢?它总和词人的情思相关。写作此词五四运动六年之后,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定,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成立。面对这样的大好形势,毛主席是怀着极大的革命激情来写这首词的。</p><p class="ql-block">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所谓炼字,就是分析景物意象描写时分析精妙的词的用法。一般而言,景物意象中的静景的描写,我们往往要注意形容词和副词等的使用;景物意象中的动景的描写,我们往往要注意动词的使用。这七句,“万”:使用数量词,写出了山之多;“遍”,即面积大,范围广;“层”写出林的多和密;“染”字生动形象,想染过的一样,写出了颜色的鲜明和画面感;“漫”是满溢的江水,江水之多;“透”用来形容江水颜色青碧得彻底,十分恰当;“百”又是一个数量词;“争”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江面上众多船的状态。“击”是搏击的意思,鹰飞行的状态是十分有力量感的; “翔”本是飞鸟的状态,用在这里写出了鱼儿自由自在的样子。 “竞”,竞相,拟人的手法,总结了万物自由活动的状态。也暗含了奋勇向上、激情昂扬的人们。这七句,也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大意是:广阔苍茫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荣枯盛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这一问,作者不仅是“独立”之姿的游子,更是这天地间的哲人!从大自然的蓬勃生机的自由万物,暗藏着一组对比:不自由的被剥削、被压迫的人民?谁才是主宰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的真正主人呢? 这一问,融入了词人的“独立”的关怀!道出了词人心系家国命运、民族前途的凌云壮志,表现了词人心怀天下的博大胸怀!</p><p class="ql-block">词的下阙,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大意是:曾经和许多革命战友在这里聚会游赏,度过了无数个不寻常的岁月。开端。这里,曾留下了词人13年的青春岁月!又一次站在熟悉的橘子洲头,熟悉的景物自然地想起了当年和一群志同道合的热血青年登临吟咏,畅谈天下大事的往事。“峥嵘”,“稠”点名时代特点,表明艰难的时世。在这段岁月里,“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大意是:恰逢同学们青春年少,风采动人、才华横溢,读书人的意志与气概,挥动开拓,刚劲十足。也曾评论家国大事,也曾感情振奋,写下称赞、宣扬的文章,也把当时那些大军阀、大官僚看做粪土。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同学少年”这一群像,指出了橘子洲头那些青春的身影的年龄特点;“风华正茂”概括了橘子洲头那些青春的身影青春少年、才华横溢的特点;“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写出了橘子洲头那些青春的身影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以天下为己任的特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写出橘子洲头那些青春的身影激昂慷慨、奋笔疾书、关心国家命运、针砭时弊、宣传真理的特点。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中流”,江水中间。“击水”,游泳。“遏”,遏止,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是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把飞快行驶的船只都阻挡住了;一种认为“浪遏飞舟”是“到中流击水”的条件。如果按照后一种理解,这三句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浪巨大,连船只行进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却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乐。这形象的表达了橘子洲头那些青春的身影激流勇进,甘为中流砥柱的特点。这里以设问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主宰国家命运、民族未来的,该是这橘子洲头“独立”的诗人和那些青春的身影,是这群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p><p class="ql-block">关于此词,毛泽东曾回忆道:“我逐渐地团结了一批学生在我周围,形成了一个核心,后来成为对中国的国事和命运产生广泛影响的一个学会。这是一小批态度严肃的人,他们不屑于议论身边琐事,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一定要有一个目的……”从以上的回忆中,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在青春时代就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关心祖国的命运。立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宏大志愿,将自己的一生献给救国救民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业。 “十九大”报告曾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p><p class="ql-block">《沁园春·长沙》就是一首激昂向上的青春之歌!</p><p class="ql-block">作为一首激昂向上的青春之歌,《沁园春·长沙》在写作时:</p><p class="ql-block">一、写乐景,书豪情。从词中可以知道,作者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之景,秋景却在作者笔下呈现出生机和美好,原因在于山河的壮丽,让作者产生了谁来主宰天下的家国命运之问,这也是作者强烈的革命精神,当然也有对祖国和山川里的热爱。</p><p class="ql-block">二、精选词,描意象。“万”:使用数量词,写出了山之多;“遍”,写出了红之广;“层”写出了山势的起伏,林木的高低;“染”写出了秋色之深;“漫”是江水深而阔;“透”用来形容江水清而洁;“百”船只多;“争”写出了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击”雄鹰矫健飞翔; “翔”写出了鱼儿自由自在的样子;“竞”,竞相,总结了万物自由活动的状态。</p><p class="ql-block">三、用对比,明情感。本次中有多种对比:颜色的对比,“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动作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有明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有暗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浪遏飞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