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最近,我接触到一本好书,是我国著名男低音大师温可铮先生的夫人王逑女士写的回忆录《为艺术 为爱情一一和温可铮在一起的日子》</p><p class="ql-block">我爱不释手,连宿带夜通读一遍,又翻阅要点,又翻拍照片,做笔记写心得,忙活了好几天。</p> <p class="ql-block">我原本不太了解温可铮先生,不熟悉王逑女士,甚至不懂得音乐。为什么会对这本书“老来聊发少年狂”,如此的痴迷呢?</p><p class="ql-block">这还要从结识温可铮先生的亲传弟子歌唱家闫国良的一段往事说起。</p> 引言 <p class="ql-block">十年前,我俩退休后闲居海南,有意无意之间又和在哈尔滨工作时的老同事张会立夫妇住到了东方市山海湾小区,老同事成了新邻居。</p><p class="ql-block">会立擅长歌舞,时任所在小区合唱团的副团长,合唱团的首席顾问是年轻时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受到温可铮先生亲传,退休于新疆乌鲁木齐歌舞团的国家二级演员,有西部低音王美誉的闫国良老师。</p><p class="ql-block">在2018年3月24日小区举办的闫国良独唱音乐会上,我首次认识了闫老师,他美妙的男低音歌唱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了我们。</p> <p class="ql-block">几天后,在会立夫妇举办的家宴上我和闫老师有了进一步的接触。交谈的话题自然少不了他的恩师温可铮先生,并当场聆听了闫老师演唱的温可铮先生的作品。为记录好这次活动,我查阅了许多资料,逐渐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p><p class="ql-block">在声乐界 男低音很少见,在大型合唱的作用中,男低音如同器乐合奏中大提琴,是乐队的基础音,所以男低音又被称作是合唱团中"贝斯“。而能够完成独唱的男低音则更为稀缺。而温可铮先生则是当时中国声乐界男低音领域最高水平的代表,享誉世界。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期间,闫国良正是拜读在温可铮大师门下。</p><p class="ql-block">我将这个活动过程做成了美篇文章,现附录于此,有兴趣可点击链接收看。</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17ivun0n?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链接美篇文章《与歌唱家闫国良的幸会和期遇》</a></p> <p class="ql-block">此后,闫老师专程回访上海音乐学院,拜会恩师的夫人、著名钢琴家王逑教授,受赠这本珍贵的回忆录。</p><p class="ql-block">这次侯鸟季,在小区又与闫老师不期而遇。第二天,他请老友会立转来这本王逑教授的回忆录,借我一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让我们静下心来读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本书主人公温可铮先生简介</p><p class="ql-block"><b>温可铮</b>(1929—2007),男低音歌唱家。北京人。1950年毕业于南京音乐学院。后任上海音乐学院教师、声乐系主任,中国音协第四届理事。1957年获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古典歌唱比赛银质奖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本书作者王逑教授简介</p><p class="ql-block"><b>王逑</b>1931年7月26日生,钢琴家。1950年就读于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钢琴专业,1957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留校任声乐系声乐艺术指导和钢琴伴奏。</p> <p class="ql-block">一代声乐大师、中国著名男低音歌唱家温可铮先生,和著名钢琴演奏家王逑女士,这对为音乐而生而成的艺术家夫妇,为了艺术,为了爱情,二人风雨同舟、相濡以沫五十多载,成就了一段令人感动和赞叹的爱的传奇。</p><p class="ql-block">本篇读书随笔就依照原著章节目录和题目为序吧。</p> 一、青春放歌 <p class="ql-block">温可铮1929年2月17日出生在北京一个大律师的家庭里。父亲不仅精通法律,而且擅长琴棋书画,喜爱京剧,经常与京城书画大师戏曲名角交流来往,这对幼时的温可铮有很大的影响。他十岁时参加华北地区成人音乐大赛,以一曲意大利歌曲《爱情的喜悦》荣获天才儿童音乐奖金奖,被当时报界称为音乐神童。</p> <p class="ql-block">从此,他立志学习音乐,一辈子走音乐歌唱的道路。不顾家人希望他学法律学建筑的要求,不顾家人的反对,最终考取了南京国立音乐学院,学习声乐。</p> <p class="ql-block">在南京国立音乐学院时期的温可铮。</p> <p class="ql-block">温可铮在求学和以后的教学经历中总结出一个深刻体会,并成为他的名言:“名师不如明师”。他遇到的第一位明师是苏联音乐教育家苏石林教授。</p><p class="ql-block">连年的深造学习,让颇具天赋和无比勤奋的温可铮成为同仁中佼佼者。</p> <p class="ql-block">在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任教时,意气风发、青春帅气的温可铮,在师生们眼中,犹如他的姓名寓意,既温顺又铁骨铮铮!</p> 二、音乐为媒 <p class="ql-block">在任教期间结识了在校学习钢琴演奏的王逑女士,情投意合,音乐为媒,1954年1月1日二位佳人在上海结为伉俪。</p> <p class="ql-block">痴迷音乐的温可铮生活上闹出很多笑话。就在结婚登记的那天,一位同龄的哥们儿为他捧着鲜花和王逑女士站在队伍中排队,他却躲在旁边背歌谱,民政局登记处的人员和周围的群众看着漂亮的新娘,不知道哪位是新郎;</p><p class="ql-block">还有,明天就要在南京路上的大酒店举行婚礼啦,婚宴规模好大。到傍晚,银行已经要下班了,还在背歌谱的温可铮忘了去银行取宴会需要的钱。于是,上海外滩长街上温可铮在前边跑,父亲在后边追,王逑在远处跟,上演了一场赶往银行“抢”钱的活报戏,成了婚礼宴席上交口相传的又一个笑话。</p> <p class="ql-block">从此,有学院的培养,有一流老师的指导,有家庭钢琴师的陪伴,温可铮的音乐素养迅速提高,他罕见的男低音使他的音乐水平蜚声中外,1957年获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古典歌唱比赛银质奖章。</p> 三、琴瑟和鸣 <p class="ql-block">在这以后,温可铮的教学和演出任务十分繁重,演出场次非常多,遍布全国各地,其中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我们哈尔滨人比较关注的,是1961年《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开幕之际温先生的专场演出,王逑教授在这个章节中留下大量的笔墨。</p> <p class="ql-block">王逑教授回忆道:<u>“最使我们难忘的是1961年参加第一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可铮在松花江边的友谊宫音乐厅举办独唱音乐会。这次举办独唱音乐会的还有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张权、男中音歌唱家于忠海、男高音歌唱家黄源尹,还有刚从苏联留学回来的女高音歌唱家钟伟。可铮有位南京国立音乐院的同学李书年,原是北京总政歌舞团的声乐演员,他见到可铮特别高兴和感慨,他告诉可铮,总政文化部部长陈沂因在反右运动中说了些真话,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北大荒劳动,而他在总政歌舞团为保陈沂也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北大荒劳动。最近他们都被抽调到哈尔滨,组织上让陈沂写回忆录,而他被调入学校教音乐课,但“右派”帽子还没有摘。因可铮在北京演出时就曾听总政歌舞团的演员说,陈沂部长特别爱才,为人正直。所以可铮送给那位同学3张独唱音乐会票,请陈沂部长和他爱人马楠(当时是哈尔滨艺术学院副院长)听音乐会。可铮在哈尔滨的独唱音乐会获得很大成功,得到听众热烈欢迎。</u></p> <p class="ql-block">第一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开幕式场景。(哈尔滨市是联合国授予称号的全亚洲唯一音乐城市。时至2021年已经举办“哈夏音乐会”35届)</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青年宫外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u>哈尔滨之夏音乐会闭幕音乐会分两个剧场举行,一个是人民剧院,另一个是在青年宫。因哈尔滨的首长们都参加人民剧院的闭幕音乐会,所以可铮被安排在人民剧院压台,唱后一个曲目。青年宫的闭幕音乐会结束了,但观众都不走,都要听温可铮唱。舞台监督告诉听众,温可铮在人民剧院还没上台唱呢!观众提出,我们暂时休息等温可铮来。青年宫立刻打电话给人民剧院舞台监督,舞台监督再告诉可铮,可铮说:“我这里唱完立刻去青年宫唱。”等可铮唱完,我们立刻赶到青年宫,许多观众都在青年宫前的广场上,有吸烟的,有聊天的……当我们一下汽车,有观众就喊:“温可铮来了!温可铮来了!”那些在广场上休息的观众就涌向音乐大厅。可铮一走进后台就问舞台监督:“今天有没男低音唱?唱了什么曲目?”然后可铮决定前面男低音唱过的曲目他不再唱。当可铮和我走上舞台,听众站着,长时间热烈鼓掌,这时可铮被听众感动得流下眼泪,他没想到听众这样地热爱他,喜欢他的歌声。第二天我们才知道许多观众因时间太晚,公交车已停驶,都是走回家的,有的甚至走了两个多小时。市委知道此情况,立刻派宣传部牛乃文部长来友谊宫宾馆慰问可铮和我。那时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食品缺乏,所以他带来许多猪肉罐头,并带我们参观哈尔滨市区及哈尔滨有名的亚麻厂。接着我们又去哈尔滨军工大学演唱3场独唱音乐会,再巡演全东北各大城市。</u></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友谊宫外貌。</p> <p class="ql-block">我作为哈尔滨市民,作为一个关心哈尔滨音乐发展史的人,看到温先生在哈尔滨的经历是多么让人振奋啊。可惜在最近开馆的哈尔滨音乐博物馆却没有这方面的记载,真是一大缺憾。有机会我一定向博物馆方面反映这个情况。</p> <p class="ql-block">1962年12月,全国独唱独奏调演在北京音乐厅举行。会后,挑选优秀节目到中南海为中央首长演出,温可铮用俄语演唱了《格列明公爵咏叹调》,还有中国歌曲《让我们的人民赢得胜利》。演出结束后,周恩来总理拉着温可铮的手说,坐到我这边来,他们唠了很多话,总理希望温可铮为中国音乐界特别是男低音培养更多的人才。</p> <p class="ql-block">文革前最后一次重要演唱是为周总理招待越南胡志明主席而专设。演出后胡主席把一个大红苹果作为礼物赠送给温可铮。</p> 四、岁月磨难 <p class="ql-block">文革时期,温可铮先生及王逑教授和全国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受到了严重冲击,仅上海音乐学院就有六七位知名教授自杀。作为学术权威,作为精通外语被扣上里通外国大特务等罪名,温先生经常被红卫兵打得皮开肉绽,长时间受到折磨,被关在牛棚中。在十分绝望的时候,是夫人王逑抢下了他手中的安眠药,温先生得以保住性命。</p><p class="ql-block">那段历史我看的非常非常仔细,但不忍心再复述和记录啦,让我们淡化那段痛苦的记忆吧!</p><p class="ql-block">下图中,作为一个国之瑰宝的音乐教育家、歌唱家能够有机会在田间在阳光下从事农业劳动,已经是他梦寐以求的好事儿了。</p> 五、劫后新生 <p class="ql-block">十年浩劫耽误他们大好光阴,好在他们都活着挺过来了。</p> <p class="ql-block">随后,温可铮恢复了教学工作,并且大量参加了祖国各地的各种形式的演出,为繁荣新时期的文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这是他在演出歌剧白毛女中杨白劳唱段的一个精彩场面。</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mp/audio?_wxindex_=0&scene=104&__biz=MzI5ODIxMDc1OA==&mid=2653826769&idx=1&voice_id=MzI5ODIxMDc1OF8yNjUzODI2NzY1&sn=5de49b8d47e05c5c87477191852d3bb1#wechat_redirect" target="_blank">温可铮解析、演唱《杨白劳》</a></p> <p class="ql-block">在南京、上海、苏州、深圳等地举办了多场次温可铮个人演唱会,这是在一次个人演唱会结束后的谢幕场景。</p> <p class="ql-block">有关部门举办了《祝温可铮演唱50周年教学40周年音乐会》。</p> <p class="ql-block">那些年是他们生活中美好的一段经历。</p> 六、唱响世界 <p class="ql-block">随着改革开放大环境的变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广泛展开,已在世界音乐歌坛特别是低音歌坛上颇有盛名的温可铮教授被广泛约请到国内外进行循环演出,遍及五湖四海。</p> <p class="ql-block">与尚家骧、郭淑珍在北京。</p><p class="ql-block">与意大利声乐专家基诺•贝基在上海。</p> <p class="ql-block">在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和演唱会。</p> <p class="ql-block">在日本东京、上野等地举办独唱音乐会。</p> <p class="ql-block">在卡内基音乐厅举办独唱音乐会。</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baidu.com/video/page?pd=video_page&nid=18021357396561178294&sign=6041456753380559784&word=%E8%80%81%E4%BA%BA%E6%B2%B3%E5%8E%9F%E5%94%B1&oword=%E8%80%81%E4%BA%BA%E6%B2%B3%E5%8E%9F%E5%94%B1&atn=index&frsrcid=28710&ext=%7B%22jsy%22%3A1%7D&top=%7B%22sfhs%22%3A1%2C%22_hold%22%3A2%7D&sl=2&trace=8297836392059662219&isBdboxShare=1&_t=1641473921784" target="_blank">温可铮大师演唱《老人河》</a></p> 七、花甲游学 <p class="ql-block">年届花甲退休之后,为圆他们走遍世界,汲取音乐精华,充实中华音乐宝库的梦想,他们不顾年事渐高,出走他国,云游四海。</p> <p class="ql-block">他们在美国安了家。</p> <p class="ql-block">他们甚至在联合国总部大厦举行个人演唱会。</p><p class="ql-block">温先生获得了联合国颁发的优秀表演艺术家奖牌。</p> <p class="ql-block">独唱《爱情》</p> 八、祖国召唤 <p class="ql-block">回国探亲时,上海文化部门的领导恳切地对温先生提出,国内现在音乐人才青黄不接,希望能够回到国家来培养青年人才,到北京,上海都可以。温先生,王教授响应祖国召唤,回到国内,穿梭于上海和北京之间,参与指导培养了戴玉强、程志、刘燕等几十位青年歌唱家。</p><p class="ql-block"> 那些年,二位教授走到哪里,家里都是门庭若市精英满座。</p> <p class="ql-block">还要重点提及一下温先生与西部歌王 王洛宾的联袂合作。</p> <p class="ql-block">王教授详细记述了两位乐坛巨匠的这次合作,书中写到:</p><p class="ql-block"><u>有一次,一位旅美华人以个人名义邀请作曲家王洛宾赴纽约访问。可铮听说后觉得应该为王洛宾举办一场作品音乐会,经过旅美华人的努力,音乐会在联合国马尔绍音乐厅举行,曲目由可铮为主的审听小组定夺。当时有几位台湾在纽约的歌唱教师也极力争取参加演唱,但可铮听后感到她们不能理解和表达新疆民歌的豪放和细腻的感情,王洛宾也不满意,最后还是请大陆在纽约的歌唱家们演唱,但还是邀请台湾歌唱家出了一组女声小合唱,因可铮坚持两岸歌唱家共同参加,有利于两岸在纽约的音乐工作者团结,有利于两岸的音乐文化交流。这次音乐会,可铮唱了王洛宾改编的3首新疆民歌,王洛宾听后非常高兴和感动,他特别为可铮写了一首他自己作词谱曲的歌《等待》,这是一首王洛宾怀念著名作家三毛的富有深切感情的歌曲,也是王洛宾的绝笔之作。可铮很喜欢演唱这首歌,把它作为保留曲目。</u></p> <p class="ql-block">我重述这段内容的原因还是与闫国良老师有关。</p><p class="ql-block">闫老师与王洛宾大师,共同作为西部乐坛明星人物,相互敬重。在一次闫国良独唱音乐会谢幕时,王洛宾老人家对晚辈歌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当闫老师讲述这段往事后,我们觉得和本已崇拜的王老先生更亲近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晚年的温大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尊崇和欢迎。</p> 九、生命咏叹 <p class="ql-block">温先生晚年肖像。</p> <p class="ql-block">这是温先生一家人的全家福照片,他们是“上海市五好家庭”。</p> <p class="ql-block">温可铮一生在专业领域获奖无数,没想到在人生晚年他却十分珍重与音乐无关的一个奖项。</p><p class="ql-block">2007年1月28日,温可铮荣获中国首届“诚信人生”十大杰出人物奖,这让他兴奋不已,他认为这是一个比歌唱奖更重要的奖项,这是对他78年风雨一生“诚实做人、务实敬业”的最好肯定,是对他艺术道路上,执着、刻苦、坚强、忍耐、忠</p><p class="ql-block">诚、进取的最高评价。</p> <p class="ql-block">温先生在专业领域建树颇丰是音乐教育家,是低音歌唱大师。同时,在书法绘画方面造诣极深。在美国游学旅居期间,曾用两幅绘画解决了租房费用和钢琴问题。</p> <p class="ql-block">这是公开发行的《温可铮书画集》</p> <p class="ql-block">2007年4月19日22点16分,温可铮老人家在北京306部队医院因心肌梗死治疗无效逝世,享年78岁。</p><p class="ql-block">温可铮先生的骨灰安葬在上海滨海古园的名人之林中,那里是许多文人大师的安息之地。</p> <p class="ql-block">温先生逝世后,王教授极为痛苦。书中写道:</p><p class="ql-block"><u>可铮常唱的一首歌《大江东去》中有句歌词“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重情义的人易生白发,可铮去世没有多久,我的头发全都白了。v</u></p> <p class="ql-block">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困苦煎熬王逑教授终于重新振作起来了,决心把温先生的音乐成就整理成文集、光盘、CD集,流传于世,以飨后人。</p> <p class="ql-block">王教授详细的写了编书的过程,在此期间受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其中一个熟悉而又亲切的名字,越入我们的眼帘,<u>“时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知名音乐评论家</u><b><u>杨燕迪 </u></b><u>亲自为这本书做了序”。</u></p> <p class="ql-block">令人十分高兴的是杨燕迪教授现在已经荣任中国音乐协会副主席,更令人感到荣幸的是,杨燕迪教授前年已通过国家文化部调任哈尔滨音乐学院院长,是音乐之城哈尔滨音乐事业腾飞的引领者。</p> <p class="ql-block">还有更近一层的关系,由于相同的志趣使然,杨院长及夫人赵教授与我家弟亦师亦友,故让家人感到十分亲切。</p> <p class="ql-block">作为音乐爱好者和职业摄影师,家弟经常应邀出席杨燕迪院长的公开学术活动,并为杨院长拍摄大量系列活动图像,为哈尔滨音乐史实留下宝贵资料,他们之间保持着十分友好的情谊。</p> <p class="ql-block">几年后,温先生在上海南汇路的住屋被政府辟为《温可铮旧居》,挂牌保护。</p> <p class="ql-block">王教授在书的最后几页写道:<u>“现在,我仍然保持每天练琴。过去是和可铮在一起练,琴瑟和谐。现在练琴使我能放下一切,带来的是平静。音乐的力量是伟大的,琴声中熠熠生辉的是永恒的生命之光。</u></p><p class="ql-block"><u>我经常回忆起这几十年与可铮朝夕相伴的日子,我对他的艺术成就依然感到无比自豪。可铮这一生参加过2000多场演出,举办了300多场个人独唱音乐会,被誉为“当代的复</u></p><p class="ql-block"><u>里亚宾”,他是中国人的骄傲。”</u></p><p class="ql-block">知名学者姚学吾先生在本书序言中评价演出场次和个人独唱音乐会次数时说,这在中国音乐史上是创造记录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逑教授近照。</p> <p class="ql-block">随笔临近结束,我们把王逑教授书中最后一段文字留存在这里:</p><p class="ql-block"><b>“温可铮,一个用生命拥抱艺术的人,一个为艺术历经磨难的人,一个唱响世界、桃李满天下的人。你是伟大的艺术家、歌唱家、教育家,我的世界因为有了你,才变得如此精彩,我的人生因为有了你,才变得如此美好。愿你的歌声永远伴着我,伴着热爱你的听众,给善良的人们送去欢乐、送去真诚、送去希望,愿你的歌声回荡在天空,永远永远。”</b></p> 结语 <p class="ql-block">今天是2022年1月1日,恰好是温先生和王逑女士结婚68周年纪念日,我们捧读大作和写下这篇读书笔记,也算是对温可铮先生的纪念,对王逑教授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当然,我也不会忘记为我们提供读书机会的闫国良老师。附上我们与闫老师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其中,中间站立者为闫国良老师,他两旁为张会立刘英书夫妇,左右边外侧为本篇随笔作者张索明刘景秀夫妇。</p> <p class="ql-block"><b>谨此再次向王逑教授致敬致谢,并申明本随笔多为引用原书图文。随笔言辞如有不妥,请见识者指教,以便订正。</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图文编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张索明 刘景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22年1月1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于海南东方山海湾403家中</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附录:</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