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石板忆紫阳

老骥

紫阳县城,一个建在汉江边的小山城,被人称为微缩版重庆。近十几年来我多次去过紫阳,深切感受到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发生的巨大变化。对这个山城、对这里热情实诚的人、对这里的山水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尤其是对紫阳的石板房、石板路更是生出别样的情愫。<br data-filtered="filtered">   现在从汉江对岸看紫阳山城,已看不到石板房,鳞次栉比的高楼一年比一年多,早已把越来越少的石板房淹没了。 要看石板房、石板路就得走进紫阳老城,在窄窄的弯弯的陡陡的小巷里去寻找。紫阳东城门楼附近的教场坝一带沿着弯弯曲曲的石板路走下去还能看到一些石板房。反映紫阳地域文化风貌的全景式故事片《郎在对门唱山歌》有不少镜头就是在这一片拍摄的。 紫阳盛产页岩,紫阳人利用板石创造生活已有千年历史。据考证,早在先秦时期,紫阳人就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用树木立柱横梁,用石板挡风盖房,用石头做桌、椅、凳等家用物件。任河、汉江流域,处处可见风格各异、古朴美观的板石民居和石条铺就的街道巷道。紫阳县城老街致今还有少量保存完好的板石古民居。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美术学院都曾经将紫阳县确定为写生基地,每年有近千名绘画、摄影爱好者来这里创作和观光。 紫阳人靠山吃山,靠山住山,从山上开采石板做瓦、以石块做砖、用石板铺地,建起一座座最生态最自然的石板房。石头做成的房子最美的当属屋顶,一块块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石板从屋檐铺起,块块叠压,层层排列,至脊而收。万千形状的石板,在每一幢房子的屋顶上,都被用到了最为恰当的位置,构成一幅幅风情万种的山水画卷。 紫阳县有“中国板材之乡”的美誉,天然的石板曾经是安康出口海外的主打产品。瓦是石板,墙是石墙,地是石地,石头做成的房子,独具地方特色,石板瓦房不漏雨,能耐寒冬酷暑,美观大方,层层叠叠的石板瓦房,鳞次栉比,蔚为壮观。紫阳的石板像千层油饼,用扁锤沿石角一敲,就能起下一块。一层一层的石板,压结在一起,层次之间还不粘连。 <p class="ql-block">  石板房是紫阳人的骄傲,更是大巴山深处一道亮丽独特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保留下来的石板房、石板路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钢筋水泥修建的高楼大厦。随着经济的发展,紫阳人改善居住条件和交通环境的愿望和能力与日俱增。如果没有政府的强力扶持或商业力量的帮助,古朴的石板房、青石板路将会渐渐消失。</p> 紫阳石板房和石板路取自大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古朴典雅,既实用又美观。乡村旅游建设中,还采用石板装饰墙壁和地板,显得更加古雅。<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对于大山深处的陕南人,喜欢石板瓦房,喜欢石板铺路,喜欢乡土的味道,喜欢纯天然的美感,这是现代建材无法取代的。 用青石板加工的石瓦 有人说,紫阳的石板房有上百年的历史,其实,紫阳的先民住在石板之下,已经越过了千年。这样的景色,秦朝的时候就有了。 紫阳石板房、石板路是历史的见证,是陕南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是无法替代的一代人的乡愁和成长记忆,是一段历史和故事。 紫阳县被誉为“中国板石之乡”,紫阳蓝黑板石因质地坚硬、色泽自然、抗压耐磨、耐腐蚀、无放射物质等优越的理化特征,属高端建筑和装饰材料,曾在法国凡尔赛宫、大英博物馆、德国议会大厦等工程普遍应用,畅销国际市场。<br data-filtered="filtered">  陕西省紫阳县板石资源遍布20余个乡镇,远景资源量不低于60亿立方米,是21世纪初中国探明的世界上蓝黑板石储量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p class="ql-block">加工好的石板墙砖</p> <p class="ql-block">  紫阳的朋友曾送给我两块带花纹的小石板,虽然没什么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但几次搬家精简都没舍得扔掉。安康一著名作家爱好石头画,我请她画了幅紫阳石板房写意,一直摆在博古架上,每每搽拭时就想起那山城里层层叠叠的石条台阶、石板房。但愿这些充满巴山气息、体现紫阳独特韵味的青石板能在城市发展中多保留一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