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然回首的美篇

蓦然回首

<h3><b> 《最美逆行志願者~暗夜精靈》</b></h3> <h3> 還記得2020年元月23號,武漢的封城指令下達,全城封禁。當時人們很恐慌,全國各地的人民都心系在武漢。我作爲一名專職畫家,當時在家裏也看到了封城的報道,心下不僅戚戚然,心系武漢,爲武漢加油的同時。畫了一幅《生門之悟》的畫。但心裏很難受。最無一用是書生的感覺,我只能提起手中的畫筆來記錄着心裏邊的所想和點點滴滴的所感,別的什麼也都做不了。<br> 在有疫情以來的這兩年,我們每一位中國的同胞都在心系着全國的疫情,爲這個城市鼓勁,爲那個城市吶喊,爲另一個城市加油。一直到2021年的12月23號,終於,西安這座古老的城市也被貼上了封城的警號。<br> 我知道,此刻的西安也已被肆虐的疫情攻陷了。於是,我沒有打任何的猶豫,毅然而然的走入了逆行者的行列,做了一名志願者。<br> 戴着N95的口罩,胳膊上纏着碑林區志願者的紅袖章,手裏邊拿着防疫的護目鏡。加入到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當中。<br> 沒有遲疑,沒有猶豫,只想用我微小的一點力量,爲我所愛的古城盡一份心,出一份力,發一份光而已。<br><br></h3> <h3> 我所在的小區是位於西安市的碑林區,在鹹寧西路上面,小區這種特有的環境成爲了這一次核酸檢測的一個檢測點。因爲,當街門口幾個粗壯高大的柱子支撐起了一面玻璃頂。放眼看去,綿延幾百米的空大的場地可以容納几千人,而周圍還有可以容納停放幾十輛車的公共的場地。所以具有這麼得天獨厚的條件,成爲了一個專門的核酸檢測點。因爲周圍的幾個街道的小區的人們都在我們這個點上來做檢測,現在又是冬天,我們的這個檢測點上高大的玻璃幕牆頂可以讓大家遮風擋雨,減少了風雨的侵襲,所以來的人是越來越多。</h3> 在我們小區的頂頭兒場地上,我們爲檢測人員白衣天使們搭好了,藍色的帳篷,搬好了桌子,準備好要測試,該使用的各項儀器設備等等。當把這些所有就緒的時候,陸陸續續的人們就開始進駐於我們所在的檢測場地來進行核酸檢測。人越來越多,從早上的七點半開始,一直到晚上的十點半才能結束。<br>小區的物業人手有限,真正能夠上上下下爲小區做服務的僅僅也就三位同志,因爲人員太少,所以不得不讓我們這些能夠有一份愛心的志願者們上場啊。就這樣,我們志願者們從早上七點鍾就開始,然後一直堅持到晚上的11點鍾才能結束。調配物資,爲白衣天使們做好檢測核酸前的種種的各項準備,這是我們必須要做的,包括拉警戒線、填寫資料,包括打標識牌等等方方面面的一系列的事情,我們必須在早上的七點鍾左右的時間要做完。 <h3> <br> 看着那烏泱泱的漆黑一片的人羣,擠擠攘攘,有大人,有小孩兒,有婦女,有兒童,人越來越多,排的越來越滿,排過了兩條街口兒,我真的都震驚了。我們志願者站在警戒線的外面,每分每秒都在注視着每一個前來檢測核酸的人們,出現任何的問題,我們都要協調,有序組織,精心安排,精準到位。當時我們的志願者人數很少,而排的隊伍又非常的龐大,所以我們真的是一個蘿卜一個坑,甚至是一個蘿卜兩個坑。<br> 21號知道我們大家的核酸碼兒都亂了,我們大家也都凌亂了,23號封城了,我們大家也恐慌了。<br> 25號是一個很難熬的日子記着那天外面下着大雪,天空飄着紛紛的雪花兒,天寒地凍。我們志願者一直在等上面的指令,因爲從一開始的封城開始逐級加深,從原先的簡單的控製,一直到嚴格的封控,一級一級升階,我們也感覺到了一級一級的壓力。我們中午12點準時就要開始做核酸的檢測,但我們所有的志願者都沒有吃飯,包括我們三個物業人員也都一直在堅守,大家都一直在忙着事情。因爲管控升級,所以我們小區要保障我們小區的本身沒有疫情的發生和延續,所以我們要在前期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我們所有的志願者們都在跟本小區的所有的業主在協調,要保證先讓我們小區所有的業主做完核酸檢測。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如果我們這一塊兒地方檢測失手的話,那麼面對其他街道其他的人員,幾萬名人員入住檢測,將會是一場非常大的災難。<br> 我們拿着話筒跑單元,挨家挨戶的敲業主家的門,通知業主具體的檢測時間讓業主逐一來檢測。</h3> <h3> 在標識的警戒線之前,我們每一個人都凍的哆哆嗦嗦,好像只有短短的一個小時的時間,我們滿身的熱量幾乎都被抽幹了似的。<br></h3><h3> 我們志願者的頭是老韓師傅。他呢,人高馬大又特別的熱心,來來回回地走在警戒線的外面,指着隊伍中那些不規範的人羣不厭其煩地說着,“請大家保持一米的距離啊,讓小孩子們和老人們走左邊的隊伍。”然後,就是不停的每隔三分鍾卸下他臉上戴的那副金絲邊的眼鏡,拿出口袋裏邊的紙巾把眼鏡上的霧氣狠狠的擦拭几下,隨手帶上,然後又繼續的在人羣中喊着話指揮着衆人。<br>行動不便的老人,身體孱弱的老人,還有幼小的兒童,是我們志願者優先考慮的,我們都會將他們引到隊伍的前面,讓他們先做檢測。我們必須要做到有序而精準。<br> 物業辦的韓琦也是非常忙,瘦瘦高高的個子,穿着一身白衣天使的防護服,手裏拿着一個報話機,不停地來回地喊着,既要協調現場的秩序,而且還要管控物業的事物,包括電梯的升降是否有問題,人員的出入是否接近規範。和檢測人員協調等等一系列的問題。<br> “今天可真冷啊!”一個志願者衝我微微的說着,我微微的笑了一下,點了一下頭,伸出凍的紅紅的雙手,在嘴巴前哈了兩口熱氣,又跺了跺腳。</h3> <h3> 只聽到志願者韓師拿着話筒在人羣中喊着,“小區的業主們,趕快下來做核酸檢測,爲確保我們萬無一失,沒有人員的問題,我們要先做到前面。”<br> 因爲風控的升級,而社區間的這種傳染,我們開始自檢自查。爲此,韓師看著要闖入的人群,站在了社區主任的面前,跟他也槓了起來。一忙則亂,現場氣氛有點兒緊張,我們嚴格把控着現場的柵欄門口,我們必須要做到讓每一個人員做完核檢以後,爲大家騰出一塊兒敞亮幹淨的地方,然後讓其餘的社區的人員在陸續進場,我們在堅持着。風雨中的協商慢慢有了效果,社區的主任後來也想明白了,所以慢慢的也就接受了我們的提議。其他的那些小區的人們排在柵欄的外面,兩隊人群猶如兩條黑壓壓的長龍,排的漸行漸遠。<br> 我們志願者站在警戒線外,看着眼前飄落的雪花,感受着絲絲的涼氣,不時地跺着腳,一直在堅守着。幾萬人的核酸檢測,我們一直守到了夜半。<br> 因爲我們心裏很清楚,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而且是看不見摸不着的,你甚至都不知道它的出處和存在在哪裏。要說我們心裏不怕嗎?不,我們心裏也怕,但是我們憑着一顆愛心和一份膽氣,才堅持著。其實我們自己心裏很清楚,哪怕就是一點點的疲勞疏忽,都會造成一些萬劫不復的事實。哪怕就是一點點的操作上的失誤和差池,都會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重大的損失,因爲我們是逆行者,我們身居一線。</h3> <h3> 身體上的疲勞我們能忍受,還不算累,關鍵是我們精神上的疲勞,那是真的累。他會像幾何的基數一樣成倍的放大,N次方的放大,都是在我們工作中的點點滴滴,細細微微的細節處發生,所以我們很清楚,我們就像走在鋼絲上的一的獨行舞者。如果這根鋼絲斷掉的話,從空中掉落,我們將砸毀的是一大片。我們的背後也有親人,有朋友,有愛我們的人和我們愛的人。但是,我們沒有退路,沒有選擇,也義無反顧。</h3> <h3> 其實仔細想想也是,如果說我們每一個人,每一次做核酸檢測所消耗倒掉的棉籤,按每一次是一塊錢來計算的話,我們中國這麼多人,每個城市,每一個輪次,這麼多次數。那要消耗的會是多少財產,消耗進去的是多少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這都是由我們國家來統一調度、統一劃撥、統一支持在這場疫情的戰鬥中。所以,在這場艱苦的疫情搏戰中,我們身處其中,沒有一個人是看客,也沒有一個人能夠成爲看客! 從表面上面來看,它消耗的是人力、物力、財力,但是真正的來說,它消耗的是我們精神層面的東西,是我們精神層面的支撐。如果沒有幾分愛心,如果沒有幾分膽氣的話,又怎會有這麼多,無數個逆行者出現在這封控的城市,出現在這寒冷的天地裏。</h3> <h3> 因爲病毒無形,不認人,他不管你是貧是富,是貴是賤,不論你的職務是高是低,也不論你的年齡是大是小,是老是少。<br> 要真像那位不聽勸告的女士在志願者的面前叫囂着,我都在美國待了七年了,這樣的話語,我聽着真可笑。難道疫情跟你是親戚嗎?他會認親嗎?你別說在美國呆了七年,你就待70年,你就是美國的總統又該如何?難道病毒就不會找上你嗎?聽了她這種愚蠢的言論,我真是無語了,恨不得一巴掌把他呼到地底下,但是又覺得好像沒必要,面對這種不識數的人,他連你的話都聽不懂的人,你又能夠跟他說點兒什麼呢?</h3> <h3> 藍色的核酸檢測棚,那裏是白衣天使們的根據地,周圍有儀器,有礦泉水,有暖壺,他們可以輪班倒。到了中午,他們可以輪換着吃飯,那裏有桌椅,可以讓他們吃飯。有暫時休息,躲避風雨的地方。而我們沒有。作爲我們這些堅守的志願者來說,雖然沒有身着防護服,我們都穿的是深冬以來深色的衣服,或藍或黑,但我們一樣在做着我們自己分內的事情。</h3> <h3> 我們無法吃飯,因爲我們要看護著那些檢測核酸的人來來往往。我們處在他們的人羣當中。有句話應該這麼說:我走過你走過的地方,那會中標。我呼吸過你呼吸的空氣,那同樣也會中標。我們沒有桌椅,我們無法休息,所以我們也無法去吃飯,我們只能堅守着,忍耐著,高度戒備著。認認真真的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以後,才能回到家,去享受我們的美食。用長長的時間,剝落掉一身的寒冷。</h3> <h3> 然後再繼續整裝待發!!!<br> 我們就是一羣不着白衣的天使,我還是給這些志願者們起個好聽的名字吧,就叫他暗夜精靈。我們是一羣不圖名不圖利的暗夜精靈。<br> 封控還在繼續,逆行的精靈們還在堅守著~~<br> 僅以此文向逆行的志願者們致敬!<br> <br>作者:白益凡(六和蓮寶)</h3><h3>编辑:赵蓦然</h3><h3> 2021. 12. 28</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