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斯里兰卡之旅

米虫

<p class="ql-block">太惊奇了,这篇游记竟然在“文件夹”中被“闲置”了将近八年,实在是“怠慢”它了。今天“请”它出来,为它配上当年的照片,愿跟随它的叙述,再来一次斯里兰卡“卧游”,并再次向解我于困境的好心人表示感谢!</p> <p class="ql-block">2014年3月5日,阳光灿烂,刚刚经历将近一周严重雾霾天气的北京,尽情的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尽情呼吸着万金难得的清澈优质空气,尽情沐浴着万金难得的温暖明媚阳光,尽情享受着万金难得的蔚蓝无云天空。在这美好时刻,我和一群同样精神振奋的人们,齐聚在首都机场2号楼8号门下,开始了斯里兰卡之旅。</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坐的航班是由斯里兰卡航空公司执飞,一入飞机,就看到身着传统服装的空姐带着职业微笑为我们引导座位。</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接触斯里兰卡人,还是禁不住多瞄了她们好几眼:黢黑的肤色,大大的眼睛,传统服装暴露出她们丰腴的身躯,以至于听到有几个人在私下悄悄议论,这斯里兰卡女孩儿怎么都不节食?</p> <p class="ql-block">下午2点30分,满载乘客的空客330自首都机场呼啸升空,宽敞的机舱空间,明亮的照明灯光,忙碌的机乘人员,预示着一次愉快的旅行就此开始。机上的荧光屏一路展示我们飞行的路径,北京、保定、武汉、南宁、河内……一直向南飞行,晚上8点04分,飞机降落在泰国的曼谷机场,此时,夜幕降临,灯光闪烁,我在飞机的滑行中,拍下一张照片,仅以记载在曼谷蜻蜓点水般的停留。9点17分,重新满员的空客330又一次轰鸣,向着我们最终的目的地一一科伦坡飞去。</p> <p class="ql-block">经过总共长达九个半小时的飞行, 飞机终于在北京时间四日凌晨0点18分,斯里兰卡时间三日22点23分,安全降落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国际机场,拉开了我们斯里兰卡之旅的真正大幕。</p> <p class="ql-block">一出机舱,潮湿闷热的空气扑身而来,昭示着这个热带岛国的气质和风范。接机的地陪导游小伙儿热情而腼腆,带领我们迅速走入等待的大巴中,清凉的温度使我们从猝不及防的闷热中缓过一口气来。</p> <p class="ql-block">坐在启动的大巴上,导游自我介绍说,他的中文名字叫维基,是他的汉语老师给起的,因为是在台湾学的汉语,因此维基的汉语流露出浓重的台湾味。维基的介绍说,斯里兰卡被称为“印度洋上的一滴眼泪”,这表明了它的位置和形状,它的面积为6.56万平方公里,台湾岛仅占斯里兰卡的2/3,地理上,斯里兰卡和印度在印度洋水面下十公里处有“陆地”相连喔!</p> <p class="ql-block">斯里兰卡人口有两千两百万,全国有70%的人信奉佛教,20%的人信奉印度教,7〜8%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剩余的人信奉其他信仰。维基自己是个佛教徒。经历了近十个小时的旅途,大家有些累了,昏昏沉沉的被大巴带进一个不起眼的铁门里,下车、安排房间后,就都早早休息了。</p> <p class="ql-block">当我醒来时,窗外还漆黑着,看看表,是北京时间早上7点多,而斯里兰卡的时差比北京晚两个半小时,所以此时在斯里兰卡还不到早晨5点钟,睡不着了,便起身到阳台上坐等天空放亮。随着夜色一点点退去,我惊喜地看到自己竟置身于一个非常优美的环境中:</p> <p class="ql-block">一株不知名的热带树上,正密集怒放着大朵大朵的花,每片洁白如玉的花瓣都让我想起寒冷北方那美丽的雪花。</p> <p class="ql-block">一株挺拔绰约的椰子树,在晨曦中微微晃动骄傲的身姿;</p> <p class="ql-block">迷你泳池中,静静地向空中反射着晶莹闪耀的亮光;泳池的那边,一座富有民族特色的木屋被好多株椰树左右簇拥着。</p> <p class="ql-block">还有……在椰树的那一边,传来一阵又一阵有节奏的声音,那是什么声音?啊……我听出来了,那是海的声音,是一波又一波海水拍打岸边的声音,毋庸置疑,我们就住在印度洋的边上,喜出望外啊!</p> <p class="ql-block">浩瀚的印度洋——</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斯里兰卡——</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了……(这是我们在斯里兰卡第一个“家”)</p> <p class="ql-block">吃完早餐,我们离开被称为“海风椰影听涛声”的美丽的“家”,启程前往位于斯里兰卡中南部的丹不拉,参观有名的“石窟寺”。出发前,我特意跑到大门外,将这个表面上很不起眼,身后却隐藏着绝美景色的“暂住地”留在了相机里</p> <p class="ql-block">车子很快驶上乡间的道路上,经过的道路不算宽,也不太平坦,很多地方只有一条单车道,幸好车辆不算密集。因为斯里兰卡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行车也是靠左行驶。经过大约3多小时的行程,我们到达石窟寺。</p> <p class="ql-block">丹布拉石窟寺位于一座巨石山上,始建于一、二世纪期间,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了。当年的斯里兰卡国王流亡到这里并在山上的石窟中一住就是14年,当他重新夺回王位后,便将这里建成为斯里兰卡最壮丽的岩石寺庙,以其精美的壁画和石刻雕像千百年来吸引着朝圣者的注视。</p> <p class="ql-block">观览石窟寺首先要在近30℃的高温下顶着正午的骄阳攀登大约300多级高跨度花岗岩台阶方可到达,但当我们终于来到石窟寺门口时,满心的欢喜尚未表达,就立刻被一个听到的消息“镇”住了……</p> <p class="ql-block">按照规定:进入寺庙必须脱鞋摘帽子,要我们赤着脚走到庙里。看着已被高温烈日“关照”半天的石板,它得有多烫啊?我俯身用手试了试脚下的花岗岩石板,很烫手,至少得有50℃吧,从脱鞋处上行几个台阶后到寺庙山门还有七八米远,看着几个正在赤脚前行的欧洲游客咧着嘴倒吸气地挪着脚步,心里越发惶恐不安……然脚面已经被烫的难耐了,由不得犹豫观望了,我一咬牙迈了出去,一步两步还行,三步四步也忍过了,等到了五六步以后,那炙热的灸烤已直达心底……想紧迈几步,怎奈地面上细碎的小石砾咯的脚打颤,心慌乱,根本快不起来,想抬起一只脚略微休息一下,另一只被炙烤着的脚坚决不答应,脚下滚烫滚烫的热度令我浑身汗毛都炸开了、膝盖发软全身无力……天啊!哪里想到要拜访这座历史文化遗产还要先经受这样的“砾炼(历练)”?站在那里等待“救援”根本不可能,每个人都在“自顾不暇”,我终于忍不住“哎呀”“哎呀”的喊叫着跑到山门跌坐在台阶上。(各位看官,备双厚袜子非常重要哦)</p> <p class="ql-block">坐在地上抚慰了一阵自己那双从未经历如此炙烤的脚之后,站起身来准备进山门入寺庙,哪里想到从山门到里面的石窟竟然还有将近20米的距离,我快要“哭”了,如同经历过打针的幼儿看见护士拿着针过来马上就“疼”的哭起来一样,看到那段平时根本不是距离的“遥远距离”, 想一想如果这样“烤”着走进石窟,在返回时我还得再被“烤”两回,太吓人了!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开始打颤,心又“疼痛”起来,这次真的“疼哭了”……真的动摇了……</p> <p class="ql-block">在心里“哭”了一阵后,我终于坚强的走向石窟。又一次经受了炭炉上炙烤般的揪心痛苦,在“哎呀哎呀”叫喊中跌跌撞撞进入到了石窟寺。</p> <p class="ql-block">窟内不许拍照,暂且从网上找来几张照片,简单叙述一下窟内所见。</p><p class="ql-block">丹布拉石窟寺由五个石洞组成。第一窟并不大,但却最古老,内有一尊14米的卧佛,是整个石窟寺中最大的佛像。长有14米,通体被染成金黄色。佛陀的弟子阿难尊者站立在佛陀的脚边。佛陀头顶有一尊毗湿奴像。相传这些洞窟便是这位印度教中重要的天神以其法力变化而成的。因此,第一窟也称为“天王窟”。与我国卧佛大都闭目不同,丹布拉石窟寺的每一尊卧佛是睁着双眼看着无穷的远方……</p> <p class="ql-block">第二窟是五个石窟中最大的,窟内除了有16尊站立佛像和40尊佛陀坐像,还有两尊印度神及两尊国王像。印度神的出现是因为12世纪时印度教开始传入斯里兰卡。两位国王分别为1世纪前来朝圣的一位国王和12世纪为石窟寺内50尊塑像贴金修饰的一位国王。因此第二窟也称“大王窟”。窟内还有一座佛塔。最值得看的是顶棚和墙壁上的壁画,除了反映佛陀的生平外,还有反映斯里兰卡历史的壁画以及反映僧伽罗人和泰米尔人战争的画面,有趣的是,这幅画被后世修复者添加了一支长枪,让今人忍俊不禁。令人称奇的是洞内有一水源沿着石洞缝隙顶往上流(是的,是往上流),至今人们无法解释水从何来。</p> <p class="ql-block">第三窟为“大新寺”,窟内壁画和石洞顶上的绘画是斯里兰卡17世纪典型的绘画风格。窟内除50尊佛像石刻外,还有7世纪振兴佛教的一位国王的塑像。</p><p class="ql-block">第四窟面积较小,穴内仅有一尊佛陀坐像。第五窟主尊为一尊巨型卧佛,身边有许多印度神。</p> <p class="ql-block">石窟内每一尊佛像身上的彩绘都非常艳丽,壁画同样令人惊叹,从石壁到石洞顶都涂满了颜色,尤其是石洞顶上的几何绘画,线条流畅,鲜亮;这些壁画是用植物颜料绘画的,直到现在还保持着光彩如初。真不愧是世界奇迹啊!能看到两千多年前人类留下的如此艺术瑰宝,即使受到刚才万般痛苦的“炙烤和砾炼”,也值了。</p> <p class="ql-block">五个石窟一字排开建在巨大的山体之下,与山体融为一体,独具匠心。</p> <p class="ql-block">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它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并评价它“是斯里兰卡的朝圣之地,拥有2200年的历史。这座佛窟包括五所圣堂,是斯里兰卡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洞穴庙宇。覆盖面积达2100平方米的壁画及157尊雕像,极具宗教艺术价值,展示了佛教艺术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再次经受“炼狱”般的痛苦,终于回到了存鞋处上方,跌坐在台阶上说什么也不再走了,刚好看见领队正在招呼团友认领鞋子,就麻烦他帮我找一下,当我接过鞋子的刹那间,真想“亲吻”它一下啊!</p><p class="ql-block">虽然穿上了鞋,但经受炙烤的双脚还是疼的不敢着地,于是我用双手做“腿”,一层一层地挪下台阶,又休息片刻,便随着游伴们返回。</p><p class="ql-block">下山的路全是台阶且每层台阶高度很高,每下一层都很不易, 当我最终走下最后一个台阶时,立刻瘫坐在地上长出了一口气,可累坏了我了……</p> <p class="ql-block">静下来的我忽然觉着身上少了什么?伸手去摸裤兜,坏了,手机呢?立刻,什么痛啊累呀全都没了,赶紧将身上所有的兜都摸了一遍,没有……再将随身的包仔仔细细地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手机真的没在身上!哪儿去了?</p><p class="ql-block">旁边的团友看我忙活,就问,找什么呢?我说手机好像没了,朋友们一边安慰着我,一边拿出自己的手机拨打我的手机,不一会儿,传来“嘀……嘀……”的声音,电话通了,可没有应答声,很显然,手机果真不在我身上……</p> <p class="ql-block">第一个感觉,很心疼:那是女儿在春节前刚用她的积蓄给我买的礼物,女儿的孝心让我丢了,让我感觉很对不住孩子;第二个感觉,也是心疼,因为里面存了几百个通讯录,且没有做过备份,一旦丢失,想要再找齐,难之又难,那会对不起失去联系的朋友;第三个感觉,还是心疼,手机里存着百多张刚拍的照片,丢失之后再想补拍,那几乎是不可能了。我的手机,你丢在哪里了?</p> <p class="ql-block">已经回到车上的领队闻讯过来,一边安慰我,别着急,想一想可能会丢在什么地方?一边联系因为有事没跟我们一起来的斯里兰卡地陪维基,试图通过他与山上的人员取得联系,帮着寻找一下……</p><p class="ql-block">几乎所有的人都觉得十有八九找不回来了,有团友安慰我说,没事,不就是丢了手机吗?人没事就好。</p><p class="ql-block">静下心来,我清晰地回想起在石窟时,曾回复一封发自北京的短信,又想起曾用手机拍照来着,然后将手机放进裤兜就随大家返程了。裤兜比较浅,但只要是站立着,肯定不会掉出来,那坐着呢?想着想着,突然想起坐在台阶上请领队帮着取鞋的场景了,不光坐了好长时间,还坐着往下蹭了好几级台阶……手机很可能就是在那里掉出裤兜的!</p> <p class="ql-block">问题是,从那时到现时,已经过了半个时辰了,就算真的掉在那里,这么长的时间里,不会被人发现吗?那时在石窟寺,除了我们,至少还有一个欧洲团和一些欧洲散客,还有一些当地商贩和寺庙工作人员,这些人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看到并检起手机;其二,即使手机没被检起,依我的体力,再跑到山上去找,那是做不到了。退一万步,要是真的跑到山上却没找到呢?让全团的朋友等着我再跑回山上吗?一连串的纠结充斥在脑海里,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了……</p> <p class="ql-block">这时,领队来告诉我说,已经通过管理处跟山上打电话了,如果找到手机会通知我们的,让我再等一等。这无疑是在说手机依然没有下落,可要等多久才能有消息呢?等来的又会是个什么消息呢?</p><p class="ql-block">在我惆怅百转时,领队一次次拨着我的手机号,他一边听着,一边说:“通了,还是没人接”,就在我心底生起的叹息还未出口时,忽听领队对着手机说起话来,三言两语之后,只见他收起手机,说了句:“找着了”,撒腿朝着山顶跑去……</p> <p class="ql-block">用“山穷水尽疑无路”?用“绝处逢生”?用“心花怒放”?都不能形容我得知手机失而复得的心情,只感觉浑身被巨大的幸福所包围,除了高兴高兴还是高兴……</p> <p class="ql-block">等待的时间是激动和幸福的,当领队紧握着手机从山上跑下来的时候,他已经累得说不出话来,脸也因缺氧变得刷白刷白的,他不容我们开口,手指着车子,我们立刻回到车里。一上车,我马上对着全体团友深深鞠躬说:“对不起,由于我的疏忽,耽误大家的时间了!”车子启动了,但车厢里依然沉浸在我的手机“奇迹”般失而复得的欢娱中……(后来,我特意买了一盒上好的斯里兰卡红茶送给领队以示谢意!)</p> <p class="ql-block">同样是在丹不拉地区,还有一个举世闻名的神奇之地,那就是著名的“狮子岩”。狮子岩是一整块巨岩,在很远很远的地方便可以看到。它高有200多米,通体光滑圆润呈橘红色,因形似卧狮而得名。只是现在狮头已风化掉落,只留狮身俯卧在一座不高的山顶上。</p> <p class="ql-block">19世纪中叶,一位英国猎人到此,无意揭开了狮子岩的面纱。猎人在“狮背”上,嚇然发现了一座面积达30亩之阔的王室宫殿(遗址),一时间,消息轰动了整个世界。</p> <p class="ql-block">据考证,公元447~495年,当时斯里兰卡莫耶里王朝的国王为了逃避为父报仇的同父异母弟弟的复仇,用了18年的时间,在此山建造了这座军事防护意义大于政治意义的碉堡宫殿。</p> <p class="ql-block">这座被淹没在丛林中好几个世纪的极为奢华的花园宫殿究竟是怎样建在那么一块巨石上的?在陡峭的岩壁上,人们如何攀爬上去?又如何将原料运上去盖宫殿……以当时的社会水平,其规模之大,简直让人不可思议,它的存在,成为“化不可能为可能”的又一例证;也因此成为考古建筑学家一直孜孜不倦的探索主题。</p> <p class="ql-block">正由于它的神奇,它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正由于它的神奇,成为了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保护的世界级珍贵遗产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里成为旅游者的胜地,考古专家的殿堂;它让每一位参观者瞠目结舌,它使每一位探密人如痴如醉,它令每一位来访者都带着深刻的记忆离开,它致每一位研究者迟迟不愿离去。</p> <p class="ql-block">目前,人们来探访这座神奇的空中宫殿时,须通过古老的护城河进入,经过一条长长的走道,穿过精心修整的花园广场,来到巨石下,继而到达狮爪平台。通过狮爪城门,登上一条狭窄贴着悬崖的铁梯,经过几乎呈直角的攀登抵达峰顶。</p> <p class="ql-block">岩顶的景色豁然开朗,整个古城一览无遗。让人不能不为如此神奇的空中宫殿而震撼和仰慕:震撼于人类能够在如此不可能的情况下创造出如此宏大的宫殿,仰慕于聪明坚毅的人类先祖为现在的人类留下如此壮观的辉煌巨制。(网摘图片)</p> <p class="ql-block">锡吉里耶狮子岩的神奇还有呢!我在岩下一处树荫下休息时,看到一位个子很小、很瘦的中年人手拎大号塑料袋走上山来,看着他一边走,一边低着头检视地面,有时还弯腰拾起什么放入袋子里,我猜想他或许是一位清洁工或一位拾荒者。之所以关注到他,是因为我手里正好有一个空水瓶想扔掉,在附近又没看到垃圾箱,这个人的走来,刚好解决了我的问题。眼看他慢慢地走近不停地低头寻找着,就希望他能走到离我更近的地方,使我无须站起就能把空瓶递给他;或者他能抬起头来朝我在所在的位置看一下,这样我可以扬手示意,等他来取走空瓶。谁知他就是没有作出刚才我所希望的两个动作,在我耐心等待中他竟转身下山了。无奈之下我连忙站起来,一边紧走一边连说:“哈罗”“哈罗”,听到声音,那人转过身来,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当看到我手里的空瓶时,他脸上立刻展现开心的笑容,笑得那样灿烂、那样舒畅……他的笑,令我意外和激动!我只不过给了他一个空瓶子,他竟“还给”我一个大大的笑容!在他往袋子里放瓶子的时候,我看到里面的纸屑、包装袋等,他果然是一位清洁工,然而在我心里,他是一位传递快乐的使者!他的笑感染了我,于是我笑着向他挥挥手,转身向刚才坐着的位置走去!</p> <p class="ql-block">令我又一次惊奇的是,在我走回几步之后,又听到中年人的呼唤,我转过身去,看到他右手指着下方,左手示意我过去,脸上依然洋溢着快乐的笑容,不明就里的我走过去,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什么也没看见啊?他拉着我往右前方挪了几步,再让我往他指的方向看……“老眼昏花”的我终于发现在他指的草丛里有一只无比漂亮的大鸟,仅那羽毛鲜亮的长长的尾巴,就有一尺多长,太漂亮了!我立时明白他是要我欣赏到他们国家里美丽的东西,一瞬间,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两个国度、素味相逢、语言不通,他就用这种方式表达了他的友好!他的善良!他的快乐!来不及道谢,我连忙抓起相机,可没等我对好镜头,大鸟“噗嗤”一声飞走了,中年人扬起快乐的笑脸冲着我做了个遗憾的样子,我连声用中文说:“看到了,看到了”,又改用英文说:“谢谢谢谢”!话音未落,中年人又发现了什么,拉着我弯下腰让我顺着他的手指看,这回我立刻就在他指的地方看到一只半尺多长的大蜥蜴,神奇的是这只蜥蜴上半身呈金黄色,在阳光照耀下熠熠闪光,下半身却呈巧克力色,还好这次拍到了。(不好意思,质量有点差)</p> <p class="ql-block">目睹我的成功,这位快乐朋友又开心的哈哈笑起来,他执意要我蹲下,看他拨弄身边的一些草,原来,那是一片含羞草,受到触碰之后会闭合叶片,每看到叶片闭合,他都会对着我快乐的笑几声,又让我去触碰含羞草,之后,示意让我拍下这片“神奇”之草,等看我拍完照片后,他冲着我连连摆手,连说着“拜拜拜拜”,挂着心满意足的快乐的笑容,向山下走去……</p> <p class="ql-block">我又坐回到刚才的地方,心情充满了快乐和感激。按照他的年龄,应该也是一位需要养家糊口的父亲了,他的生活里一定也有艰辛和曲折,他的薪水一定不怎么高,但这些并不妨碍他对生活的热爱,他对美好的发现和把快乐带给别人的高尚品德,使我深深感到:快乐真的与物质没什么关系,心里快乐,人就快乐!</p> <p class="ql-block">我在神奇的锡吉里耶狮子岩遇到的神奇还没有完呢!因为身体有些不舒服,我想提前回到车上休息,告知领队后便脱离团队独自一人跟随下山的游客朝停车场走去。开始还跟着“大部队”,后来看到一只不知名的动物在一棵大树上攀爬玩耍,禁不住好奇拍了起来,等拍到满意照片时,下山的人群早已没了踪影,于是自己辨别着大致方位顺着下山道走去。</p> <p class="ql-block">然生性好奇的我并没有保持“不越雷池一步”戒律,行走中,忽然发现山下一处废墟的形状如同我国古代“外圆内方”钱币,我知道它也是锡吉里耶狮子岩景区内具有代表性的宫殿遗迹,既然无意碰上,自然很想收入相机内,可站在山上感觉拍得效果不太好,思量了一下,觉得下去后再顺原路返回,问题不大,脑子一热,就离开下山的主路……</p> <p class="ql-block">虽说这处废墟距离主路也就几十米远,可该返回时,又不愿再回到原路上了,错误就发生在这时,我以为我能够迂回到那条主路上或找到景区出口处,就由此下山了……</p> <p class="ql-block">等到我下到山底下后,发现自己完全处于非常陌生的环境:一条源源不断的人流全是向着狮子岩方向去的,只有我一个人“逆流”而行,再回身寻找,却看不出我是从什么地方下山来的,唉……我完全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回路了。继续往前走,明明那是一条通往入口的路,而我要去的,是出口处的停车场,更要命的是,景区不止一个出入口,这根本不是我们进来的那条路,我郁闷了,要在国内,一开口就会知道应该往哪儿走,(8年前的互联网可不如现在发达)可现在身边基本全是斯里兰卡当地人,我知道他们说的是“僧迦逻”语,我哪会呀?迎着一个个好奇的眼神——在这儿,我成了外国人了,我保持镇定慢慢向前走着,心里却在焦急地盘算着该怎么办?。</p><p class="ql-block">问?</p><p class="ql-block">问谁?</p><p class="ql-block">怎么问?</p><p class="ql-block">都没有答案。</p> <p class="ql-block">有一个办法:找领队求救!原地等待领队或导游将我接回去。但我却不想这样做——昨天刚因手机丢失麻烦领队第二次跑回山上去取,我心里已经很过意不去了,今天又因独自离开团队自行走散了,不到万不得已,我决不能这样做!</p> <p class="ql-block">心里不由得哀叹一声,“要是在这儿遇见个中国人该多好啊”!要说神奇的锡吉里耶狮子岩它还就是神奇,这个念想出来还没有一分钟,我就感觉似乎听到了中国话,理智告诉我该不是幻觉吧,脚步依然在慢慢走着,耳朵却高度紧张的搜索着……哈哈……果真有人在说中国话啊!亏得他说话的声音大(中国人说话大嗓门在全世界都是有名的啊),不然,极有可能会错过啊!</p> <p class="ql-block">只见在我前方七八米远的地方迎面走来两个年轻人(中国人和南亚人长得不一样哦),其中的男子正对着手机说话,我听得真真切切,他说的是带我国南方口音的普通话。这个时候,用“心里乐开了花”来形容我那是最最贴切不过了。更让我意外的是,他还请了一位当地导游随同,通过翻译,导游让我跟着他们往回走了百多米,然后指着右手边一条羊肠小道示意我走过去即可。万难的事情顷刻之间就化解了!</p><p class="ql-block">分手道别时我对这对来自浙江的夫妻说:“今天遇到你们是我的福份,也是一个奇迹!谢谢!”</p><p class="ql-block">这一天里,我在神奇的锡吉里耶狮子岩遇到了神奇的人与事!</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斯里兰卡的第二个家</p> <p class="ql-block">位于斯里兰卡最大的淡水湖边上。</p> <p class="ql-block">远处有两座不高的山峰,湖中还有一个小小的湖心岛。一眼望去,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山环绕着水,水依偎着山,山水相依相互辉映,湖心岛像一颗明珠一样镶嵌在碧绿的湖水中,波澜不惊,静谧明辉;我还想象着,如果是在烟雨迷蒙的天气,恰好又有几只船儿荡漾在湖水之中,那该是多么的绝美的一幅山水画?!</p> <p class="ql-block">大自然从来就是创造人间美景的能工巨匠。站在这样远离世事尘嚣的山水边,心好像又被洗涤了一次,感觉那么轻松,那么清净!</p> <p class="ql-block">我们“家”的这一边是湖光山色,另一边却是生趣无限,有一大群猕猴就生活在我们驻地的不远处。几十只猴子以几栋房屋,几棵老树,一片灌木为营地(再远点就是丛林了),自由自在的生息玩耍,攀沿追逐,好不热闹。猴儿们根本不怕人,我们走到它们跟前也不躲闪,惹得游伴们纷纷掏尽自己包里的食物拿去喂它们,但很快就发现有一只非常高大强壮的猴子踱着步子前来取走实物并食用,而其它的猴子都原地不动的看着,即使将食物扔在一些小猴子面前,小猴子也不敢去捡,眼看着那只大猴子走过来捡走并吃掉。这回真的看出来猴群里面的等级是非常严格的。</p> <p class="ql-block">这一天,我们的行程有两处,首先是参观宝石馆。在宝石馆里先观看一部用中文讲解的关于斯里兰卡岛国宝石的介绍,斯里兰卡素有“宝石王国”之美称。在阿拉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中,就已把斯里兰卡称作珠宝岛,我国高僧法显在他的《佛国记》一书中也说狮子国盛产宝石。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说,锡兰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岛屿,盛产红宝石、蓝宝石、黄玉、紫晶和石榴石。当今国际宝石界公认,世界各地出产的蓝宝石中,斯里兰卡和缅甸的蓝宝石质量最佳,星光蓝宝石,斯里兰卡则更胜一筹。</p> <p class="ql-block">世界名宝的故乡斯里兰卡宝石种类繁多,除蓝宝石外,还有猫眼石、亚历山大石、红宝石、月亮石、金绿宝石、黄玉石、石榴石、紫水晶石、绿宝石等30多个品种。</p> <p class="ql-block">能够亲眼看到数量如此之多的耀眼璀璨的各种宝石,也算是“开了眼”了。</p> <p class="ql-block">在所有过眼的宝石之中,蓝宝石果然名不虚传,独占鳌头。</p> <p class="ql-block">在宝石馆里,设有开采宝石的模拟矿井、宝石制作加工的整个流程台、有很多宝石及宝石原料的展示窗,在现场,还有制作工人当场演示加工的过程,令我们对宝石的有了近一步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在“饱了眼福”之后,我走出宝石馆,意外发现距我们停着的大巴旁不远,蹲着一个年轻人,他面前摆着一个圆盒,手里拿把乐器,身边还有两只猴子,眼睛却直看着我们,我心里有一种预感,就走到他面前,他对我说了什么,我听不懂但点点头,于是,年轻人一面揭开圆盒的盖子,一面吹起手中的乐器,果然从圆盒里晃晃悠悠冒出一条硕大的蛇来,还没有等我反应,那只大一点的猴子瞬间扑过来抓住蛇的脑袋,年轻人呵斥猴子退下,猴子乖乖的带着另一只小点的猴子退到了年轻人的身后。年轻人手中的乐器再次响起,只见那条手臂般粗壮的蛇在乐器的节奏中慢慢竖起上身,并前后左右的摇摆着……</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真正亲眼目睹耍蛇,第一次与那么大的蛇如此近距离,恐惧感还是大于欣赏感,唯恐大蛇突然扭脸冲我来,于是连忙递给年轻人一些钱,转身跑回车里,稍感心安。</p> <p class="ql-block">位于古城康提湖畔的佛牙寺是斯里兰卡著名的佛寺,为佛教徒朝圣地,以供奉佛祖佛牙舍利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康提在斯里兰卡语中是“多山的”意思,山城气候温暖,环境优美,是斯里兰卡第二大城市,也是锡兰王朝最后的古都。这里保留了封建时代的皇家建筑和有着异国风味的殖民建筑,使斯里兰卡的文化精粹在康提汇集。</p> <p class="ql-block">据传,佛祖的佛牙舍利仅有两颗流传于世,一颗珍藏在北京西山八大处的佛牙塔内,另一颗就供奉在康提的佛牙寺中。关于佛牙寺舍利,佛教界盛行的说法是,佛祖圆寂后,佛陀左犬齿舍利曾一度落入印度教徒手中,他们用大铁锤敲击佛牙,结果碎的不是佛牙而是铁锤,于是印度教徒只好将其送还佛寺。三世纪时,印度一位公主将佛牙舍利藏在发髻间秘密带到了斯里兰卡。后来,佛牙随王朝更替逐渐向南迁移,康提王朝的一世国王在康提定都后,便在其王宮旁兴建了这座两层高的佛牙寺,从那时起,谁拥有了佛牙舍利,谁就拥有了王权和政权。</p> <p class="ql-block">佛牙寺始建于15世纪,经历代国王不断修缮扩建,整个建筑规模宏伟。寺院建在高约6米的台基上,四周有护寺河。寺内主要建筑有大殿、鼓殿、长厅、大宝库、诵经厅等,其中最重要的建筑是中心大殿,大殿内有石雕、木雕、象牙雕、金银饰、铜饰、铸铁饰、赤陶等各种装饰,墙壁、梁柱、天花板上布满了彩绘,整个大殿被认为是康提艺术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大殿二层的内殿,供奉国宝佛牙。内殿正中供奉着一尊巨大坐佛,金光灿灿,佛前朵朵莲花和佛烛桌案,香火缭绕不绝,殿左侧的暗室则为安放佛牙之地。</p> <p class="ql-block">暗室里有一座 7 层金塔,金塔内又有 7 层小金塔,一个罩着个。每层小金塔内藏着各国佛教徒供奉的珍宝,最后一个小金塔不到 1 米高,塔顶饰有一枚钻石,塔里有一朵金莲花,花蕊上有一玉环,长约 5 厘米的佛牙就安放在这玉环的中间。</p> <p class="ql-block">虔诚的佛教徒都在这里献上圣洁的莲花,然后便跪坐在佛牙面前祈愿祷告。每天早、中、晚 3 次,在震慑人心的鼓乐声中,由 3 位高僧分持 3 把不同的门匙开启内殿大门,进入内殿,举行隆重的敬拜仪式,让手捧莲花的信徒和游人鱼贯瞻仰供奉佛牙的佛牙塔,为圣城平添了一份圣洁的气息。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等到这个时刻便离开了。</p> <p class="ql-block">佛牙寺四周有高墙围绕,围墙四角各建有一庙,即观音庙、摩诃庙、卡多罗伽摩庙和帕蒂尼女神庙,据说这 4 座庙是为了保护佛牙建立的佛牙寺保安严密,门口由军警把守,所有入寺者均须经过检查,入寺者一律脱鞋,服装必须端庄,凡着短装者必须用围巾或其他遮蔽方得入内。</p> <p class="ql-block">每年 7—8 月份都在这里举行隆重的“佛牙节”,人们举着火炬、击鼓、舞蹈,还有上百头披着节日盛装的大象参加盛大游行,热闹非凡。佛牙寺在1988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人类遗产后更加名扬世界。</p> <p class="ql-block">感受到浓浓的佛教气息后,走出佛牙寺再回身望去,只见夕阳沐浴下的佛牙寺,焕发着吉祥柔和的光彩。而其上空,则出现了一片光彩夺目的“瑞兽”祥云……</p> <p class="ql-block">佛牙寺——一个吉祥圣洁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康提——一个浪漫美丽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从佛牙寺出来,我们在康提入住一座家非常舒适的山林度假村。</p> <p class="ql-block">斯里兰卡时间五点五十五分,天空开始放亮,旅伴们从睡眠中醒来,纷纷走出至美的纯木小屋,巡视欣赏山村晨景。</p> <p class="ql-block">我们还意外撞上了到这里来拍婚照的几对新人,这一切,都没有“逃过”团友们的影像镜头。总之,大家度过一个美好愉快、开心热闹的早晨。</p> <p class="ql-block">上午九点,我们的大巴离开这个让人难以忘怀的山林度假村,向首都科伦坡进发。回忆这几天里,因为要参观的几个具有世界级水准的景地相隔比较远,加上当地道路较窄还时常颠簸不平,令车速提不起来,因此3~4个小时的车程是常有的事,<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们在行驶的车上的时间都大于游览的时间。</span>这给我浮光掠影斯里兰卡提供了一个机会。</p> <p class="ql-block">&nbsp;我们参观的景点,除佛牙寺位于斯里兰卡第二大城市康提外,其余都在人烟稀少的荒郊野外——曾经的辉煌与强盛已被岁月淹没在雨林或荒芜之中。所以我们车辆所经之处,很难看到密集的人群,只是偶尔从窗外闪过一家、两家或三四家的小聚落。</p> <p class="ql-block">更引起我多多关注的,是那些零落在雨林或者荒野之中的一家一家的“散户”。这些散户,在茂密的雨林中或荒芜郊野中平整出一块空地,便在此建房安营扎寨下来,我十分想不通:他们一家人远离尘世,几乎“与世隔绝”,是如何在雨林或荒野中生活下来的?</p> <p class="ql-block">在他们居住地周围,几乎看不到看到人类种植或生产的痕迹,他们的日常生活所需究竟从哪里来?想来想去只有一种途径,那就是向大自然索取,自力更生,自食其力,椰子和香蕉倒是满目皆是,至于其他的,我就不得而知了。难道他们就这样生存吗?</p> <p class="ql-block">然而依然可以看出,这些人就这样在蓝天下大地上快乐的生活着,这一点,可以从房前正在与狗儿嬉戏的孩子身上看出,可以从屋廊下悠闲安详坐着的老人身上看出,还可以从门前有限的空间地面上干净整洁中看出。</p> <p class="ql-block">从车上看着这些独屋从眼前一一闪过,无论它们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或质量,却都是大自然与人类相携共存的真实体现,是一曲最悦耳动听的田园之歌曲,是一幅最赏心悦目的原野之画作。</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听说,斯里兰卡人的主要食物是椰肉、木薯、玉米和稻米。即使不吃玉米及稻米,仅吃前两样也能生存。在热带,椰子和木薯都拜自然所赐,取之不绝用之不尽。只要生活的要求不高,只要房前屋后有椰子和木薯,这种生活方式真的很简单,很轻松。</p> <p class="ql-block">在斯里兰卡乡间道路两旁经常能看到拉着长长的电网,导游说这些地方是野象经常出没的地方,拉上电网是为防备野象突然闯上公路酿成事故。</p> <p class="ql-block">有一次导游指着一棵大树对我们说,那棵大树上有一个窝棚,这是为那些突然遇到野象而无处逃脱的人准备的。</p> <p class="ql-block">有时,我也会在单调沉闷的行车途中,用相机拍拍路边的蕉林,绿色的原野,偶遇的稻田,还有蓝天上飘动的白云。</p> <p class="ql-block">路过一些人口密集点的地方时,也会拍些车下的行人,等候的车夫,闪过的店铺等等……</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次,我们在行车中看到一座很有特色的印度庙。</p> <p class="ql-block">在大家的请求下,司机把车停下来,让我们这些好奇的人“狂拍”了好一阵。</p> <p class="ql-block">斯里兰卡的公路狭窄而颠簸,一条条单行车道让开车的司机展示了高超的驾驶技术,尤其在与对面来车会车时,双方的车子都会有一侧轮子辗压在公路边的土路上以相互避让,甚至有两次因无法错车而主动慢慢倒车退回一段距离,找到一段比较宽点的路段让对方的车先行开过去,在这过程中毫无急躁和怨言。</p> <p class="ql-block">斯里兰卡的司机师傅们还具有很好的职业素养,在相处的几天里,很少听到他们在行车中按喇叭,即使在比较繁华的地方,也从未看到任何车辆发出刺耳高分贝的喇叭声,这一点,让我感触很深。</p> <p class="ql-block">斯里兰卡自然景观是独一无二的,斯里兰卡的人文遗产是灿烂辉煌的,</p> <p class="ql-block">斯里兰卡的人民是和善友好的</p> <p class="ql-block">斯里兰卡的国度是让人喜爱的……</p> <p class="ql-block">更何况在这几天里,我自己还先后经历几次美好的奇遇和邂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