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冷嘎措

筑路人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按行程安排,今天去冷嘎措景区朝拜和观赏贡嘎雪山。可是天气不给力,从新都桥出发就阴天。中午到达上赤吉西村预定的民宿却下起雨来,去冷嘎措无意义了,只好先住下。谁知夜里竟降了一场雪,清晨雪花还在飘,心想这天又要黄了。中午转到沙德镇午歺,天气时阴时晴,没有把握,于是继续再等。第三天天空晴朗,心情也好起来,我们都精神十足,蓄势待发。</p><p class="ql-block">据村里人介绍去冷嘎措没有公路,为了途中安全和节省体力要坐两次摆渡车,再徒步几公里。先乘当地小面包奔波十几公里崎岖山路后,换坐摩托跑几十分钟,再徒步翻过一个垭口,走下去约一公里即到冷嘎措湖边。又有前面影友推荐,如果自己车况较好的话,最好第一段开自已车去,免得回来时人多排队等车,他们就吃亏等车耽误一个多小时。</p><p class="ql-block">下午一点多整理好行装,按影友推荐就自驾车了。不进来不知,一进来方知,这路不是一般的差。路窄弯急不说,路面非常凹凸不平。坐后排座的人双手紧握把手,不时被颠的头撞车顶咚咚响。再加下的雪解冻路面被轧的全是烂泥,根本看不清哪里凹哪里凸,车子在淤泥中滑的一会甩尾,一会儿甩头,走“S”路。正担忧千万不能陷入淤泥中时,怕什么就来什么,同行一车接连两次陷入泥中,轮子打滑不能自拔,幸亏我们车上带了拖绳才得以自救,要不只有苦等待援了。看着当地小面包行走自如,心想难怪为什么要求游客乘他们的车了。就这样车像醉酒似的,上下跳动,左右摇摆一路小心翼翼的到了摩托换乘点。</p><p class="ql-block">自从有了汽车代步,已记不清上次骑托摩是多少年前的事了,但记忆里绝对没有骑过这样的路。这里本无路,只是放牧人走出的一条坑洼泥泞的碎石小道,就像山地摩托赛那种坑洼,那种泥泞。骑手是个藏小伙,带着我咆哮直奔。他屁股不断抛离坐垫,腾空时几乎站立,又让巨大的惯性力拉回坐垫,压的车“咣咣”作响,没多久我被颠的头晕目眩。这些天咀唇有点干裂,不时的舔唇湿润,不巧一颠簸使上下牙咬了舌尖,痛的我狠狠咂了一下舌。那颠簸觉得快要把我震出内伤,连摩托车都颠熄火两次。坐汽车不管怎么颠还是有安全感,现在坐摩托连一点安全感都没有。摩托不仅颠簸,打滑也非常厉害,小伙子双脚象两根拐仗一样,不时支撑地面以控制左右飘移。车驮着我,我驮着全部行装,尽量配合他的动作以保持重心平衡。摩托仍象一匹脱缰野马在较劲的要把我从它身上甩下来,果然侧倒一次,人倒没怎么摔着,可弄的满手满身全是泥挺尴尬的。</p><p class="ql-block">最后一段几公里要靠徒步了。看着周围杂草乱石遍布,一条羊肠小道弯弯曲曲通向远方的垭口,在海拔4000米以上,重装爬行这段山路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事。人们在泥泞中一步一步地朝上爬,雪水顺着路面慢慢地向下淌。有人累了停下来在大口大口喘气,有人途中相遇轻轻互道“加油”或“扎西德勒”。我失算的是这次旅行穿一双备一双都是平板鞋,致使鞋里鞋外湿透不说,还滑倒数次,吃了不少苦头。有资料称,专业豋山人员攀登贡嘎雪山顶峰的死亡率超60%,仅次于梅里雪山的卡瓦格博峰(100%),比珠穆朗玛峰(15%)高四倍。想想我们还在它脚下就累的半死,油然对那些勇攀高峰的豋山人产生佩服和敬意。尽管我是不可能登上顶峰的,但马上可以最近距离仰望它,由此双腿迈开的步子也快了起来。</p><p class="ql-block">当踩着碎石登上垭口时,瞬间被眼前景观震撼了。前方是一字排开的贡嘎雪山群峰,其中6000米以上高峰就有40多座,都拱卫在贡嘎主峰周围,象一道雪山屏障立在面前,气势恢宏,壮观无比。前几天在塔公拍雅拉雪山用的是长焦镜头的长焦端才能拍到画面充盈的雪山,而现在要把所有雪山都挤进取景框只有14—24的广角才行,所以这种震撼让人怎能不激动。狂拍一阵十分过瘾,还抓拍到云层缝隙里显露出贡嘎主峰顶部的尊容,就短短几秒钟一闪而过,消失在飘忽不定的云层中。很幸运,我见到了7556米的高度,我所见的最高高度,它这是在友好的与人们打招呼。一阵兴奋过了,向右下方看就是冷嘎措,收拾背包向最后一公里走去。</p><p class="ql-block">冷嘎措,一个只有半个足球场大的高山湖泊,其海拔高度约4500米。此地位置极佳,不仅可近距离(直线约20公里)观赏贡嘎全貌、日照金山,还能在夏秋季观湖面完整的雪山倒影,闻名遐迩。它如同贡嘎的一滴眼泪,钻石般闪耀在神山之下,又如同贡嘎的一面镜子,供众雪山梳妆打扮。这里不像一些旅游景区,用大巴拉着成批游客随意来回,而是要历经艰辛和付出,你才能成为它静静等待的有缘人,它才能为你与贡嘎牵线一次走心的约会。</p><p class="ql-block">相机架好不一会儿,日照金山时刻来临,湖边清脆的快门声此起彼伏。我胸前挂一机,角架上一机,两机轮流忙的不可开交。看见旁边一年青人有奇招,他除了和我一样有两机,还有手机贴近水面拍延时,无人机悬停空中在航拍,同时控制四机相互切换忙的更是不亦乐乎。年青人与时俱进,摄影也用上现代兵团作战理念,全方位立体式“饱和打击”了。这一刻什么苦累、饥寒、高反一古脑全都无影无踪,只有沉浸在快乐中、享受在快乐中。有点小遗憾的是,贡嘎雪山尊容除了在垭口时闪现几秒再也没露面;不过又有意思的是,在快结束时,它面部笼罩的云层浮现出既象慈祥的白发老者,又象可爱的幼小孩童,这一老一少仿佛代表着贡嘎向人们道别、祝福。我赶紧把这奇特的自然景观截屏,要把贡嘎带回家,把它的祝福送给更多人们。</p><p class="ql-block">太阳落下地平线,天也暗的快,大部分人走了。我们动作慢,最后目视贡嘎几眼算是告别也匆匆下山。刚才无影无踪的什么苦累、饥寒、高反忽然又一古脑崩了出来,并交织在一起比之前更强烈。在一片漆黑的路上翻过垭口,接人的摩托也少了,有摩托与人摔倒在地等待救援,路遇接人的摩托我们都放弃,让他们快点去施救吧。就这样一脚高一脚低双腿麻木的走到我们的停车点。上去时虽有痛苦但有快乐,下来时全是痛苦加痛苦,其艰辛过程难以言表,反正我是又一次战胜了对自己体能极限的挑战。回到民宿已达半夜十点多,看了一下健康运动记录,今天光是徒步就走了三万多步,而且还都是在高海拔区呵。</p><p class="ql-block">这趟行程特别折腾遭罪,但收获满满。回来很久了还一直记得那个下午和傍晚,为此感觉光有了这些图片还不够,该写点什么,作为图片背后的注脚。在我的一生中,属于冷嘎措那一汪清澈的湖水,属于贡嘎那一座神秘的雪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贡嘎主峰,海拔7556米。</p> <p class="ql-block">贡嘎主峰笼罩的云层浮现出既象慈祥的白发老者,又象可爱的幼小孩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