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四月</p> <p class="ql-block">“一泻千里向扬中",《渡江一日》和全国课本虽然都有24号船的文章,但文内并没有提到“扬中“2字,所以学术界一直对于24号船是否为扬中渡江第一船,还是有质疑的,昨天和倪加辉老师为“微扬中"整理“纪念扬中解放72周年“资料时,突然发现了《江南解放史歌》一书(1949年11月上海杂志公司出版),书中有24号船一文,其中“一泻千里向扬中"一句,坐实了24号船为攻打扬中岛的事实,这为扬中革命史增添了极为重要的证据。</p> <p class="ql-block">今天,陪镇江市第一任市长王龙的儿子、女儿及微扬中记者采访扬中雕塑大师钱金荣先生,钱先生十五年前曾为扬中烈士陵园做过王龙雕像,但他认为自己那时技艺尚不成熟,有心重塑一尊,今天基本完稿,王龙之子王立荣先生和王龙之女王峰提出了初步建议,待修至完美时,捐赠给扬中博物馆永久展示。</p><p class="ql-block">另外王立荣先生将时任常州市副市长颜成送给他的照片发来(图⑤)并新发2张旧照(之前没见过)图⑥⑦。</p> <p class="ql-block">听王龙女儿王峰讲烈士故事</p> <p class="ql-block">收到一张民国十年扬中县南阳乡的地契,南阳乡在现扬中西来桥镇,重要的是土地在“保婴义渡局"案内,东新圩课田一亩。西来桥义渡局是民国时扬中著名的义渡之一。</p> <p class="ql-block">发现1934年1月22日《申报》:扬中渔船在铁匠港,忽遇风浪被冲翻,共13人落入水中,英舰内德济号经过,将人救起,送至义渡局后,换去湿衣,饱餐后送回。</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本报未标时间,待考):扬中旅沪同乡会呈行政院、财政部、省政府、民政厅,请减扬中繁重附税。</p> <p class="ql-block">1922年《申报》:扬中游民众多,无术谋生,辄至扰害闾阎,兹由该邑王董事等集资设立游民习艺所,并呈请县署立案云。</p> <p class="ql-block">民国19年11月24日(1930年)发发现《新闻报》:玉皇庙全镇遭焚</p><p class="ql-block">离县城二十一里之玉皇庙镇,有小店三四十家,尽系茅屋,20日下午2时,某饭店突然失火,因风大燎原,又无消防器具,致蔓延所及,全镇尽付一炬,焚烧终夜,直至今晨始熄,区公所幸系砖墙瓦屋,且有空地隔离,尚未波及,但全镇商店,损失己属不菲,一般靠此营生之小商店男妇,顿然流离失所,情况殊甚悲惨云。</p><p class="ql-block">查阅各志,未见记载,《扬中公安志》仅从1949年开始统计。新编《八桥镇志》应编入。</p> <p class="ql-block">1940年5月20日《新闻报》,1940年1月11日日军重新占领扬中后,国民党县长潘炳英与伪县长顾仙痴的事。</p> <p class="ql-block">1938年年2月17日《社会日报》:长江下游之一孤岛,扬中方于最近失陷。</p><p class="ql-block">讲的是日军第一次入侵扬中,报中讲2月8日,《扬中县志》标2月6日(图③)</p> <p class="ql-block">从民国7年(1918年)11月26日《申报》查得,百年前新坝曾出现类似现在冠状病毒的瘟疫大流行,未见扬中史志记载:</p><p class="ql-block">扬中之时疫</p><p class="ql-block">扬中县新坝一带,旬日以来时症流行,大概寒热头痛,轻则二、三日,重者一周,因此死亡者亦十之二、三,各乡镇村落之间,莫不沾染蔓延数十里,其在老洲五圩各乡镇,几至十室九病,毛甸一带病者亦多,现经宋知事拟订防疫规则十四条,即行刊布,俾人民一体尊守。</p> <p class="ql-block">民国24年(1935年)6月11日《上海商报》:</p><p class="ql-block">扬中旅沪同乡会,筹办识字学校</p> <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19日的国民党《新闻报》报道:</p><p class="ql-block">扬中对江战争剧烈,</p><p class="ql-block">攻入永安洲。</p> <p class="ql-block">参加过淮海战役丶孟良崮战斗、渡江战役等重大战役的马道才同志,1941年在安徽广德做篾匠时加入新四军,后转业回扬中。</p> <p class="ql-block">2021年第2期《扬中人》,与倪加辉老师合作的文章“碑说营房港与德兴洲的变迁"忝列其中。此文是首次发表。</p><p class="ql-block"> 研读巜重修京口八旗志》,终于找到了扬中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史料之一:营房港五块石碑完整碑文以及2篇论文,对研究扬中丰裕营房港旗人历史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清代重臣两江总督左宗棠,亲自批准在德兴洲(现扬中丰裕营房村)刻立了京口旗营这5块石碑。</p><p class="ql-block"> 曾经镶嵌在营房港旗人庄房(后为营房港小学)墙上的五块巨大石碑,直至八十年代,据黄寿年老师和张大恒老师回忆,都一直存在,后经多次实地寻访均无果,此次碑文极为详细介绍了当年历史,包括各种芦地丶高阜泥滩丶下水泥滩滩共7970.625亩,花了纹银5326.125两,均精确到小数点,以及详细购买年代,位置东界何家大港丶南界何士荣等圩丶西界乐生洲港丶北界大江。</p><p class="ql-block">巜扬中县志》仅如下文字:清顺治年间,驻京口八旗营在德兴洲北部围地3800亩,为养马之地,设营驻军。</p><p class="ql-block">先读译第①块,全文如下:</p><p class="ql-block">京口八旗奏置德兴洲碑记</p><p class="ql-block">嘉庆十四年岁次已已冬十一月,据驻防京口蒙古八旗协佐领等以丹徒县入官德兴洲滩地吁请借款</p><p class="ql-block">奏买归旗以为调剂官兵生计之举,因查八旗官兵,自乾隆二十八年奉</p><p class="ql-block">命镇守斯土经今八载,毎於训练骑射整饬戎行之外,体察官兵家计艰辛,刻以调剂。荣怀俭勤是劝要,皆冀以生计,舒徐俾克应副差操而差报。</p><p class="ql-block">圣恩于万一也,今据所请因查移驻时虽经</p><p class="ql-block"> 奏买裁汰汉军原置徵人洲地,栽佈芦薪以供官兵炊爨,第历年既久,渐己不敷,得兹贴补,诚善举焉,遂据备公函咨商于</p><p class="ql-block"> 江宁京口将军弘 </p><p class="ql-block"> 两江总督部堂阿</p><p class="ql-block">允以事属,可行于嘉庆十四年十一月二日谨合词</p><p class="ql-block"> 奏到</p><p class="ql-block">硃批另有旨钦此,嘉庆十四年十一月十九日奉</p><p class="ql-block"> 上谕弘康等</p><p class="ql-block">奏丹徒县召变芦洲,请准京口驻防宫兵,承买一摺此项入官芦地,现经照例占变旗人与民人同一承买,本无差别,且从前该处驻防曾有买卖,仪征县入官芦洲之案,著加恩准其动用存公银两置买,分年坐扣还款,将此项芦地作为京口八旗驻防公产,每年除完正赋外,按各官兵数目酌定分领章程,务俾均沾实惠,折並发钦此仰惟我。</p><p class="ql-block">皇上轸念驻防官兵生计,准其将此项洲地承买归旗</p><p class="ql-block"> 高厚鸿慈曷胜感激随饬</p><p class="ql-block">据旗员正红旗金佐领丶正蓝旗哈防御御会同委员护常镇通海丶镇江府黎守督同署丹徒县万令等,诣洲勘丈顷亩相符,定界交割通详立案遵奉原</p><p class="ql-block">奏借银款备价委解</p><p class="ql-block">苏藩司兑收並查得该洲地势高下不等,或应恳田抑亦佈芦,必须相地情形,分别办理,庶几地不荒芜,功归实济因邵备咨</p><p class="ql-block">督抚部堂院</p><p class="ql-block">核明转行府县官,遵照在案,从此阡连陌接,岁获秋成,官兵等协济是资咸被</p><p class="ql-block">皇仁於无既惟愿司其事者各竭心力妥,为经理俾岁有盈余,均沾实惠,是余之所厚望焉,爰将襄事僚属衘名及该洲顷亩,四至原价数目,并勒诸石俾后人知颠末,如此而用以永垂不朽云。</p><p class="ql-block"> 芦地1500亩,每亩价银2两,共银3000两,高阜泥滩4800亩,每亩价银4钱1分5厘,共银1992两,下水泥滩1670亩6分1厘5毫,每亩价银2钱,共银334两1钱2分5厘,通共芦泥滩地7970亩6分2厘5毫,共价库平纹银5326两1钱2分5厘,东界何家大港,南北直出为准,南界何士荣丶何正修丶何家睦丶耿广居丶唐步瀛丶孙文贵丶何纶魁丶何上珍丶杨愷等圩,西界乐生洲港,北界大江</p><p class="ql-block">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两江部堂:阿林保</p><p class="ql-block">镇守江宁京口等处地方将军丶加辅国公衔丶镇国将军宗室:弘康</p><p class="ql-block">镇守京口沿江沿海等处地方掌印副都统:赓音苏</p><p class="ql-block">护理常镇通海兵备道镇江府正堂:黎世序</p><p class="ql-block">署理丹徒县知县侯补知县:万台</p><p class="ql-block">嘉庆十五年四月 谷旦</p> <p class="ql-block">背后的八十年代照片即石碑原件</p> <p class="ql-block">五月</p> <p class="ql-block">今天值班,五一长假参观的人特多,博物馆小义工帮忙登记、讲解。</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扬中文物管理处(扬中图书馆辖)从油坊鸣凤村水师衙署原址,征集到清代石狮一只(腿残),存放在文化路县图书馆院内。</p><p class="ql-block"> 这张当时为外甥女拍的照片,一直有印象,但不知放于何处,今天在父母家翻寻老照片,突然见到,大喜。</p><p class="ql-block"> 扬中史丶志书有记载,但均没图片。万幸此照留下。</p><p class="ql-block"> 此石原件,现仍在文化馆地下,不知有朝一日,重新挖掘,是否受伤,幸好有图为佐证。</p> <p class="ql-block">敌方阵营的《申报》1949年4月报道,渡江前后的扬中。</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解放军旌麾一指,摧枯拉朽,气息奄奄的蒋家王朝转眼间樯橹灰飞烟灭。</p> <p class="ql-block">和张大恒部长专程去靖江,看望扬中文史界元老周宗尧先生,先生近百岁高龄,耳聪目明,听他回忆在扬中几十年的文物研究经历。</p> <p class="ql-block">敌方阵营的《申报》1949年4月报道,渡江前后的扬中。</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解放军旌麾一指,摧枯拉朽,气息奄奄的蒋家王朝转眼间樯橹灰飞烟灭。</p> <p class="ql-block">收藏到扬中“四千四万精神"重量级原件史料 197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部文件(76油化进字第1084号),为援助阿尔巴尼亚炼油厂,特批扬中县农药厂四氟粉800公斤,文件、电报、信件、介绍信、发票、合同等原件一应俱全。</p> <p class="ql-block">扬中“四千四万精神"重量级老工业产品(实物原件)</p><p class="ql-block"> 收藏到 扬中历史工业产品:扬中砂轮丶绿扬示波器丶绿扬牌收音`录音`昆仑电视机丶昆仑电视机丶扬中阀门丶一农机压缩机`活塞肖丶柳器`竹编丶玉雕丶扬中滑雪衫丶毛巾丶绸被面丶扬中玻璃厂玻璃器具丶友好手套丶三跃茶杯丶兴隆模压鞋丶西来鞭炮丶八桥牙刷丶三茅特种台钳丶大港砖瓦厂瓦丶西来眼镜丶油坊箱包丶扬中桥架丶扬中四氟丶扬中母线丶扬中太阳能电池板等。</p> <p class="ql-block">扬中优秀供销员文史档案系列(原件)</p><p class="ql-block"> 扬中供销员"跑千山万水,进千家万户,说千言万语,吃千辛万苦"的“四千四万精神。</p> <p class="ql-block">整理扬中“四千四万精神"重要史料</p><p class="ql-block">费孝通六下扬中系列</p> <p class="ql-block">整理扬中“四千四万精神"重量史料 ② </p><p class="ql-block">任正非在扬中与长旺化工仪表厂合作生产“标准真空发生器"“标准差压发生器"的照片丶手稿丶样本书等。</p> <p class="ql-block">过去供销员走出扬中的三大通道:①沙家港(姚镇班乘船)②东新港(上海班乘大轮)③从扬中汽车站乘车从栏杆桥汽渡→镇江→转火车去全国各地。</p> <p class="ql-block">重磅</p><p class="ql-block"> 收藏到扬中历史上最早的古地图:《江南水陆营汛图全图》,相对较详细,标明各洲名,清道光23年出品。纸本大小127.22*97.37厘米。</p><p class="ql-block"> 从图中可明显看出,太平洲仅仅是兴隆周围一小片地区,第一次见到“鸣凤书院洲"一词。(图⑧是《长江图说》同治年扬中地图)(图⑨是《扬中土地志》载光绪图。)</p><p class="ql-block"> 此图后续研究进行中…</p> <p class="ql-block">扬中“四千四万精神"最初从“五匠"开始。</p><p class="ql-block"> 走访丰裕勇气村的华阳机电是最具典型的代表,1984年费孝通即去过“铜匠村"访问,当时刚从小作坊转型生产铜轴瓦等产品,经过近四十年发展,己成为亿元高端技术企业。</p> <p class="ql-block">网上一篇文章内看到一张图,清末的“太平厅"(光绪30年~宣统3年的现扬中市),基本上是位置图,无细节,仅标:宝晋洲、永安洲、细民洲、三茅、八字桥等。</p> <p class="ql-block">扬中东升服装厂原厂长奚华乔先生,捐赠了一件他保存了四十多年的滑雪衫。扬中滑雪衫曾经风靡全国,东北客商排队提货。做服装工人达数万人。现在富民巷仍然是羽绒服的重要基地。</p><p class="ql-block"> 扬中服装供销员在全国各地推销,是扬中“四千四万精神"的典型代表之一。</p> <p class="ql-block">风靡全国的扬中“河豚"牌影集,扬中县文教用品厂生产,影集大王张文生的企业曾经养育了一批扬中人。</p><p class="ql-block"> 企业在与不在,如一年四季,花开花落,经历者能记住满庭纷芳就够了。</p> <p class="ql-block">看到1931年11月23号的《申报》,一篇很滑稽的文章:自16日枪毙2名绑匪后,国民党县长毕静谦半夜突然被疑似盒子炮枪声惊醒,急带警队追击,原来是丁开龙家房子上梁,放的鞭炮。于是毕县长令罚洋十元,分给警员。因触主家霉头,还向主家赠吉语:祝您高升世代。</p> <p class="ql-block">在镇江收藏的木头方章(原件):扬中县新坝区民众乡人民政府图记。</p><p class="ql-block"> 民众乡现属新坝五一村。</p><p class="ql-block"> 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的原印章,正常情况下会上交并销毁,能留传下来是极为难得的,也成为扬中重要的历史见证物。</p> <p class="ql-block">收藏的扬中县新坝区人民政府的胸章。</p><p class="ql-block">最珍贵的是时任书记的雍立信的一枚:</p><p class="ql-block">雍立信,宝应县柳堡镇柳堡村人。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村农抗会长、乡民兵模范队指导员。1946年秋冬,带领模范队员坚持原地斗争,伺机打击还乡团复辟势力。1949年4月随大军渡江南下。扬中县解放后,作为人民解放军接管扬中的军人表留守扬中。先后担任扬中县新坝区民政股长、区委书记、八桥区委书记、县委农工部部长、县委副书记等职。1959年6月援藏,担任定日县委副书记,不畏艰险,组织农民(奴)协会,开展民主改革和平叛斗争,工作有声有色。次年6月,他任日喀则地区工委书记。是年冬,遭西藏叛乱分子枪击,腹部受伤。终因伤势过重,医治无效,于1961年1月停止呼吸。西藏自治区工委授于雍立信革命烈士称号,其遗体安葬在拉萨市烈士陵园。</p><p class="ql-block">图④王汉,曾任扬中县公安局副局长,因雷公岛建新芦菲厂惨案被处分。</p> <p class="ql-block">感谢扬中收藏协会会长王炳生,赠送万宝电气去年支持雷神山的批文,为“扬中四千四万精神”陈列馆增添重要史料。</p> <p class="ql-block">1929年首届西湖博览会,扬中县参展产品:靛蓝。文中这样介绍扬中所产靛蓝:该县产靛蓝甚佳,欧战时曾用以代替德靛。</p><p class="ql-block"> 此段文章充分说明了扬中民国早期,扬中生产的用于蓝印花布的染料,产品质量己能与欧州产品媲美。</p><p class="ql-block"> 这在民国初年扬中几乎没有工业生产的情况下,可谓重要历史记l载。</p> <p class="ql-block">今天局里来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参观</p> <p class="ql-block">镇江收藏家许小平先生收藏的一张票据:扬中县运输公司马车票报销单。</p><p class="ql-block"> 扬中过去有马车是听老人说过,扬中县运输公司中的扬字仍为繁体揚,而縣己改为县,从1956年简化字表可知縣己改县,而揚尚未改,至1964年简化字表,己将掦改为扬了。由此推断此马车票应为1956~1964年期间使用。</p><p class="ql-block"> 小小票据,是小岛发展的历史证明。</p> <p class="ql-block">今天5月9日是母亲节,致敬每一位辛劳的母亲。</p><p class="ql-block"> 母亲今年83岁,身体硬朗。20岁进了扬中玉雕厂做学徒,雕了一辈子玉,虽没成为工艺师,却是真真切切的技工,尤其雕刻观音菩萨,最后一道工序:开脸,堪称一绝。我的艺术感多半源自小时在洗玉厂的经历。</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式家庭中,母亲的角色往往是一个稳固的守护者。她将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又在我们羽翼丰满时,目送我们离开故乡,去寻找远方。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中国式母爱是含蓄的——也许是每天早晨准时的丰盛早饭,对话框里 “专家说”的养生方法论,出远门时行李箱里突然多出的“干粮”……母亲的爱,总是以各种意想不到的形态环绕在孩子身边。</p><p class="ql-block">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p> <p class="ql-block">今日,雍立信烈士之子雍万彪先生来馆看其父的胸章。</p><p class="ql-block"> 雍立信,宝应县柳堡镇柳堡村人。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村农抗会长、乡民兵模范队指导员。1946年秋冬,带领模范队员坚持原地斗争,伺机打击还乡团复辟势力。1949年4月随大军渡江南下。扬中县解放后,作为人民解放军接管扬中的军人表留守扬中。先后担任扬中县新坝区民政股长、区委书记、八桥区委书记、县委农工部部长、县委副书记等职。1959年6月援藏,担任定日县委副书记,不畏艰险,组织农民(奴)协会,开展民主改革和平叛斗争,工作有声有色。次年6月,他任日喀则地区工委书记。是年冬,遭西藏叛乱分子枪击,腹部受伤。终因伤势过重,医治无效,于1961年1月停止呼吸。西藏自治区工委授于雍立信革命烈士称号,其遗体安葬在拉萨市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丁兆甲,武进孟河人,曾任公安部副局长。从他的回忆文章中明确指出,他和陈毅1939年11月中旬后来的扬中,也就证明了挺纵与江抗会师,陈毅发表讲话的会师大会是1939年11月下旬,而非某些资料写的1939年10月26日。</p> <p class="ql-block">发现朱多美在《邗江革命史料》上一篇文章,朱多美:扬中油坊人,名字在扬中县师资训练班名录中(此手稿是2年前苏士琦老先生为笔者所写,是首次刊出师生全员名单)。</p> <p class="ql-block">扬中县师资训练班名录中(此手稿是2年前苏士琦老先生为笔者所写,是首次刊出师生全员名单)</p> <p class="ql-block">拍得一份与《江洲火案》密切相关重要手稿原件:具请保书(民国23年7月17日)</p><p class="ql-block">恒兴乡蒋隆根第三子蒋金堂,因参加上年(1933年)暴动放火案,请镇江光华丝织厂丶吴协春记丶祥记号向镇江地方法院具状担保,随传随到,倘蒋金堂有失信逃亡情事,由隆根向承保人完全负责。</p><p class="ql-block">见证人:朱谔丶倪思彬丶朱松文(注:朱谔为朱宝鎏之子,“存粹文社"创办人之一,朱谔、倪思彬(报上为倪士彬)都是1933年“火案"受通缉之人,如何在1934反而变成见证人,值得研究)</p><p class="ql-block">附图④:"江洲火案"后被国民党通缉的包括所谓主犯戴宗选以外的40名"暴徒"名单,依次有①黄子西②吴荣根③黄植三④戴实夫(报上写戴宾夫,按1957年江洲火案原书记载为"实",但此报为1933年12月20日《晨报》,早于戴曙与王德文合作的《江洲火案》一书二十多年,孰对孰错待考)⑤黄雅堂⑥赵德隆⑦林志端⑧朱志根⑨陈永松⑩陈米清11蔡志柏(唯一中国共产党党员)12于明富13耿隆名14恽祥无15左衡升16祝世三17朱春楼18秦老四19朱谔20蒋锦堂21施绍簧22包义贵23刘乃昌24朱宝鎏(应为19朱谔之父,存粹文社创始人之一)25朱乔松26施光烈27朱春晖28朱春宏29黄礼荣30施燮陽31童寿卿32施正贤33朱白礼34黄子芬35蔡承信36祝孝先37方宇恒38施明楚39倪士彬40祝性全</p><p class="ql-block"> 从以上40个名单看,蒋金堂并不在内,可见事件后的一年,官司仍未结束,牵涉面广,且行动自由受限,并在保释中。</p> <p class="ql-block">原扬中史志办张大恒主任,向扬中博物馆捐赠一枚木质印章:六十年代扬中县新坝人民公社五一管理处委员会,与原来收藏的五十年代:扬中县新坝区民众乡人民政府图记,两印相匹配,一圆一方,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扬中四千四万精神陈列馆的部分史料原件③</p> <p class="ql-block">扬中四千四万精神陈列馆的部分徽章⑤</p> <p class="ql-block"> 收到一张彩色的“第24号船"宣传画(图①),画工精湛,具体作者不详。24号船上过多年全国语文课本,和《渡江一日》1949版,以及《江南解放史歌》1949版。</p><p class="ql-block">这张画应该让每个扬中人都知道,也是最正式描绘扬中的美术作品。</p> <p class="ql-block">瞿光华先生后人传来极其珍贵的扬中革命斗争史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镇江收藏家许小平先生传来2张《红镇江报》,都是扬中八桥的事,充满文革语言。</p> <p class="ql-block">5.18博物馆日,扬中博物馆征集到新坝栏杆桥桥上石狮子。此狮形象呆萌,腿上有小狮盘在上面。是继栏杆桥桥栏杆入藏扬中博物馆后的又一重要桥乡重器。据《桥乡》记载栏杆桥桥头各有一对石狮。而扬中有记载桥上刻有石狮的就是栏杆桥和下八字桥。</p><p class="ql-block"> 1.2.3.4图是栏杆桥石狮在博物馆内展示效果。</p><p class="ql-block">图6是李悦先生保存的唯一一张八桥八字桥石狮照片、7、8、9八桥镇八字桥上的石狮照片。已有石狮的准确消息,存放于八字桥旁王先生家。期待有一天两个石狮相会于扬中博物馆,定是一件有意义的事。</p> <p class="ql-block">网上拍卖记录里有张训令,民国32年高邮县县长施光前签发,有政府大印。可惜不知被谁拍走了。</p> <p class="ql-block">扬中四千四万精神陈列馆</p><p class="ql-block">实物展品:范朝来发明“范氏台虎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发明家范朝来是扬中市人。1963年大学毕业以来,他先后成功地进行了乙炔、氧火焰金属喷镀工艺、低压聚乙烯火焰塑料喷涂工艺、无槽电镀修复轴颈等60多项革新,并用于生产,多次荣获国家发明奖、国际发明奖。他1976年发明的50吨自动缩管机,1987年发明的大足履遥控仿生载重步行机和范氏台虎钳,被誉为三大发明,更是名扬全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人说“范氏台虎钳”的发明是机遇,其实,它饱含着范朝来多年来刻苦钻研、悉心攻关的滴滴心血和超人智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台虎钳,是十分普通的五金工具,范朝来在学生时代就已使用。它,传统螺杆结构,性能稳定可靠,但速度缓慢,空行程远远超过了有效行程。百余年来,专家们革新无数次,却无一成功。范朝来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搬掉这座压在五金工具界的“泰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机遇”确实偏爱有志者。1987年7月的一天,范朝来在长春南潮公园沿着堤岸散步、思索。突然,他看见一位垂钓老者捉鱼,顿时想到儿时在稻田捉鳝鱼的动作,又从三指夹鳝法联想到台虎钳。他茅塞顿开,急忙回家,潜心钻研,埋头苦干了四五天。他在传统的螺杆传动机构上只增加了3个小零件,却获得了可贵的三个特征:钳口的万能性,夹紧定位的随意性,夹紧或松开的快速性。这种台虎钳,构造简单,功能齐全,制作容易,具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范氏台虎钳”的问世轰动了整个五金界。在长春市举行的第三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仅七八天就有20多个厂家要求购买这“快速夹紧机械程序万能台虎钳”的生产专利权。同年广交会上,不少外商看着样机,爱不释手,一位澳大利亚商人开口就要订货几万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小的万能台虎钳的诞生,结束了旧式老钳100多年的历史。《欧洲时报》曾以醒目的文字报导:“范朝来的这项发明,是机械螺纹传动史上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发明成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叶锦春 撰)</p> <p class="ql-block">扬中四千四万精神陈列馆</p><p class="ql-block">实物展品:“昆仑牌"电视机</p><p class="ql-block">1985年11月22日,国家电子工业部认可扬中与北京东风电视机厂联合生产“昆仑牌”电视机。扬中人牛逼地在朋友圈“吼”——请认准“昆仑牌”。</p> <p class="ql-block">扬中四千四万精神陈列馆</p><p class="ql-block">实物展品:扬中县电机厂生产的电风扇。那些年,家中有电视和电扇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扬中铝制电扇,比现在的重很多倍,大都当废金属卖了,保存下来,极为稀少。</p> <p class="ql-block">本月16号的《新华日报》,为扬中正名。</p> <p class="ql-block">鸣凤村方家埭方正智先生,将1954年鸣凤小学毕业证,捐给鸣凤村历史文化陈列馆,这是目前所见到最早最珍贵的鸣凤小学毕业证原件。同时为《党旗下的鸣凤小学》一书,增添重要内容。</p><p class="ql-block"> 同时,方先生还捐赠了他的五好战士徽章及证书。</p> <p class="ql-block">国营扬中农机修造厂,简称一农机。我人生的第一站。一切都渐渐淡忘了。 最近看到有人成立了一农机工友群,于是翻阅数千张扬中老照片,从藏品中找出一批一农机车间的照片,将记忆迅速拉回到三十年前。都是熟悉的面孔,虽然很多人想不起名字了,但都是满满的青春记忆。</p><p class="ql-block"> 原来不光是我一人怀旧。怀旧是所有人的本能。其实我们再也回不去了!我们不可能再有一个青年;不可能再有一个初恋;不可能再有从前的快乐、幸福、悲伤、痛苦。</p><p class="ql-block"> 昨天,前一秒,通通都不可能再回去。</p><p class="ql-block"> 生命原来是一场无法回放的绝版电影。</p><p class="ql-block"> 虽回不到过去,但有些事刻骨铭心。那里有我轰轰烈烈的爱情,并有幸坚守了到现在。 珍惜当下,展望未来,这就是人完美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扬中扬子电子实验厂,科迪牌磁带复刻机,曾经很抢手。</p> <p class="ql-block">一农机左秀成厂长发来的三十年前旧照[强][强][强]都是扬中四千四万精神的重要史料。</p> <p class="ql-block">征集到6张扬中军民共同抗洪的原版照片,之前未见发表。</p> <p class="ql-block">近九旬的扬中籍中国著名红学家:周中明,1961年北大中文系毕业,安徽大学教授。</p><p class="ql-block"> 这个重要的学界精英,扬中鲜有报道。</p> <p class="ql-block">永胜八丶九十年代的五张老照片,自行车丶摩托车丶小汽车,人在不同的交通工具前的合影,身边没点硬货,自信怎能爆棚。那年代流行在厂门口这样拍,谢谢他们将大门口的厂名保留下来了。</p> <p class="ql-block">今天收藏到一枚学校校徽:揚中下八桥中学。(图①)与之前捐藏于扬中博物馆的另一枚:扬中县下八桥中学校徽,相差一个县字,且揚字为繁体。由此可见,此二枚章为现八桥中学前身:下八桥中学不同时期的章。而图①较图③更早。</p><p class="ql-block"> 1958年秋,下八桥初级中学招收高中一年级新生2个班,成为完全中学,更名为下八桥中学。1969年3月17日,原县下八桥中学交八桥公社管理,改称八桥人民公社中学。1972年1月25日,改为八桥中学。</p> <p class="ql-block">丹阳姜剑平先生研究丹阳文史,前些年从扬中收藏到“武丹镇扬四县抗委会慰劳捐通知单”,此单是此四县抗委会唯一的文史原件,对武进丶丹阳丶镇江丶扬中都是极重要革命文物。今天,姜先生将此件原图转发我保存,也为扬中革命史增添重要史料。</p><p class="ql-block"> 此单宽6.3cm,高17.5cm., 框式,木刻黑色油墨道林纸印刷,蓝色木戳加盖和黑墨毛笔填写,框内抬头横向双行,内容丛向排列:“查扬中第三区积善乡镇第三保第 甲业户黄万高原有田 亩 分 厘 应缴民国二十九年 月慰劳捐国币 元九角九分 厘 仰即 遵限投本会清缴不得短欠所有慰劳捐征收章程待另附特此通知 中华民国二十九年 月 日发给发单人”。框外上盖流水号:Vo /:XT7517;下横排附言:此联通知业户纳捐时业户须交来查核。左侧骑缝处贴边半字:扬字 号国币O元九角九分,红色关防(大半个)压盖;关防“江苏武丹镇扬四县…”等阳文篆书字迹清晰可辨。此单虽然有些蛀蚀,但仍看出此为右侧通知联,可以推断:其左侧还应有收据联和存根;捐费按月依照丈册所载田亩计收;此单由四县抗敌委员会印制,各县抗敌委员会或县抗日民主政府请领发放、收缴,可见其工作是十分严谨有序的,绝不存在笔误、随意的可能。</p><p class="ql-block"> 镇江志记载,民国二十八年,丹北中心县委领导武进、丹阳、镇江铁路以北地区的七个县(工)委,民国二十九年四月组建成立“镇丹武扬四县抗敌委员会”(简称四抗会或抗委会),领导路北各县区及扬中县等地抗敌委员会(地方抗日民主政府),民国二十九年九月,丹北中心县委与澄西中心县委合并组成中共京沪线路北特委,民国三十年一月,“镇丹武扬四县抗敌委员会”撤销,成立镇澄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后改为江南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p><p class="ql-block"> 丹阳新闻网.丹阳记忆记载,1940年初,管文蔚遵照陈毅的指示,带着“挺纵”党委的决定回到江南,布置丹北地区抗委会的筹建工作。经过“挺纵”江南留守处主任管寒涛和镇江、丹阳、武进、扬中四县数月的筹备工作, 4月在访仙镇戎梅马村召开四县代表会议,成立“镇丹武扬四县抗敌委员会”,管寒涛为主任,王志明为副主任,同时成立丹阳县抗敌委员会,行使县政府职能。</p><p class="ql-block"> 武进大事记记载,民国三十年一月武进(北)县政府成立,管寒涛任县长。</p><p class="ql-block"> 扬中志记载,民国二十九年一月,日寇侵占扬中,国民党扬中县政府解散,汉奸伪政权——扬中县地方自治委员会成立;二月,中共扬中县委建立,继而成立过渡性地方政权——扬中县抗敌委员会(李培根任主任委员),四月改称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隶属镇丹武扬四县抗敌委员会,民国三十年一月隶属镇澄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镇丹武扬四县抗敌委员会”成立于民国二十九年四月,撤销于民国三十年一月,历时9个月左右,它是中共在丹北及扬中地区建立基层政权组织的一个临时性领导机构。</p><p class="ql-block"> “镇丹武扬四县抗敌委员会”与“武丹镇扬四县抗敌委员会”是不是同一个政权机构呢?答案是肯定的。“镇丹武扬四县抗敌委员会”或“武丹镇扬四县抗敌委员会”是这一时期这一区域唯一不二的四县抗敌委员会。“镇丹武扬四县抗敌委员会”这个称呼是在革命胜利后,老同志在他们回顾当年那个艰苦岁月时提及的(或因该机构存在的时间较短,相隔时间较长,难免有些记忆上的失误;或被其他类似组织机构相引联),并被各地党史研究和史志部门采用,但至今也没有见到这种名称的实物遗存。而当年组建四县抗敌委员会是为建立在丹北中心县委领导下的京沪铁路以北武(进)丹(阳)镇(江)各地抗日基层组织的基础上加上新兴发展起来的扬中进行统一地方政权领导对敌斗争而成立的,因此,命名时也应自然延续为“武丹镇扬”,今天我们所见的“武丹镇扬四县抗委会慰劳捐通知单”无论是其抬头,还是其关防,均是以“武丹镇扬”所称,这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可以这样说,“镇丹武扬四县抗敌委员会”的实际全称是“江苏武丹镇扬四县抗敌委员会”</p> <p class="ql-block">丹徒洪溪小子发来一张老照片,1986年1月摄于扬中的:镇江市文化站长会议。因图不很清楚,初步见到沙荣盛(时任县宣传部长)梅仁寿先生丶刘祥云先生等,因照片左上角有售票处和铁门,应是在县大会堂所摄。</p> <p class="ql-block">小时侯,幸福是一件东西,拥有就幸福;长大后,幸福是一个目标,达到就幸福;成熟后,发现幸福原来是一种心态,领悟就幸福。我画的1组扇面。</p> <p class="ql-block">茗山长老圆寂二十周年,焦山定慧寺举办追思纪念会</p><p class="ql-block"> 找出一张茗山参加扬中太平寺大雄宝殿桩基开工的照片,特此纪念。</p> <p class="ql-block">复播《中国影像方志、扬中篇》</p> <p class="ql-block">最近泰州在泰州大桥北侧建造了“春江花月夜湿地公园",明确指出一诗盖全唐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作于泰州高港一带。这直接证明了扬中是春江花月夜所述之境。</p><p class="ql-block"> 此篇所作地点历来争议不断,主要是扬州瓜洲~镇江丶三江营~太平洲丶泰州~太平洲。早年扬州宣传力度大,建造了公园等等。其实从郭沫若编著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可以清楚看到,三国时长江入海口在扬州~镇江段,可见广陵潮。而张若虚为唐朝人,唐朝时的长江入海口不偏不倚的在扬中段。</p><p class="ql-block"> 江都动起来了(江都学者明确指出汀上丶芳甸皆指刚刚露出水面的扬中小沙洲),泰州也动起来了。扬中目前虽没有实际行动,但总算新编《新坝镇志》《指南村志》已刊入出版了。</p><p class="ql-block"> 政府应成立专门研究团体,对此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毕竟春江花月夜写的是天下至美之景,对太平洲旅游开发的意义无与伦比。</p> <p class="ql-block">今春4.14去联合村寻访到关于王三桥(永宝桥)碑刻信息,今日村里进行整治,挖开坝头,该桥碑露出庐山真面目,整体规格与博物馆内大厅西侧的乾隆年间石碑相同。另挖到一顶状石构件,推测应为石碑保护构件。</p><p class="ql-block">只是可惜,因年代久远未能找到文字记载。</p><p class="ql-block"> 为联合村陆建军书记点赞[强][强][强]</p> <p class="ql-block">今天,八桥手风琴厂郭晓东厂长,向扬中四千四万精神陈列馆捐赠儿童手风琴,两款都是八十年代与上海联营时的老产品,很珍贵。</p> <p class="ql-block">扬中博物馆最近新收到的捐赠品,极为重要的一张纸。</p> <p class="ql-block">市博物馆考古工作新成果 | 扬中古桥家族再添新成员</p> <p class="ql-block">帮周总理开过车的扬中永胜人唐永法</p> <p class="ql-block">炫耀一下!</p><p class="ql-block">从今以后,咱俩就算持证上岗了。[呲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