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苏联名曲:《歌唱动荡的青春》</span></p> <p class="ql-block">纪念《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中俄文化交流红色记忆座谈会于2021年12月30日在京召开。</p> <p class="ql-block">2021年是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华诞,也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并续签的重要历史节点。中俄睦邻合作成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两国关系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中俄关系发展顺利,《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基础。</p> <p class="ql-block">为纪念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双边合作,为进一步深化中俄文化交流互鉴,传扬继承两国睦邻友好合作传统,由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科教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主办,和平森林文化(北京)有限公司支持,苏联飞鹰寻访团、北京文德堂书画院协办,召开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 20 周年中俄文化交流红色记忆座谈会。</p> <p class="ql-block">出席或以视频、音频或书面致辞形式参加纪念座谈会的领导和嘉宾有:陈毅元帅后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俄友好关系协会原会长陈昊苏,朱德元帅后人、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中俄友好关系协会常务理事刘建将军,开国上将陈士榘后人、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会长陈人康,开国上将傅钟后人傅晓钟,中共早期领导人张太雷烈士后人冯海阳,八一南昌起义领导人之一李立三后人刘铉,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后人齐放,北伐名将、八一南昌起义前敌总指挥叶挺将军后人叶大鹰,参加秋收起义的开国将军王耀南后人王太行,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烈士后人陈红,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科教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会长王威,活动策划发起人、八一南昌起义革命后代、苏联飞鹰寻访团团长罗解难,荣获多枚苏联卫国战争勋章的中共党员嵇直后人嵇钧生,东北抗联第五军军长柴世荣之孙、抗日联军领导人之一柴京悟烈士之女柴娥丽,参加中苏两军联合解放山海关的八路军将士汤从列后人汤洪,解放军出版社原政编部主任刘施昊,中俄友好关系协会理事钱光剑,北京航空联谊会理事任正强,原中部战区空军高级工程师张俊亮,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科教文化艺术专委会主任田在敏、主任李萍等。</p> <p class="ql-block">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青年部部长、苏联(援华抗战)飞鹰寻访团副团长胡山主持纪念座谈会。</p> <p class="ql-block">会议在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拉开序幕。在中(苏)俄两国的发展和建设中涌现出大批革命英雄和烈士。</p> <p class="ql-block">两国的革命、建设和友好关系发展,凝聚着他们的鲜血和生命奉献。代表们在深情的《献花曲》旋律中,深切缅怀开国领袖和革命前辈们的伟大杰出贡献,向两国的革命英雄烈士献花致敬。</p> <p class="ql-block">为了中(苏)俄友好关系的发展,开国领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投入大量心血,做出了开拓性的重大历史贡献。</p> <p class="ql-block">座谈会上,大家深情重温了1950年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谈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情况的珍贵历史影像。</p> <p class="ql-block">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饮水思源,慎终追远。开国领袖们高瞻远瞩,为中俄两国战略合作关系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的描绘的发展蓝图,正在一代又一代中俄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不断结出丰硕的发展成果。</p> <p class="ql-block">陈毅元帅之子、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俄友好关系协会原会长陈昊苏特地向大会发来纪念诗词。</p> <p class="ql-block">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科教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王威会长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二十周年,中国共产党也迎来百年华诞。“七一”前夕中俄两国元首发表联合声明,决定“中俄睦邻友好”延期。在百年大变局之下,中俄关系坚如磐石,为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注入了正能量。中国已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友好条约确立世代友好理念,符合两国根本利益,契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成为21世纪中俄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长期稳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俄关系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树立了国与国和谐共处与互利合作的典范,两国以守望相助、深度融通、开拓创新、普惠共赢为方向,继续发展新时代。</p> <p class="ql-block">朱德元帅后人、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中俄友好关系协会常务理事刘建将军在音频致辞中热烈祝贺纪念座谈会召开,并深情回顾了先辈与苏联的交往故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朱德填写的《旅莫中国共产党支部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部支部党团员调查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爷爷朱德(俄文化名:达尼洛夫)1926年在苏联期间,于中共旅莫党团员登记表填写的档案上记载:父亡、母存、女儿一个月,家庭人口四个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朱敏(右二)与外婆、姨妈、表妹在成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母亲朱敏是四川仪陇县人,1926年4月生于莫斯科,因父亲朱德回国参加革命,她刚刚周岁就被送到四川成都,随外婆和姨妈过着动荡不安的生活,直到14岁才由重庆的八路军办事处将她送到延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41年初,朱敏与毛泽东女儿娇娇(李敏)等革命后代离开延安,飞往莫斯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41年2月,母亲被送到苏联伊万诺沃第一国际儿童院学习。她虽然幸免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血腥屠杀,却沦陷在异国他乡的战争火海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41年,朱敏(二排中)与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下图)同学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一年的6月,苏德战争爆发。正在白俄罗斯明斯克参加少先队夏令营的的母亲朱敏,与来自20多个国家的孩子们一起,沦为德国法西斯的小囚徒,受尽虐待和摧残。1943年8月,她又被装入闷罐车,押送到德国东普鲁士集中营服苦役,饥饿、病魔和毒打时时威胁着她。但她不畏强暴,严守身世,曾饱含深情地写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啊,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朱敏(中)与小伙伴们在德国集中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直到1945年1月苏联红军攻克东普鲁士,母亲才得以离开集中营,在难民收容站里做勤杂工。同年8月,她才辗转回到了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年的纳粹集中营生活,让母亲失去了许多珍贵的东西:自由、健康、朋友,还有她的父亲朱德送给她的派克金笔,但她却冒险保存下来了一枚列宁勋章!<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心向祖国,追求光明,秉承正义,是激励她生存下去的美好的希望,是支持她活下来的坚定信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43年10月23日,朱德和康克清致信女儿鼓励她好好学习,将来从事建国事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朱德总司令指挥中国人民抗战的同时,常常想念远在异国的唯一的女儿。她给女儿写了一封信,因邮路不通被退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康克清妈妈很着急,提议通过延安电台向苏联方面打听一下女儿的下落。总司令听罢,叹了气,摇摇头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现在中国和苏联都在战争中,我怎么能为私事打扰苏联政府呢?还是等战争结束以后再说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时,著名导演叶大鹰执导的电影《红樱桃》在国内上映。</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纳粹集中营中的小囚徒。左二为朱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影片讲述了中国女孩“楚楚”在德国法西斯集中营的悲惨遭遇,将人们的视线带回法西斯制造的恐怖年代。该片曾获第十六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第十九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电影奖和最佳女主角奖,而女主人公“楚楚”的原型就是我的母亲朱敏。我们特别感谢叶导演。</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国际儿童院课堂上的老师与孩子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同一年,俄罗斯政府授予母亲朱敏反法西斯胜利勋章,以表彰她不畏强敌、严守身世、勇敢顽强生存下来的不屈不挠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百年好合,朱敏和刘铮举行婚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53年,母亲终于回到她魂牵梦萦的伟大祖国,之后一直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母亲始终遵循她父亲朱德的谆谆教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们的国家现在非常需要建设人才,你所从事的正是培养人才的工作,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是爹爹对你的期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母亲凭借牢固的俄语语言基础和深厚的教育理念,在课堂组织教材编写、实习指导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并且从助教、讲师,到教授及教研室主任,在平凡的岗位上得到了人生最大的快乐。</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55年5月8日,朱敏、刘铮夫妇陪同爹爹朱德和妈妈康克清游览北京十三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79年以后,母亲先后被借调到军事博物馆编写朱德诗选集和中国驻苏联大使馆研究室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她在莫斯科期间深入调研了苏联的教育,写出《苏联职业教育情况》《苏联普通中学中的劳动》《苏联农村普通教育的几点情况》和《苏联职工业余中学学校的简况》等调查报告,指出苏联普通教育职业化和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对中国的教育改革颇具借鉴意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86年离休后,母亲虽然离开了她心爱的教育岗位,却无法割舍她一生钟情的教育事业。她对人民军队有着深厚的感情,一直想为部队建设出些力,为部队官兵做些事。那时,正值培养军地两用人才事业蓬勃兴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关怀下,在国家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北京市的大力支持下,在军队和地方一些老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母亲与大家一起筹办了一所新型民办高等院校——中国军地两用人才大学,后更名“北京军地专修学院”,并出任第一任院长。</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慈祥的朱德元帅与(左起)李伯钊、刘建、康克清、朱敏等欣赏绘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建校之初,母亲就坚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规范办学,严格管理,求实创新,质量第一,本着对社会负责、为学员服务的办学理念,要求为部队和社会提供基础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满足军队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不同程度的人才需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学院已由函授教育变为网络的远程教育,先后为部队和地方培养出十余万名毕业生,促进了部队战斗力的提高和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母亲朱敏从出国留学到回国执教,从教书育人到办校治学,她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无私地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她在高等教育和民办教育中做出的突出成绩,党和人民不会忘记,部队的官兵不会忘记,历史也不会忘记。</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74年,“小排长”刘建向朱德元帅汇报自己在部队当兵的体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了迎接第二个百年的征程,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主要是讲坚守党的初心和理想信念,讲的是政治方向和政治信念。我们一定要坚信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自觉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念。</span></p> <p class="ql-block">开国上将陈士榘后人、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会长陈人康视频致辞:</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很高兴看到大家欢聚一堂,纪念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和续签。实践证明,中俄两国友好互助,对两国人民、对两国国家利益是有利的。无论是我们党在建党初期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还是在抗战时期苏联援华飞行员用他们的鲜血保卫中国,在抗战末期苏联出兵东北,以及在建国初期苏联援华的156个工业项目,历史表明,两国人民睦邻友好符合两国国家和人民的最大利益,我们希望中俄友好关系能够继续保持和发扬。</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党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回顾历史,为了探索救亡图存的出路,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苦苦追寻。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中国先进分子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宣传家,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张太雷先生是第一位被派往苏联在共产国际工作的中国共产党的使者,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最早派往青年共产国际的代表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冯海阳在俄驻华大使馆参加纪念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冯海阳女士分享了外祖父张太雷在中苏交往中留下的光辉足迹。1927年张太雷在领导广州起义时牺牲,年仅29岁。尽管他的一生如此短暂,但他为组建中国共产党、为推动国共合作做了大量的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之一;四一二惨案后,他力主武装斗争,为建立人民军队做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张太雷的北洋大学毕业证书</span></p><p class="ql-block">1915年张太雷考入北京大学,入学半年,因课程安排不太满意,又于年底考入北洋大学法律系,1920年毕业。凭着流利的英语,在系主任福克斯办的英文报纸《华北明星报》作兼职编辑。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张太雷大量翻译马列文献、介绍十月革命。通过这家报纸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找到张太雷,经张太雷介绍并担任翻译,在北京、上海先后会见李大钊、陈独秀,商量建立中国共产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20年初,张太雷作为英文翻译,陪同共产国际使者维金斯基会见李大钊</span></p><p class="ql-block">张太雷参加了组建中国共产党的一系列工作。1921年,在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前,在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张太雷代表将要成立的中国共产党致辞,这是人们第一次在国际讲坛上听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张太雷1924年出席共产国际会议</span></p><p class="ql-block">1921年6月,尼科尔斯基受共产国际远东局张太雷派遣,来到中国帮助筹备中共一大。在苏联,张太雷介绍了瞿秋白同志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span></p><p class="ql-block">1922年5月,中共二大召开前夕,张太雷领导组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5月5日-1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出席会议代表25人,代表5000多名团员。大会由张太雷主持,通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宣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纲领规定青年团是“中国青年无产阶级的组织”,“为完全解放无产阶级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青年群众的工作。后来,张太雷介绍刘少奇、任弼时加入了共青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24年12月4日,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张太雷到达桂林,与孙中山会谈三次</span></p><p class="ql-block">张太雷对影响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国共合作有着特殊贡献。他担任过共产国际代表维金斯基、马林、达林、鲍罗廷等的翻译和秘书。他参与过中共领袖、共产国际代表同孙中山等国民党要人的多次重要会谈,组建黄埔军校,讨论决定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情况下,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span></p><p class="ql-block">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张太雷作为孙中山指派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主要成员,出色完成赴苏考察任务。他对民族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发展多有建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张太雷的女儿张西蕾与爱人冯伯华</span></p><p class="ql-block">国共合作失败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杀害了30万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员。面对反革命政变,1926年3月周恩来、张太雷、陈延年、毛泽东在鲍公馆交换意见。张太雷对毛泽东以武力回击的主张十分赞同。张太雷提议:把工农武装起来,组织10万工农群众,以革命武装反对反革命进攻。周恩来、张太雷等把国民革命军一军和黄埔军校撤出的共产党员集中在大佛寺集训。把大部分湖北纠察队队员和枪支隐蔽、分散、转移到贺龙、叶挺的部队。1927年7月12日,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停止陈独秀的领导职务,由张国涛、李维汉、周恩来、李立三和张太雷组成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代行中央政治局职权。临时中央受命于革命的危难关头,担负起挽救革命的使命。委员会决定:举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建立共产党自己的武装。</p> <p class="ql-block">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1月26日,张太雷在广州主持召开了广东省委会,决定组织广州起义,迎接各地起义部队到广东,张太雷任总指挥。张太雷趁广东广西军阀混战之机,于12月11日凌晨3点半,领导发动广州起义,到天亮前,起义军已经占领珠江北岸大部分地区。仿照巴黎公社成立广州公社,张太雷当选为代主席兼陆海军人民委员长。张太雷决定以教导团和工人赤卫队为基础,迅速扩建工农红军。</p> <p class="ql-block">粤军进行反扑,张太雷和叶挺等指挥起义军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同时起义军对珠江北岸据点进行扫荡。次日下午,南岸敌军直扑指挥部,张太雷返回指挥部途中遭敌人伏击,壮烈牺牲,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位牺牲在前线的政治局委员。</p> <p class="ql-block">1927年8月1日-1928年6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上百次,遍及14省,数百万人参加。他们高举武装斗争的旗帜,建立自己的军队,给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以有力的回击。起义保存下来30多万中国工农红军,建立了15个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张太雷烈士与妻子陆静华(1924年)</span></p><p class="ql-block">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革命的胜利就是在一次次失败中,才最终走向胜利。先行者们无私地、勇敢地去探索,为这块土地和人民奉献了年轻的生命。这种精神永远值得后人纪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2013年11月14日,张太雷烈士外孙女冯海阳为91岁的母亲张西蕾过生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不能只有物质的追求,要有理想。”</span></p><p class="ql-block">这是张太雷曾对同学说的一句话,他用年轻的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追求,实践了他年少时立下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span>的豪迈誓言。</p> <p class="ql-block">冯海阳:<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革命先烈后代更加有责任将革命精神薪火传承,为在这块土地上完善制度,无私勇敢地探索,把中国建成最适合人类生存的中国人的美好家园努力奋斗。</span></p> <p class="ql-block">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军队政治工作的杰出领导人、开国上将傅钟后人傅晓钟在讲话中谈到,父亲1921年加入共产党,1925年任中共旅欧总支部书记,曾在巴黎组织领导旅法华人集会,声援国内“五卅”运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红军大学时期(左起):肖文玖、傅钟、莫文骅、罗荣桓、刘亚楼、谭政(1936年)</span></p><p class="ql-block">1926年初,傅钟离开巴黎,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并担任了7个月的学生总支部局副书记。1926年9月,我们党根据国内斗争的需要,指派父亲到苏联列宁格勒托尔马乔夫红军军政学院学习了四年的军事和军队政治工作,曾列席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参加共产国际执委会扩大会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39年傅钟与朱德、薄一波在山西泌县</span></p><p class="ql-block">1930年,傅钟回国来到上海后,在由周恩来任书记的中央军委工作,职务是中央军委委员,从事人事和兵运工作,同时参与翻译了《苏军步兵战斗条令》和《苏军政治工作条例》。1931年夏天,父亲进入了鄂豫皖苏区,从此开启了他在人民军队长达52年的军队政治工作生涯。</p> <p class="ql-block">谈到中俄友好关系,傅晓钟无限感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相信在两国领袖和老一辈革命家们打下的坚实基础之上,在两国元首高瞻远瞩的英明领导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俄的友好关系发展一定会不断地深入开展下去,造福世界人类文明。</span></p> <p class="ql-block">大革命时期, 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破天荒创办了中国第一、世界最早的在正规军事院校学习和训练的女兵队伍——女生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27年武汉黄埔分校,两湖书院旧址</span></p><p class="ql-block">这里培养出胡筠、李淑宁、游曦、胡兰畦、黄杰、危拱之、张瑞华、曾宪植、彭援华、谢冰莹等一批近现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巾帼人物,在中外军事教育史和中国妇女解放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斯大林当年特别提出要全体女生在“三八”妇女节前拍张合影送给他,以作纪念。1927年3月5日,武昌显真楼的摄影师拍下了女兵们珍贵影像。</p><p class="ql-block">黄埔女兵李淑宁从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国后,驰骋在日本铁蹄下的白山黑水,敌人闻风丧胆。</p><p class="ql-block">她,就是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p> <p class="ql-block">赵一曼烈士后人陈红女士书面致辞:</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奶奶在大革命时期投身革命,1927年革命形势突变,党组织派遣她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深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坐落于莫斯科市郊莫斯科河西岸沃尔洪卡大街16号的中山大学聚集了一批中国的青年仁人志士,22岁的奶奶赵一曼有幸成为他们中的一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该所由苏联出资创办并冠以“中山”之名的异国学堂,于大革命失败后,在办学宗旨、课程设置等方面都有重大改变,且明确指出要将学校改造为共产主义高等学府。实际上,它成了一所为中国革命培养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干部的高级党校。</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奶奶他们40多名中国学员抵达学校时,正值临近192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十周年纪念日。为让新来的同学们切身感受苏联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山大学安排中国留学生们都参加了十月革命的盛大庆典活动。莫斯科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当家作主的劳动人民载歌载舞,处处洋溢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与国内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疯狂屠杀共产党人的血雨腥风与百姓深陷水深火热之社会黑暗形成了严酷鲜明对比。</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莫斯科中山大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奶奶和她的同学同志们满怀报国的一腔热血,克服种种严峻困难,抓紧一切时间忘我地发奋学习,革命思想水平不断提高,迅速成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28年冬奶奶奉命回国,被派到宜昌工作。1929年2月她在宜昌产下一子,取名“宁儿”,也就是我的父亲陈掖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奶奶忍痛离开自己的幼子,远赴东北领导工人抗日斗争,先后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铁北区区委书记,后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二团政治委员,率部队活动于哈尔滨以东地区,给日伪以沉重打击。群众亲切称她为“瘦李”、“李姐”,战士们也十分爱戴“我们的女政委”。日伪报纸则惊叹神出鬼没驰骋白山黑水的“红装白马”女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奶奶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在狱中,奶奶受尽酷刑,坚贞不屈,1936年8月2日,在珠河英勇就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奶奶母子的照片与遗书,我视若生命,小心翼翼地珍藏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宁儿笔录的母亲赵一曼写给自己的遗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父亲在东北烈士纪念馆知道自己是赵一曼儿子时,泪如泉涌。他平时字迹工整,但抄写下的奶奶遗书字迹却很潦草,可见当时父亲心里各种难以名状的情感狂乱交织在了一起。</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烈士之子宁儿的全家福(后右为陈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奶奶的遗书蕴含着满腔遗憾和不舍。她没有办法陪伴儿子成长,希望儿子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用行动来安慰在地下的母亲,那样她在九泉之下也能得到安宁。父亲手臂刻上的“赵一曼”三个字,伴随他走完了自己的一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华诞纪念《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重温革命先辈们为促进中苏(俄)友好关系的发展留下的光辉足迹,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中苏两国人民上个世纪为了共同的理想信念,真诚互助,团结协作,并肩战斗,谱写出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2021年出席建党百年天安门七一盛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进入全新的时代,《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两个世界大国友好合作关系的不断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俄两国在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分量举足轻重,在维护人类公平正义和持久和平事业中的作用举世瞩目。祝愿两国人民站在革命先辈们巨人肩膀上,不断开拓创新,为两国人民和人类文明的长远福祉,不断做出新的积极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开国大典上的李立三(前排中)与林伯渠(前排右)、吴玉章(前排左)</span></p><p class="ql-block">1927年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人发动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李立三同志作为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四位主要领导成员之一,在起义前后付出艰苦努力,为中国革命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p><p class="ql-block">李立三的女儿李英男女士近日还在其第二故乡俄罗斯。她特地委托子女刘铉参加会议。刘铉先生在会上深情回忆了李立三和俄罗斯夫人李莎的感人故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外祖父李立三是中国工人运动杰出领袖、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留法勤工俭学期间,1920年底,他与赵世炎、刘伯坚等人在法国组织了第一个中国工人学生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10月回国后,他在上海经陈独秀批准入党。随后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到江西安源发动工人运动,组织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在风起云涌的大革命中成为赫赫有名的工人领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外祖父一生之中,曾经三次到过苏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一次是1925年10月至1926年4月在莫斯科参加赤色职工国际会议和共产国际执委会扩大会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二次是率领广东省代表团秘密赴苏,出席莫斯科郊外的我党“六大”,会议期间和周恩来、瞿秋白一起与斯大林秘密会见,就中国革命形势和世界局势走向进行了深入交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三次在苏联的时间最长,1930年底至1946年初。当时李立三被共产国际招到莫斯科检讨领导工作中的错误,一直想回国,却得不到批准,被迫滞留苏联,经历了许多坎坷。幸运的是他在逆境中收获了真诚的爱,一个淳朴的俄罗斯姑娘李莎成为他的终生伴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李立三、李莎风风雨雨坚守在一起,经受了肃反扩大化的考验,又和苏联人民一起参加了1941-1945年反法西斯卫国战争。1946年经我党交涉,李立三终于回到日夜思念的祖国,李莎也依然跟随着他,来华参加新中国的建设,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俄语教学事业,成为中国当代俄语教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培养出许许多多优秀的俄语人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外祖父李立三、外祖母李莎被人们赞誉为象征中苏关系渊源的革命伉俪、中俄关系的晴雨表。这一家第二、三代后人也立志传承中俄人民世代友好的传统,几十年来积极参加两国教育文化交流。</span></p> <p class="ql-block">刘铉在会上播放了自己制作的介绍先辈纪录片的片花,真挚感人,受到与会者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林伯渠与夫人朱明</span></p><p class="ql-block">孙中山曾曰:<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林氏兄弟(林伯渠和堂兄林修梅),一文一武,将来必定大有作为。</span></p><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为他祝寿:<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你是我国革命老战士,自辛亥以来,在历史进程中,你总站在革命的最前线。</span></p><p class="ql-block">邓小平深情缅怀:<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他经历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3个历史阶段。在每个革命的历史阶段,他都是彻底的革命派,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他,是与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并列被毛泽东尊称为“延安五老”的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卓越领导人林伯渠。</p> <p class="ql-block">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后人齐放介绍,1927年7月15日宁汉合流后,林伯渠参加“八一”南昌起义,担任革命委员会委员兼财政委员会主席。起义失败后,他受党中央派遣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2年冬林伯渠由海参崴学成回国。翌年三月,进入江西中央苏区,出任苏维埃中央政府国民经济部长,后任财政部长调任农委会主任及总供给部长。</p> <p class="ql-block">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国同盟会,外公林伯渠参会并加入同盟会,成为职业革命家。林伯渠在日本留学时,学的是簿记学(类似现在的会计学),读了大量的关于经济政治学的书,所以在当时历史环境里算是比较懂经济的人。1917年11月20日,护法战争时期,护法军攻占长沙,林伯渠出任湖南财政厅长。据说,这是唯一一届没有亏损的的政府。</p><p class="ql-block">1921在陈独秀与李大钊的影响下,林伯渠成为中共秘密党员。从湖南财政厅长到临时中央政府财政部部长,林伯渠负责经济工作,掌握着政府的经济命脉,也牵涉到许多人的利益,找他办事的人并不少。</p> <p class="ql-block">齐放回忆:<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一做官就有找他办事的。听姨妈们说,他当湖南省财政厅厅长的时候,有人送东西让他办事,人家来了谈完事给他放下东西,他就拿着东西扔出去,让人家赶快拿走。有人甚至给他送姨太太,他也严词拒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后来湖南老家搞土改,林老母亲李姓家族有一些地主的田被收了,他们就不理解,当时林老已经来北京就职了,他们就到北京来,跟他说能不能网开一面。林老就让人写了一封信,这封信不是给当地政府的,而是给家族里的人,规劝族人要理解国家土改政策,配合当地政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自从加入同盟会成为职业革命者后,外公从来不为自己和家里人做任何的安排。在建立政权的时候,对权力范围之内的规则不简单是一种思想教育问题,而是从制度上、从法律上要有一个建设。如今腐败现象丛生,虽然当时的情况不能与今天同日而语,但面临的是同一个问题。难道光把这些人都杀了就能真正解决问题吗?还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法律的问题,法律的执行和严肃性在建国以后和改革开放以后也在不断地完善。</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北伐名将叶挺将军、叶挺后人叶大鹰</span></p><p class="ql-block">叶挺将军后人、著名导演叶大鹰谈到,爷爷早年在苏联学习、深造的经历,对他一生影响很大。叶挺1920年任粤军第一师少校参谋,次年调工兵营任营副,不久升任总统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1922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调集重兵围攻孙中山的总统府,叶挺率部与叛军激战,掩护孙中山夫人宋庆龄等脱险。</p> <p class="ql-block">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叶挺赴莫斯科,先后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同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2月1日转入中国共产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96年《红樱桃》获第五届不结盟及发展中国家平壤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span></p><p class="ql-block">《红樱桃》是少数记录二战欧洲战场上以中国人为主人公的影片,年幼的楚楚后背上留下的“法西斯印迹”及所遭受的苦难画面,极具震撼力。</p><p class="ql-block">《电影评介》:<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红樱桃》的编导成功运用了时空对比、平行叙述、对比蒙太奇等艺术方法,使得这部抗战题材片在对比冲撞中达到了摄人心魄的悲剧效果。在对比写实中凸现了善与恶的对立反差;在对比交错中刻画了文明与野蛮的鲜明冲撞;在对比界定中营造了令人反思的悲喜剧氛围。形成了影片《红樱桃》真、奇、新的艺术魅力,从而开掘出了一片具有震憾力的悲剧审美大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58年11月7日,代表团在红场观礼台,左1越剧演员王文娟、4作家谢冰心、5将军周贯五、8团长刘澜涛、9副团长钱瑛</span></p><p class="ql-block">欣闻座谈会召开,原中苏友好协会浙江省分会副会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浙江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开国中将周贯五后人周甄励女士表示祝贺,并发来周贯五将军随团上世纪五十年代访问苏联的故事。</p><p class="ql-block">1958年11月2日,赴苏庆祝十月革命41周年的中国劳动人民观礼团一行20人,应邀起程飞往莫斯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红场,左2周贯五、3刘澜涛、4钱瑛</span></p><p class="ql-block">中国代表团团长是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刘澜涛,副团长是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部长钱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包尔汉,中共陕西省委常委、陕西省省长赵寿山。团员(以姓氏笔划为序)是王文娟、王铁民、刘学新、李澄之、宋富根、陆惠先、马烽、季洁、周贯五、郑依平、侯永、杨康华、廖沫沙、廖伯康、蒋燕、戴芳澜、谢冰心。团长刘澜涛将由丹麦直接去苏联,团员刘学新、谢冰心已先期到莫斯科。</p><p class="ql-block">周贯五将军是代表团唯一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p><p class="ql-block">周甄励女士分享了父亲周贯五将军于访苏次年周年纪念日写下的珍贵回忆一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感 受 与 怀 念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 1, 1);">1959年1月17日</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中苏友好协会浙江省分会副会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浙江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周贯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去年11月2日,我作为中国劳动人民观礼团的一员,怀着兴奋和喜悦的心情,从祖国首都――北京,乘飞机前往世界劳动人民的心脏-莫斯科,庆祝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一周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莫斯科,我们参加了莫斯科市苏维埃和党市委举办的庆祝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一周年大会,听了苏共中央米高扬同志的报告。11月7日,我们又和莫斯科人民、世界各国劳动人民的代表一起,在红场度过了兴奋愉快的一天。这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嗣后,我们又用了三个星期的时间到各地进行访问。先后到达了苏联著名的城市――列宁格勒、白俄罗斯共和国首都――明斯克、乌克兰共和国首都――基辅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我们在这些城市里参观了工厂、学校、科学馆、博物馆、少先宫、幼儿园和市郊的农庄。广泛地接触了苏联人民,他们之中有教授和将军,也有工人、农民、保育员、少先队员和幼儿园的小朋友。我们所到之处,他们都给予我们最好的款待和最真挚的友情。朝气蓬勃、乐观而又自信的苏维埃人,及其在伟大的共产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忘我劳动和坚强豪迈的英雄气魄,更使我深受感动。虽然这一切都发生在短暂的二十多天里,但是印象之深使我终生难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列宁的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访苏的日子里,留给我最早和最深的印象,是列宁的精神。无产阶级伟大的革命导师――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虽然逝世已三十余年,但是他那忘我劳动的工作精神、艰苦朴素的生活、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以及他那和蔼可亲的容颜却永留人间。这在苏联每时每刻都能体现出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出国之前,我和大家一样,通过报章、杂志和苏联友人的演讲,了解到列宁同志生前工作、生活的片断情况,但远不如这次参观后体会的更为深刻。我们先后参观了克里姆林宫的列宁办公室和住所,参观了他在高尔克村的故居和在拉兹里夫车站附近的避难草棚,并且参观了他在谢斯特罗列茨克区的叶米里扬诺夫工人家里避难时住过的板棚。11月25日,我们又参观了莫斯科列宁中央博物馆。在故居、避难所、博物馆里,通过遗物、塑像,雕刻和图片,使我们如实地看到了列宁同志的生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列宁同志生活的艰苦朴素是令人崇敬的。在博物馆里,我看到了列宁同志生前穿的那件布质的极为普通的粗糙的旧大衣,很难使人相信,这就是苏联党和国家的创始人和领导人――列宁同志生前御寒的大衣。列宁同志既没有贵重华丽的写字台,也没有体面的办公室。一张平常的木板桌子上,放着一瓶普通的蓝墨水和一支木制的蘸水笔,这就是列宁同志生前办公所用的文具。尽管他的工作那样繁忙,但他总还是设法自己打扫办公室、自己洗衣服。在避难所里,他不仅自己洗衣、扫地,而且还自己汲水和烧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许多图片和统计表说明了列宁同志异常突出的群众观念。他经常接见工人和农民,亲自访问工厂和农庄,为工人、农民讲演,宣传共产主义,阐述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并深入地了解工农群众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状况。从而写出了许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献和指示。即是在最艰苦困难的流放、避难期间,他也是这样做。列宁同志的崇高的革命精神和伟大的共产主义风格,是我们千千万万共产党人的榜样。通过参观和听取介绍,列宁的伟大形象活生生地呈现在我的面前,使我受到了一次无比深刻的教育和巨大的鼓舞。</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烈士墓前献花、默哀,左4周贯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浸沉在友谊之海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虽然是第一次到苏联,但是从我踏上苏联国土的第一分钟、第一步起,就感到无比的亲切和温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苏友好!”“中苏团结!”“中苏两国是兄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几句话,在苏联人民的心坎里牢牢地扎下了根。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工人,或者是尚在呀呀学语的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对中国客人都怀着深厚的友情。从我们到达苏联第一个城市一一依尔库次克开始,我们就浸沉在真诚的友谊和瑰丽的花朵的海洋里。我们每到一个州或一个市,当地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人都亲自欢迎和接见我们。当我们到基辅州“布尔什维克”集体农庄的时候,庄员们象欢度节日一样,穿着民族盛装来欢迎我们,一个老人还带着四个漂亮的姑娘,送给我们一个二十来斤重的大面包。不用说,他们已把我们当作是他们最尊贵的客人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谈话中,苏联人民非常关心我国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情况。他们谈起我国的建设,就象谈他们自己的事情一样。农庄庄员们兴致勃勃地询问我国小麦高额丰产的经验。工人、学生都以激动的语言称颂我国的全民炼钢,热烈地祝贺我国钢铁生产指数的急剧上升。对我国劳动人民的劳动热情和冲天的干劲,他们常常翘起大拇指对着我们用中国话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国,中国大跃进!”</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酒会上与献花孩子,左1周贯五、3钱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市区的街头上,我们时常被欢呼着的苏联青年包围起来。他们问长问短,把自己身上的徽章挂到我们的胸前。身上没挂纪念章的,就弄一枝鲜花插到我们的口袋里。他们久久地不离开我们。我永远不能忘记基辅市阿尔塞纳尔工厂幼儿园的小朋友。当我们去参观这个工厂的时候,他们为我们组织了一次欢迎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会上,这些刚入世不久的小娃娃们穿着华丽的民族服装,为我们表演了最精彩的节目。他们整整齐齐地排成一行,用天真而又动人的童音为我们朗诵了发自他们纯洁心灵的美丽感人的诗句。这首诗很长,我愿意摘下它其中几节,介绍给读者们。他们朗诵道:</span></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我们是工厂的小娃娃,</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我们在幼儿园里长大,</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今天我们排成一行,</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站在大厅的华灯下,</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欢迎中国的客人,访问我们的国家。</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愿我们衷心的祝贺,传遍世界各地;</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愿中国的儿童们,</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也能接到我们的敬意;</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我们虽然远隔千山万水,……</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我们永远是姐妹兄弟。</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我们邀请你们,到幼儿园来一趟;</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我们向中国儿童问好,</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我们祝毛泽东万寿无疆!</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这些幼小纯洁的心灵里,埋下的中苏人民情如手足的友谊种子,已经抽出了嫩芽。我用什么话来形容他们好呢?我只能这样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苏两国人民是真正的亲兄弟,中国人民的心与苏联人民的心是紧紧地贴在一起的。</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布尔什维克农庄留影,三排正中周贯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丰衣足食 生活多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们访问了两个集体农庄。参观了农庄的牛圈、猪房、马棚、家禽舍、铁匠房、木工房和牛奶加工厂等。我们参观的这一切,看起来虽然都是一些平凡的东西,但却显示了苏联农民的无比的创造力。农庄里已基本上消除了过于繁重的体力劳动。运输多用汽车,农庄里有自己的拖拉机,家家都有电灯。一位农庄的负责同志告诉我,他们1958年的收成很好,粮食、牛奶和肉类都获得丰收。的确,不久前报纸刊载苏联的牛奶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这一次,我成了事实的目睹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集体农庄生产的机械化、电气化,给广大农民带来了丰富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每个庄员都是丰衣足食,生活丰富多彩。我们在“卡斯太罗”集体农庄时,访问了农庄的音乐小学。这个拥有几十名学生的音乐小学,培养着未来的提琴手、钢琴家和歌唱家。学校为我们演奏了他们最好的节目,表演得都很精采。“布尔什维克”集体农庄有自己华丽的礼堂,庄员的住宅也整理得很整洁,厨房里食品富裕,家具很充足。</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基辅参观以马克思命名的糖果工厂,左2刘澜涛、3周贯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集体农庄的庄员们很关心我国的农业生产和人民公社运动的状况。“布尔什维克”集体农庄主席在介绍了农庄的经济及生活情况后,热烈地欢迎代表团团长刘澜涛同志讲话和宋富根同志介绍偃师县的农业生产情况。当宋富根同志讲到偃师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克服了困难而获得空前大丰收的时候,庄员们热烈地鼓掌祝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当我在苏联农庄看到庄员们的幸福生活时,便很自然地联想到,在我们祖国辽阔而肥沃的土地上忘我劳动的五亿农民兄弟。他们也正在亲手创造美满幸福的生活。苏联的今天,正是我们的明天。我们正大步走向这个幸福美好的明天。这个向前迈进的动力,就是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就是在党的领导下,日益巩固和兴旺的人民公社化运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俄民主工党一大纪念馆,前右6周贯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高尚的风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苏联人民有着崇高的共产主义风格。我们在苏联作客的时候,正是苏联人民热烈而又兴奋地讨论着赫鲁晓夫同志的报告提纲。他们为这个标志着苏联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宏伟的规划而自豪,同时又以严肃认真的态度为实现这个伟大的规划而进行着物质的和思想的准备工作。他们的一切工作都体现了一个精神,那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乌克兰,一个工厂幼儿园里,我们访问了该园的女主任别特拉克夫斯卡娅。她在这个幼儿园里已经服务了三十五年,当年她所抚养过的孩子,现在有很多已经成为专家了。而她毫不计较自己的职位、荣誉,始终如一地兢兢业业为孩子工作。因为她知道这是党的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部分。她告诉我们说,她是从学校毕业后就到这个幼儿园里工作的。象她这样受过高等教育在社会上作着这种平凡工作的人,在苏联是很多的,而且都积极勤奋地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列宁格勒,我们参观了斯大林金属工厂。这个厂曾两次荣获列宁勋章。我们访问了全家四代在这个厂工作的老工人格罗夫同志。这位早已退休的老工人,现在还经常到工厂进行义务劳动。他们这种认真而又严肃的劳动精神,使我非常钦佩。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列宁的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莫斯科乌克兰饭店酒会与挪威作家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妇女参加社会劳动,在苏联也是一个引人注意的问题。许多轻工业工厂和社会服务部门都有妇女在工作。在莫斯科、列宁格勒、明斯克、基辅的街头,随时都可以看到妇女驾驶着汽车飞驰在马路上。看到苏联妇女积极地参加社会劳动,使我联想到我国正在进行的大办托儿所、大办公共食堂,让千百万妇女从家庭的小圈子里解放出来,参加社会劳动的重大意义。苏联妇女热爱社会劳动的精神,是值得我们中国妇女学习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访问苏联的二十三天,对我的教育和鼓舞是深刻而又巨大的。我写出这些粗浅而零乱的感受,是为了向给予我深厚友情的苏联人民致谢,感谢他们给予我无微不至的照顾。时间虽短,而情意深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怀念莫斯科,怀念每一个苏维埃人,怀念我所访问的每一个城市和农庄。我只有以实际行动,在今后的工作中来加强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团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苏两国人民兄弟般的友谊永世常存!</span></p> <p class="ql-block">曾参加苏联卫国战争并荣获多枚勋章的中共党员嵇直的侄儿嵇钧生指出,抗日战争初期,苏联在道义、人员和物质上也曾给我国提供了巨大的援助。其中在中国牺牲的飞行员就有260多名。中国人民对苏联卫国战争也曾给予重要支持。我国隐蔽战线的杰出战士阎宝航就曾把德冦将进攻苏联的准确日期的重要情报通过中共中央电告苏共中央。</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些在苏联的中共党员直接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嵇直就是其中的一位。由于他的功绩,他获得了红星、战斗勇敢、战胜德国法西斯等多枚勋奖章。</p> <p class="ql-block">1943年嵇直由前线回到莫斯科在克里姆林宫参加颁奖仪式后,苏联最高苏维领导人与获奖者合影(右图为局部放大,后排左二是嵇直)。</p> <p class="ql-block">嵇直的苏联籍儿子嵇辽拉(贝列罗莫夫)也曾为卫国战争作出贡献。战后嵇辽拉致力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为中俄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获得了中、俄两国政府的许多重要奖项。</p> <p class="ql-block">嵇钧生展示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贺年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它见证了苏联帮助中国建立最先进炼钢厂的历史。事实上在从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过程中,我国得到了苏联的无私援助,有156个项目遍布民用和军用的各个领域,从而奠定了中国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我们更应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精神的指引下继续为加强中俄两国人民之间的互相了解和合作而努力。</span></p> <p class="ql-block">东北抗联第五军军长柴世荣之孙、抗日联军领导人之一柴京悟烈士之女柴娥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有一支鲜为人知的部队驻扎在前苏联远东地区的密林深处。为了保密起见,苏军为这支部队授予“苏联远东红旗军第88旅”的番号,而这支部队真正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后期,日本关东军对东北抗日联军残酷“围剿”,企图消灭东北抗日联军。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吉东和北满的党代表与苏联远东军建立了正式关系,苏联远东军同意对东北抗日联军给与帮助,答应在苏联境内提供两个驻屯所,在抗联战斗失利的情况下可以越境休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40年底,东北抗联进入最艰难的时期,抗联各部接到指示越境休整,准备1941年春重返抗日战场。1941年4月苏联与日本签订中立条约。正在准备返回东北战场的抗联部队接到苏联远东军通知,抗联部队不能按原计划返回东北。周保中、李兆麟等抗联领导人,在情况发生变化时,经与苏联远东军协商,在大部队不能返回东北战场的情况下,名不断组织小部队返回东北战场,主力部队转入有计划军政整训。该意见得到苏联远东军认同。</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东北抗联教导旅(88旅)部分官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为了更有效的使部队得到系统的训练,在周保中的建议下,抗联部队于1942年8月1日整编为东北抗联教导旅。为了保密和对教导旅给予正常的供给,苏联最高统帅部建议为教导旅授予“苏联远东军红旗军第88独立步兵旅”的苏军番号。从1941年至1945年的四年多的时间里,教导旅组织了15支小部队不间断地返回东北,开展组织宣传抗日斗争,对日本关东军进行突袭和战略侦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东北抗联教导旅旅长周保中(左四)与苏联远东方面军军官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到1945年苏联对日宣战前夕,教导旅经过极其严格的军事训练后,已成为一支特种兵部队。苏联对日宣战前,从教导旅抽调340名指战员,编入苏联远东方面军的先导部队,作为向导和翻译。另抽调160名指战员,在8月8日夜间空降至东北指定地点,用无线电向苏军报告日军所在地区的动态,指引苏军对日军进行了空袭和炮击。这些抗联指战员大部分都牺牲在这场最后的战斗中。日本投降后,三百多名教导旅指战员被派驻到东北57个战略要点,以苏军卫戍区副司令的身份,协助苏军维持当地秩序,并根据抗联领导的指示迅速开展建党、建军和建政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日本投降后,苏联远东方面军总司令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专门为88旅发来贺电,贺电如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88旅英勇的中国战士们,感谢你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情报,为远东军进攻东北起了重大作用,特别是在日本关东军戒备森严的要塞、筑垒地区所进行的侦査、营救活动,高度体现了中国战士的优秀品格和顽强的战斗精神。令人敬佩的中国英雄们,我代表苏联人民感谢你们,并致以高的敬意!”</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42年抗联第5军军长柴世荣(右)与第5军师长金日成在苏联远东抗联营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中共党中央决定调动十万大军、两万干部进军东北时,已进入东北的教导旅指战员又以苏军身份,起到引导八路军、新四军进入东北的特殊作用。东北抗联与党中央失去近10年的联系,后与党中央取得联系后,于1945年11月3日党中央做出决定,由原东北抗联返回东北后,组建东北人民自卫军,并组建进入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根据中央指示合并组建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抗联和88独立步兵旅的将土们尊严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的的爷爷柴世荣当年就是东北抗联教导旅第四营的营长。这些是俄方制作的东北抗联教导旅(88旅)的珍贵史料画册、爷爷柴世荣与金日成1942年夏在俄罗斯远东抗联营地的合影、斯大林给抗联教导旅(88旅)签发的嘉奖令媒体报道以及2012年俄罗斯联邦发给爷爷柴世荣的“88独立步兵旅成立70周年纪念章(1942-2012)”及证书的照片(第146号纪念章,签发机关:莫斯科老战士委员会,伊万诺夫・瓦副会长签字,2012年8月1日)。证书右下版红色小字文字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光荣和赞誉属于为人类正义事业做出贡献及不惜牺牲生命的俄罗斯和中国88步兵旅的老战士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今天很激动纪念《中俄睦邻友好条约》签署二十周年。明年,是东北抗联教导旅(88旅)成立八十周年。应该永远纪念为解放东北和解放全中国浴血奋战和英勇牺牲的东北抗联教导旅的英雄将士们。</span></p> <p class="ql-block">八路军汤从烈后代汤洪讲述了父亲亲历1945年中苏联合解放山海关的故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45年8月中旬抗日战争期间,一直坚守在东北与华北交界敌后的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热辽16军分区部队,与向盘距在中国东北的日本侵略者进攻的苏联红军部队在山海关附近的绥中前所地区会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八路军冀热辽第16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中)与苏联红军研究攻打山海关的作战计划(后者为军分区宣传科长汤从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8月30日,中苏两军合兵一处,向拒绝投降的驻山海关日伪军部队发起进攻,经过近5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共消灭敌人近1500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夺取了山海关,为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后续部队抢占东北地区,开辟了通道。</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冀热辽军区16军分区八路军与苏联红军会师联合解放山海关后留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45年9月6日,延安《解放日报》在第一版上用大字标题作了报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华北军事要冲山海关,及沦陷敌手十二年之久的榆关镇,已于八月三十日被我军光复。山海关攻克后,成千上万在日、伪暴政蹂躏下的人民群众,敲锣打鼓,鸣放鞭炮,庆祝我们人民的军队所取得的胜利。</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中苏联合解放山海关后,两军战士在临榆县政府门口共同站岗(山海关过去一直属临榆县管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七十多年前,中苏两国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反对共同的敌人——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热血、青春和汗水洒在了一起。父亲亲历参与解放山海关的战斗就是最好的证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53年-1957年,中苏签订新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并援建中国156个关系到中国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父亲也参与了这些经济建设项目的工作。这些项目直到现在仍在一定程度上构成我国重要经济领域很多国营企业建设的根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正如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所讲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的支持,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各国人民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的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讲述、回顾这段历史,是要教育后人们不要忘记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和经济建设最艰苦的年代曾经帮助我们的一切爱好和平、主持正义的国家、军队和人民。</span></p> <p class="ql-block">座谈会策划发起人、八一南昌起义革命后代、苏联飞鹰寻访团团长罗解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中国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刻,苏联是第一个给予了中国巨大支持的国家。当年苏联向中国出售了1200多架飞机,有近5千名苏联军事人员,包括2500多名飞行员和空军技术人员,自愿来华作战,其中有二百多名志愿队员不幸牺牲,长眠于中国的土地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飞行员奥巴索夫·康斯坦丁·季莫耶维奇上尉就是其中一位。奥帕索夫生于1908年,是歼击机飞行员,毕业于海军军事学校和飞行员学院。</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奥帕索夫·康斯坦丁与夫人、儿子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38年4月奥帕索夫抵达中国,参加过武汉“四二九”抗战和“五三一”空战,飞到过广州、澳门作战。他在1938年7月7日空战中牺牲,被追授苏联红旗勋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烈士的儿子、俄中友协副主席奥帕索夫·叶甫根尼·康斯坦丁诺维奇不到6岁时父亲就牺牲在中国,他自己则一辈子致力于促进俄中友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015年5月8日,习近平主席与俄罗斯抗战老兵及后代合影。习主席右边是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烈士奥帕索夫之子、俄中友好协会副主席、全俄老战士委员会中国分委会主席奥帕索夫·叶甫根尼·康斯坦丁诺维奇(奥帕索夫烈士之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俄中友好协会副主席小奥巴索夫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说,如果没有俄中的互相配合,就不可能取得“二战”的胜利。他还说,我们给尊敬的习近平主席赠送了一件非常特别的礼物:一枚纪念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是一枚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而制作的苏联远东红旗军第88步兵独立特别旅(即中国东北抗联教导旅)纪念章。纪念章中文标注:英雄的八十八旅万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们深情缅怀中国东北抗联教导旅(88旅)的英雄将士,也永远不会忘记在抗日战争中援华的苏联航空志愿队,不会忘记牺牲在中国的苏联志愿队飞行员,不会忘记飞行员烈士奥帕索夫上尉。我们积极推动尽快在南昌重修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纪念设施。小奥帕索夫新近也离开了我们,他们的精神激发我们积极努力将中俄友谊世代相传。</span></p> <p class="ql-block">罗解难还与大家分享了父辈与俄罗斯宇航英雄友好交往的生动故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07分,尤里·阿·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从拜科努尔发射场起航,在最大高度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于上午10时55分安全返回,降落在萨拉托夫州斯梅洛夫卡村地区,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梦想。他驾驶的东方1号飞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载人进入外层空间的航天器,就在他的108分钟的飞行过程中,加加林由上尉荣升为少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也是第一个从太空中看到地球全貌的人,加加林荣获列宁勋章并被授予“苏联英雄”和“苏联宇航员”称号。</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前左三起:加加林、江西省妇联主任朱旦华、省总工会副主席胡瑞英(我的母亲)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62年江西省访苏代表团在莫斯科红场参观时,巧遇世界第一位宇航员也在红场上。代表们请求与加加林合影留念,留下了这张象征中苏友好的珍贵影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018年2月13日,俄罗斯驻华使馆特命全权大使杰尼索夫托着自己签过名的加加林与中国代表团这张珍贵合影相片,高兴地与我合照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021年12月6日,我在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门口的加加林塑像前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座谈会内容丰富,气氛热烈,大家积极交流互动,沉浸在回忆中(苏)俄人民友好交往的难忘时光里。会议在雄壮的《歌唱祖国》和《国际歌》声中落下帷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会议特邀嘉宾合影 </span></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中国人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中国全面打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国人民正在鼓足干劲朝着第二个百年目标阔步迈进。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框架基础上,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蓬勃发展,硕果累累,已经成为局势瞩目的新型大国关系的成功典范。</p> <p class="ql-block">国际局势风云激荡,波诡云谲。世界太平,共享大同,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不懈追求;合作共赢,美美与共,是中华民族走进新时代的天下情怀,也是中俄两国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共同愿望。</p> <p class="ql-block">处于历史最好时期的中俄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正在不断发展和巩固。不管在任何时期,中俄两国人民携手并肩,共同迎接挑战和抵御外来干涉与侵略,已成为两国关系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特点。</p> <p class="ql-block">我们相信,中俄两国将继续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携手迈进新时代,实现守望互助、深度融通、开拓创新、普惠共赢,造福于两国和两国人民。</p> <p class="ql-block">纪念《条约》签订二十周年,缅怀两国革命先辈和英雄先烈们的丰功伟绩,继承前人建立的两国传统友谊,重温先辈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将激励我们满怀信心和斗志,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将两国人民共同捍卫人类公平与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先辈们为之奋斗终生的世界大同之崇高理想,不断贡献积极的力量。</p><p class="ql-block">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p><p class="ql-block">中俄人民友谊万古长青!</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摄影:刘森业、赵建华、田在敏、钱光剑、陈胜、任正强、张俊亮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鸣谢:李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胡山(上图右),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新四军研究会会员,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青年部部长,苏联飞鹰寻访团副团长,北京航空联谊会换届筹备组副组长。1990年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毕业,入职外经贸部外事司翻译处、中国驻挪威大使馆、外贸运输司、政策发展司、对外贸易司,2002年出任中国国际货主协会(中国外经贸企业协会)执行秘书长。2019年被授予人事部全国流动人才“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长期研究中国革命、二战历史以及国家软实力发展战略,世界反法西斯和平文化中心及鹰虎驼峰和平外交倡议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苏联飞鹰战南昌,血洒长空魂安在》《万千将士浴烽火,铁血军魂绕战旗》《交流互鉴扬正义,拥抱世界铸和平》《鉴忠贞魂系台海,仰高风矢志不渝》《雄关漫道残阳血,山石英魂尽丰碑》《滚滚湘江化赤水,昭昭青史耀英辉》《潜战龙潭迎春辉,风萧易水不复回》《丹心拥得九州醉,可待乘风下翠微》《凛风傲骨寒霜雪,我伴梅花报春来》《十字岭峰叹悲壮,血花英魂祭太行》《风萧易水将军去,殷绵魂梦父女情》《白求恩精神不朽,共同体大同共襄》《战天斗地凿天河,红旗渠人向天歌》《血战湘江祭》《碕石彭家将》《追寻十月革命中国红鹰团的足迹》《苏联版<西行漫记>之<在华一年>在华出版》《他们应永远以胜利者的姿态前进》《感悟伟大征程》《铁肩道义擎天,英魂浩气赤穹》《弘扬五四精神,再唱青春之歌》《光阴不掩铁血,岁月殷鉴赤诚》《感悟共青精神,缅怀耀邦同志》《讴歌战疫英雄,逆行使命担当》《血战湘江祭与湘江战役精神》《飞鹰撼邪阳,铁血铸英魂》《甘洒一腔血,蓝天舞忠魂》《奔向海陆丰,人类庆大同》《不倒的红旗》《漫漫征程西风烈》《秋之白华,百年独伊》《革命老区古交,铁血红色关头》《走进名胜宽城,走进长城抗战》《光荣军团,光辉不朽》《风雨云英,千秋芳华》《中俄睦邻,友谊世代传扬》等作品发表于《博览群书》《中华魂》《华北诗苑》《中华英才》等杂志及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中国军视网、中国人民解放军报网、中华魂网、中国社科网、凤凰新闻网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