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似曾相识,充满期盼

博融智库

<p class="ql-block"> 本文作者 水山 </p><p class="ql-block"> 2022年1月1日</p><p class="ql-block"> 昨天刚回顾总结了2021年,2022年已经到了。崭新的一年,崭新的第一天,从没有见过,但似曾相识,像是缘分注定要在这里相见,有点小激动,有很多话要说,这才初次相见,我们还要相处365天,已知的未知的有很多事情让人充满期盼。</p><p class="ql-block"> 较早之前读了一本书叫《从零到一》,感觉不错,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去读。 作者是彼得·蒂尔(Peter Thiel),一个美国硅谷的创业者,被誉为硅谷的天使,投资界的思想家。书中主要是想是在别人意想不到的地方,今天我们称的无人区去创造一个新东西,是很难的,一旦成功其价值无比。这就是从零到一。从0的到1 的过程,就是蜕变的过程,从1到100的过程,就是爆发的过程。2020年到2021年从数字上是从零到一,2021年到2022年是从1到2。昨天发了2021的感慨,实际上很多事2022年也是从1到2,是个发展的过程或快速发展的阶段。2022年总的来讲要比2021更清楚,更确定,相对容易,更有希望,更乐观。当然,也要准备迎接意外挑战,对2022年,我充满希望,也准备好战斗。</p> <p class="ql-block">  从自己和我的公司伙伴们理论和业务发展上讲:深耕农业,在农业现代化特别是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已有的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升级提炼,摸索出一些落地实施的方法和模式,尽可能地推进、推广,做出更多的实绩。</p><p class="ql-block"> 致力于通过数字化提升国有企业转型,以战略管理入手推动公司治理能力和管理效率的提升,拓展联盟,广泛合作,聚集力量,选择重点,打造经典案例。</p><p class="ql-block"> 加强管理团队建设,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决策—执行—责任—激励体制,培养骨干力量,壮大骨干队伍,提升为客户服务水平是核心工作。</p> <p class="ql-block">  从产业上看,新经济的力量继续积累,传统经济会加速转型。以新能源、智能化、数字化、新材料和生物工程带动促进产业升级会加速,平台企业快速涌现和发展,会改写资源配置模式,由此打破企业边界,加速企业洗牌,行业中企业的集中度提高,行业周期,产品周期和企业寿命缩短,企业的发展逻辑开始出现历史性颠覆,新型企业主体大量涌现。传统产业在短时窃喜后,将再一次深陷困难之中。</p> <p class="ql-block">  从宏观层面看,在经历了2021年剧烈起伏后,宏观经济政策会更加开明,超前,<span style="font-size:18px;">给力,</span>管制性政策出台会更加审慎。地方政府活力和积极性会有很大提升。在重大高科技投入上,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上,在抓大型“巨无霸”企业集团对稳定经济和引领经济发展上,在抓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上,在引导科技企业和投资企业转向农业产业上,在扩大需求打通供应链上会综合发力,重点发力。更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事业,加速中国经济和国际经济深度融合,推进人民币数字化和国际化,实现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方面会有更大突破。2022年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现代建筑业、智慧城市、智能物流、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和进出口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p><p class="ql-block"> 疫情仍是最不确定因素之一。相信国家和地方会在疫情控制上,坚持严控输入方面会更严格,内防扩散上会更严厉。消费水平恢复过慢,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国际经济的不确定危机和风险对中国经济影响是直接的,全面的。在不出现重大国际危机情况下,中国经济发展GDP会在6%左右。</p> <p class="ql-block">  国际政治环境总体会比2021年好,但不能过于乐观,还有几个重大不确定因素,可能随时发生重大逆转。</p><p class="ql-block"> 一是美国因素。如果美国经济挺过这次新一轮疫情冲击,国内矛盾适当缓和,尽管美国打压中国的战略不会变,但是,为了保住美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抗过危机,中美在经济方面的合作会有所加强。如果美国经济危机出现,必然会加剧社会矛盾激化,美国必然会铤而走险,转移矛盾转嫁危机,全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大国都将受到严重冲击。</p><p class="ql-block"> 二是欧盟的发展趋向。欧盟天生就没有自主权,又因为扩容太快,松散性增加,集中性减弱。随着英国脱欧及默克尔卸任,三驾马车已散架,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相冲突,成员国家利益和欧盟整体利益不一致,加之<span style="font-size:18px;">缺乏成熟和强有力政治家领导,</span>欧盟的发展趋势已经偏离了最初设计者的意图。如果欧盟不能选择正确的方向,将走向分裂和衰退,这个问题在今年会基本见分晓。</p><p class="ql-block"> 政治和经济本是一对连体婴,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服务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巩固提升政治能力和水平,反过来,提高的政治能力和水平再保障经济有更好的发展。什么时候让政治决定过多干预经济,经济就会出问题,经济就会失衡,严重时,就会出现危机。两者的运行和发展规律有本质区别。但是,由于现在出现政治正确逆流,把二者给分裂了,对立了,或机械化一体了,这是当今世界经济不稳定性,政治动荡增加的一个主要根源。在欧盟和美国表现的尤为突出。</p><p class="ql-block"> 三是以美俄为主会不会爆发战争。美俄斗法时间已久,两国存在战略斗争最后决战和两国发展结构性竞争的根本矛盾。对俄罗斯来讲面临生存环境压迫危机,到了忍无可忍,退无可退的地步了。从普京在世界媒体前愤怒的眼神就可以明白一切。对美国来讲,如果不再最后一击,很可能会出现中兴的宿敌,还会促使中俄快速联手“结盟”,共同影响塑造新的国际秩序,这是美国和欧盟都不愿看到的,也是二十多年来美国政治家和战略家犯下的最大的战略性错误。现在,美国机会不多了!2022年很关键,拜登总统这一关很难过。</p><p class="ql-block"> 四是台湾会不会成为麻烦问题。台湾问题很简单,也很复杂。简单是因为它对中国是个必须统一的问题,它是块领土,不会跑掉,时和势的主动权在中国、在中国大陆一方,这是宏观分析判断。复杂是因为国民党不靠谱,民进党搞阴谋实质性台独,部分台湾民众被蒙蔽,引发扣动扳机的具体时间点不好掌握。还有美国表面上是以台制华,实质是拿台湾在和我们讨价还价,提高台湾的交易筹码,这是明显的政治讹诈,但对我们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政治风险。搞不好会对后期治理台湾会埋下历史隐患。这对我们的政治智慧和战略决断力是个很大考验。</p> <p class="ql-block">  经济的本质就是信心和平衡。有了信心就会提高发展未来预期,就会增加消费,就会扩大投资,就试图开业、创业。投资了,产能服务就增加,消费服务就增加,二者不断打破旧平衡,而不断达成新平衡。为了达到快速平衡,就需要参与者都取向平衡。供给与消费平衡,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平衡,新经济与传统经济平衡,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平衡。绝对平衡是没有的,趋向动态平衡的过程就是经济发展的过程。信心不足或没有信心,经济预期就差,风险意识就强,投资和消费就会萎缩,促进经济各方就会消极退场,经济就会向下平衡。这个过程就是经济衰退或经济萧条。现在全球经济处于滞胀期,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经济危机。</p><p class="ql-block"> 现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之中,中国是信心最充足的,最坚定的。这是中国经济活力大,动力足的根本原因。</p><p class="ql-block"> 但是,技术革命、疫情、美国危机、欧盟趋向、美俄战略决斗和中国统一大业等不确定因素任何一个因素都能打破这个动态平衡,可能使经济发展失衡,甚至出现或者加剧经济危机。</p><p class="ql-block"> 2022年已经开始,这些因素的作用从今天已经开始。世界都在看中国,悄悄地照抄中国防疫作业,希望中国能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期盼解决世界经济难题,增加中国大国的国际责任。中国在2022有自己的重大政治任务,中国深知自己处在什么环境下,处在什么历史方位中。中国既是世界经济的稳定器,也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也处在世界的风暴口。<span style="font-size:18px;">怎么保持经济稳定健康增长,避免危机爆发,在危机中寻找机会,甚至把危机当机会,中国提出了稳字当头,科学识变顺势而变主动求变化危为机的发展策略。</span>中国定不负历史,不负重任。</p><p class="ql-block"> 2022年开始了。察势者智,驭势者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