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其实很久就想写一下这篇文章,作为一个过来人给家长们也给即将上大学的孩子们说一说大学的生活,给大家描绘一下大学生活的百态,希望大家能够在文字的描述里对大学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能够在大学完成人生观的生活,给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愿人人成栋梁,为中国实现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之所以选择西北工业大学,是因为西北工业大学毕业的学生80%以上留在国内给国家做贡献,而不是出国给美国创造GDP,就像任正非老先生说的,他们高价在美国买来的技术,发现里面是中国鸡下的中国蛋,笑谈哈! 先简单说说现在中国大学的建制问题,中国在建国以后经历了几次分分合合,把曾经亚洲最强的南京大学分拆的差不多了,现在又有一部分合并,其实在不同意识形态下的国家,这种调整也是情理之中,把曾经走美国欧洲模式的综合性大学分拆成文理学院,或者专一技术型的大学或者学院走苏联路线,在1998年开始又把这些学校一部分合并,又成立了一些综合性大学,把单一模式变成综合模式。<div>这种调整对高速发展的中国来说,有利有弊,益处是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给中国提供精神食粮的人文学科却发展的不是尽如人意,民众在经济基础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人文精神方面的问题愈发显得重要了,现在用王德峰教授讲心学的一句话:贫贱难耐凄凉,富贵不能乐业,中国人出现了集体焦虑,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国家都在探索治疗民众焦虑的良方,最后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以及长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中医很少有人去以此为根基或者对他们持怀疑态度,不是全盘西化就是以舶来品为荣,中国的教育也是如此,比如中国现在中国九门学科里面只有语文,剩下的全部都是在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文化知识,但是对一个孩子最重要的人文主义精神,比如:中国文化讲究的洒扫庭除,尊重长辈,谦逊有礼没有得到一定的发展,只是让孩子别吃亏,让孩子不会受委屈,但是家长们你们一定会后悔的,你不教育你的孩子,社会会教育你的孩子,你不打你的孩子,必然你的孩子会被社会毒打,其中这也是某种程度的平衡。</div><div><br></div><div>下面我们先来说说大学四年是怎么度过的吧,大一这一年,每一个踏入大学的孩子都是满怀希望和憧憬进入大学,大一还好,理科主要学习高等数学,高等物理,英语等基础性学科。大二就开始接触一些本专业方面的课程,由浅到深,大三主要学习专业课程,大四一年课程就比较少了,其中还涉及到考研和实习。但是这四年是走向社会的分水岭,有的学生比高中还要刻苦,有的学生游戏度过四年,有的人信心满满,有的人空洞迷茫。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高校有没有人文精神方面的引导,有没有教授给迷茫的大学生一些指引和启发。</div><div>为什么非211大学以下不上呢,因为不管是省重点还是普通院校,事实是没有那么多的教授和人文学者给你讲一下开智的讲座,大学生也只是在迷茫,迷茫中度过,大学四年是人生中最好的青春,但是有的人奋力前进,实现阶级跨越,有的人直接贡献给了英雄联盟和各种游戏。</div> <h1><b><font color="#ed2308">为什么高中努力刻苦的孩子走到大学会那样的颓废?</font></b></h1> 人都有一定的惰性,高中好好学习就是为了想考一个不错的大学,并且许多高中有着严格的管理。许多大学生,上大学后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学习为了什么。在高中的学习中可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就是为了上大学。许多人不知道大学学习为了什么,其实大学的学习不光是提升自我的知识能力,同时也考验着我们的自律。<br><br>我们在上大学可以想一想自己的未来,给自己一个规划。我们为什么要读书,我们读书为了什么。我们可以不把目标放那么大,说什么为了民族复兴。就想一想我们日后的工作能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自身的价值是什么。怎样在砥砺自我中实现自我价值,在社会中获得归属感。 我们看到了这样严峻的问题,该怎样改变这样的现状呢?<div>找到孩子的长处,做一些生涯规划和学业规划,而不是只是让孩子在那里学习学习,或者定下一个容易实现的大目标,等到这个大目标实现的时候也是孩子颓废的开始,要有一个宏大并且想为此奋斗一生的目标,比如,为社会做贡献,小了来说,为自己的家庭打拼,这样需要改变的就是孩子的方方面面,小到为人处世,炒菜做饭,把小事做好了,大事也就不愁了,小事还没有做好,哪里能做大事呢?</div> 老师最害人的一句话,既没有给学生提供能量,反而让孩子在最该努力的时候放弃努力,这一句话让考上大学的孩子遇到心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