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毛泽东与第三次反“围剿”

中炯

<p class="ql-block">千万个人心中就有千万个毛泽东,他有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多有教员之称)、书法家、诗人等无数桂冠。</p><p class="ql-block">少年读毛泽东,只是读了他的少年壮志;</p><p class="ql-block">青年读毛泽东,只是读了他的热血凌云;</p><p class="ql-block">中年读毛泽东,才慢慢读懂他的格局与伟大。</p><p class="ql-block">每个年龄段,不同层次的人理解毛泽东和看《毛泽东选集》的理解是很不一样的。对主席在中国历史上的独一无二的贡献的认知也是不一样的。</p><p class="ql-block">在我心中,主席除了是革命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诗人,更是一名一手拿枪,一手高举伟大思想武器教育和唤醒民众,心中装的是改造中国与世界这一目标的伟大战士!他手中永远紧握着的是战斗的武器、思想的武器。</p><p class="ql-block">主席少年便立志于改造中国与世界。通过革命和斗争的洗礼,让主席觉悟到最有力量是枪杆子(枪杆子里出政权),基本方针是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懈的工作是教育民众(唤醒沉睡的亿万民众),这才是他一生都没有变化过的斗争的基本要素,其他的则是他的十八般武艺。</p><p class="ql-block">毛泽东作为一位政治家,他带领孱弱的中国强立于东方。</p><p class="ql-block">作为一位哲学家,全面系统地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以及认识论方法论的基本原理。</p><p class="ql-block">作为一位思想家,他提倡并推行平等,引导人民追求高尚精神和道德情操;</p><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军事家,从拿起枪杆子开始(应该是重视枪杆子子,毕竟主席一生没摸过几次枪),他就摸索出一整套战无不胜的战略战术,这种成就使得他站在了军事家的巅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就说说毛泽东的军事家有关的故事。</p><p class="ql-block">而说起毛泽东的军事起点,不能不说一下毛泽东指挥下的“三次反围剿”,尤其是“第三次反围剿”。</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系统地总结了红军在这三次反“围剿”中的丰富经验,作出重要的理论概括。他写道<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等到战胜敌人的第三次“围剿”,于是全部红军作战的原则就形成了。”(这实际上是毛泽东以及我党的军事路线的基本原则的形成)</b></p><p class="ql-block">因为第三次“反围剿”是绝对“以少胜多(蒋介石三十万,我红军三万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绩。</p><p class="ql-block">尤其是第三次反“围剿“成功后,长期被分割的赣南和闽西两块革命根据地连成了一片,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的巩固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也就是中央苏区)。扩大到了二十八个县境,拥有包括瑞金、兴国、于都、长汀、上杭等十五座县城。在根据地内,发动群众,建立或恢复党、团组织和苏维埃政权,分配土地,动员了一万二千名群众参加红军,为建立苏维埃共和国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次反“围剿”,是在国民党三十万大军突然发动进攻而红军正分散在远离原根据地的闽西而又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开始的。</p><p class="ql-block">国民党参加“围剿”的军队,人数比红一方面军多九倍,而且包括了陈诚等蒋介石嫡系精锐部队。红一方面军打破第一次“围剿”只用了一个星期,打破第二次“围剿”用了半个月,(第一、二次“反围剿”的故事另外再述)而打破第三次“围剿”用了三个月。情况最严重时,根据地几乎全部丧失。</p><p class="ql-block">但红一方面军坚持贯彻毛泽东提出的“<b>避敌主力,打其虚弱”</b>的方针,在地方武装和根据地民众的配合下,灵活机动地穿插于敌军重兵集团之间,先后进行了莲塘、良村、黄陂(江西的不是湖北的)、老营盘、高兴圩、方石岭六次战斗,除高兴圩打成平手外,都取得很大胜利,歼灭国民党军队十七个团,共三万余人,其中俘敌一万八千余人,缴获种武器二万条件。至此,第三次反围剿取得胜利。</p><p class="ql-block">蒋介石提出的“三个月消灭共军”的誓言,又一次破了产。</p><p class="ql-block">打破敌军第一、第二、第三次“围剿”后,毛泽东进一步扩大战果,红一方面军乘胜解放一些新的地区,扩大了革命根据地。</p><p class="ql-block">第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毛泽东到瑞金叶坪同中共苏区中央局会合,并在十月十一日担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红一方面军主力在赣西南、闽西继续扩大战果。十月十四日,他们下达训令指出,“土围子炮楼是土豪劣绅的最后营垒,不消灭这一最后营垒,许多的农民群众还是不敢起来。为要肃清赤白对立,夺取广大群众,并捉得土豪筹得款子,必定要完全消灭土围子炮楼。”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红军先后解放会昌、寻乌、广昌、上杭等县城,并在长汀、于都、武平等县普遍开展了工作;相继共拔掉几百个地主武装长期盘踞的土围子炮楼,巩固了后方。</p><p class="ql-block">这样,长期被分割的赣南和闽西两块革命根据地连成了一片,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的巩固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也就是中央苏区)。它的范围扩展到二十八个县境,拥有瑞金、兴国、于都、长汀、上杭等十五座县城,总面积五万多平方公里,人口达二百五十多万。</p><p class="ql-block">在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中,红一方面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b>大规模战争的锻炼,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创造出一整套具有中国红军特色的战略战术(意义重大)。</b></p><p class="ql-block"><b>这些战略战术的基本原则</b>包括:</p><p class="ql-block">在敌强我弱的现实状况下</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诱敌深入</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是</span>红军反“围剿”的基本战略方针;</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运动战</b>是反“围剿”的基本作战形式;</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歼灭战</b>是反 “围剿”的基本要求。</p><p class="ql-block">要点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避强击弱,慎重战,采取包围迂回、穿插分割的战术,制造并抓住敌军在运动中暴露出来的弱点,出其不意地发动攻击,实行战斗中的速决战。</p><p class="ql-block">到这个时候,毛泽东关于以“<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农村为中心”</b>实行<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工农武装割据”</b>的各方面的具体路线已大体形成,从而把中央“八七”会议确定的<b style="color: rgb(237, 35, 8);"><u>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u></b>具体化。</p><p class="ql-block">从红军的建军思想和作战原则,土地改革的政策,根据地建设的方针,到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路线,毛泽东都已提出了明确而系统的、切合中国实际的主张。</p><p class="ql-block">这是他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在中国社会的复杂环境中,严格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坚持在实践中顽强探索的成果。</p><p class="ql-block">至此,我党终于开辟了“<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b>这条中国革命的成功之路!</p><p class="ql-block">因此,第三次反“围剿”是毛泽东军事理论实战化的成果体现,也是是我党军事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转折点,更是我党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的最辉煌时期。</p><p class="ql-block">不深入了解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尤其是反“围剿”时期的历史贡献以及他个人的军事理论的成熟,就没办法理解毛泽东后来的军事指挥天才。</p><p class="ql-block">读书笔记于北京朝阳</p><p class="ql-block">2022年1月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