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十二月初曾做了一个大型在线摄影讲座《多方位的摄影视角》。今天节日偷闲,将文字整理出来,作为给摄影朋友的一份新年薄礼。</p><p class="ql-block"><br>摄影的视角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为什么还要去炒冷饭呢?因为我发现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采用的拍摄方法无异于守株待兔:发现一张《兔子与树》的杰作,然后千方百计地找到那颗“树”,历尽艰辛地等待那只“玉兔”的出现。终于有幸等到“兔子”的出现,于是又一张大片就如此诞生了。更糟糕的状况是别人告诉你曾经有一张《兔子与树》,然后带你到那颗“树”下,为你算好“兔子”出现的准确时间与位置,让一张同质的大片变得毫无悬念。我们的创意只是局限于这是只“灰兔”还是“白兔”。</p><p class="ql-block"><br>守株待兔、别人的感受与摄影的视角似乎有点风马牛不相及吧?在同质化泛滥的时代,读者的感受已经今非昔比:昔日一张惊世骇俗的大作,在同质化作品的轰炸下,早已让人味同嚼蜡,成为图片海洋中的一粒噪点 - 尽管我们还会拇指竖得发酸。要照顾读者的感受,守株待兔的摄影方式已经远远不够,我们要学会灵活机动地发掘新的视角、多方位的视角,进而给我们的读者全新的感受。</p><p class="ql-block"><br>何为摄影的视角?从技术的层面可以定义为对机位、角度、焦段的人为选择;而从摄影艺术的层面又可以看作简洁与丰富、抽象与具体、美观与情绪、静态与动态、黑白与彩色、艺术与纪实、经典与创新等等个人表达的选择。它几乎包括了摄影艺术的全部,绝不是一两篇文章能够说清楚,也不全是我力所能及的题材。</p><p class="ql-block"><br>机位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构图。我们用眼睛去构图,更是用脚在构图。亚当斯有句名言:一张好摄影就是知道站在哪里。我在《摄影范谈第二十七篇:风光摄影机位的优劣》中详细比较了各种机位的优劣,可供大家参考。我们往往做足功课,去一个场景守株待兔,却忘记了改变机位,用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观察眼前的世界。</p><p class="ql-block"><br>这是科罗拉多公路边的一个小湖,绝美的湖光山色。每天吸引了不少摄影师到此守株待兔。运气好的遇上漫天彩霞,运气不好的遇上万里无云,也有很多时候会拍出一张这样的“鸡肋”片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无论运气好坏,几乎肯定从这个机位拍下的图片摆脱不了同质化的命运,因为在这湖边放下脚架,作品已经被判了“死刑”。山是千万人拍过的山,水是千万人拍过的水,构图终究只是大同小异了,无论我们事后如何大谈其艺术构思。<br></p> <p class="ql-block">更糟糕的是遇上一个大摄影团,让人拍摄的欲望彻底崩溃。于是我决定换个机位,换一个别人去不了的位置。世界是三维的,更是变化的,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呢?当我放起无人机,居高临下地观察同一片湖面,“眼”前却是个全新的景象 – 蓝天和秋色的倒影,衬托着水面的涟漪。秋色的印象!于是我决定拍摄一张抽象的作品,全然不顾场景的地理特征。</p> <p class="ql-block">有人会问不远千里来到科罗拉多,为什么拍一张几乎没有落基山地理特征的片子呢。其实“不远千里”往往是摄影创作的一个魔障。正因为我们花费大量精力、时间、金钱不远千里、甚至万里来到一个地标性景点,对于付出与回报的本能反应注定了我们舍不得放弃。没有取舍又哪来创作?这些我们舍不得放弃的地标,往往正是同质化最明显的标志。只有把落基山当作后院,以平常之心去观察,才能视地标如草芥。摄影创作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尤其在今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年我又路过这里,依旧是人满为患,倒是发现小湖中多了几只野鸭。于是我拿起长焦,去追逐那些鸭子。湖边守株待兔的摄影师投来不屑的目光:这么美的景色去不拍,几只鸭子没见过?其实并不是鸭子,而是它们在晨光之中划出的一道道金线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宁愿放弃如画的地标风光。</p> <p class="ql-block">山还是同样的山,水还是同样的水。当我们开放思维,不再守株待兔,便可以全然领略自然世界的丰富多彩:从大风光到小景,从航拍到野生动物,还有延时与视频,也许还可以试试微距 – 为什么一定不可以千里之外拍微距呢?没有哪处景观必须采用某一种特定视角,“必须”往往是传销员的口头禅。</p><p class="ql-block"><br>为了随机应变,随时采用不同的视角,我目前随身携带的摄影器材总是从三脚架到无人机,从超广角到400mm长焦一切齐备。无人机不过是我的双脚和三脚架的延伸,让我的相机到达我人力无法到达的机位。而广角与长焦又尽量装配在各自的机身之上,让我能够根据创作需要做出迅速选择。“大三元”之一的70-200mm我几乎不用,因为它的长端无法满足我的创作自由度。<br></p> <p class="ql-block">相机的设置也是为了符合迅速变化的要求 - 记忆设置:1-快速野生动物,2-慢速野生动物,3-风光。最新的索尼A1快门键附近的快捷键也设置成我最常用的功能选择:c2-聚焦模式点聚焦、区域聚焦、全屏聚焦的选择;c1-面部和眼睛设别的选择(人、动物、鸟),能在眼睛不离开取景器的情况下迅速改变设置。</p> <p class="ql-block">无论我们计划如何周全,大自然随时会给我们突如其来的机遇,这也是摄影的乐趣之一,但是一个摄影师要随时准备应付各种突发事件,而不是守株待兔。有一次在科罗拉多的山中拍摄雪中的秋色,突然一群鹿从我山后的山坡奔下。我随手抓起装着长焦的相机追了过去,边跑边将相机的记忆设置转到野生动物,终于追到一片树林前按下快门。</p> <p class="ql-block">这些年我常常说风光摄影师如果遇到瓶颈可以尝试去拍一些野生动物,因为风光摄影钻入牛角尖的话常常让我们的拍摄过度工程化、同质化,过于瞻前顾后,缺少野生动物摄影师那种对生命和瞬间的敏锐。而生命和瞬间往往赋予我们新的视角,给我们的摄影增加不可重复的变量。何为风光?天下万物皆为风光。开放的心态是摄影师必备的心理素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常常又说野生动物摄影师如果遇到瓶颈可以尝试拍些风光,因为野生动物摄影走火入魔的话往往会把摄影当作户外运动:拎个大炮出门创作,却全然不知一个猎手丝毫不比我们逊色,我们又创在何处呢?风光摄影强迫我们去思考,让我们超越对眼前动态状况下的条件反射,对光色、构图、意境有更严谨的要求,而这些都是自然摄影艺术创作的必须条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几年前在新墨西哥拍摄仙鹤,我却在晨光之中拍下了电线上的一群小鸟 – 野生动物摄影师不屑一顾的小鸟,而光色、构图、意境却完全是风光摄影师的眼光。</p> <p class="ql-block">犹他山谷里溪流上巴掌大的一块倒影,随着水流快速地跳跃。我用野生动物摄影师惯用的手法:长焦镜头、跟踪聚焦、高速连拍。为什么风光不能像动物一样去拍摄呢?我在《理性的灵动》一书中详细叙述了这两张作品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现代技术的进步又在不断开拓我们的视角。一个月前又在新墨西哥拍摄仙鹤。这天一只仙鹤被土狼惊起,径直冲进一群黑鸟之中,像一个孤军奋战的勇士。</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相机不仅追焦迅速,而且能够每秒连拍30张!这样的速度已经模糊了静态摄影与视频的界限。我后期尝试着将这组每张五千万像素的图片组合成了一个短视频。从此我的摄影又多了一个视角,静态与视频不再似鱼与熊掌而不可兼得。</p> <p class="ql-block">广阔的视野,灵活的视角,多变的手法,开放的心态是我们突破同质化瓶颈的有效装备。我们的拍摄需要更多的惊喜,我们的读者更需要从我们的作品中得到惊喜。说到这里又会有人嘀咕:你整天累不累?摄影只要自己开心就好,守株待兔也无妨。更有人会振振有词:艺术就是为自己开心。我在《摄影范谈第一篇:什么是摄影?》中早就谈到拍照与摄影的区别。趁新年伊始,就再重复一遍与大家共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拍照只要自己开心就好,摄影却要照顾别人感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拍照是给自己留念,好与不好与他人无关,与《摄影范谈》也无关,自己开心就好;而摄影作品却是要去传递作者的思想与情绪。传递给谁?不是给自己,而是给别人,否则叫孤芳自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往往我们在孤芳自赏之余却又多了一分阿Q精神:一张片子满世界去贴,遇到大拇指便是高尚的艺术,遇到小拇指便是别人不懂的高尚艺术,当然自己开心就好。照顾别人感受绝不等同于迎合大众,而是寻求有效的摄影语言。同质化让人麻木,让人觉得喋喋不休,让语言失去功能。同时创新也不是坐井观天,同质化的海洋需要去了解,别人千千万万的废片也需要去了解。不了解如何去避免?</p> <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完</div><br>《摄影范谈》目录:<br><a href="https://www.meipian.cn/dacxj7d"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摄影范谈》专栏目录</a><br> <p class="ql-block">范朝亮,英文名John Fan,旅美自然风光摄影师。作品在国际摄影界屡获殊荣, 频繁发表在国内外出版物,在多个国际展览中展出,并被多家图片社收藏。他同时又是国际顶级在线摄影艺术画廊1x.com的策展人及中国大使,摄影创作团队四光圈成员。他的全部摄影作品收集在其个人网站:</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johnfanphotography.com"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 John Fan Photography</a></p> <p>范朝亮著作:</p><p>《摄影范谈集 - 三周改变你的摄影观》于2019年出版。</p><p>《理性的灵动 - 大自然的摄影语言》于2017年元旦出版,入选2017年1月百道好书榜。第二版于2019年出版。<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