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最近我在看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里面有一篇文章叫《教会学生观察》。“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在低年级,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p> 午饭后,我带领孩子们去爬山。小宝虽然年龄最小,但兴致却是很高,还给我们讲了一个很短的名叫《爬山》的故事,内容如下:“一个小公主去爬山,那天,太阳很热!”<b></b>我很好奇地问:“然后呢?”“讲完了!”小家伙笑嘻嘻地说。</p><div> 毕竟体力不如哥哥姐姐,刚爬了会儿台阶就慢了下来,只好和我手牵手、一起前进了。而两个八九岁的小学生体力超好,“嗖嗖嗖”地跑上半山腰、远远地将我们甩在了后面……</div><div><br></div></h3> <h3> 只听大宝惊奇地喊道:“你们快看!那边的云多像两把镰刀!”我一看,真的很像党徽,问他怎么发现的,他说他在党旗上看到过。我被震惊到了,光顾和他们欣赏了,竟然忘记拍照了,这幅图是后来回家从视频里截出来的,有点看不全。<br>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教给孩子观察和看见周围世界的各种现象吧。当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时期,请你把儿童带领到大自然去,因为这时候正发生着迅猛的、急剧的变化:生命的觉醒,生物内在的生命力正在更新,正在为生命中的强有力的飞跃积蓄精力。”我暗自欣慰,今天的活动有点靠近真理的感觉,我们定能观察到更多……</h3> <h3> 接着,我们在两大宝贝勇往直前的探测与引领下,挑战小路成功,爬上了山顶。三个孩子带着登到山顶的喜悦,好奇地大喊,寻找大山的回音。</h3> <h3> 然后,孩子们发现了一个更好玩的、非常有挑战的游戏——爬陡坡。从简单到复杂、从短坡到长坡、从上不去到一次次尝试、最终挑战成功,经历了好多次。从中,我看到了一个二三年级小学生的那种不服输的勇气与坚持挑战自我的决心和力量!</h3> <h3> 那种考试前的恐惧没有,那种玩游戏时的责骂声没有,说错话要遭斥责的担心没有……只有上去的开心和上不去的不屈服,这次不行,再来一次,用这个小男生的话来说:“妈妈,我不甘心,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不信了!”</h3> <h3> 终于,在这个小勇士的坚持下,长长的陡坡乖乖地被他踩在了脚底下,小伙子笑得好开心!<div> 那一刻,孩子收获的不只是爬上陡坡所取得的成功与喜悦,更是翻越了自己心中的大山!那种成就感,是孩子心甘情愿付出自己的汗水、体力而换来的。孩子会主动、开心地去做这件事,并且确信自己能够做好,这才是我们应该为孩子培养出来的一个品质,心理学上叫“自我效能感”。学习这件事,本该可以这样引导,不是吗?</div></h3> <h3> 不知什么时候,我发现小宝的小手背上被什么东西划了一下,渗出点血,我问小宝:“这是怎么了?疼不疼?”四周岁的小家伙根本顾不上理我,草草看了一眼说:“不疼,可能是画上红笔了!”然后就一溜烟跑去,继续他们的快乐了。<div> 如果是平时,这条口子一定会让这个小家伙哭哭啼啼好一会儿,来博取大人的同情。</div></h3> <h3> 大宝说:“这块石头里面有矿物质!”听到这话,另外两个小家伙赶紧跑去瞧瞧,顺便请教这个“小专家”,他们手里的石头是不是含有矿物质,什么样的石头有价值带回家……</h3> <h3> 这个小孩说:“妈妈,我脚底下有岩浆来过。”“我长大要当科学家,我要好好研究石头、还有火山喷发、地震!”</h3> <h3> 一路上,孩子们一会儿和扔出去的小石子赛跑,一会儿与矿泉水桶玩耍,一会儿又摆弄、挑拣一下小石头,踩踩路边的羊粪珠儿,说是踩到“狗屎运”了……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有趣。简直“乐不思蜀”。<div> 孩子们的快乐,大概也就如此简单。</div></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