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村相当于同乡会。依僧人籍贯、地域划分组成僧团。色拉寺里有32个康村。若干康村组成一个扎仓。寺里共有三个扎仓。 来自同一地区的僧人在一起学习。依学历级别不同分布在寺内各处小院或聚在集体僧舍内。 外面阳光明媚,舍内楼梯有些昏暗。 色拉寺不同于普通寺院,这里是学术机构,相当于大学。 寺内往来僧人众多,全盛时期有僧8000余人。 喇嘛教对教育是极其重视和严格的,年限甚长。八岁入学,经过24年刻苦学习后通过层层严格的辩经考核,可申请格西学位,相当于硕士学位,此时已经三十多岁。少数继续修习几年取得藏传佛教最高学位拉然巴格西,近似于佛学博士学位。之后才能在密院中按年资升迁至堪布,也就是各寺主持。 后院有退休僧人养老院。 这位等待入场答辩的僧人口中念念有词,神情有些紧张。 辩经,是一种佛学知识的讨论,是喇嘛们的一种学习方式。色拉寺的僧人们每天有一次辨经活动。 时间一到,参与论辩的选手入场团团围坐在碎石铺就的大树遮荫处。 先是半小时集体诵经。 然后分成几个小组讨论。 这位黑衣人是刚才院外扫地者,这种偷师学艺的精神令人敬佩。 绕圈巡视的老者估计是督学的教授。 答辩的两人盘腿席地端坐,神情稳重而从容。几人向他们发问,击掌、顿足、身体前倾,攻势凌厉。 右手向后拉回,像征通过自己内心的善念和智慧,把苦难的终身解救出来。 夸张的肢体动作看起来像武斗,其实还是文斗。学识在激辩中巩固,思想在激辩中产生。<br> 远处的辩论场,气氛要严肃的多,僧人年纪也偏大,估计是研究生级别的辩论。不能靠近。 看过辩经离开色拉寺时已是飞霞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