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赵志超/撰</p><p class="ql-block">编 辑:湘绮楼诗社</p><p class="ql-block">主 编:李建国</p><p class="ql-block">责任编辑:刘迎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湘南红色之旅</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1年3月26—28日)</p><p class="ql-block">3月下旬,为配合党史学习教育,余偕友人赴湘南永州、郴州二市,作了一次短暂的红色之旅。所到之处,有感而发,即兴而吟,成诗六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谒祁阳陶铸故居</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1年3月26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拾级登临到翠巅,山冲景物万人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门前涧水罗千嶂,屋后松涛震九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石洞源中春窈窕,陶家湾里客留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如烟往事随风至,心底无私仰哲贤。</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注:永州祁阳石洞源,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同志的故乡。陶铸故居坐落在风景宜人的石洞源旅游区内的山坡上。1958年,当地在修建石洞源水库时,陶铸故居因水淹,拆迁至西向的后山脊高处,为一正一横两栋,土砖墙,椽、门窗、青瓦大部为搬迁来的原物。房前有小坪,四周树木葱郁。1997年,在故居旁建有陶铸故居陈列室,为青瓦平房5间,计200平方米。故居前有约1500平方米的广场,可集会停车。山顶建有陶公亭、松风亭。山下的石洞源水库波光潋滟,群峰倒映。山风吹来,松涛阵阵,风光秀丽。2003年,陶铸故居被定为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陶铸(1908—1969),又名陶际华,号剑寒,化名陶磊。1908年1月16日出生于衡永郴桂道祁阳县石洞源榔树村(今祁阳市潘市镇石洞源陶家湾村)。早年当过店员 。1924年考入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26年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广西省委代理书记,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第一书记,中南局第一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兼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等职。文革中受到迫害,1969年11月30日含冤去世,终年61岁。1978年12月24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参观陈树湘烈士纪念馆</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1年3月27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洑水浇开革命花,丰碑高耸映红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断肠一死为明志,欲拯苍生百万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注:陈树湘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位于永州市道县梅花镇之道县烈士纪念园内,距县城5公里。纪念园内树木苍翠,洑水河静静流过,山光水色、景色宜人。纪念园占地48亩,主要建筑有陈树湘生平事迹陈列室、陈树湘烈士墓、红三十四师烈士墓、革命烈士纪念碑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陈树湘(1905—1934),1905年1月30日生于长沙,1922年秋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师长。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陈树湘率领红三十四师担负全军后卫,掩护红军主力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在惨烈的湘江之战中,他率部与十几倍于己的敌人殊死激战四天五夜,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在率部突围时,他腹部中弹,身负重伤。最后,部队弹尽粮绝,陈树湘伤重被俘。1934年12月9日,在押送途中,断肠明志,向死而生,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年仅29岁。</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沙洲再访徐解秀家</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1年月28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碧树清溪小巷幽,旌旗猎猎画中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半条被子家人在,话到情深意未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注:沙洲红色旅游景区,位于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集红色魂、绿色景、古色韵、民族风于一体,是在“长征小镇”沙洲村的背景下建立的红色景区。沙洲村因“半条被子”的故事而名传遐迩,被誉为“红军房东村”,是当年红军长征第一方面军卫生部旧址所在地、红军书发现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半条被子”的主人徐解秀家位于沙洲村小街,是一栋面阔三开间两层砖木结构楼房,为汝城县乡土建筑典型代表,属湘南民居建筑风格。1934年11月上旬,中央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后,到达文明乡休整,卫生部驻沙洲村。三名女红军战士借宿农妇徐解秀家中,临走时,看见徐解秀家里连一条像样的被子也没有,便将自己仅有的一条被子送给徐解秀。徐解秀不肯收下,女红军遂将被子剪成两半,一半送给徐解秀。徐解秀说: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饱含深情地讲述了沙洲村“半条被子”的故事,故事体现的是鱼水情深,彰显的是为民情怀。沙洲村现已打造成为红色经典旅游特色乡村和红色旅游胜地。</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参观第一军规广场</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1年3月28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如宝剑插苍穹,万寿宫前起惠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碧树亭亭台柱立,群雕栩栩塔楼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严明党纪驱顽敌,颁布军规铸首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红色基因传百代,同心筑梦力无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注:第一军规广场,位于郴州市桂东县沙田镇沙田圩,与万寿宫、沙田戏台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连为一体,其规划用地面积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工程总投资1500万元。该工程以建设“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纪念碑、体现第一军规颁布时代背景的塔座及大型浮雕为主要内容,按照总体规划,形成纪念、休闲、景观三大景区。广场于2007年5月正式开工,9月7日“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80周年纪念活动时正式投入使用。该广场现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红色旅游的重要场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1928年3月下旬,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到沙田开展革命斗争,师部、团部驻万寿宫,毛泽东居后殿左厢房。桂东苏维埃政府亦设于此地。毛泽东还曾到沙田戏台进行演说,宣传革命宗旨,号召民众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台柱上的对联“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新社会建设灿烂光明”,即为当时的革命口号。同年8月,红四军主力进驻沙田,军委书记陈毅曾寓于此。</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谒邓力群故居</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1年3月28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流源风物喜新谙,福地钟灵起翠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黛瓦粉墙辉进士,清溪藻井毓奇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坚贞马列高标峻,觉悟工农大任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潋滟池中文似涌,青鹅仙舞翳湘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注:邓力群故居,位于郴州市桂东县流源乡流源村,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十七年(1762)左右,迄今已有近300年历史,气势恢宏,具有典型的江南民居特点。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该房屋为砖木结构,青砖墙,小青瓦面,占地面积9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26.8平方米。坐西北朝东南,三进三厅三天井,大小房屋29间。故居中厅有藻井、隔扇,分正厅、书房、卧室、厨房等。书房内有两座室内牌匾,青砖材质,为主人中进士后朝廷所赐功德匾额,分别书有“树德”“云亭”二字。故居前有泮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邓力群(1915—2015),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宣传战线的杰出领导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原名邓声喈,1915年11月出生于桂东县农村一个富家庭。其祖父邓干材、叔祖父邓林材,均系前清进士。邓力群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35年12月参加革命。193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2015年11月25日,纪念邓力群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深切缅怀他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风范。</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参观红军长征首发地</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1年3月28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风展红旗入眼来,广场石刻染苍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长征首发挥师去,五岭云开扫瘴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注:郴州市桂东县寨前圩,是红军长征首发地。1934年7月23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电令红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长征的先遣部队,退出湘赣根据地向湘南转移,而行动的第一步就是到达桂东附近区域,发展游击战争,推广游击区域。红六军团的前身十七师,组建时不到2000人。该师骁勇善战,在破袭南浔路战役中击溃国民党军6个团,捣毁大量的敌碉堡和据点,威名大震,迅速壮大到四千多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8月7日下午,红六军团所部9700余人,以从桂东调来的独立四团为前导,由江西遂川的横石和新江口地区出发,迅速突破敌人的封锁线。8月11日清晨,部队从遂川高坪出发,经过车下、茅坪、白沙,越过遂川与桂东交界的白沙坳,于当晚进入桂东增口摇兰坑,沿途烧毁数个由当地民团把守的碉堡。中午,红六军团主力经新坑铺到达寨前圩一带,一面在各村张贴标语,宣传我党政策和抗日主张,一面组织群众,打土豪,杀猪出谷,让贫苦农民度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又,五岭指大庾岭 、越城岭 、骑田岭 、萌渚岭 、都庞岭,位于江西 、湖南 、广东 、广西四省之间,是长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菱角村踏青缅怀先贤</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1年4月5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又是清明烟雨天,杜鹃声里拜先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回眸远望层林茂,俯首低吟饶笋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竹坳已新追往事,芬楼依旧忆当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悠然寻韵杉溪径,梦绕罗山共着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注:菱角村位于湘潭县中路铺镇晓霞山下,系著名的黎氏八骏故里。</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鄂中纪游</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1年4月22—25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参观武昌毛泽东旧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汽笛声声江水盈,卅年重作武昌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珞珈山下披新绿,都府堤中飘落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风牖闻香随日暮,油灯照影到天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伟人著作彪青史,赤帜高扬感不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注:武昌毛泽东旧居,位于湖北武昌都府堤41号,是一栋别致的江南民居建筑,距武昌农运动讲习所200米远,是毛泽东1927年主持农讲所工作并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的旧居。占地面积909平方米,为前后两进平房数间。毛泽东在这里完成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光辉著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1926年11月,毛泽东离开上海,经南昌来到大革命的中心武汉。同年12月13日,他出席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的特别会议。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批评正在全国兴起的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面对批评,没等会议结束,毛泽东便前往湖南考察农运,从1927年1月4日到2月5日,整整33天,行程700公里,足迹遍及湘中、湘东、湘南五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1927年2月12日,毛泽东回到武昌,主持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工作,租下都府堤41号这栋民宅。在这里,毛泽东伴着油灯挥笔疾书,仅用4天时间即写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论述了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期间,毛泽东和妻子杨开慧、儿子毛岸英、毛岸青,度过了难得的一段温馨家庭生活,三子毛岸龙也在武昌同仁医院(今武汉市第三医院)出生。蔡和森、彭湃、郭亮、夏明翰、毛泽民、毛泽覃、罗哲等共产党人也都先后在这里居住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这一时期,毛泽东还担任了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常委,主持日常工作并授课,十分繁忙。他常常在晨曦的钟声中走出都府堤41号大门,不是召开会议,就是在农讲所工作、授课,直到深夜才回。杨开慧夜以继日地根据毛泽东的需要整理书稿、资料。1927年4月4日,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举行开学典礼。就在这一天,毛泽东的第三个儿子毛岸龙出生了。但因工作繁忙,直到几天后,毛泽东才抽空赶到杨开慧身边,看望刚出生的毛岸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同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毛泽东在汉口召开的中共中央八七会议上,首次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中国革命由此走向伟大的历史转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武昌都府堤毛泽东旧居纪念馆里收藏着的一只铁箱和一台座钟,曾伴随毛泽东在武汉写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他总是饭都顾不上吃就在座钟前伏案写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毛泽东和杨开慧离开都府堤时,将这只铁箱带回杨开慧的老家乡——长沙板仓。1930年11月杨开慧牺牲后,这只铁箱由杨母向振熙保存。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后,杨开慧的母亲与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一家迁往长沙,这只铁箱便被带到了长沙。新中国成立后,由杨开智献交政府文物管理部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参观武昌农讲所</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农运宏开铸大同,风云际会仰毛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宣扬主义经纶展,培养英材事业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往昔旌旗飘落照,如今鼓角起黉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星星之火燎原野,放眼神州一片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注:武昌农讲所,全称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位于湖北武昌红巷(原名黉巷) 13号,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倡议创办并主持的一所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农讲所旧址是农讲所旧址是武汉市现存唯一保存完好的晚清学宫式建筑,原为清代湖广总督、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创办的北路学堂。该校舍建于1904年,占地面积12850平方米,由四栋砖木结构的房屋组成,中间有一个大操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武昌农讲所于1926年底筹备,1927年3月7日开始上课。4月4日举行开学典礼。学生来自全国18个省,共800余人。武昌农讲所以训练能领导农村革命人材为培养目标,领导机构是常务委员会。邓演达、毛泽东、陈克文任常委,毛泽东主持工作。许多著名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和社会知名人士如瞿秋白、李立三、恽代英、彭湃、方志敏、于树德、李汉俊、李达等,均在农讲所授课。同年6月18日,农讲所举行毕业典礼,大多数学生被委任为农民协会特派员,深入农村开展农民运动,犹如星星之火,燎原于神州大地。大革命失败后,他们领导和参加了各地的武装起义。在长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农讲所师生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不朽的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新中国成立后,中共湖北省委于1958 年筹建“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讲习所旧址纪念馆”,由周恩来题写馆名。1963年,纪念馆对外开放。1997年,武昌农讲所旧址被中宣部命名为首批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任,2004年由中宣部等七部委公布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10年被评为4A级旅游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参观武昌起义纪念馆</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磐石殷红盖碧穹,武昌首义建奇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推翻帝制共和立,天下为公向大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注:武昌起义纪念馆,全称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1号,依托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而建立,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其以收藏辛亥革命时期及辛亥革命人物相关的文物见长的专题性博物馆,已收藏文物数千件,有“辛亥名人字画”、“共和纪念瓷器”、“近代名人家谱”等。2017年5月,该馆晋级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同年11月22日,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距今整整110周年。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武昌起义。武昌起义军事总指挥为蒋翊武,参谋长为孙武,总理为刘公。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起义的胜利,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成为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参观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丰碑高耸入云天,起义黄麻更着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两百将军同一邑,英贤业迹万人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原名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位于红安县城关镇陵园大道1号。1956年,为纪念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根据地斗争中牺牲的烈士,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红安县城东北锞子山上兴建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2010年6月更名为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纪念园占地面积341亩,规划面积500亩,主要纪念建筑物有“一碑两场两园五馆”,即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广场、英烈广场、将军墓园、老红军墓园、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董必武纪念馆、李先念纪念馆、红安将军馆。该园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经典景区、湖北省十佳红色景区、省级文明风景旅游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参观红安董必武故居</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院幽深姓字香,青砖黛瓦米粮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开天辟地尊元老,纬武经文振国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身历六朝诗亦好,寿逢九秩德尤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董恒豫里人材济,勇毅朴诚资栋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注:董必武(1886—1975),原名董贤琮,又名董用威,号壁伍,湖北黄安(今红安)县人,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和法学家,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奠基者。董必武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董必武故居位于城关镇正南街文化馆大院内,原名董恒豫米行(酱菜铺),为三幢两院,是董必武诞生地和青少年生活求学的地方,也是其早年人生、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见证。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四处张贴通缉令悬赏捉拿董必武。1928年6月,国民党当局于放火烧了董家,前两幢房屋当时就焚毁殆尽,唯第三幢残留少许。全国解放后,当地政府对故居后幢进行了修复,在故居前幢基址上修建了红安县文化馆。1977年,红安县革命博物馆将未被烧毁的第三幢建筑按原貌予以修复,并在其内举办了反映董必武青少年时期学习、生活、成长历程的展览和复原陈列。整个故居,包括院子、走廊、堂屋、卧室、灶房以及陈列室等,清幽、古朴。在青砖院墙的圆门上方,缀有一块长方形的汉白玉,镌刻着由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法委书记任建新题写的“董必武同志故居”七个金色大字。堂屋的右边是一间小卧室,为董必武当年出生地,房间简朴,只有一张床和两口木箱。在这间卧室,董必武的母亲生下了他们姐弟四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董必武曾以“朴诚勇毅”为武汉中学校训,亲自教授两个班的国文课,采用白话文教学,精心培育学生,启迪学生的新思想。</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参观红安李先念故居</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别山中元首家,红旗猎猎展风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两间茅屋清池映,一竖牌坊碧树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北战南征驰骏马,经时济世问桑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九龙长啸声犹在,胜地频开革命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注:李先念故居纪念园,位于湖北省红安县以南22公里的高桥镇长丰村,坐落于九龙冲之首,与黄陂县木兰生态旅游区隔湖相望,距武汉市80公里。占地面积13.5平方公里。2009年正式开放,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整个建筑群北靠青山,南临池塘,西倚李家大屋水库,东望九龙冲口,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李家大屋,是李先念家祖辈租种地主的佃田时住过的庄屋,为典型的鄂东民间建筑风格,土砖瓦房,一进三间,座北朝南。故居保持原貌,充分利用了周围的景色,自然而和谐。纪念园现对外开放的还有李先念图书馆、故居纪念馆、纪念园牌坊式门楼等。整个建筑群和周围的池塘、青山融为一体,朴实无华。2006年5月25日,李先念故居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其入口牌坊式门楼两侧的楹联写道:“入川陕,走河西,驰骋中原,将军不下马;理仓禀,问经济,剪除蟊贼,元首正是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李先念(1909—1992),生于黄安县(今红安县)李家大屋。9岁读私塾,12岁起学木工。1926年10月参加农民运动。1927年11月率领家乡农民参加黄(安)麻(城)起义,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任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1939年起历任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司令员、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率部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开辟豫鄂边抗日根据地。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五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42年兼任中共豫鄂边区委书记。1949年5月,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3年1月,任中南局副书记、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1957年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并增选为书记处书记。1977年8月,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常委。1983年6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88年4月,当选为第七届全国政协主席。</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访红安陈锡联故居</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长丰碧水卷风云,夜袭倭机烈火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智勇双全真本色,功高年少上将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注:陈锡联故居,位于湖北省红安县高桥镇陡山彭家村,占地面积228平方米,是二进四重砖瓦结构,翘角飞沿雕楼。始建于清未民初,因房屋破旧,于1948年重修。正面为青砖墙面,较为结实。门楼及窗户为石条所砌。门楼为传统的内缩斗拱式,石条大门正上方为一对青龙雕花,大门为厚板木门。窗户四周方框为石条立柱,窗栏为铁质。后墙及左右两面侧墙为泥砖墙,底层有1米高的青石砖墙垫底。屋旁有大枫树,树龄在百年以上。距故居百米处,建有一幢简朴的现代建筑,内辟“陈锡联将军纪念展”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陈锡联(1915—1999),原名陈锡廉,字廉甫,红安县高桥镇长丰村人,与李先念同村,相隔不足一公里。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团长。1937年10月,率部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炸毁日军战机24架,受到八路军总部嘉奖。后率部参加神头岭、响堂铺、晋东南反“九路围攻”等战役战斗。曾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旅长、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兵团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重庆市委第一书记、军委炮兵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常委,一度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他是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二、十三届中顾委常委。</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过团风林家大湾</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芳草萋萋映古樟,回龙山下任行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帅门依旧图盈壁,福地曾经玉满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兄弟几回同许国,英雄一去未还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茅檐竹径游人憩,功过千秋有咏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注:林家大湾,位于湖北黄冈市中部团风县回龙镇,是林彪的故乡,群山环抱,灵山秀才,风景秀丽。离回龙镇约六七里,绵延着一座形似一头羊的山岭,海拔约300米,气势不凡,满山草木、竹树、繁花。相传这座山是一头雪白的神羊坐化而成,名曰白羊山。白羊山南麓三面环山,中间有一座小山村,这就是林家大湾和染铺湾。近现代以来,这里诞生了著名的“林氏三兄弟”——林彪、林育南、林育英,他们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卓越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林彪(1907—1971),字育容,曾名尤勇,出生于林家大湾之林家老屋。1925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第二团第一营,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历任红军主力军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红四军军长、红一方面军军团长、抗日军政大学校长兼政委、八路军115师师长、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司令员、中共中央东北局和华中局第一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林彪故居位于林家大湾,分为老屋和新屋(帅门)。老屋为林彪出生地,坐落在清水塘中间的正后方,且地势在最高处。屋背约一公里之后,是渐行渐高的关山,犹如一张巨型的太师椅,林家老屋即位于它的中央。山上郁郁葱葱的松柏高耸入云,四季长流的龙泉水源源不断注入清水塘。老屋始建于明代,扩建于清朝嘉庆年间,为一进三幢,砖木结构,室内大小天井三口。新屋(帅门)系林家迁居地,与老屋约200米,l939年被日军烧毁,随后按原貌修复,l971年“9·13”事件后被拆毁,1995年按原貌重新修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林育南(1898—1931),林彪的堂兄,出生于林家大湾,是“三林”中最早的革命者,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长期从事中国工人运动,历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主任、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秘书主任、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宣传主任、湖北全省总工会宣传主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中共湖北省委代理书记、全国苏维埃中央准备委员会秘书长等职。(1917年10月,参加恽代英组织的互助社,很早便成为武汉地区学生运动的中坚分子,并参加过北京的五四运动。1921年,他与恽代英等在林家大湾重新成立了旨在“企求阶级斗争、劳务政治的实现”的组织,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16日,与恽代英等成立共产主义性质的革命团体共存社。中共一大后,林育南与恽代英宣布解散共存社,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职业革命家。曾领导“二.七”工人大罢工。1927年5月,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任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长,中共湖北省委代书记。1927年底赴上海,任中共沪东区委书记。1929年11月在上海参与筹备第五次全国劳动大会,继续当选为全国总工会执委会委员,主持日常工作。1930年起任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中央准备委员会秘书长。)1931年2月17日,同何孟雄、李求实等在上海在上海东方旅社研究反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问题,因叛徒告密,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在狱中,他经受住敌人的严刑拷打,宁死不屈,对党忠诚,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时年33岁。林育南故居位于林家大湾帅门百米处,为土砖建筑,因陋就简,保存完好。故居内陈列了当年林家生活起居及耕作的器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林育英(1897—1942),化名张浩,字祚培,又名林仲丹,林育南和林彪的堂兄。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1897年2月25日出生,13岁入私塾,不久因家庭贫困辍学,随父操持祖传手工染织业。1919年,参加堂弟林育南在家乡创办的通俗讲演社学习,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影响,在家乡开展爱国活动。之后,结识恽代英,加入由恽创办的"互助社"。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林育英为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1942年3月6日,在延安因病逝世。毛泽东为其执绋抬棺。林育英故居位于林家大湾染铺湾,土砖建筑,基本保存了当年的风貌。故居内陈列了当年林家生活起居及耕作的器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山下的田垅边,还建有林家大湾军事展览馆,是当地村民集资建造的一座讲述林家大湾人物的展馆,于2013年11月10日对外开放。展馆内陈列了反映林彪生平事迹的图片,是目前国内最全的讲述林彪元帅历史的展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参观“6501”国防工程</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崇山碧涧筑长城,洞窟纵横任我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段锦前飞瀑降,航天骏业启新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注:“6501”工程,又名银水洞,现名“6501”风景区,又称“龙潭湖”风景区,位于“湘北门户”湖南省临湘市忠防镇。距临湘市区15公里,距京珠高速桃林出口23公里。地处长江南岸,湖南北端,襟洞庭而带长江,控湘北而引鄂南。京广复线、107国道和京珠高速公路擦肩而过,水陆交通便捷,是洞庭人文旅游圈、三国文化旅游圈的交集点,是未来湘鄂旅游黄金线的桥头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6501”工程是一座解密的国防工程,是根据中央军委1965年一号文件精神而兴建的地下军事工程,从1965年动工到1973年停建,历时八年。其地势险要,符合地下工程隐蔽性要求。山洞全长17000多米,面积80000多平方米,共分上、中、下三层,上下相通,结构复杂,有如“长藤结瓜”,共串联25个厅(室),17个通风坚井,大洞可通火车,小洞均可供汽车行驶。整个山体已被掏空,上下相通,洞洞相连,深险莫测,如入迷宫,令人叹为观止,是目前已知中南地区公开的最大人工洞窟,被誉为“天下第一人工洞”“中国地下长城”,堪称神州一绝。景区内山峦起伏,富有田园风光。气候适宜,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丰富。</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安化之旅</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1年4月28—29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2021年4月29日,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南省韶山管理局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等单位举办,安化县委、安化县人民政府等单位承办的2021湖南红色文化旅游节“循伟人足迹,颂红色潇湘”——重走青年毛泽东求学与社会调查之路启动仪式,在益阳安化举行。1917年、1925年,青年毛泽东先后两次到安化游学和进行社会调查。本次活动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旨在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砥砺奋进的力量,打造“毛泽东同志社会调查之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创新“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助推益阳红色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余于4月28—29日应邀赴安化参加了该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参加“重走青年毛泽东求学与社会调查之路”启动仪式</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恰是春和景亦明,蚩尤故里惠风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梅城神韵先贤志,茶坞溪声古道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彩阳光开远岫,千年地脉展遥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伟人足迹今犹在,红色潇湘万里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柘溪水库晚眺</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平湖高峡画图雄,泽润三湘铸懋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坝岿然磐石固,思源最忆是毛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贺中国梅山文化园“红色文化主题馆”开馆</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嘉木葱茏紫气萦,旷观山色意纵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开坛坫光红旅,生态园中展旆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注:安化“红色文化主题馆”——《永远的传唱——毛泽东与安化》,位于中国梅山文化园,于4月29日下午开馆。同时举行的还有“新文旅.新融合名家沙龙”论坛。</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参观左权将军故居——左家老屋</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1年5月22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碧湖潋滟展经纶,绿树葱茏老宅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渡河横苍浪激,黄崖洞险紫烟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以身许国昭青史,赍志为民扫寇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渌水泱泱花艳丽,长留浩魄铸军神。</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注:左权(1905—1942),原名纪权,字孳麟,号叔仁,1905年3月15日出生于湖南醴陵县黄平桥乡黄猫岭村(今属醴陵市左权镇)。黄埔军校一期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12月赴苏联学习。1934年参加长征,参与指挥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斗。长征到达陕北后,率部参加直罗镇战役和红军东征。1936年,担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率部西征并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协助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粉碎日伪军“扫荡”,发展壮大人民武装力量,取得了百团大战等许多战役战斗的胜利。1942年5月25日,在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中,左权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7岁。牺牲后,延安和太行山根据地为其举行追悼会,并改辽县为左权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2009年,左权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参观杨得志上将故居</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1年5月22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望冲中踞虎贲,将军戎马建奇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横戈北国威风凛,拨剑南疆炮火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夺隘斩关消瘴雨,出生入死靖边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英雄已去丰碑在,叱咤云天战史芬。</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注:杨得志(1911—1994),原名杨敬堂,1911年1月3日出生于湖南醴陵县南阳桥乡三望冲村(今属株洲市渌口区)一个铁匠家庭,自幼随父亲学打铁,后到江西萍乡安源煤矿当工人。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革命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一师班长、排长、连长,第四十五师管理科科长、九十三团团长,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团长、副师长,第二师师长,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团长,三四四旅代旅长,冀鲁豫支队支队长,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冀鲁豫军区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一旅旅长,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第一、第二纵队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司令员,第十九兵团司令员等职。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第十九兵团司令员兼陕西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役系主任,济南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1994年10月2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主要著作有:《大渡河畔英雄多》,收入1957年7月出版的《红旗飘飘》第二集,1963年被编进全国初中语文课本。《突破乌江天险》,收入1960年出版的《星火燎原》第三卷。另有《横戈马上》《为了和平》《杨得志回忆录》等。</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南县德昌公园怀段德昌烈士</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1年6月6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铜像巍峨屹绮园,遥看碑碣入云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诗墙赫赫勋名著,古树苍苍气节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儒将英风昭后世,青春壮志励来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巴东喋血堪长叹,逐梦南洲更着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注:德昌公园,位于益阳市南县城区西北南洲镇九都山,系1983年为纪念段德昌烈士诞生100周年而兴建,于1995年全面建成并对外开放。公园占地30多公顷,由陵园、景园、游园三部组成。段德昌将军全身铜像屹立于公园正中。公园分左、中、右三门,高30余米,上盖黄色琉璃瓦,三垛气檀,造型典雅。陵园东侧为游园,建有儿童游乐场、游泳池、子奇塔等游乐观赏设施,陵园北部为洪山禅寺。2010年7月,德昌公园被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段德昌烈士纪念碑位于德昌公园中心,1983年始建,1995年重建。碑身为棱柱体,高19.95米,钢筋混凝土结构,镶嵌大理石,正面镌刻“段德昌烈士永垂不朽”,由何长工题书。1983年被公布为南县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公布为益阳市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月被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段德昌(1904—1933),字裕后,号魂,1904年8月19日出生于南县南洲镇火箭村,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毕业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五师政治部秘书、第二师政治部秘书长,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二十军三师二团党代表,随贺龙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春节前夕,组织和领导公安县年关暴动,开展游击斗争。曾介绍国民党军湖南独立第五师一团团长彭德怀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6月起,任中共鄂西特委委员,鄂西游击总队参谋长、独立师师长,率部在监利、沔阳交界地区创建游击根据地。1933年在“肃反”中被逮捕,牺牲于湖北巴东,年仅29岁。1945年6月11日,在中共“七大”召开的中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上,毛泽东为段德昌题写挽词:“死难烈士万岁”。1952年,毛泽东为段德昌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号烈士证书。1994年,中央军委将段德昌列为共和国36位军事家之一。2009年,段德昌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参观南县厂窖惨案旧址</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1年6月6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高碑又见矗云霄,旧事重提血泪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万生灵涂炭尽,八方堤垸难民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洲烽火挥孤棹,北渚旌旗卷怒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使命勿忘铭国耻,屠龙靖海待磨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注:厂窖惨案旧址,位于洞庭湖西北滨之南县厂窖镇,三面临水,形如半岛。小镇扼洞庭湖西北水路要冲,历为兵家必争之地。1943年,日军为打通宜昌至武汉的长江航线,夺取中国的粮仓,迫使中国政府投降,于5月5日至6月10日发起“江南歼灭战”。“江南歼灭战”共分三期作战,目的主要是聚歼国民党部队第七十三军、第四十四军等部。日军发动该战役后,分多股兵力由湖北进犯湖南,从藕池、石首、华容、岳阳等地向安乡、南县水陆进犯,最后在厂窖形成合围圈。当时,驻守华容、南县、安乡的国民党第七十三军等部主力1万多人奉命撤退,准备西渡常德,以摆脱日军的围追堵截。刚到厂窖,便被逼入这个南北长十几公里、东西宽约5公里的狭长半岛。随之还有湘鄂两省涌来的2万多难民,加上当地居民2万余人,整个厂窖垸被包围军民达5万余人。1943年5月9日至12日,日军在这座小镇疯狂屠杀无辜百姓,制造了侵华第二大惨案,仅3天共杀害我同胞3万多人。2009年11月,厂窖惨案纪念馆落成开馆,湖南潇湘电影集团公司摄制的电影《厂窖惨案》亦在此开机。</span></p> <p class="ql-block">赵志超,网名耘斋主人。1962年9月生,湘潭县人,曾任湘潭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中共湘潭市委副秘书长,现为市委办二级巡视员、市党史学教办副主任。系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南诗词研究院副院长、湘潭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湘绮楼诗社和读山诗社名誉社长。先后被评为省“三创一争”、“四创四争”先进个人,省、市“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市第四届优秀专家,市首批高层次人才。从事文学创作近四十年,先后出版发表近三十部专著及大量文章,累计900余万字。主要作品有《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毛泽东一家人》《毛泽东十二次南巡》《飞越重霄》《璀璨的星空》《耘斋新咏》《湘潭人物皕咏》《湘潭风物皕咏》等。曾获《当代》《诗刊》全国征文大赛二等奖、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践行“五个坚持”征文大赛一等奖、湘潭市文学艺术成果奖等奖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