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白居易,字乐天,生于郑州新郑。自幼聪慧,五六岁学作诗,九岁熟悉声韵。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白父季庚因劝徐州刺史李洧脱离叛藩羁绊有功,由彭城令擢升为徐州别驾,并兼任徐泗观察判官。因为白居易族六兄时任符离主簿,因而白季庚便在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将家室迁于所辖符离县城东毓村(今宿州市埇桥区古符离东菜园村)定居,此时,白居易十一岁。</p><p class="ql-block"> 符离,是个清幽恬静的小城,比起秀丽的江南,这里别有一番宜人的情趣。尤其是小城附近的陴湖,夏季一到,湖岸青草离离,湖中碧波粼粼,白鸥翩翩,这为聪慧的少年白居易提供了艺术萌芽的沃壤。符离东菜园,在唐代叫毓村。毓村有个东林草堂,白居易在此寓居22年,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度过了“昼课赋,夜课书,不遑寝息矣。以至口舌成疮,手肘成胝”的苦读生涯,也经历了影响他一生的苦甜交融的初恋。以至后来,白居易功成名就之后,每每提及宿州符离,都以“故居”、“故园”相称。</p><p class="ql-block">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些妇孺皆知的千古名句,就是白居易在宿州符离时写就的。</p><p class="ql-block"> 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十八岁的白居易游学长安,带着自己的诗作去见著作郞顾况。顾况见他年纪轻轻,便指着他的名“居易”二字调侃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是,当他翻阅白居易的诗稿,读到歌咏宿州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时,那“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句洋溢的少年才华,令顾况惊异,当即拍案叫绝道:“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p><p class="ql-block"> 苦读、游学、考取功名、步入仕途,是父亲的庭训,也是士大夫“学而优则仕”的人生正常出路。符离东林草堂22年的苦读期间,白居易也经历了乡试、州试、拔萃科考等人生大考,为他日后步入仕途,打下了基础。</p><p class="ql-block">故土难忘,在白居易数千首诗歌中,故园符离的生活,被他一次又一次地低吟慢唱,《重到毓村宅有感》、《西原晚望》、《汴河路有感》、《自余杭归宿淮口作》、《隋堤柳》…… 这些诗作,都是白居易怀想符离的名篇。</p><p class="ql-block"> “张贾兄弟同里巷,乘间数数来相访;雨天连宿草堂中,月夜徐行石桥上”,记述诗人与符离乡亲的邻里之谊;“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抒发了时代荒乱、家庭不幸带给他的沧桑之感;“马瘦衣裳破,别家已三年”,“黄鸡与白酒,欢会不隔旬”,这是诗人游学求仕遭遇挫折后,表达的倦鸟归林之情;“二百年来汴河路,露草荒烟朝复暮。后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堤亡国树”,描述了诗人兀立宿州古汴</p><p class="ql-block"> 隋堤时的绵绵幽思;“且倾斗酒慰羁愁,重话符离问旧游。北巷邻居几家去,东林旧院何人住?”则是诗人对东林书屋那段苦读生活的回顾和眷恋。</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p><p class="ql-block">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是白居易写给他的初恋情人湘灵的。也是他的终生之痛。</p><p class="ql-block">说起东林草堂,不能不提及一位曾经在草堂频频出现的妙龄女子———湘灵。湘灵,又称婵娟子。这位符离东菜园村的农家姑娘,这位影响了白居易一生生活和艺术创作的宿州女子,她的长相、她的一颦一笑,我们都无从猜想,我们只能从白居易那一篇又一篇怀恋湘灵的诗作中,去感受、去感动、去想象。</p><p class="ql-block"> 在白居易不多见的爱情诗篇中,他把对爱情的赞美与唏叹,都献给了湘灵!《长相思》、《寄湘灵》、《花非花》、《生离别》、《潜别离》、《感秋寄远》……甚至后来,在他写的不朽诗篇《长恨歌》中,在那“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千古名句中,我们仍然能清晰看到湘灵的影子!他实际是借前朝皇帝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遗事,来宣泄自己心中的块垒。</p><p class="ql-block">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林,枝枝连理生。”这是白居易的初恋。“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遥知别处西楼上,夜凭栏杆独自愁。”这是诗人惜别湘灵。“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这是白居易对自己初恋的不祥预测。</p><p class="ql-block"> 的确“无后期”。白居易和湘灵,一个是官宦子弟,一个是农家民女,两边门第,悬如霄壤;宿州女子湘灵,虽然把自己的初恋给了白居易,但她也清楚这是最后的相聚,强忍着悲痛,彼此安慰,珍重前程。分手时,湘灵无缘托付给他一生,只能送给他一双亲手做的绣花鞋,作为永久的纪念。这双绣花鞋却长久地珍藏在白居易身边,湘灵也成了白居易终生之痛,以至在他后来与贵家女子结婚之后,还念念不忘湘灵:“欲忘忘未得,欲去去无由,两腋不生翅,二方空白头。”</p><p class="ql-block"> 二十年后,白居易杭州刺史任满,他在回朝复命途中,专门来到符离。这是他离开符离二十年中回来的唯一一次。但物是人非,哪里还有湘灵的影子?白居易手拍老树,怆然动怀:“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寥寥十字,意蕴悠长。人亦半朽,但树不懂情人懂情,情存于心几十年,情何以堪啊!</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白居易一生给我们留下了3840多首诗歌,毫无疑问,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p><p class="ql-block"> 白居易十一岁随家迁徙符离,三十三岁移家长安,在符离寓居了整整二十二个春秋!乡野生活的熏陶感染、颠沛流离的游学生涯、痛彻肺腑的初恋情缘、官场沉浮的风云变幻,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也使他成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艺术观点;他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主张,一直影响着中国的文学的嬗变发展。他留下的三千八百四十多首诗歌,成为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和文化遗产。而他的第二故乡符离、他笔下“离离原上草”的符离、他初恋情人的家乡符离,更在深深地念怀这一位才情横溢的大诗人!</p><p class="ql-block"> 诗人好酒,于是,今天的宿州,便有了远近闻名的“乐天醉”美酒;诗人颠簸流离、疲惫万分,于是宿州古城墙边,便有了可以观景小憩的“乐天园”,便有了白居易依石而坐凝视远方的雕像。</p><p class="ql-block">诗人的故居,即东林草堂遗址,位于宿州城北10公里处的符离镇今菜园村(古称毓村),睢水南畔,当地老百姓叫白堆。每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寻觅一代大诗人的履痕。</p><p class="ql-block"> “且倾斗酒慰羁愁,重话符离问旧游”。东林旧地的乡野花朵,宿州大地的离离芳草,都在呼唤着白居易的诗魂。</p><p class="ql-block"> 宿州的历史上有了大诗人白居易,幸甚!</p><p class="ql-block">(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