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167efb">贺岁小视频,恭祝张达明校长和各位读者:虎年大吉、幸福安康!</font></h1> <h1><i>张达明校长 2020年9月10日 摄于其90诞辰之际</i></h1> <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张达明先生简历</b>: 1931年9月生,江苏泰兴县人。1950年如皋师范学校毕业,后在扬州师范学院中文专业高师函授大专毕业,中学高级教师。1950-1954年任教于江都县邵伯中心小学。1954-1955年任江都县郭村中心学校校长,1956年至1959年,先后在邗江县施桥中心小学、李典中心小学任校长。1959年调至邗江县红桥中学,任校长兼支部书记。1981年任邗江县中学校长兼支部书记;1991年至今任江苏省邗江中学名誉校长。</h1> <h1><i>1989年,张达明被人事部、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等部门表彰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被授予人民教师奖章。</i></h1> <h1><i>2020年9月10日 张达明先生90寿辰</i></h1> <h1><i>2020年9月10日 张达明先生和其夫人颜承芬女士</i></h1> <h1><i>2020年9月10日 张达明、颜承芬夫妇和他们的学生们</i></h1> <h1><i>2020年9月10日 张达明、颜承芬夫妇和他们的学生们</i></h1> <h1><br></h1><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导读</b></h1><h1><br></h1><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引言:为什么要写张达明校长访谈录</b></h1><h1><br></h1><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人到一校、心爱一校、办好一校</b></h1><h1><br></h1><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二、看人长处、帮人难处、记人好处</b></h1><h1><br></h1><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三、勇于担当、心底无私、公者千古</b></h1><h1><br></h1><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四、红桥高级中学发展简史和老照片</b></h1><h1><br></h1><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2021年11月24日,采访张校长的录音片段(22分26秒)</b></h1><h1><br></h1><h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附录1: 江苏教育,1981年,第3期:4-5</span></h1><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敢于坚持知识分子政策的校长</b></h1><h1><br></h1><h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附录2: 江苏教育,1990年,第5期:27-29</span></h1><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耕耘在农村教育的原野上</b></h1><h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记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张达明</span></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附录3: 本美篇作者的个人简介</b></p><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引言:为什么要写张达明校长访谈录</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font-size:20px;">去年春节,我回家乡江苏扬州,期间拍了些照片,做成了一个美篇,深受家乡人民喜爱,点击量超过4万。</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span><a href="https://www.meipian6.cn/3f00ek9q?share_from=self&share_to=group_singlemessage&user_id=11973143&uuid=dfc9967eaf1f0914e39c4c193b790698&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11973143&utm_medium=meipian_android&share_user_mpuuid=52ad501b99aba1bc2146a9cf437a1205&um_rtc=097ee9a3f04662d293df83d023a1ec71&from=singlemessage&first_share_to=singlemessage&um_tc=6ce253d6d8645bdff459a6c99594c22f"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0px;"><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i> </i>乡村中国—我的故乡“扬州红桥”—2021年春节纪行</a><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此美篇中,曾写到:</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在红桥中学读书期间的校长张达明先生,乡村办学四十载,改变了那一方土地上数千名农家子弟的命运。像张校长这样的能人,实属罕见。教得了书讲得好课,堪称教育家;管得了人,带得好队伍,一直是校长,历经风雨不倒;创建校办工厂,经营有方,盈利多多;儿孙满堂,都很出色;如今他和老伴,在扬州颐养天年,年逾九旬,身体硬朗、思维敏捷......</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人世间从来不乏智者和能人,成就卓著、风光一时的很多,但终其一生,造福一方并为人称颂而又功德圆满、生无所憾的,少之又少。</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经常想,如果张校长做学问,是不是院士?如果从政,是不是省部级?如果经商,是不是巨贾?</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人生没有如果,命运也不能假设。从世俗的角度,张校长只是一位比较优秀的教师、成功的校长,但他平凡又不失为传奇的人生,于我始终是个迷,值得探究、琢磨......正因此,我把1月2日原定的题目——“乡村办学风雨四十载,丹心育人奋笔著华章”改为“传奇——我的中学校长张达明先生访谈录”。</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在红中四年,和张校长几无个人接触或任何私交,中学毕业后仅见过几次面、寒暄几句。去年11月,我去南京大学开会,专程去扬州拜访了张校长,访谈他1个多小时,并向他曾经的学生和同事们了解了些情况。</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时值2022年春节到来之际,我把这次访谈的主要内容整理出来,让家乡父老和红中校友多多了解张校长及其精神质地与内涵禀赋......</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本美篇尽量多用照片、视频,而少用文字(尽量不重复录音和附录中已有的内容)</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i>2021年11月24日 上午,我和我的中学同学鄂昌明、潘荣美、周丽萍一起造访张校长。</i></h1> <h1><i>颜承芬老师当年在红桥小学任教,教过我的音乐课;片尾是我找出手机准备录音</i></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一、人到一校、心爱一校、办好一校</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张达明,初中毕业后入江苏如皋示范学校读书,1950年入职邵伯中心小学任教。新中国刚建立,百废待兴。张校长20岁开始当教师,在邵伯小学4年间,先后任语文老师、班主任、团支书、教导主任、副校长。他说,人要干一行、爱一行,不能这山看着那山高,敬业、勤业、精业是立身之本。</span></p> <h1><i>后排左4为张达明</i></h1> <h1>邵伯小学当时是江都比较大的一个学校,有几十个班。短短四年时间,他从刚入职的语文老师到副校长,无疑有他的过人之处。</h1> <h1><i>严字当头,以身作则,教师必须认真教书,学生必须用心学习;</i><i style="font-size:20px;">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i></h1> <p class="ql-block"><br></p><h1>从1955年到1959年,他分别到三个小学任校长,都是收拾烂摊子、啃硬骨头。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唯实惟先,才能善作善成。他自己说别人总结他是:人到一校、心在一校、办好一校。终其一生的工作履历,确实如此。大浪淘沙沉者为金,大道至简实干为先。</h1> <h1><i>他谦虚说自己,水平不高,能力不强,但能做到一心一意;什么叫为人民服务?首先是把身边的人服务好,把所在一方土地上的人民服务好。</i></h1> <p class="ql-block"><br></p><h1>他早晚都在校园转来转去,边走路边思考问题,师生都惧怕他。校园围墙、建筑物的一砖一瓦,他都清清楚楚,学校老师的作息规律、个性特点、家庭情况,他也了如指掌;对大多数学生的基本情况,他都有所了解......</h1> <h1><i>身教重于言教;信奉“严是爱、松是害”、“严师出高徒”等格言,精心挑选工作得力得法的教师做班主任;坚持“三育并举以德为先”的原则</i></h1> <h1><br></h1><h1><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二、看人长处、帮人难处、记人好处</b></h1><h1><br></h1><h1>据邗江县志(2009年)(第619页)记载:</h1><h1><br></h1><h1>他倡导“政治上充分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统一;工作上放手使用与严加考核相统一;生活上主动照顾与鼓励自律相统一”的原则;在教育教学方面,他强调“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教书育人同步,言教身教并重”。</h1><h1><br></h1><h1>张达明办校育人的事迹和经验,有些已变成文字,见诸报章和书籍。如,《关于当前学校工作的基本思路》、《学会辩证思维改进学校管理》、《正确理解全面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坚持农村办学四十年》。《新华日报》、《江苏教育》曾先后四次作过专题报道。他的“立足本职,锐意进取”的文章载入了国家教委编纂的《中国中小学校长群英集》,其生平事迹已收入《中国当代教育家大辞典》(详见附录)。</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众口一词的说法是,张校长爱才,敢于用人、善于用人。</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文革前被打成右派的,他敢大胆使用。脾气不好,甚至有些人品问题和性格缺陷的,他都用人所长、功过是非分清,问题摆到桌面上谈。即使在文革中整过他,恃才傲物、善于给人“找茬”甚至与他作对的,他也能宽容大度,在入党、提干等重要的个人问题上不计前嫌。</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至于张校长在帮人难处、记人好处方面的事例,不胜枚举(参见第四部分和附录)</span></h1> <h1><i>品德不好,成绩再好也不能评三好生;说起刘祥庚老师,张校长的欣赏之情溢于言表</i></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三、勇于担当、心底无私、公者千古</b></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一直好奇,张校长一个师范学校毕业的中专生,为什么能管理很多师范学院甚至名牌学校毕业的大学生,为什么能历经各种风雨和磨难没垮下来,其中的奥妙在哪里?答案很清楚,他是为了把教育搞好,把学校办好,是一心为公的,正所谓:心底无私、公者千古。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嫌别人黑,就要自己走得亮堂。</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1年,他调任县中当校长,那时的邗中比较涣散,能人多、矛盾多,物质条件也差。张校长去了后不到一年,面貌大为改观,没几把刷子是不可能的。他从工作作风、为人师表入手,搞党建、团结人、用好人;下大力气改善办学条件、解决教师的切身利益和生活问题......很快使邗中的发展步上正轨、进入快车道。</span></h1> <h1><i>我不懂数学、物理,不等于我对这些老师没有识别能力</i></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inherit;">我和中学同学朱小平先生,曾探讨过张校长有什么健康秘笈、养生之道。他说,一个人公正无私,没做过亏心事,没受过贿,心里坦然、稳当,不会惶惶不可终日 。同时,张校长也很自律、谨慎,讲究方式、方法,不至于在顺境时忘乎所以,忘记来时的路。</span></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个世界并不缺奇才、怪才,精明不如厚道,计较不如坦诚,强势不如和善,行善积德、心底无私,才会天地宽广。或许,这些正是他屹立不倒,很难有人能把他整下台的主要原因。如今他,笑看人生风雨路,淡泊平和心自安,能不健康长寿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h1><i>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i></h1> <h1><i style="font-size:20px;">2008年10月18日,张校长在红中50年校庆纪念大会上讲话。</i><i>时年77岁,精神焕发,声如洪钟</i></h1> <h1><i>从1959年至1981年,张达明任红中校长22年。</i></h1><h1><br></h1> <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四、红桥高级中学发展简史和老照片</b></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学校原名为扬州市黑桥初级中学,1958年3月开始筹建,4月份动工,8月份完工,9月份投入使用并招收第一届学生。但随着形势的变化,于当年10月份,更名为扬州市红桥初级中学。1963年扬州市进行区域调整,学校随之更名为邗江县红桥初级中学。1968年增设高中部,更名为邗江县红桥中学。</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由于教育改革和布局调整,1993年学校实行了初、高中分设,更名为邗江县红桥高级中学。1999年学校启动省重点高中的创建工作,2000年被批准为江苏省重点高中。2004年转换为江苏省三星级高中。2001年邗江撤县设区,学校更名为扬州市邗江区红桥高级中学,2011年扬州市区划调整,归属扬州市广陵区。</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以上文字和下面的部分图片源于郭寿稳等红中校庆50年的材料</span></h1> <h1><i>1958年,红中建校之初的几位教师的合影</i></h1><p class="ql-block"><br></p> <h1>红桥是长江边的滩涂小镇,红中建校时期,交通极为不便,去到扬州的公路都没有,更不会有公共汽车,要走一天......1970年左右,能有球鞋、雨鞋的家庭都少,下雨天道路泥泞,尤其是冬天结冰、化冻,很多学生是踩高跷上、下学.....</h1><p class="ql-block"><br></p><h1>从创办红中到1978年改革开放,张校长和他的同事们在不正常的历史时期和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他们种菜、种山芋和萝卜,养鸡、养鸭、养鹅、养猪......以保证教职工的基本生活需求,维持了基本的教学秩序,让农家子弟有学上、有书读。包括我在内,更别说年轻人,也许永远无法理解,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支撑下来?!</h1> <h1><i>1961年4月,红桥初级中学全体教师合影</i></h1> <h1><i>1963年,红桥初中三(3)班全体同学毕业合影</i></h1> <h1><i>1970年,红桥中学第一届高中毕业生和全体教工合影</i></h1> <h1><p class="ql-block"><br></p></h1><h1><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在“读书无用论”泛滥的年代,我们不忘教书育人</b></h1><h1><b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薛广发</b>(1970年红中首届高中毕业生;原载扬州晚报,2008/08/05)</h1><h1><br>1968年9月初,红桥中学开始复课,除3个初一班,还招收了一个高一班。高一新生主要来自红桥中学和红桥农业中学的六六、六七、六八三届初中毕业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h1><h1><br>红桥中学原来只是邗江县办得较好的一所普通初中,增设高中,硬件简陋,软件更差。新生进校后,尚在“文革”期间,“读书无用论”泛滥。<br> <br>上述种种因素,均给教育教学带来一定困难,但我们坚持因材施教,加强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没有实验室,就在黑板、讲台上演示。<br> <br>针对“读书无用论”,学校老师经常家访,争取家长的配合;一方面发动师生,办专栏,出专辑,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必须有真本领。<br> <br>可喜的局面很快出现了:迟到、早退、无故缺课者渐少;上课时聚精会神、自修时看书做作业、课后请老师解惑者日增。一句话,教学秩序正常了。</h1><h1><br>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红中1970年首届高中毕业生,在1977年恢复高考时,也有一批优秀学生进入高等学校深造。这一届高中毕业生,经过社会实践的锻炼,有的成了省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有的成了高等军事院校的教官,有的成了普通高校的教授,有的成了乡镇党政一把手,有的成了中、小学的知名教师、校长,有的成了乡镇企业家。</h1><p class="ql-block"> </p> <h1><i>1972年,红中高二(2)班毕业师生合影</i></h1> <h1><i>这4张带“亮灯泡”的老照片,是我的中学同学薛义林老师手机翻拍发给我的(他没拍好,呵呵)</i></h1> <h1>上世纪70年代,学生要学农、学工、学军,学校办校办工厂。张校长亲自带领师生开办(尼龙)手表带厂,从一无所知去上海、苏州拜师求教,到善于管理、盈利多多,免除了学生的学费,改善了办学条件,成为扬州市的样板校办工厂。</h1><h1><br></h1><h1>感觉张校长的厉害之处,不只是两手抓、两手都硬,他是三手、四手都抓、都厉害,确实人才难得,不是一般的能人可比。</h1> <h1><i style="font-size:20px;">1977年,初二(1)班全体师生合影</i></h1><div><i style="font-size:20px;"><br></i></div><h1><i style="font-size:20px;">照片由当时教我们的高原老师提供</i></h1><h1><i style="font-size:20px;">高中毕业于红中的他,非常感激张校长的知遇之恩,找他去红中当代课老师,让他有学习的机会,恢复高考后他才能考上东南大学</i></h1><h1><i style="font-size:20px;">你能找到当年的他和我吗?呵呵</i></h1> <h1><i>1977年,初二(2)班全体师生合影</i></h1> <h1><i>1977年,高中毕业生和老师的合影</i></h1> <h1><i>1979年,高二(1)班毕业师生合影</i></h1> <h1><i>1984年,红中初三(1)毕业师生合影</i></h1> <h1><i>1988年,高三(1)班师生合影</i><div><i><br></i></div></h1> <h1></h1><h1>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基本都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他人。做清醒而坚定的教育者,很难!唯有把美好的信念,根植于心间,才能把有限的生命感动、影响无限的他人的生命。</h1><h1><br>三尺讲台几度春秋染芳华,一枝粉笔多少英才遍天下!</h1><h1><br></h1><h1>人生无常,寿有天意。用世俗的观点看,张校长无疑是人生赢家,功德圆满,传奇一方。张校长的辉煌属于过去,我们如何从他身上学习、借鉴到很多,应对新时代、新问题才是关键。这是我一直想为张校长写点什么的主要动因,而且要在张校长很健康的时候让他看到我的这些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h1> <h1><i style="font-size:20px;">2021年11月24日中午,访谈活动后,我们几个中学同学宴请张校长夫妇</i></h1><h1><i style="font-size:20px;">左起:周林、朱旭东老师(红中毕业生,扬州师院毕业后先后在红桥中学、邗江中学任教)、周丽萍、张达明老师、潘荣美、颜承芬老师、王晓华、赵太平</i></h1> <h1><i>2021年11月24日,本次访谈活动拍照、录像的鄂昌明先生和张校长的合影</i></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张校长年过90,怕累着他,也担心他过于兴奋和激动,对他的访谈不能连着进行。还有很多想了解的,比如:他个人成长过程中,尤其是青少年时期、家庭以及亲朋好友等,对他最有影响力的人与事;四十年教师、校长生涯中,他最高兴、最自豪和最失败、失误的有哪些?心灵深处有哪些人与事,最让他感动和歉疚的?……</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于我而言,写张校长不可能全面、到位,管孔之见,也许只是我个人心中的某些执念和对家乡的情怀。</span></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本拟今年春节再次拜见他,无奈因为疫情和自己的事情也多,未能回扬州,留待以后继续完善、探讨吧!</span></p><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其实,缺憾本身也是一种美,可以让我们凝重沉思、砥砺前行。就如张校长深邃的眼神,文字解读之,远超我的能力范围,但用心去思考,必有所获!</span></h1> <h1><i>因为儿孙们是同学、同事,张校长和专程来扬看望他的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先生会面并合影留念</i></h1> <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i>2021年11月24日,采访张校长的录音片段</i></b></h1><p class="ql-block"><br></p> <h1><i>2021年11月29日 拍摄于扬州家中</i></h1><p class="ql-block"><br></p> <h1><br><b><font color="#167efb">本美篇完成后,红桥中学78届高中毕业生石春国先生赋诗一首</font></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镜子</b></h1><h1><br></h1><h1>(致红中老校长张达明)</h1><h1><br></h1><h1>昔日身影是一句格言</h1><h1>站在讲台上</h1><h1>如一面深邃的镜子</h1><h1>没人知道镜子纵深的景致</h1><h1>只是在一阵江风吹过</h1><h1>偏僻的校园被烽火燎起</h1><h1>如今的眼神</h1><h1>这渐渐衰弱的溪流</h1><h1>仍在点燃青草、相册与回忆</h1><h1>它把花瓣吹向水面</h1><h1>那些细屑在霞光中沉没</h1><h1>留下干干净净的路径</h1><p class="ql-block"><br></p> <h1><i>2021年11月29日 拍摄于扬州家中</i></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本美篇制作过程中,朱旭东老师发给我邗江中学新校区的视频资料,我揣摩其意思是: 张校长扬名于红中,成就于邗中,邗中校长十年是其事业的巅峰,今天蒸蒸日上的邗江中学大有赶超扬州中学之势,张校长无疑是欣慰和自豪的。</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江苏省邗江中学新校区</i></b></h1><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资料源于邗江中学官网,2021-12-30</i></b></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办好一所学校,生源固然重要,但更为关键的是校长,其次是师资。从张校长的事例,验证一种说法:一流校长抓文化,二流校长抓成绩,三流校长抓考勤,四流校长抓......(你懂的哈)。好的学校是这样形成的,一开始或突然有一天来了位好校长,带出一批好老师,把不算很好的学生培养得还算优秀,然后好的学生就开始慕名而来,学校就逐渐成为名校,成为名校后,好老师和好学生都会慕名而来。这是良性循环。反其之,恶性循环,好的学校也会走下坡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心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只有爱师、爱生、爱校,才是真正的好校长。教育和学校如此,其它行业、小到家庭大到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仅仅依赖一个人,往往又是非常不靠谱的,需要的是制度和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期盼家乡的中小学校长和老师们,都如张校长一般;更希望红中有朝一日,和邗中比翼双飞、再论英雄!扬州的中小学教育,因你们而更加辉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2022年1月31日(除夕)于广州</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附录1: 敢于坚持知识分子政策的校长</b></p><h1>江苏教育,1981年,第3期:4-5</h1><p class="ql-block"><br></p> <h1><a href="https://www.meipian.cn/40r0y8zx?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i> </i>附录1: 敢于坚持知识分子政策的校长</a></h1><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附录2: 耕耘在农村教育的原野上</b></h1><h1>江苏教育,1990年,第5期:27-29</h1><h1>(原文照转,部分内容和附录1重复)</h1><h1><a href="https://www.meipian.cn/40qxhlwq?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i> </i>附录2:耕耘在农村教育的原野上</a></h1><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附录3:本美篇作者的个人简介</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赵太平</b><span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0px;">,1963年生于扬州红桥。1975.9-1979.7,就读于邗江县红桥中学(初中、高中,学制各2年)。1983、1990年获南京大学学士、硕士学位,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1983.7~1987.8任教于桂林理工大学。1990.7~2000.9年在河南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工作,1999年获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历任该院科研部副主任、主任、副院长、总工程师。2000.10~2003.9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工作。2003.9-至今, 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工作,曾任“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所纪委委员,现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span></h1><p class="ql-block">电子邮箱 tpzhao@gig.ac.cn</p><p class="ql-block">联系电话 13539481855</p><p class="ql-block">微信号 taiping668</p> <h1><br></h1><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span class="ql-cursor"></span>纸短情长,师恩难忘!</b></h1><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衷心祝愿张校长和普天之下所有的老师们幸福安康!</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