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小时候,对曹伯的印象,是在一次本家三周年纪念日上。同为一族的曹伯登场亮相,只见他在众人簇拥下,拿起“鬼子”(白事上乐手的当地称呼)桌子上的小号,一段完整响亮的冲锋号声,迎来在场人的振振掌声。自然也打动了我这个喜欢看战斗电影小观众的心!</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曹伯特喜欢当年军人留着的小平头,至始至终也未见改变过。见年长者抱拳施礼毕恭毕敬;穿衣朴素得体,走起路来双手背后一抱,慢悠悠特优闲;文人才气十足。也难怪,曹伯举人之后,家底殷实、受过教育,琴棋书画无所不能。这样一个人,日子过得不算多好,还勉强过得去。可在势力人眼里,只看到穷酸、守旧、古怪,甚至背后认为他是脑子有问题的“孔乙己”。在天真的孩子们眼里,都把曹伯当村上少有的文化人敬重与崇拜!</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曹伯年青时,出生入死参军打扙,北大荒支援三线建设。这些经历别人也是只知大摡,他也不会主动提起。参加过多少次战争?立过什么功?响应号召支援祖国建设为何又回来?家国情怀还是个人命运不得而知,或许是“我是祖国一块砖,那里需要那里搬。”吧!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文艺兵曹伯,是如何把小他好几岁青春芳华大家闺秀的,上海小姑娘“骗”到手的!据说“上海妈妈”家境优越家里人没人同意,嫁到大西北受苦受罪。别人提起此事,曹伯便露出得意洋洋无法自抑的笑容。只是说:在支援北大荒的列车上认识的。“上海妈妈”与曹伯偕头到老、终得圆满,得益于“爱情的力量”无穷无尽!</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回到农村的曹伯,在大集体时跟随其他人一样,参加生产队劳动。乡音未改的“上海妈妈”也入乡随俗熬成“婆”了,加之听话懂事的儿女帮忙打理下,小日子不温不火的过着。曹伯总是看果园瓜园多一些,在他眼里孩子偷个仨瓜俩枣不算大事。看到娃娃们偷瓜,充其量脚步跺的更快更有力些,喊话的声音更大些而意。老田那家伙,小孩没有不怕他的,有次有个伙伴偷碗豆角,硬是让连赶带吓一失足跌到几十米深沟里而骨折。遇到曹伯看瓜翻沟过去,毛着腰拣大个抱了俩,又俏俏翻沟,眼看上坡大功告成之时,终因体力不支、一步之遥功亏一篑。</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集体解散了,我的父亲已是村上一肩挑的村支书了。人尽其才让曹伯到村小学做代理教师,校管委会成员,曹伯总算有了用武之地。兢兢业业十几年,从事学前幼儿教育,虽是一、二、三、啊、喔、鹅之类,但现在的高材生不已定都能教了这些声韵母前鼻韵母的拼音教学。重要是他是全校的音乐课主干,乐器、读谱没能难到这个老文艺兵。那几年,普及六、九年级教育,村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强硬件建设。做为校管委会成员,组织监督施工、记帐、管库,力所能及无怨无悔,成了父亲最得力的助手。</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提议在 新建的两幢教室山墙上,要绘制足够大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的门面工程。曹伯不负众望、临危受命,硬是在有限的条件下,手工制作地图换灯卡片,借用电影换灯机投屏到山墙上,然后在简易架上用油漆描绘出来,同样是代理教师的我,也帮着拿着大油漆刷子刷类似新疆大片一色的简单图样。气势宏大色彩艳利的两幅地图,引来周边学校纷纷观看效仿!</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曹伯为本村乡村教育事业立下汗马功劳,清贫一生村上的村民没有忘记他;他教过的学生没有忘记他;和他一同看护校园,同为代理教师的我没有忘记他,时时忆起写下此文,以表怀念之心!</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均来自网络呜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