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植物是人类食物和药物的主要来源。神农尝百草,开启了华夏农业和药业文明;北魏《齐民要术》记录的小米,就有86种;500多年前的李时珍,穿着草鞋,背着药篓,走遍大山大河,对很多药材进行深入的实地考察,翻阅800多本书,历时27年,写就《本草纲目》……</p> <p class="ql-block">花草树木以葳蕤之姿,启迪着人们创作的灵感。“四月秀葽,五月鸣蜩”,是来自《诗经》的咏叹;“原上草”、“江畔花”、“月上柳梢”、“雨打芭蕉”,是来自唐诗宋词的意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自然对人类有滋养和疗愈作用。中国人一直靠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活得坚韧而洒脱。人是自然之子。形色匆匆的现代人,是否对大自然的一切已熟视无睹?有些发现,不需跋涉;有些美景,就在身边。</p> <p class="ql-block">2021年长江流域夏秋旱情严重,植被覆盖率有所减少。永新东华岭,因位于山地阴坡,土壤墒情好,又临着禾水河,空气湿度大,依然苔痕苍翠、草木葱荣。校园植被种群丰富,结构多样,演化层次明显,保留很多原始物种,是很好的教学资源。</p> <p class="ql-block">12月,三角枫临风飘落,山茶花却开得惊艳,蓝黑色的女贞果正吸引过冬的鸟群。校园的冬天生机勃勃,正是研学好时机。</p> <p class="ql-block">要研究植被,首先得识别植物种群。学校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代表树种是樟树、女贞树、桂花树、含笑等,都是革质叶片,不仔细观察,很难区分。</p> <p class="ql-block">鉴别过程繁琐且辛苦。藿香蓟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愉悦度的效果。移栽到柑橘林,还有抗虫效果。如果误把有毒的臭草当成藿香蓟,可能会导致呕吐、头晕等中毒症状。</p> <p class="ql-block">标本的制作也是充满波折。辛苦取得的标本,过几天就干枯变形,如果用胶纸把新鲜的标本封起来,过几天就会氧化霉变,一切在探索中进行。做着做着可能又要推翻重来。</p> <p class="ql-block">野果和鲜花最好能画下来或拍照片。</p> <p class="ql-block">不断有惊喜。原以为是枇杷树苗,结果发现是逐渐老化的板栗林在更新后代。</p> <p class="ql-block">她们尽量挤出课余时间(要学九科,实在时间紧),认真地记录和制作标本。</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表现出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p> <p class="ql-block">他们还要冒着被值日老师误认为在“破坏校园环境”、被同学认为“不务正业”的风险,着实尴尬。有的同学坚持不下去了。有的则问:老师,我们做这个有什么奖赏?我说:“当屠呦呦在研究青蒿时,估计不会总想着得诺贝尔奖吧!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时,也不会想到会得共和国勋章吧!”治学的可贵之处,是心中有爱,宠辱不惊。</p> <p class="ql-block">经过一个多月的实践,一本本饱含学生才华和智慧的心血之作交上来了。</p> <p class="ql-block">高一(15)班刘韵茹带领组员,研究了校园野生草花植物群落的药用价值。绘图生动,标本丰富,共记录了近200种校园野生珍稀中草药。其中一个组员感慨:自己对中草药有浓厚兴趣,之前就阅读过多本中草药书籍,苦于没有实践的机会。感谢这次地理实践活动,让自己深受其益。</p> <p class="ql-block">高一(19)班的吴静雯带领组员研究了校园植物多样性。有木本、草本和藤本植物;有阔叶、针叶、硬叶植被;有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有落叶林和常绿林;有原始植被和人工植被等。实践报告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校园植物多样共生是生态良好的充分体现,生物越多样,生态越平衡,人类越安全。虽然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大家认为“这是值得的,我们心里充满自豪感”。</p> <p class="ql-block">高一(17)班贺婧文带领组员,系统研究了含笑树。在实地考察和查阅资料过程中,她们发现这种植物除了绿化环保价值外,还有极高的文化内涵。五个组员决定从此精心守护含笑树,成为含笑花的护花天使。</p> <p class="ql-block">高一(17)班周丽敏带领组员,研究了校园植物进化等级。团队选了苔藓(孢子植物)、罗汉松(裸子植物)、竹子和樟树(被子植物)四种植物种群,系统探索了各种群的位置分布、生长环境、价值及培植技术及防虫技术。报告主题明确,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有很好的环保价值导向。</p> <p class="ql-block">高一(1)班刘娟带领组员,研究了校园花圃植物金边黄杨的生长环境和繁殖方法。她们发现这种美丽的灌木对酸性土壤有指示作用,并有很强的抗二氧化硫等污染的作用,还可以做绿篱和进行各种图案造型。</p> <p class="ql-block">高一(7)班周湘婷带领组员,研究了海金沙、血见愁、野菊、土茯苓、绞股蓝、紫花地丁、栀子花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开发价值、移植技术等,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高一(7)贺慧芳带领组员,以童话般的语言,用植物自述聊天的方式,再现植物群落的位置、特征、生长环境及价值。可见孩子们是用了心的。他们感悟:“这次实践研究活动开启了一扇通往植物世界的大门,我们感受着广阔的天空和学习的自由。感觉提升了自我。感谢学校和老师给予的这次机会。”</p> <p class="ql-block">高一(7)班张丹和组员中途差点放弃,最后咬牙坚持,交上了一份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报告。感悟:“原来我们身边的植物都是宝,大家要行动起来保护植被”。</p> <p class="ql-block">高一(8)班龙泽林带领组员,研究了植物群落演化的古地理环境。他们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感谢大自然让人类生存下去。”</p> <p class="ql-block">高一(14)班王智飞及组员交上了内容丰富的报告。他们倡议同学们爱护校园植被,并建议学校物业在修剪花草时尽量保留原始植被。</p> <p class="ql-block">高一(18)班贺子韵、毛雅斐的报告有一股清新风。细心的她们在后面提醒同学黄果茄有毒,千万别误食,同时倡导“保护校园植被,人人有责”。</p> <p class="ql-block">高一(19)班李志轩带领组员系统介绍了7种植物种群,其中蛇舌草、肾蕨、石楠是其他同学没有介绍的。这个报告是他们团队坚持不懈的结晶。实践过程中他们锻炼了注意力、观察力、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了珍贵的友情。感谢地理实践课,感谢地理老师,感谢学校提供这次机会!</p> <p class="ql-block">优秀奖的团队也很出色。</p><p class="ql-block">一(13)班刘秀宁组,有很好的生态伦理观。因为目前在校园只发现一株贯众,自觉不采摘标本;一(14)班刘宇航组统计了学校植物进化等级占比图;一(14)班的文治吏组绘制了校园植被与环境关系图;一(8)班魏彩思组研究了校园地形对植被的影响;一(15)班刘俊哲组长,在报告里不断感谢组员的付出,既谦虚又大度;一(3)班的左家佑组,冬至前后,一直在做物候观察记录;一(6)班的龙悦组,专心于三角枫叶的旅游欣赏价值开发……孩子们发现了自然界的神奇,老师则发现了孩子们惊人的天赋与潜力。一切努力都值得!</p> <p class="ql-block">冬去春来,校园的美还等着我们继续去探寻、去品味。良辰美景,正是少年读书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