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主题 别样的精彩

空气

濮阳市高中地理中心教研组同课异构活动 三尺讲台催苗绿,一片丹心育花红。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为切实推进我市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有效实施,促进我市高中地理教师深入开展新教材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推动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进一步提高课堂实效,打造一批优质课程。2021年12月30日上午,濮阳市高中地理中心教研组“同课异构”活动,在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如期举行。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濮阳市高中地理中心教研组成员及市直、油田高中的教师代表。 一、预则立,不预则废<br> 本次活动以“提升教师课标意识”为宗旨,将参赛主题定为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一中的课标——“1.10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2月1日,高中地理中心教研组发布活动通知后,老师们深入钻研课程标准,精心准备、反复磨课,充分发挥了借助课程标准指导教学的作用。<br> 12月12日,教研组小组长在市教育局鲁老师办公室讨论并确定了比赛的流程。12月22日,各小组长齐聚市教育局四楼会议室,观看和讨论了参赛教师们上交的教学设计和微课,并提出了修改建议。经过教研组小组长们的初步筛选,5名教师凭借精心的教学设计,扎实的专业知识从参赛教师中脱颖而出,确定参加本次“同课异构”展示活动。充分的前期准备,为“同课异构”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二、同课异构,构出精彩<br> 本次活动在中心教研组组长贾国强老师的主持下拉开了序幕。第一个环节是5位老师的微课展示。 <br> 来自濮阳市一高的樊强义老师积极落实地理实践力,让学生通过调查校园树木,来学习自己身边的地理知识;将身边看的见、摸的着、用的上的校园树木作为教学资源,体现了“生活情景化”的特点,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地理核心素养在课堂上的落实。 赵艳廷老师以校园景色导入,引发学生认同感,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赵老师以素材带动学生的思考,将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通过莲和骆驼刺等案例的对比,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进而说明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房会会老师通过谷歌地球和图片,不仅让学生识别了植被,还体现了地理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她深入挖掘教材,以教材红树林为案例,通过“什么是红树林”“为什么是红树林”“红树林有什么用”问题链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落实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诠释了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王亚飞老师精心挑选图文材料,结合市二高学生的学情,设计了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课堂容量。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了课堂教学中。 范秋月老师展现了扎实的基本功,以“蚂蚁森林”视频导入,并且针对视频提出了具体的三个问题,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课堂环节完整,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讲练结合,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微课展示活动结束后,濮阳市华龙区高中的万建立老师对五位老师的进行了一一点评。万老师认为,五位老师风格各异,通过不同的设计思路,实现较好的学习效果。万老师也从板书设计、课堂容量、内容难易度、学生活动、教态等方面针对每位参赛老师提出了修改意见。同时,万老师指出,希望教师们一定要深入研究课标,把握课程的广度和深度,整合教材,结合校情和生情,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点的优质课程。 教研组组长贾国强老师对微型课展示活动做了总结。贾老师指出,这节课的课标“通过野外考察,或者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并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野外考察对于一线教师很难操作,但是通过观察校园的植被或土壤,是当前野外考察和落实地理实践力的一种方式;摒弃老教材的影响,全新面对新教材,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是落实新课标的第一核心要点,不要拔高课标和教材要求;教师们要深入挖掘新教材,充分利用教材已有案例,紧密贴合教材,设计教学思路。最后,贾老师提出,希望我市地理教师能将省教研室的思想引入进来,积极开创一些小成本、可操作、易推广、能落地、且出成绩的课程,实现我市一般学校、一般老师、一般学生都能上好课的最终目标。 三、现场授课,共同成长<br> 樊强义老师利用经纬线别出心裁的划分学生小组,授课有激情,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主体的教学思想。 房会会老师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出了“先学后教”,夯实了基础知识。房老师以“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的教学设计思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的最后还让小组代表为红树林代言,体现了人地协调观,促进了学生综合思维的发展。 最后,市一高金鑫老师对两位授课老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金老师指出,课前,授课老师们能精心备课,集合各种教学资源,灵活多变地整合教材内容;课上,老师们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金老师强调,希望老师们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更好地把握新教材的特点,促进校际之间的交流,实现新教材在我市的有效实施。 “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面对教材变化的新需要,怎样更快的把握教材,适应新形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次“同课异构”活动是一次充满智慧碰撞的教育共研之旅,充分发挥了引领作用,集合多校优势资源,搭建专业互动平台,打磨教育教学技能,使老师们在交流学习中收获满满。本次活动,将会助推新课标、新教材在我市教学中的有效落实,为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我市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撰稿:孙建霞、田廷禾 审稿:贾国强

老师

学生

新教材

教研组

高中地理

教师

教材

活动

课堂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