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进校的美篇(副本)

新城进校

<p class="ql-block">【新城进校.线上教研】之化学学科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 2021年12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西安的一切按下了暂停键。西安市新城区教师进修学校中教部全体教研员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与学科教师相会云端,开展线上教研活动。  </p><p class="ql-block"> 12月30日,新城区初中化学同课异构网络研讨活动正式上线。 </p> <p class="ql-block">  为了保证本次研讨活动顺利进行,区进校化学教研员王爱维前期制定完善活动安排,加强与承担公开课的老师沟通联系,对授课内容进行网络在线指导;承担公开课的西安市昆仑中学魏欣欣、黄河中学冯源和39中学王秋红老师在繁忙的网课之余,精心准备,深读课标与教材,研讨打磨,为本次活动的开展做了充分准备。</p> <p class="ql-block">  区初中化学兼职教研员、汇知中学彭飞老师对三节课做了详实地评价:冯源老师:1.微课制作精美,充分利用了图片、视频、实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等各种课程资源;2.教学设计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构建了碳和碳的化合物的知识网络,使学生的知识立体化、网络化,利于学生掌握知识间的联系;3.利用课外资源设计实验,别出心裁,设计新颖,可操作性强,“数字化实验证明碳酸的生成”使反应更直观的展示,对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进行了适度拓展,联系了自然界中溶洞的形成过程,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4.以碳达峰、碳中和导课,提出问题“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作为中学生你能做什么呢?”最后以温室效应结尾,与导课前后呼应,完美的进行了结课!小小的建议:知识网络很复杂,可以切换得稍微慢点,留给学生看和思考的时间。魏欣欣老师:1.教学设计中给出了学习目标,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目标;2.充分整合了教材上的各种实验,引导学生复习了碳单质、碳的化合物、二氧化碳的制取、形成了碳和碳的化合物的知识网络,知识点复习很全面;3.设计了中考题对知识进行了巩固,讲练结合,使课堂结构更完整;王秋红老师:1.从物质分类和物质多样性的角度对碳和碳的化合物进行整理,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逐步构建知识网络,之后又从碳元素化合价的角度对碳和碳的化合物进行分类,教给了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分类学习法,思路新颖,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创新思维;2.利用实验视频,使学生更直观的观察实验现象,理解知识点;3.利用碳达峰、碳中和视频,引导学生树立低碳生活的意识;4.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本节课的分类学习法,整理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思维导图,很符合“双减”的政策。</p> <p class="ql-block">  最后区化学教研员王爱维对三位老师的课做了整体评价:1.契合时代精神,积极响应习总书记提出的碳中和与碳达峰。2.符合课标和考试说明要求,碳和碳的化合物是初中相对系统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考点,也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铺垫,所以这里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三位老师都将知识进行网格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王秋红老师注重于分类方法,魏欣欣老师注重于化合价的变化观念,冯源老师注重于碳的循环和实验的创新。3.三位老师都注重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如碳达峰、碳中和、碳循环等有关环境保护的问题。总之三节课各有特色,希望群里的老师们能取长补短,在以后的教学中发挥地更好。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参加本次网络研讨活动的有全区30余名初中化学老师,足可见新城化学同仁对教研的热情,大家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认可。</p><p class="ql-block">撰稿:王爱维</p><p class="ql-block">审核:王 倩</p>

学生

老师

知识

化合物

教研员

教研

学习

实验

网络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