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古厝,重焕活力(上篇)

关埠镇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老树萧萧高似盖,篱边石径曲犹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墙垣斑驳举人访,巷陌纵横文院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寂寞门庭陈迹驻,疏芜屋舍古风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荣衰交替看徐岙,独立苍茫感不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题记</p> <p class="ql-block">  闲庭信步于关埠古宅中,古老与沉静、悠然与斑驳组成一幅天然的画卷,不免让身处其中之人深深着迷,忘记尘世间喧嚣与纷扰,仿佛这是抛却世间万般繁华后,一种朴素情怀的寄托。</p><p class="ql-block"> 潮汕古厝,意思是古老的房屋。源始于唐昭宗光化年间,是一种模仿“皇宫式”的建筑风格建造的。后传至潮汕,是极具特色的传统民居,炮楼、祠堂等亦是潮汕老厝建筑构成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关埠镇民风淳朴,清水绿塘,小溪绕村,水通榕江。其地多农田,田园风光是一绝。尤其是散落在关埠上的各式各样的古宅,形成了巨大的古村落,如同明珠般熠熠发光。风雨的侵销,难掩它们的恢宏气势;岁月的磨蚀,更显出它们的古朴典雅。有的虽受虫蛀蚁噬,幸得轮廓仍在;有的历经风刀霜剑,仅余残壁断垣。</p> <p class="ql-block">  建筑格局上,不仅种类多样,还讲究对称规整、依山水而建,“下山虎”成排连片,“四点金”随处可见;布局上,前辈们巧妙利用榕江流经村落的各支流,除了方便生活用水,还可起到防御、运输的作用,合理又巧妙。</p> <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潮汕古厝就有“京都帝王府,潮汕百姓家”的美誉。在关埠镇古村落里,排排林立着古民居建筑群,座座屋脊高翘,门前墙砖浮雕,立体感强,窗棱装饰巧妙绮丽,别有一番情趣。古民居建筑群里随处可见的木雕、石雕等,工艺精美,多数采用浮、平雕等手法,体现出潮汕成熟的彩雕艺术。</p> <p class="ql-block">  岁月变迁,曾经在古厝里的成员陆续搬走,萧条荒凉之景亦不似往昔繁华。历经脱贫攻坚战役,国家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消灭了绝对贫困;而今,省委统战部、省交通集团、省农业银行等结对组成的驻关埠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响应中央乡村振兴的号召来到这片美丽的土地,工作队的同志们结合乡村振兴五大目标,认真调研乡土、与当地干部群众密切沟通,挖掘这些散落在榕江之畔、潮水溪侧的古宅历史、文化内涵,擦拭这些为岁月尘埃遮蔽的建筑明珠,希望将潮汕古老建筑文化的美展现给世人。</p> <p class="ql-block"><b>  一、古村落</b></p><p class="ql-block"><b> (一)“品”字形:上仓村古村落</b></p><p class="ql-block"> 在关埠镇上仓村,古厝群依势而建、伴水而生,从航拍图上看,古厝群竟呈现一个“品”字形结构,或许是古人们有意为之,在建造时顺地势、水势而为;亦或是冥冥之中的安排,预示着若想古厝发展欣欣向荣,离不开一个“品”字,离不开主人们的优良品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吴曾林三姓各占“品”字其中一“口”</span></p> <p class="ql-block">  位于上仓村吴厝吴南生故宅,它不仅是中共广东省委原书记(时设第一书记)吴南生同志的故居,更是留下不少革命先辈的红色足迹,建于公元二十世纪初,至今有110年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  革命年间,吴南生在自己的旧厝,用木船送地下党从榕江水路安全转移,为潮汕红色革命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  踏上旧地,探寻革命旧址,回望那一段峥嵘岁月。斯人虽去,往事却不会如过眼云烟般散去,革命活动的残酷事迹历历在目,先辈们流传下来的不屈不饶、英勇斗争的精神也在这一桩桩事迹、一份份图文资料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  <b>(二)“七星伴月”形:洋贝古宅</b></p><p class="ql-block"> 关埠镇洋贝村自南宋年间创乡,历史悠久,为元朝入侵之时,福建人入潮所创,至洋贝此地,望南山翠屏,榕水如练,遂结庐于此,名曰南阳里,有诸葛草庐之意。从航拍图上,此地峰峦挺秀,沃野清流,其古村落四面环水,似一轮明月为水环绕,先人也因此在沧桑的寨墙上设七个寨门,寓意“七星伴月”,也寓示着众人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有月则有桂,寨中有一株老榕树与老宅同龄,被族人一致认定为吴刚所伐之桂花树,而保存完好至今。</p> <p class="ql-block">  洋贝族人有诗曰:“清溪一曲绕村流,巍垣环周接垅头。门开七座东西向,道分三桥南北游。玉树临风月中桂,高阁入云神仙楼。南山峻岭苍松茂,北廓满园翠竹修。麻田紫气呈毓秀,塔笔生花卜封侯。人杰地灵千载盛,物华天宝万古留。”千百多年的历史积淀,虽有天灾人祸造成的一些历史记录的空白,亦有千百年来,洋北祖先留下的无形的智慧结晶。</p> <p class="ql-block"><b>  (三)“龙舟”形:树下古宅</b></p> <p class="ql-block">  树下村,因村境有古榕苍翠繁茂而取名。从航拍图上看,树下的古厝群很像一条龙舟,而树下人也特别喜欢赛龙舟,村里有种说法:树下老厝很像一条龙船,所以越闹腾会越兴旺,赛龙舟时那种积极拼搏的干劲,也鼓舞着树下村民们以积极拼搏的干劲将本村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 树下陈氏祖祠,是树下古厝群中较有代表性的古厝,创建于公元1436年至1449年,建古寨围墙历时13年,距今已有485年历史。新中国成立后,陈氏祖祠曾有一段时间用作学校教室,历经岁月沧桑,如今已有残破迹象。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由树下村老年协会主持重修,才能重放光彩。如今,重修的陈氏祖祠,是村里老人休闲场所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b>(四)“螃蟹”形:上底古宅</b></p><p class="ql-block"> 上底村,因位于榕江中下游南岸、关埠南炮台半岛这片低洼地上方而得此名。从航拍图上看,上底古宅整齐划一、气势凌人,似一个巨大的军阵。据上底族谱记载,村古宅区为蟹地,寨前住宅为“蟹身”,老爷宫与水流沟两踏头为“蟹眼”,古宅前面有一片良田,实乃风水宝地,是出文人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b>二、 名人古迹</b></p><p class="ql-block"><b> (一)黄武贤提督府</b></p><p class="ql-block"> 黄武贤提督府,原称“建威第”,又称“泰崇公祠”,下底古村人皆称之为“老府”,是清代爱国将领、一品云南提督黄武贤之府第,也是潮阳为数不多的完整的“四马拖车”建筑。</p> <p class="ql-block">  提督府建成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已有数百年历史,结构和装饰具有潮汕民间晚清建筑风格。该府坐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逾83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主体5座相连,从概貌上看,府第以中间祠堂象征“车”,左右两边次要建筑象征拖车的“马”,左右为书房,前为马房,后有一排平房,即是“四马拖车”的“包尾”。坐在“车”上的列祖列宗就由居住在两边的象征“车”的子孙拖着,轰轰隆隆地从古至今,走向美好的未来。</p><p class="ql-block"> 提督府有匾名“建威第”,府内祠堂正上方挂有匾额“光耀堂”,原系清末戊戌科状元夏同和所书,现匾系中共广东省委原书记(时设第一书记)吴南生手迹。匾额下挂有黄武贤画像,祠堂内尚保存有三块清代的牌匾,分别是“旨赏换花翎”、“钦命提督军门”、“钦命挂印总镇府”。</p> <p class="ql-block">  提督府的建造,潮籍官员丁日昌和方耀也出了力。光绪年间,丁日昌向朝廷奏请给黄武贤将厅扩建成“将军府”,同时,还动员方耀资助,才得以建成现“提督府”。</p><p class="ql-block"> 曾经,关埠中学经多次更名与迁徙后,定址于此处,这是当时榕江片影响最大的学府。1952年,关埠中学由“黄武贤提督府”迁往“黄金福总兵府”(这是下底古村另外一座保存完好的“四马拖车”古建筑,是晚清潮州总兵黄金福的府第),此后,提督府成为下底小学和下底幼儿园的校址,直到1993年下底小学新校址落成之前,它都一直为古村的教育事业发光发热。</p><p class="ql-block"> 现在,“黄武贤提督府”既是潮阳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黄武贤纪念馆,也是汕头市潮阳区文物保护单位,有专人管理,里面陈设有黄武贤一生主要事迹图,清代御制木盒、银筷等一批内廷赏赐文物,以及一批征集来或后人捐献的字画、资料、碑刻等。</p> <p class="ql-block">  虽然因为岁月的侵蚀,墙上的精美彩雕斑驳脱落,但它的精致做工仍旧经得起细看。百年古厝里的雕刻,以一种庄严凝重的方式,在向人们无声地宣告着,那段厚重深邃的历史时光。</p> <p class="ql-block">  <b>(二)溪西欧华侨小洋楼</b></p><p class="ql-block"> 在关埠镇溪西欧村,有一处华侨小洋楼,占地面积140平方米,始建于民国年间(约建于1940年左右),为民国潮阳县参议黄如山所建,当时用于抗击日寇,黄如山任潮阳县参议期间,一心为民,办学兴农。</p><p class="ql-block"> 如今小洋楼历经岁月风雨侵蚀,依然屹立,更为神奇的,在墙上长出了一颗“鸟榕”,树根盘墙而生,榕树绿叶婆娑,树与旧屋融为一体,仿佛恋人一般,彼此守护着,构成一幅独特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更有众多与古宅不同的古庙、古牌坊,也因篇幅过长,皆不在此篇一一道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漫步于关埠古村落之中,欣赏着清新明艳的田园风光,更是一番感慨。如今,古宅已不再是人们居住的首选,在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的冲击下,高楼大厦才是人们心中舒适现代的代言词。但古宅的沉默,亦是一种包容,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它就那样静静矗立在原地,等着人们发现它蕴藏着的故事、那一段段深沉的往事,亦代表着一去不返的流逝的光阴。</p><p class="ql-block"> 古厝有魂,如灯照亮来时路,如炬点燃故乡情,关埠古厝所积淀的榕江故事、孕育的人文魅力,给养着关埠小镇延绵不绝的文脉,也为后来者照亮前行之路……</p> <p class="ql-block">  作者:肖乔</p><p class="ql-block"> 摄影:林俊龙</p><p class="ql-block"> 来源:汕头市关埠镇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关埠镇人民政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