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时光隧道,(第11站)把心绪碾为“轻尘”的莫高窟

田歌晓秋

<p class="ql-block">"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季羡林</p> <p class="ql-block">2017年11月我来到了这里。</p> <p class="ql-block">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年代最为久远的佛教艺术石窟,这里有众多的壁画和完美的佛像,1987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p> <h3>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发现的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h3> <h3>莫高窟又名&quot;千佛洞&quot;,每个洞窟里都有佛祖,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技法,颜色各异,连佛像的表情也有喜有悲,形象逼真。最妙的该算是闻名于世的壁画,不但色彩丰富,内容更是繁杂众多:佛祖普度众生、宫廷奏乐、家庭团聚、传说故事应有尽有,原来十二星座出自古代中国,原来流行于欧美的喇叭裤中国早就有了,这里的仕女的微笑比蒙娜丽莎还迷人。古人的智慧神奇而不可思议。</h3> <h3>顶棚四个角有壁画的是曹家人捐的,佛像不好看的是清朝建造的,带有金箔的壁画的是西夏人盖上去的。 不同朝代的佛像有不同的风格,分别体现了不同朝代的审美观念。有阳性美的小胡子佛祖,有阴性美的腰身佛祖,还有被外国友人称为东方维纳斯的身材窈窕的佛祖。</h3> <h3>  九层楼大概是莫高窟最声名在外的一个洞窟吧,里面一尊佛像有九层这么高!原先这座佛像与乐山大佛一样是露天的。在民国时期才建九层大楼,把大佛保护起来。</h3> <h3>参观洞窟前,先在俱乐部观看数字纪录片。再由景区大巴车把我们转载到洞窟参观。导游都是来自敦煌研究院的人员,讲解比较专业。 </h3> <h3>一般旺季只让参观10个窟。由于我们去的下午,来了两个《夕阳红》专列,共2000人涌入景区,真是人山人海,导游只带我们进了8个窟。窟内都有破坏,泥像和壁画都有氧化变黑,每个窟停留时间3分钟内,导游说以后参观的窟会越来越少。</h3> <h3>远远望去,这些小洞窟是以前僧人与工匠们的生活窟,当时的工匠物质极度贫乏而精神极度丰裕,这些洞窟都不对外开放,</h3> <h3>"莫高窟"比之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山奇大塔,古罗马的斗兽场遗迹,中国的许多"文物遗迹"常常带有历史的层累性。</h3><h3>别国的遗迹一般修建于一时,兴盛于一时,以后就以纯粹遗迹的方式保存着,让人瞻仰。</h3><h3>中国的长城就不是如此,总是代代修建、代代拓伸。长城,作为一种空间的蜿蜒,竟与时间的蜿蜒紧紧对应。</h3><h3>中国历史太长、战乱太多、苦难太深,没有哪一种纯粹的遗迹能够长久保存,除非躲在地下,躲在坟里,躲在不为常人注意的秘处。阿房宫烧了,滕王阁坍了,黄鹤楼则是新近重修。</h3><h3>成都的都江堰所以能长久保留,是因为它始终发挥着水利功能。因此,大凡至今轰传的历史胜迹,总是生生不息、吐纳百代的独特秉赋。</h3> <h3>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向我们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纷杂的衣饰使我们眼花缭乱,呼呼的旌旗使我们满耳轰鸣。在别的地方,你可以蹲下身来细细玩索一块碎石、一条土埂,在莫高窟完全不行,你会被裹卷着,身不由主,踉踉跄跄,直到被历史的洪流消融。在这儿,你会感到一个人的感官很不够用,历数延千载的艺术积淀,会把你的心绪碾碎为轻尘!</h3> <h3>国门往代重西头,象教传来此首留。<br /></h3><h3>千窟庄严佛世界,十朝文采古风流。</h3><h3>长空旷漠天如水,永夜银河月似舟。</h3><h3>悟得传灯微妙理,如来岂可画中求。</h3><h3><br /></h3> <h3>走进莫高窟,<br /></h3><h3>像是读着一本书,</h3><h3>看到那已去久远动荡的惊惧中,</h3><h3>机敏的北朝人,</h3><h3>将西域样式融进了,</h3><h3>魏晋风骨;</h3><h3>正值太平盛世的唐朝人,</h3><h3>雍容华贵,从容自信,</h3><h3>处处追求艺术的完美;</h3><h3>由盛入衰的五代和北宋,</h3><h3>渐渐失去了进取的勇气,</h3><h3>而西夏人的朝气和蒙元的强悍,</h3><h3>却一次又一次引起我们的惊喜。</h3> <h3>不是妖艳,</h3><h3>不是凄凉,</h3><h3>莫高窟的颜色是浑厚,</h3><h3>因为,它积淀了,&nbsp;</h3><h3>一千多年的风沙,</h3><h3>它撑起了一千多年的分量。</h3><h3>朝代的兴衰,</h3><h3>岁月的轮回,</h3><h3>生命的存亡,</h3><h3>莫高窟中,有辛酸,</h3><h3>有甜美,有苦涩,</h3><h3>有辉煌,有愤恨……&nbsp;</h3><h3>这些味道,这些情感,</h3><h3>交织着,铺洒着,</h3><h3>飞扬着,诉说着,</h3><h3>洋洋洒洒地筑成了一个莫高窟,</h3><h3> 一个永久的神话。</h3><h3>莫高窟,是一首意蕴深长的诗;</h3><h3>莫高窟,是一支悠远回旋的古曲;</h3><h3>莫高窟,是一个永远不灭的神话。 </h3> <h3>一座石窟,一个世界;<br /></h3><h3>一孔洞穴,一截历史。</h3><h3>壁画、雕塑、藏经、传说……</h3><h3>每一样都够一个人研究一辈子的,</h3><h3>不,一辈子也不够。</h3><h3>那端坐的佛陀、站立的菩萨;</h3><h3>千手的观音、飞天的女神;</h3><h3>反弹的琵琶、怀抱的胡笳,</h3><h3>那一样不让人沉迷。</h3><h3>石窟里很静,</h3><h3>又似乎又像在讲述,</h3><h3>那饲虎的王子,</h3><h3>救人的七色鹿;</h3><h3>那是谁?</h3><h3>割下自己的肉,</h3><h3>欲换取鸽子的生命。</h3><h3>这一切西来的文化,</h3><h3>都融进了中华文明之中,</h3><h3>这就是我们的博大与包容。</h3><h3>不是有人在探索、</h3><h3>追寻中华文明为什么,</h3><h3>能绵延数千年而不中断吗?</h3><h3>这里就镌刻着答案。</h3><h3>大漠深处,</h3><h3>河西走廊的尽头。</h3><h3>我的敦煌,</h3><h3>我的莫高。</h3><h3>丝绸之路上,</h3><h3>一个小小的驿站,</h3><h3>中华文化中,</h3><h3>一首壮美的史诗。</h3><h3><br /></h3><h3> </h3><h3><br /></h3> <h3>如果说,<br /></h3><h3>莫高是一杯浓酒,</h3><h3>那么我愿举杯,</h3><h3>用生命举杯;</h3><h3>如果说,</h3><h3>莫高是一轮明月,</h3><h3>那么我愿仰望,</h3><h3>以一生仰望。</h3><h3><br /></h3><h3>莫高窟是活着的,</h3><h3>它是活了一千多年的生命。</h3><h3>它见证着历史,</h3><h3>记录着历史,</h3><h3>聆听着历史。</h3><h3>它就像一个无声的倾听者,</h3><h3>听着历史的低吟浅唱。</h3><h3>莫高窟是绝美的,</h3><h3>但它永远不是艺术品,</h3><h3>因为肤浅的艺术品,</h3><h3>永远不及莫高窟的深度。</h3><h3>莫高,</h3><h3>意味着文化,</h3><h3>意味着美。</h3><h3>还意味着永久的信仰……</h3><h3>莫高窟是站在历史的高度俯视人类。</h3><h3>是人类文明的精粹,</h3><h3>是人类灵魂的凝结。</h3><h3>它是永恒,它是神的力量。</h3> <h3>  导游用平静的声音给我们讲述了清朝一个为保护莫高窟文明一直坚持奔波而没有权势的小道士,叫王圆箓的生平 故事。因生活所迫,出家为道,远离湖北故乡,流落甘肃酒泉。当有一天他来到敦煌,意外的发现了莫高窟,他以为自己到了天堂。于是便在莫高窟住下,开始修行。</h3><h3> 他来到的莫高窟时候,看到神圣的洞窟在岁月的风沙中已经一片残破,无人管护,虽然他是一个道士,却以自己棉弱之力,做起了保护莫高窟佛教圣地的工作。他四处奔波,苦口劝募,省吃俭用,所有钱财用于清理洞窟中的积沙,想使被积沙淹没的洞窟重见天日。<br /></h3><h3>当他发现藏经洞的时候,也曾在7年间风餐露宿的徒步行走近千里的路去找各方官员,甚至向当时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老佛爷"慈禧写过信,希望他所发现藏经洞内的经文能得到妥善保护,可是他所做这一切努力,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他只有独自在莫高窟等待着,期盼着。他的等待与期盼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br /></h3><h3>他在等待了无数个日夜之后,盼来的却是西方一群疯狂的窃贼。一个道教教徒也许无法知道这些珍贵的佛教典籍有多少价值。既然都没有人愿意管,那还不如卖给愿意要的人。王道士当时是不是那么想的,无从可考。但是藏经洞的经文从此开始被卖往国外,被那些"购买者"轻易的运出了我们的国门。敦煌文明散落在了不属于中国的各大博物馆中……<br /></h3><h1>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 莫高窟在那个年代的灾难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道士的肩膀可以担的起的。他也许已经尽力了,却没有办法改变结局。<br /> 王道士,他并不是一个贪图钱财的人,但是他却把藏经洞的典籍卖给了外国人;他虽把藏经洞的典籍卖给了外国人,却把所有钱财都用来修缮莫高窟,并没有自己任意挥霍...........。<br />游览完洞窟,出口的道路右边是一条干枯的河,河的东面有几座不高的塔,这可能就是王道士与后来守望洞窟的僧侣们的圆寂塔吧。塔在夕阳映照下,显得那么宁静,那么孤寂。</b></span></h1><h3><br /></h3><h3><br /></h3><h3><br /></h3>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瞻仰完祖国瑰宝“莫高窟”,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莫高窟”承载着祖国的历史,散发着历史酿出的沉香……。</b></p>